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發表時間:2019-08-11
東路大鼓又名“老東口”,它吸收了肘鼓子、茂腔等當地流行的曲藝、戲曲音樂,發展而成的一種民間鼓曲藝術形式。冠以“東路大鼓”為的是有別于山東西部地區的鼓書流派。早在清道光年間,東路大鼓開始由臨沂傳入安丘。傳書人李景祥在魯中南一帶影響很大,當時曾有“南有李景祥,北有孫雙賓”之說。至咸豐年間,安丘藝人時大本、袁景堂、辛宗江、任文信、劉富升等廣收弟子,傳授技藝,使東路大鼓在安丘廣為流傳。東路大鼓由一人演唱,使用三弦、鋼板和鼓子伴奏。民國時期,由于說唱藝人的經歷、活動區域和演唱風格不同,東路大鼓已在安丘形成了幾個派別。有的以說為主,有的以唱為主,有的曲牌豐富,有的雜以民間小調,各具特色,但都有濃厚的安丘風味。2009年,東路大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安丘大鼓演唱的優秀傳統書目有《江寧府》、《南洋府》、《濟南府》、《辛臺縣》、《二郎山》、《通州霸》、《明英烈》、《金鐘記》、《繡鞋記》、《回北記》、《金環記》、《絲絨記》、《梨花簪》、《劉秀下南洋》、《隋唐演義》、《西唐傳》、《楊家將》、《劉公案》等30余部。書帽有《呂洞賓戲牡丹》、《華容道》、《王允休妻》、《姜太公做生意》、《羅成算卦》、《韓湘子掛號》、《小黑驢》、《拙姑娘》、《豬八戒拱地》、《昭君出塞》、《天太山》等50余個,這些書目主要由東路大鼓傳承而來,內容多為世代流傳的歷史故事。有的揭露社會黑暗,抨擊貪官污吏;有的反映人民疾苦,歌頌反抗與斗爭;有的表現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樂??傮w上是以傳統道德觀念懲惡揚善,思想上是健康向上、有益于教化的。
安丘大鼓的唱腔主要有慢板和快板兩種板式。慢板唱腔較緩慢,旋律曲折婉轉,字少腔多,抒情性強。一般用在大鼓的開始??彀迨窃诼宓幕A上采取減音加速、縮短句幅形成的。旋律平直簡樸,節奏緊促,字多腔少,詠誦性強,長于敘述和表現緊張氣氛。一般用于慢板的后面或一回書結束前,也與慢板交替使用。東路大鼓音樂為板腔結構體,詞式為詩贊體,以七字句、十字句為基本句式,上下兩句結構,一般上句落音為6,下句為5,總體屬尾徽調式。
安丘大鼓音樂采用多種曲牌。主要有《回龍》、《通天炮》、《水上飄》、《海底撈月》、《哭妮子》等?!痘佚垺饭澴噍^慢,比慢板還要慢,主要用于快板后面以緩和緊張氣氛?!痘佚垺泛竺嬖俳涌彀寤蚵?,使音樂有起有伏,《通天炮》旋律高亢,表現激昂急躁、怒發沖冠的情緒;《水上飄》音調悠揚、平穩舒展、戲曲味濃厚,表現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情緒;《海底撈月》音調悲切;《哭妮子》系哭腔,和茂腔戲中的哭腔(散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