濰坊市國家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發展歷程
非遺濰坊網原創 2019.8.19
編者按:本文章在編寫過程中查閱了大量資料,花費了一定時間查對核實人員名單以及原保存積累的資料,總算滿足歷屆國家、省、市三級大師所需資料的基本要求,這歷屆大師人員名單及升級等變動情況對于編者本身以及使用者來說應是十分難得和寶貴的,為此特登錄本平臺供大家參閱,也便于作為市級文檔資料加以保存備用,文章中難免出現錯誤,敬請大家批評指正和充實完善。
目 錄
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發展歷程及山東省和濰坊市分別獲得情況
二、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發展歷程及濰坊市獲得情況
三、濰坊市工藝美術業發展現狀及歷屆市大師評選情況
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發展歷程及山東省和濰坊市分別獲得情況
(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發展歷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以下簡稱為國大師),是國家授予長期從事工藝美術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稱號,自1979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共評選出了533名國大師。國大師評選是根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對符合一定條件且長期從事工藝美術制作的人員,由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工作的部門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獲得“國大師”榮譽稱號者,受國家認可,頒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證書”?!皣髱煛?/span>它不僅代表了個人的最高榮譽,更代表了行業的標桿。工藝美術大師的前身是將在工藝美術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士命名為老藝人,濰坊核雕老藝人考功卿曾在1964年6月被山東省手工業管理局授予 “山東省手工業老藝人”稱號(全省12位)?,F已直接上升為由國家命名的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榮譽德藝都是至高無上的。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標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證書
前幾屆蓋有國微章的國大師證書 最初的工藝美術大師證“山東老藝人榮譽狀”
1.歷程簡介
前四屆1978年-1997年:從1979年首次舉行其后每四年舉行一屆。截至1997年,共舉行四屆評選產生205位國大師。本時期評選由國家輕工業部領導。
1998年-2006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國大師評定工作被擱置。
第五屆2007年:評定工作重啟,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九大部委舉行第五屆國大師的評選活動,把工藝美術分成11類(工藝雕刻、工藝陶瓷、工藝印染、工藝織繡、工藝編結、工藝織毯、漆器工藝、工藝家具、金屬工藝、首飾工藝、其他工藝),評選產生161名。
第六屆2011年-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委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2個行業組織聯合開展第六屆國大師評審工作,評選產生78位。
第七屆2016年-2018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2013年7月因國務院政府職能轉變,接管了國家工信部轉交的國大師評選職能。2016年7月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牽頭成立第七屆國大師評選工作領導小組,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陶瓷協會、中國日用玻璃協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為成員單位。2018年5月14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公告, 從最終確定參評的201人中,評選出了89名國大師。
2.歷屆大師
共七屆,評選產生533人,其中:第一屆1979年,33人;第二屆1988年,63人;第三屆1993年,64人;第四屆1997年,45人;第五屆2006-2007年,161人;第六屆2012年,78人;第七屆2018年,89人(具體名單見附件1:歷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名單)。
注:前七屆共評選產生533名國大師,網上官方基本用法一致為532人,但其七屆的明細人數之和正確人數應為533人,都是明細到人的,只能是合計數出現錯誤。這與第一官方報道有直接關系,事后大家都跟進而一。本文章只能用各屆數之和,繼續跟進錯在哪里無法講清。
3.意義所在
