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名單公布,我市這個項目入選!
信息來源: 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網站 發表時間:2019-09-24
近日,“2018年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表彰發布會舉行,我局申報的《山東省濰坊市非遺手工藝項目聾校職業教育實踐案例》成功入選“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項目,也是特殊教育領域唯一入選項目。
自2009年以來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校園設立非遺傳承展示廳,定期組織非遺傳承人在校園進行項目傳習,編寫《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教材》及民間文化校本課程在中小學中推廣使用。在1000余所中小學開設了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武術教學,每年有數十萬中小學生參加非遺學習教育活動。先后投入200萬元在聾啞學校和商業學校開展了非遺職業化教育。建立了非遺傳承教育基地作為校園傳承教育的示范點,已命名公布奎文區育華學校、高新區清平小學等29所學校為非遺校園教育傳承實踐基地。
為積極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大力支持下,在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指導下,中國青年網于今年1月份啟動了“多彩非遺相伴成長”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征集宣傳活動,面向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組織及個人,征集在中小學實施的“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并最終評選出了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
山東省濰坊市非遺手工藝項目聾校職業教育實踐案例基于聽障學生特點,以非遺課程為學習載體,以提高就業能力、實現學生精準就業,使之過上幸福生活為目標按照職業化教學的路徑進行了12年探索,學校的職業教育實踐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濰坊聾啞學校的非遺職業教育探索實踐得到了與會專家和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大家認為此案例完美地將非遺文化與殘疾學生和職業教育結合了起來,既將非遺文化在校園內保護和傳承下去,又拓寬了聾啞學生的就業方式和途徑。濰坊聾啞學校將借此契機,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提高學生就業質量,讓殘疾學生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