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0日
昌邑被命名“中國絲綢文化之鄉”
本報訊 8月19日,記者從昌邑市獲悉,該市近日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絲綢文化之鄉”。
昌邑絲綢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生產歷史,也是全國聞名的“絲綢之鄉”。2006年該市柳疃絲綢工藝成功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絲綢文化之鄉”是昌邑市爭創的一張“國字號”文化名片,是該市繼榮獲“中國絲綢之鄉”后,又一張“國字號”文化名片,對提升“絲綢之鄉·文昌之邑”城市文化品牌,加快該市文化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地將以此為契機,實施重點項目帶動工程,豐富完善絲綢產業業態,創新“文化+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培植一批重點絲綢文化企業。同時,成立專門的研究課題組,進一步加強絲綢之鄉地域文化名牌和歷史文化傳說的挖掘、研究、宣傳,創新舉辦好昌邑絲綢文化節,打響昌邑絲綢文化品牌。
(記者 周曉晴 通訊員 劉啟政 郭興龍)
相關鏈接
中華文山濰水
中國絲綢之鄉
(2008-05-28 15:46:00)
山東昌邑自周朝時期就以絲綢紡織聞名遐邇,境內重鎮——柳疃鎮,是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傳統絲綢織造和集散中心,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一。近幾年發展更快,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紡織基地。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絲綢之鄉”;2002年,又創建為“中國印染名城”。紡織印染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全市紡織企業2000多處,固定資產45億元,從業人員8萬多人,紡紗能力60萬錠;年織造能力1 2.8億米,其中絲綢織造能力1 500萬米;染色、印花能力13.2億米;繅絲能力700噸。
中國絲綢之鄉昌邑
濰坊論壇發表于 2017-4-11 17:05:14
昌邑市位于山東半島西北部,濰河下游,萊州灣畔,地理坐標為北緯36°25′-37°08′,東經119°13′-119°37′。屬于濰坊市下轄的縣級市。市域總面積1578.7平方公里,轄3街道6鎮,691個行政村。北部沿海海岸線長53公里,淺海面積410平方公里,灘涂面積254平方公里。常駐人口:60.35萬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戶籍人口:58.2萬人(2011年)。昌邑市人民政府駐奎聚街道市府街1號。
2014年昌邑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86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70位。
昌邑市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被譽為“中國絲綢之鄉”、“華僑之鄉”和“中國溴·鹽之鄉”, 先后被評為“中國北方綠化苗木基地”、“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中國超纖產業基地”、“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9-08-06 16:31:54 責任編輯:桃子
濰坊新聞網8月6日訊(記者 孫瑞榮) 極具現代感的酒吧、織絲作坊改造的書吧……位于昌邑市柳疃鎮的“絲路綢語”文化創意園,依托始建于1952年的老絲綢企業廠區改造而來。創意園突出獨特的“絲綢文化”主題,集產業孵化、產品研發、藝術展覽、文化體驗、創意培訓為一體,是柳疃鎮正著力打造的“絲綢小鎮”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與現代相交融,創意設計無處不在
7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絲路綢語”文化創意園,從門口乍一看去,這是一處年代久遠的工廠廠房,青色的磚墻、灰蒙蒙的屋頂,都在訴說著它的歷史。
漫步其中,卻別有天地。一人難以合抱的白楊、樹下綠草茵茵,除了桌椅,還有各種金屬部件點綴其中,它們都是從淘汰的織機上拆解而來,既是柳疃絲綢生產闊步向前的見證,也給園區增添了現代、工業風味。
文化創意園里,創客空間、大師工作室、酒吧、書吧、絲綢文化展示廳散落分布,它們均是用原有廠房改造而來。漫步園內,各種題材的墻繪作品五彩斑斕、個性鮮明。一角的“芳華”酒吧,古色古香的窗戶、房檁,裝點其中的跨梁自行車、老膠片,歷史感與工業風輝映,各類休閑飲品花樣繁多,游客和園區創業者可以在“舉杯邀明月”的休閑愜意中感受芳華尚在,青春不老。
一旁的“半屋伴讀”書吧,依托早期織綢的“半屋”改造而成,也是園區的“微圖書館”,以求知樂學為主題,免費為入駐客戶以及游玩的民眾開放。