在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認為最具權威性的評定之一。40年來,雖遇到領導機構的改革變更、院校協會能否進入評委、申報部門與申報范圍等系列問題,時辦時停,充滿變數。但總是在不斷總結中發展前行且成功舉辦,使國大師的評審工作一直保持至今,這充分說明了國大師評選的作用和意義。作為全國工藝美術界幾年一度的盛事,有力強化了工藝美術界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推動振興工藝美術業舉措的強力保障和支撐,對幾千年傳統手工藝產業的傳承保護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別在搶救珍稀技藝、呈現經典作品、傳承民族瑰寶等方面的推波助瀾作用更為明顯。在極為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的今天,國大師的評選工作顯得更加亮麗更付有成效,也必將繼續向前發展,以國大師為業內標桿榜樣,引領中國傳統手工藝業走向世界,再創輝煌。
(二)山東省及濰坊市分別獲得的國大師情況
1、山東省獲得國大師。前七屆國大師共評選出533人,山東省共獲此殊榮的有20人,其中:
第一屆1979年2人,曲熙貴、魏聿功;
第二屆1988年4人,李克昌、房云樸、王殿太、王德倫;
第三屆1993年4人,陳貽謨、張廣慶、王昭才、馮乃藻;
第四屆1997年2人,蘇萬祥、劉克唐;
第五屆2006年5人,鄒立友、張明文、張殿英、王孝誠、卜范增;
第六屆2012年2人,殷炳君、王光明;
第七屆2018年1人,王一君。
(資料來源于“山東省輕工集體聯社網站,網址:http://www.sdql.cn/static/topic/Gmds/Gds.html)。
2、濰坊市獲得的國大師。前七屆濰坊市共獲“國大師”有3人,具體是:首屆1978年,魏聿功(1986年10月離世,享年60歲,原濰坊嵌銀老藝人);第5屆2006年,張殿英(原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老藝人),卜范增(2019年5月離世,享年64歲,原青州魯繡抽紗有限公司董事長)。
二、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發展歷程簡介及濰坊市獲得情況
(一)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發展歷程簡介
1、歷程簡介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以下簡稱省大師)的評選是從1992年開始的,晚于國大師1979年首屆已有13個年頭了。國大師、省大師以及市大師的評選都是各自獨立運行的,不存在上下評選統一的問題。省、市大師的評選是由各省市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的,從目前情況看,多數省份都在實施中,但地市級實施的比較少,如山東省內只有濟南市、青島市、淄博市、濰坊市、臨沂市等這幾個城市進行著市大師的評選,這與各地市工藝美術發展的自然現狀,特別是這方面人才資源有直接關系,因此發展上的不平衡導致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的不統一。
雖然,國家、省、市三級大師評選不一,但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是各級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工作均由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或指定的行業聯合會、行業協會歸口實施,即實施的部門是上下對口的,如國家先后由發改委、工信部、輕工聯合會,省級由經貿委(經信委)、輕工聯社,市級由經貿委(經信委)、輕工行辦、行業協會;二是國大師、省大師的評選基本上都要層層下達通知,由基層省市來具體承擔組織申報、初審和推薦等工作;三是上級主管部門越來越重視下級大師的評選,下級大師的資格現已逐步成為申報上級大師的資格條件之一。
山東省從1992年首屆省大師評選至今已實施了五屆,前三屆是由省經信委牽頭組織實施的,后二屆是由省輕工集體聯社牽頭承辦的。前五屆都已獲得成功舉辦。
2、歷屆大師
前五屆,共評選出366人省大師,其中:第一屆1992年,23人;第二屆2003年,40人;第三屆2007年,93人;第四屆2014年,130人;第五屆2018年,80人(具體名單見附件2:歷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名單)。
3.濰坊獲得
前五屆濰坊共獲得省大師68人,具體名單如下:
第一屆1992年12月8日,共3人:尚可功、趙錫貴、郝桂君。
第二屆2003年12月,共2人:卜范增、都傳恭。
第三屆2007年6月,共23人:丁福臻、閆金鵬、傅紹祥、陳連志、劉延倫、劉希斌、傅紹相、高星陽、王緒德、高明貴、張建、張國慶、曹進金、王照烽、王守虎、王全戰、孟慶時、王效貴、張運祥、丁培玲、王德培、王琴、季傳志。
第四屆2014年10月31日,共25人:王錫光、莊玉華、顏克臣、邢友弼、張國華、范景佩、蔡光慶、別世杰、張方圓、齊秀芳、齊秀花、趙益民、孫海東、李銀鳳、王美、孫鼎萬、劉光寶、劉言波、高東亮、孫風海、劉文遠、馮曰寶、杜吉清、王芳君、張中杰。
第五屆2018年12月12日,共15人:馬世清、王建學、王建娟、王樹花、王海偉、尹杰、石亮、田洪波、馮繼正、劉正波、李華偉、李志遠、黃新遠、翟彬緒、楊志濱。
需要說明,當前“非遺濰坊.經典工美”網絡平臺上顯示的省大師為62人,其原因是:五屆共獲68人,其中:已升國大師1人(卜范增),已升為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3人(傅紹相、劉光寶、劉文遠),從淄博引進刻瓷崔勇1人(第五屆省大師),離世3人(郝桂君1997年享年70歲、陳連志2012年享年59歲、季傳志2016年享年61年),現實際應有62人。
三、濰坊市工藝美術發展現狀及市大師評選情況
(一)濰坊市工藝美術發展現狀
