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發表時間:2019-08-18
倉頡,黃帝時史官。傳說其聰慧過人,四目靈光,可兩眼觀天,兩眼觀地。當時記事錄史,用“結繩”、“刻楔”之法。因使用不便,且易出錯,遂受命造字記事。他“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創造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稱之為“字”。向黃帝獻書,感其能,賜“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把倉頡看得比自己還高。上天知道此事,“天雨粟”,作為獎勵,此為今“谷雨節”之由來?!肮硪箍蕖?,文字出現后,黃帝知道了鬼在人間的惡行,從此鬼白天不敢出來,只在夜間偷跑出來哭叫。也有鬼知道民智一開,災禍必起,鬼知其中利害而哭的說法?!褒垵摬亍?,文字出現后,惡龍怕黃帝懲罰,嚇得潛藏到大海里,不敢出來。文字的出現,使人類文明揭開了新的篇章,人稱倉頡為“文祖”。
現在依然流傳著倉頡造字圣人猜的傳說,倉頡雙井的傳說,倉頡墓的傳說等。2007年,倉頡造字的傳說被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