走進“年代記憶博物館”,仿佛穿越時光隧道,時代雜貨鋪里的冰糕箱、梳妝鏡、手電筒、豬胰子,“飛馳”而過的綠皮火車,老式電視機上播放的《新白娘子傳奇》《紅樓夢》等,不僅勾起中老年人的回憶,也讓年輕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時代的發展變遷。它通過展示絲綢工藝和織綢人家的歷史變遷,講述柳疃絲綢的前世今生,讓人們既能欣賞到現代藝術的獨特魅力,又能勾起埋藏心底的那份鄉愁,感受時光易逝,奮斗不止的絲綢精神。
像這樣獨具創意的設計在園區里還有不少。
豐富柳疃絲綢內涵,借力園區轉型升級
在園區西側,幾處車間里機聲隆隆,一排排機器快速運轉,一匹匹絲綢運下流水線。這是昌邑市華信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絲路綢語”文化創意園即是利用公司的部分老廠房改造而來。
華信絲綢的前身是原昌邑縣絲織二廠?;貞浧鸸镜墓廨x歷史,董事長李華光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公司1952年建廠,是昌邑市建廠最早的企業之一。2001年,在多次承包基礎上,公司改制為股份制。
“曾經這里堪比一個‘小社會’,宿舍、餐飲、影院、診所等一應俱全?!崩钊A光說,公司生產區、生活區占地面積達到了100畝。隨著設備和產品不斷升級換代,所需設備和人工投入減少,再加上老職工退休和社會自營分流,占用的廠房面積也大規模減少,有許多廠房騰空,老舊設備閑置、生銹。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絲綢在紡織纖維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小?!捌髽I發展方向也越來越模糊,競爭越來越激烈?!崩钊A光說,柳疃織綢歷史悠久,絲綢具有質輕、柔軟、舒適性高等優點,它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以前的絲綢產品多是半成品,新時代必須走深加工、個性化的路子。
歷經60多年發展,華信絲綢廠區建筑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的特點,是昌邑珍貴的工業遺產?!敖枇φ蛟斓摹z路綢語’文化創意園,不僅豐富了柳疃絲綢的內涵,推進公司產品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人了解絲綢、享受絲綢?!崩钊A光說。
一期改造已對外開放,分三大板塊
“絲路綢語”文化創意園項目總投資2億元,占地面積100畝,自今年4月份正式啟動,目前占地40余畝的一期改造已經基本完成,于7月份對外開放,主要對華信絲綢老生產區的部分廠房進行了改造,二期將對生活區實行改造。
柳疃鎮黨委副書記張建明介紹,“絲路綢語”文化創意園主要是對昌邑市華信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的老廠房、舊設備進行了高標準改造提升,建設了產業孵化、文化展示、休閑娛樂三大板塊。其中,產業孵化板塊建設產品研發和品牌設計中心、創客空間、大師工作室,在工業設計、產業培育等方面進行集成創新,進一步延伸絲綢紡織產業鏈條、孵化新業態、豐富絲綢文化產品。
文化展示板塊建設絲綢之鄉展示廳、非遺文化展覽中心、柳疃春秋等子項目,講述昌邑絲綢前世今生,打造以絲綢文化為核心、以非遺文化、地方文化為補充的綜合性文化展示平臺,讓傳統絲綢文化在創新創意中散發時代魅力。
休閑娛樂板塊建設酒吧、茶吧、書吧等休閑休憩場所,打造多功能、多元化的文化休閑娛樂區,為園區創新創業者和外來人才提供溫馨舒適的休閑場所。
重現絲綢重鎮、海絲源頭繁榮景象
“絲路綢語”文化創意園是柳疃鎮著力打造的“絲綢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
“昌邑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古鎮,由于其絲織業多集中在柳疃一帶,因此外地人多稱昌邑絲綢為‘柳綢’,這里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睆埥鹘榻B道,如今柳疃絲綢技藝也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弘揚傳統絲綢文化、延伸紡織產業鏈條、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去年以來,柳疃鎮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扣絲綢核心,強化高質量雙招雙引,規劃啟動了“絲綢小鎮”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占地面積約32平方公里的“絲綢小鎮”,項目以宣傳、展示、挖掘、傳承柳疃絲綢文化為主線,規劃設計了產業、文化、生態三個板塊:產業板塊以萬畝桑園、青阜農業公社為引領,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已成功舉辦兩屆“桑葚采摘節”,土地托管服務面積6萬畝;文化板塊以絲綢文化博物館、“絲路綢語”文化創意園為引領,建設絲綢文化產業園,培植做優鄉村文化振興靈魂,帶動柳疃絲綢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生態板塊主要建設了6.8公里長的小龍河生態長廊,布局沿河觀光、休閑垂釣、兒童娛樂等公共空間,營造人景和諧共生的生態氛圍,目前已經完成“煙柳水岸”及“龍溪濕地”兩個項目建設。
柳疃鎮黨委書記許增賢表示,希望通過“絲綢小鎮”的打造,推動柳疃鎮產業、文化、生態、創意融合發展,重現絲綢重鎮、海絲源頭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