濰坊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積淀了豐富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一是歷史悠久。濰坊市在歷史上是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明末清初就以“二百支紅爐、三千砸銅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而聞名遐邇。其中,濰坊民間傳統工藝美術歷經千百年傳承、發展,已成為濰坊傳統文化中最具地方色彩和風格的奇葩。嵌銀漆器、風箏、核雕、仿古青銅器、木版年畫、剪紙、紅絲硯、抽紗刺繡、草柳編、鳥籠等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核雕曾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毛主席。紅木嵌銀“文房四寶”作為國禮由鄧小平贈送外賓。紅木嵌銀漆器進入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中央領導人的辦公室。
二是品種繁多。濰坊的工藝美術特別是傳統手工藝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全國全省可為工藝美術大市強市。濰坊工藝美術產品達百余類,占全省的一半還多,品種近千個。其中,風箏、核雕、紅木嵌銀漆器、珠寶首飾、木版年畫、抽紗刺繡、玩具、工藝雕塑等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規模。濰坊風箏、濰坊核雕、紅木嵌銀漆器、楊家埠木板年畫、高密撲灰年畫、高密剪紙、聶家莊泥塑七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朐華藝雕塑綜合實力全國同行業二十強排名第一。
三是人才聚集。國大師、省大師、市大師加之省市工藝美術名人的評選,對于吸引和挖掘了大量民間優秀藝人,建立大師藝人電子檔案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經過八年時間艱苦努力,到目前,全市工藝美術共建檔在冊人才達1010人,其具體人才情況是:國大師1人,國行大師3人,省大師61人,省名人53人,市大師434人,市名人111人,民間傳承人85人,民間藝人262人。再加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53人,總計1179人均在“非遺濰坊.經典工美”大型網絡平臺上向世人全面展示著濰坊藝人各自的精湛技藝和大師風采,此新建平臺也已運行三年時間了,其宣傳展示效果也非常理想。
四是強化引導。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行業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通力合作,著力在強化引導、務求實效上下大氣力,工作真抓實干,親力親為,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積極籌辦各種展會,大力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并采取強強聯合建立永久大師工作室的方式長期傳授技藝,全面組織業內大師、名人、職稱的年度評審與推薦工作,全方位的建立大師藝人檔案和網絡平臺建設搞好基礎服務宣傳,積極籌辦各縣區協會分會和各專業委員會的建設,現分會已基本覆蓋各縣區,積極與文化部門合作開展一些重大活動或比賽,等等,這些舉措,有力的促進了工藝美術業的大發展大提高,使各傳統手工藝產業迅速膨脹形成規模(如濰坊核雕近幾年的發展就是由幾人、幾十人快速發展到幾千人的產業),也讓大師藝人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更加自覺地緊密圍繞在行業主管部門和協會的周圍,充分發揮集體優勢,彰顯團結力量,向宣傳影響、集聚發展要成績要效益。下步,借助加快濰坊文化名市建設的機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奮發,開拓進取,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為振興濰坊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和工藝美術事業再創輝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歷屆大師
共七屆,評選出了535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其中:第一屆2005年5月18日,25人;第二屆2009年6月19日,20人;第三屆2011年4月,20人;第四屆2013年8月,69人;第五屆2015年11月24日,100人;第六屆2017年7月19日,138人;第七屆2019年7月31日,163人。(具體名單見附件3:歷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名單)
市大師的評選基本上是兩年進行一次評選。前四屆評選是由濰坊市經貿委牽頭,會同濰坊市人事局、濰坊市科學技術局等部門以及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組織實施的。后三屆是職能下放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會同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組織實施的。
濰坊在歷史上正是一個著名的手工業城市,老底子、老傳統、特別是受基因遺傳,其民間傳統手工藝人繁多的自然優勢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優于多數城市,所以,我們要充分用足用好這三級大師評選機會,加快振興傳統手工藝產業的發展,讓我市的地方特色更為鮮明,更具優勢,更加輝煌燦爛吧!
