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錄 || 傳統美術:濰坊布玩具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2019.12.3
濰縣布玩具起源于民間。清乾隆年間,古濰縣城鄉青年婦女,??p制一些生活用品和裝飾品,用來美化生活,表達自己美好的意愿。每逢端午節,縫制裝有中草藥面的香料荷包,互相饋贈,爭巧比美。把這種荷包佩在身上,期望驅除蟲、蝎、蜈蚣、跳蚤等害蟲,不受其害。制作的虎頭、笤帚、簸箕、黃瓜、葫蘆等連成一串,叫“虎頭串”,佩戴在身上,寓意虎鎮百獸,鬼怪不敢侵身;笤帚、簸箕用來掃除邪惡和疾病。有的縫制虎頭帽、貓頭鞋,把孩子打扮的威武漂亮,寓意消災避禍,健康成長。
新媳婦在出嫁三日走娘家回來時,把精心制作的眼鏡盒、煙包、針線盒、荷包等分別饋送公婆和小姑,既顯示心靈手巧,又表達對公婆的孝敬和對小姑的情誼。后來,這種用于禮儀交往,裝飾生活和寄托心思的工藝品逐漸變成商品。有的以此養家糊口,常年制作,祖輩流傳,老濰縣城布玩具逐漸發展起來。
布玩具以布老虎、獅子滾繡球為代表作品,顏色多變,意態生動,具有濃重的原始文化意味。舊時的布玩具的形態不拘一格,根據布頭和制作者的想象隨意制作,后來演變為商品后,從設計到制作都有了很大改進。樣式主要有布老虎、獅子、牛、羊等動物造型,隨著社會發展,藝人們又根據漫畫設計出了喜羊羊等新的造型,深受人們喜愛。如布玩具小紅馬,經過藝術加工、概括和提煉,做了必要的省略和夸張,縮短了身子,簡化了腿部,后蹄略微拋起。通過簡練夸張的藝術造型,突出了馬的頭部形象,準確地表達了小紅馬的外部特征,那種揚起紅鬃奔騰向前的神態,不僅使觀賞者從中獲得了美得享受,還很容易聯想到中華民族開拓奮進中的雄姿俊彩。布玩具制作的原材料有各色布料,現在有比較上檔次用絨布和絲綢,輔助材料(即內部填充物)有木屑和絲絨,舊時以木屑為填充物,現在隨著需求的提高以絲絨等高檔物品為填充物,既輕便又手感好。工具有剪刀和針線。在制作時,要求針腳細密,不料在縫制時從內里縫制,由頭到尾,最后縫制到尾部時將布料由里翻外,再填充以木屑、絲絨等填充物,直至填充飽滿,最后將收口縫制完成。最后,再將耳朵以及其他爪子等裝飾布條粘貼在相應位置,一件布玩具就全部完成了。
濰縣布玩具品種繁多,主要以各種動物為題材,有獅、虎、象、鹿、豬、馬、牛、羊等等。大凡接觸過濰坊布玩具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即它的造型高度夸張。各種動物的藝術形象,都“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著作者表現完整的形式美與和諧的藝術美的強烈愿望,以求達到神似勝于形似的藝術境界。在色彩運用上吸取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套色風格,有紅、黃、藍、綠、黑等幾種顏色,并從泥塑、刺繡等姊妹藝術中借鑒了布局手法,形成了大紅大綠、吉利火紅,富有民間鄉土氣息的色彩基調,產生了明快、強烈的藝術效果,使得濰坊布玩具的藝術風格更加完美,同時,具有了較高的藝術感召力和藝術欣賞價值。
--------------- The end ---------------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Tel:(0536)2221688
E-mail:wffybh2018@163.com
Add:濰坊市十笏園文化街區非遺中心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