需要說明,當前本“非遺濰坊.經典工美”網絡平臺上顯示的市大師為434人,其原因是:七屆共535人,其中:已直接升為省大師29人,已升為省名人65人(其中:又升為省大師16人),缺檔案6人,離世1人,現實際應有434人。其具體明細情況見附件4: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變動明細及名單。
附件1:歷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名單
共七屆,評選出533人,具體如下:
第一屆1979年,33人:楊士惠、王樹森、夏長馨、金世權、杜炳臣、吳可男、陳占貴、張永壽、柳家奎、陸涵生、張涌濤、袁文蔚、謝杏生、俞樟根、劉 傳、陳嘉棠、林廷群、林如奎、李娥英、張德禮、翁榮標、王習三、周壽海、高婉玉、樓水明、郭功森、楊厚興、王錫良、魏聿功、曲熙貴、戴清升、林智成、徐紹青
第二屆1988年,63人:高祥、盧進橋、王林、顧文霞、王金山、施明德、蔡健生、陸光正、周百琦、周寶庭、陳端鈿、王殿太、房云璞、葉玉翠、黎仲畦、莊稼、張溢棠、秦錫麟、張松茂、劉金波、孫森、張同祿、李博生、蔚長海、畢尚斌、翟德壽、唐東全、王木東、任慧嫻、黃永順、顧景舟、朱子暉、周泉根、王尚達、葉潤周、朱念慈、梁紹基、趙錫祥、王維蘊、王德倫、李克昌、黃淬鋒、蔣再譜、梁禮華、陳鐘鳴、吳球、趙國垣、彭永興、查文生、李宗澤、阮文輝、李占文、夏吾才讓、李臨潘、張東才、楊光輝、劉富安、楊應修、梁樹英、龔玉文、黎鏗、蕭海春、王仲元
第三屆1993年,64人:宋世義、郭石林、劉家福、顧永駿、汪寅仙、張心一、汪士偉、張愛廷、倪東方、林亨云、林學善、王恩懷、李進、張廣慶、王昭才、鄧文科、周金秀、潘楚鉅、曾良、郝淑萍、何鄂、楊世昌、馮道明、郭效儒、周道生、崔潔、薛龍冠、米振雄、蔣蓉、徐秀棠、呂堯臣、朱楓、周巽先、殷濂君、周愛珍、蔣雪英、陳亞先、張宇、張曉飛、喻湘漣、高公博、馮文土、許興泰、吳川、王和舉、黃時中、鄭益坤、陳貽謨、馮乃藻、李凱云、劉宗凡、黃明章、常世琪、陳思碧、劉澤棉、廖洪標、梅文鼎、吳松齡、唐自強、王隆夫、傅周海、關寶琮、王少卿、薛生金
第四屆1997年,45人:崔學山、張汝財、金阿山、袁嘉騏、羅代奎、潘德月、王樹文、王耀堂、張京羊、江春源、徐漢棠、周錦云、虞金順、盧思立、馮久和、劉克唐、蘇萬祥、宋定國、劉愛云、德慶、章永桐、李定甯、劉遠長、戴榮華、張志平、戴嘉林、徐紹清、譚泉海、柳成蔭、王南仙、趙如柏、李玉坤、吳初偉、嵇錫貴、徐朝興、陳克、王文瑛、張育賢、熊鋼如、徐慶庚、黃松堅、李人帡、洛桑旺久、次仁平措、強巴格桑
第五屆2006-2007年,161人(評監,經140名專家一年時間評選產生161人,另254人獲全國優秀工藝美術創作獎):卜范增、馬進貴、雙起翔、孔相卿、文乾剛、斗尕、方文桃、毛正聰、王文定、王芝文、王堅義、王孝誠、王希偉、王懷俊、王祖偉、王祖光、王篤純、王殿祥、鄧都、馮杰、包英志、盧山義、盧光華、葉子賢、葉水云、寧勤征、龍從發、仵應文、劉炳、劉斌、劉雍、劉立忠、劉守本、劉紅寶、劉忠榮、劉林閣、劉靜蘭、朱炳仁、江再紅、池家駿、湯春甫、西合道、何叔水、佘國平、余仰賢、余培錫、余福臻、啟加、吳懷旺、吳元全、吳元新、吳學寶、吳祖贊、吳錦華、吳德升、宋菁、宋建國、張民輝、張玉英、張玉珍、張向東、張慶明、張明文、張明娟、張樹珉、張鐵山、張殿英、時金蘭、更登達吉 、李艷、李小聰、李文躍、李昌鴻、李春珂 、李繼友、李菊生、李游宇、楊志、楊玉榕、楊志忠、楊蘇明、楊根連、汪天穩、肖劍波、蘇清河、邰長庚、邰立平、鄒立友、陳少芳、陳文增、陳水琴、陳揚龍、陳阿金、陳明偉、陳海龍、陳培臣、單秀梅、周長興、周百均、周金甫、周桂珍、孟樹鋒、拉巴次仁、林飛、林元康、林發述、林漢立、林慶財、林邦棟、林福照、鄭修鈐、金文、金全才、姜文斌、姜栓蘭、柯愈勄、柳朝國、段國梁、胡深、費保齡、鐘連盛、饒曉晴、夏侯文、徐亞鳳、柴慈繼、格桑次旦、殷秀云、袁廣如、袁洪濱、郭書榮、郭琳山、郭懋介、錢美華、顧紹培、高毅進、崔奇銘、梁中秀、梁端玉、閻仲雄、黃賣九、黃培中、龔道勇、傅作仁、儲金霞、彭祖述、程淑美、虞定良、賴慶國、賴德全、路光榮、鮑志強、熊建新、蔡水況、譚湘光、滕騰、潘泗生、潘柏林、薛春梅、霍鐵輝、楊似玉、楊克全、姚正華
第六屆2012年,78人:白靜宜、曹加勇、曹亞麟、曹志濤、陳禮忠、陳文斌、陳益晶、陳毅謙、崔磊、鄧友譜、馮宇平、付國順、甘而可、辜柳希、何福禮、洪新華、黃麗娟、黃泉福、黃小明、焦寶林、柯逢榮、李得濃、李鳳榮、李一新、李竹玲、利成世、梁佩陽、林觀博、林仕元、劉嘉峰、劉同保、劉 偉、柳建新、陸蓮蓮、呂 存、羅布占堆、羅 海、孟德芝、娘本、邱含、沈建元、沈新培、石 飚、田健橋、童永全、王篤芳、王光明、王國利、王鵬、王樹昌、王素花、翁耀祥、鄔建美、吳通英、謝華、邢偉中、熊聲貴、徐經彬、楊國政、楊銳華、楊曙華、葉萌春、 殷炳君、殷俊廷、于雪濤、俞軍、曾瑾、張愛光、張來喜、張紹斌、張鐵城、趙國安、趙紅育、趙建忠、 趙敏、鄭國明、鐘汝榮、周東正
第七屆2018年,89人:寸發標、萬紫 王一君、王經民、王冠軍、王淑凝、毛國強、白耀華 包天偉、朱軍成、任星航、劉比建、劉文斌、劉永森 劉廷山、劉紅立、劉寶瑋、劉靜波、孫燕明、李先海 李志剛、李露、楊青、
楊莉、楊德全、連紫華 吳堯輝、吳鳴、鄒英姿、汪明、沈國興、張炳光陳小甫、陳軍、陳明良、陳烈漢、陳新華、林東 林霞、羅布斯達 羅利香、羅藏旦巴、季益順、周云峰 周信興、鄭幼林、鄭春輝、鄭寒、宗者拉杰
孟玉松 項德勝、趙春明、胡兆雄、鐘錦德、施德泉、姚建萍 賀興文、袁新根、夏吾角、錢高潮、倪成玉、徐土龍 徐偉軍、陶昌鵬、黃文壽、黃永平、黃志偉、黃克剛 黃寶慶、黃福華、曹永盛、麻雙鳴、梁金凌、葛軍蔣國興、蔣喜、程飛、
程美華、傅長敏、賴禮同 滿建民、蔡澤榮、裴永中、闞鳳祥、翟惠玲、樊軍民 潘成松、潘驚石、潘啟慧、薛曉東。
附件2:歷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名單
第一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全省23人,濰坊3人)1992
張廣慶 劉克唐 蘇萬祥 馮乃藻 王昭才 李梓源 張明文 王石麟
楊玉興 馮乃江 孫即杰 陳左黃 陳鑫選 夏建秀 王智仁 朱學德 鄒立花 尚可功 趙錫貴 郝桂君 劉書華 文向軍 陳貽謨
第二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全省40人,濰坊2人)2003.12
丁輝 卜范增 王志 王濱 王一君 王世畫 王芳清 王國貴 王效誠 王繼泉 王培萬 馮增木 劉浩 劉鴻雁李華增 曲克濤 閆先公 沈松齡 吳建柱 陳東順 陳玲范 張冰 張廣忠 張曉杰 張維用 羅曉東 范煒光 姜玉成 趙綺霞 高振昆 高淑華 都傳恭 賈景濤 黃君之 班昆 韓書凡 董善習 梁蔚和
顏景新
第三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名單(全省93人,濰坊23人)2007.6
岳孝清 王全戰信德勝 姜書璞 王天明 孫兆寶 李同起 谷有發 董鳳岐 何巖 昃秀花 蘇其東 紀榮福 王光明王守虎趙文成 劉永強 翟善法 李學全孟慶時 傅紹相 喬青國 李慧同 李京寶 樊萍 李信勇 王千鈞 王緒有 王德培 楊希文 洛炎 劉延倫 劉輝 王緒德 李仁水 李秋峰 王憲利 呂泉 錢延聲 張新中 陳經五 張彩霞 丁福臻 傅紹祥 張文成 陳連志 張國慶(濰坊) 張運祥 江濤 季傳志 崔思烈 王守雙 王瑞清 王偉 劉希斌 張國慶(濟南)丁培玲 楊士云 孫衛東 鮑玉杰 朱德新 馬成銳 常宗林 王效貴 程富貴 李志軒 王琴 高明貴 陳慶貴 劉志強 國琴軒 楊瑞慶 徐秀玲 張 晗 喬善河 鄒慶泮 丁忠海 曲恒香 閆金鵬 高星陽 楊桂莉 陳志剛 王照烽 張建 沈文泰 曹進金 王玲 李福生 馬述祥 張祟勝 杜運偉 范杰 石貴慶
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全省130人,濰坊25人)2014.11
濟南市(共8人)王龍軍 崔麗娟 劉德功 林偉 閔偉 閻鐵魯 張志樸 陳健 青島市(共11人)趙炎 陳棣 孫健 范振聲 任茂順 林旭光 楊克 周保國 葉建明 范廣偉 蘭孝建 淄博市(共48人)蔡元合 安勝謀 許永寶 高奉孝 徐 峰 周祖毅 任國棟 周祖國 羅媛 周成雙 蔣秀梅 鞏占武 王秋祥 紀宏 王德寶 周勝楠 焦方吉 牛繼偉 丁邦海 李勤寶 杜翠華 馬志河 李迎春 胡建昌 龐連軍 張銳 房宏 岳尊峰 昃愛紅 紀京德 張健 王德強 王衛紅 孫慶萍 盧德國 孫云毅 李華剛 王德龍 張敏 李慧婷 劉軍 張路華 田東 黃得利 李東曉 王煥芝 丁新廠 閻玲 煙臺市(共3人)唐淑娟 王世洲 王兆德 濰坊市(共25人)王錫光 莊玉華 顏克臣 邢友弼 張國華 范景佩 蔡光慶 別世杰 張方圓 齊秀芳 齊秀花 趙益民 孫海東 李銀鳳 王美 孫鼎萬 劉光寶 劉言波 高東亮 孫風海 劉文遠 馮曰寶 杜吉清 張中杰 王芳君 濟寧市(共3人)葛廣萍 王義 顏世偉 泰安市(共5人)王利 黃建彬 高居華 王震 劉明 臨沂市(共10人)張玉杰 王相國 陳緒寶 姚子明 姜自然 亓功 解曉方 齊石明 楊進邦 高振保 菏澤市(共4人)馬憲榮 好強 楊秀玲 葛秀英 濱州市(共1人)劉培安 威海市(共1人)楊亞輝 棗莊市(共4人)梁化中 劉桂枝 李凱華 李安玲 日照市(共3人)卜廣云 李立 蘇兆起 萊蕪市(共1人)劉昭 聊城市(共1人)王傳成 省直單位(共2人)范玉慶 劉亞惠
第五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全省80人,濰坊15人)2018.12
濟南市(共9人)王風光 戎玉蕊 孫希才 孫洪生 吳俊旭 宋愛華 張延偉 胡新苗 曹曉燕 青島市(共2人)蔣建平 詹俊松 淄博市(30人)馬明 王德星 文靜 石棟 朱娟 喬英男 任波 劉持君 安紅霞 孫云浩 孫紅偉 李衛 李苦 李峻峰 李琰 楊洪波 遲玉娜 張會玲 張春玲 張維剛 張雁 張雷 羅光祿 趙新建 侯剛 袁世祥 曹洪富 崔勇 魏美麗 黃玉雙 棗莊市(共1人)劉進潮 煙臺市(共1人)周志娟 濰坊市(共15人)馬世清 王建學 王建娟 王樹花 王海偉 尹杰 石亮 田洪波 馮繼正 劉正波 李華偉 李志遠 黃新遠 翟彬緒 楊志濱 濟寧市(共2人)黃偉 萬東梅 泰安市(3人)張廷棟 郭敬元 王來新 威海市(共3人)田世科 邢賽楠 鞠英波 臨沂市(共10人)王印堂 王麗華 王秀良 尹傳宏 劉平欒 劉祥生 齊洪軍 杜文石 張玉峰 董西華 德州市(3人)王志水 李聞雷 張輝 聊城市(共1人)李亞寧
見附件3:歷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名單
第一屆2005年5月18日,25人:高星陽、劉希斌、王效貴、曹進金、傅紹相、丁福臻、楊明智、楊福源、丁培玲、高明貴、王守虎、張運祥、孟慶時、王琴、鄧華、韓福齡、張效東、李康寧、田梅英、馬慶章、孫曉一、孫建平、蘇良成、柴崇增、房德石。
第二屆2009年6月19日,20人:馮曰寶、高東亮、劉言波、顏克臣、張其珍、莊玉華、劉存志、楊志濱、張國華、潘振英、馬立軍、譚新波、王永訓、楊乃東、李志遠、王濤、丁傳信、邢順建、孫恩浩、楊德慶。
第三屆2011年4月,20人:劉文遠、趙益民、范景佩、劉公超、蔡光慶、魏素明、劉光寶、楊穎偉、王小平、王廣成、王艷華、張仁華、莊國強、黃昕、徐成穩、付東剛、王錫明、張寧、丁東江、韓臻。
第四屆2013年8月,69人:馮繼正、王美、齊秀花、齊秀芳、張方圓、
杜吉清、王芳君、張中杰、王錫光、 孫風海、孫海東、李銀鳳、孫鼎萬、丁成效、呂虹霞、王樹花、孟秀娟、張勇、丁占軍、張效敏、劉文虎、崔鴻志、韓世良、王建學、王余良、張源、付效明、馮紹春、高政、沈汝超、鈕振國、馬圣成、楊凱凱、趙秀蘭、高輝、馮永慶、馮兆余、朱秀珍、高山、王新坤、劉兆春、鞠智友、莊妮、劉洪韜、黃新遠、馬傳友、王春香、王東明、鄭志慧、侯克強、張溫和、王永海、何洪江、王立軍、姜占元、王海偉、鐘安霞、武春香、禚元興、姜鵬展、高玉川、馬明輝、馬世清、王淑芝、高生安、楊光升、姚慧、李萬緒、孫潤華。
第五屆2015年11月24日,100人:戴維棟、孫業剛、宿洪川、都淑敏、李書卿、田洪波、劉斌、王開明、李偉光、孫向陽、王蒙、張鳳坤、韓吉照、蘇志鴻、王超、劉廷森、郭忠梅、劉曉剛、武旭東、石亮、杜樹學、王建娟、崔學斌、祝紀軍、費忠心、劉光文、孫勇、褚光亮、張越、楊海濤、王艷珍、于廣恩、李水海、侯為覺、閆小平、馮經國、石林、王龍、馮師桂、張廣強、張呈智、陳文明、劉金遠、徐建軍、尹紀中、張新瑞、彭現春、孫曉梅、丁鋼、譚新民、丁承信、顧昭、趙世洪、韓小兵、劉虎云、劉玉生、李乃強、張藝、任春花、石見亭、王俊波、談萬海、考名揚、孫東波、曹軍、聶仁傳、梁光緒、張秀芳、李順華、連恩平、陳玉玲、崔成全、沈建偉、張志剛、葛洪波、鄭玉生、高明梅、趙磊、張傳禹、陳元年、朱新高、史文波、李冠增、李汝來、王德剛、胡鵬飛、朱興君、魏明、劉志民、孫希洲、高繼林、李梅、袁英杰、劉憲德、楊振生、孫彩云、戰常倫、丁傳慶、馬冠鴻、趙長浩。
第六屆2017年7月19日,138人:劉寶生、李建剛、孫藝菲、李曙光、張輝、解志波、吳增高、李軍、劉強、孫鵬、考明杰、宋桂榮、侯建國、宋慶強、丁珊珊、楊立生、高志強、孫曉夢、王永、于東、劉菁霞、尹明田、馮冠勇、解傳國、張永彬、劉子強、陳懷朋、孫洪華、李永財、張圣強、張玉川、李金鳳、潘寶、孫杰、付培龍、李強、神芳橋、馬新友、郝增勝、王松、李超超、王聚軍、許福華、李風芹、馬鴻乾、韓永義、楊瑞峰、王新偉、馬志勇、王天臣、齊磊、郭世青、劉正波、劉娟、崔瑞金、劉致凱、李建華、邵士峰、孫洪日、王春暉、王剛、田國英、尹文波、李增芬、孫占強、郝英羿、高東寶、馬英、王墉、閆科宇、劉桂誠、徐連升、聶來忱、劉洪文、孔瑞、田永劍、王學順、周成海、謝方堃、牟瑞云、李曉東、鄭保林、劉海峰、王百新、王立昌、馮紀臣、張宏亮、付海洋、蔡清蔚、馮訓汝、付佩偉、馬慶臣、馬興才、李華偉、馮海濤、李金民、張華偉、李蘊奎、劉恩友、馬玉明、韓志剛、單連臣、劉帆、劉平、劉兆香、吳曉峰、婁增義、石岳、祝小朋、莊靜、胡延良、王永芹、李其忠、周來霞、劉國強、黃建成、黃丹丹、馬春霄、齊增生、劉志東、孫志猛、薛光輝、王金全、朱振江、王西庚、王海燕、馬啟德、馬海玉、錫懷玲、孫元忠、宋洪光、季曉真、楊勝軍、毛東杰、張明金、劉志江、牟元秀、曹國華。
第七屆2019年7月31日,163人:翟彬緒、孫兆敏、王建泉、仇方圓、崔海波、李傳紅、柳泉香、盛杰、于元中、別金泉、李連中、李善強、呂延祥、邵燕、王明水、王臻、謝軍、楊桂芹、儀名利、朱曉峰、馬玉超、侯天正、王曉軍、王云成、郭名山、韓飛、李妍婷、劉修合、馬永剛、齊斌、張建武、趙振寧、莊學飛、李娜、劉振國、孫麗萍、郇保燕、王君佳、許兆劍、楊馨、張可敬、趙大鵬、方通洋、郭愛勇、李榮、李祥、齊增收、王建美、甄金強、白玉亮、傅東、高玉波、盧玉寶、馬祥國、龐海東、龐云龍、沈成新、王福杰、王偉、翟作亮、劉曉軍、聶花平、夏德軍、高魯忠、葛宏泉、李才華、李衛周、梁松松、孫亮、田浩軍、王毓、徐勇超、徐正偉、張鳳娟、張凱、李臣強、劉波、劉永森、盛志勇、謝勝利、辛國華、楊存蘭、楊靜、楊軍、張勇、畢有朋、崔海清、崔甲玉、崔偉龍、鄧文峰、高文、宮肖森、姜亦強、李金祥、李秀霞、劉根忠、劉衛東、劉志剛、曲松剛、任逢龍、邵明國、蘇毅、湯善月、萬江文、王凱第、王慶蘭、王鐵源、王萬祥、王一勤、肖廣德、徐松昌、楊寧寧、姚立軍、張國安、張惠惠、張亮、張強、張慶祿、張文劍、周曉風、邵瑞琴、李志君、徐寧、尹國棟、滕清、王賓、李國慶、張志良、鄭新波、程顯植、仇煥寶、曲英果、杜吉河、張國華、劉從波、孫海艷、王立瑋、徐尊興、馬云力、許榮林、李俊美、代夫建、王玉升、于仁杰、田素龍、曹迎春、陳相磊、陳子亮、叢樂敬、崔洪良、方艷玲、韓洪蕾、韓延梅、胡濤、李林峰、劉曉軍、孫晶、楊娜娜、葉嬌陽、于會棟、張錦濤、張同軍、周健健。
附件4: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變動明細及名單
七屆共535人,其中:已直接升為省大師29人,已升為省名人65人(包括又升為省大師16人),缺檔案6人,離世1人,現實際應有434人。具體變動明細如下:
1、市大師升省大師29人:丁福臻、劉希斌、傅紹相、高星陽、高明貴、王守虎、孟慶時、王效貴、張運祥、丁培玲、王琴、曹進金、王錫光、張國華、張方圓、齊秀芳、齊秀花、孫海東、李銀鳳、孫鼎萬、孫風海、杜吉清、王芳君、張中杰、王樹花、劉正波、李華偉、李志遠、翟彬緒。
2、市大師升省名人65人(又升為省大師16人+剩余省名人49人):(1)已升為省大師16人:劉文遠、劉光寶、高東亮、莊玉華、馮曰寶、范景佩、王美、趙益民、顏克臣、劉言波、蔡光慶、田洪波、王海偉、王建娟、王建學、楊志濱。(2)現實有省名人49人:楊福源、張其珍、魏素明、劉公超、馮繼正、曹軍、陳文明、崔成全、丁承效、丁傳慶、都淑敏、杜樹學、高政、侯為覺、黃新遠、姜鵬展、考名揚、李梅、劉文虎、劉憲德、劉玉生、馬傳友、馬世清、石亮、蘇志鴻、孫彩云、孫希洲、孫向陽、孫業剛、談萬海、王廣成、王開明、王立軍、王永訓、徐建軍、楊光升、于廣恩、戰常倫、張鳳坤、張志剛。劉寶生、李建剛、孫藝菲、李曙光、張輝、解志波、吳增高、孫兆敏、王建泉。
3、缺檔案6人。缺少材料未入檔案的6人:(1)馬慶章,青州市天瑞風箏廠;(2)孫曉一,濰坊市國環風箏制作有限公司總經理;(3)孫建平,濰坊金正工藝有限公司經理、工藝美術師;(4)蘇良成,臨朐魯藝紅木家具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5)柴崇增,濰坊同源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6)房德石,青州市泰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4、離世1人。離世市大師為國家級非遺濰坊風箏代表性傳承人韓福齡,離世時間2019年,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