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昆1993 | 07-07-06
追溯歷史,核雕藝術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核雕藝術晶與玉器、翡翠等串在一起。作為當時人們身上的裝飾佩物,有的還做扇墜、佛珠、捻珠等,而風行一時,
一些達官貴人非常欣賞。在民伺百姓中,核雕也極為流行,有的把它當作信物,如膠東地區男女傳情時,女贈男用荷包,男贈女則常用核雕晶,也有用它掛在身上“避邪”。明代著名散文《核舟記》所記述的核雕珍品生動祥細地描述了當時常熟藝人王叔遠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蘇東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我們從中可以領略核雕藝人奇巧無比的技藝。王叔遠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刻出了蘇子游赤壁”的小船,蘇東坡、黃庭堅,佛印和尚三人在船頭賦詩、品茶、飲酒,一船工執櫓,一小童燒水,活門活窗,小窗上刻有《赤壁賦》中名句組成的對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p>
到了清代,也有不少核雕名家高手,技藝超群,乾隆初年(1736年)蘇州民間藝人杜世元,也是搞核雕的,也是用一枚不到一寸的桃核刻“蘇子游赤壁”題材,與《核舟記》中的核舟有所不同,在當時被稱為“鬼工”。
山東濰坊的核雕,與嵌銀、仿古銅、年畫、銅印,風箏齊名,都是工藝晶之最,國之瑰寶。清朝末年,山東濰坊諸城縣著名核雕藝人張大眼在北京宮延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時,其人各噪一時,年老回家授徒山東濰縣都家村都渭南。
到了近現代,由于核雕藝人的地緣關系,民間藝人都渭南把絕技傳給兒子都蘭桂。民國年間,1915年,都蘭桂與核雕愛好者丁懷曾舍得“萬國博覽會”巴拿馬獎章,都蘭桂刻“馬拉古代驕車”,丁懷曾報表簽名。都蘭桂得獎牌。1933年在全國鐵路沿線生產貨晶展覽會上獲超等獎。他一生研究核雕技藝,其中精細作品有“百鳥朝鳳”,“文王百子圖”、“百壽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刻“百萬雄師過長江”核舟贈毛主席。1955年,都蘭桂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之一,1956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當選為濰坊市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卒于]960年。
核雕老藝人都蘭桂一生積極創作,為核雕藝術的發揚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授徒二人:考功卿、都傳功。使核雕藝術得以延續至今。
核雕老藝人考功卿授徒王緒德,師徒二人在繼承前人技藝基礎上廣泛汲取同行業及各個工藝術美術工作者的經驗和優長,苦心經營,在核雕藝術上推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他師徒刻的核舟更是別有風味。其一作品船尾垂下的錨鏈由45個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的橢圓形環連接而成,每節活動自如。他們師徒二人的作品被世界各國友人收藏。
其他答案
濰坊核雕
2006-07-17 16:23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由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及東方人特有的聰明才智,在工藝美術創作上有著很高的水平,從出土文物來看,早在戰國時期,陶器,工藝磚刻、石刻、雕塑、彩繪等都給捌)這些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藝術。核雕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她用桃核杏核、橄欖核山胡桃殼等為原料,精雕細刻而成。由于她體微藝精,被人譽為“鬼工神技”。在國際上,外國收藏家視如珍寶,愛不釋手,千方百計而得之。
追溯歷史,核雕藝術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核雕藝術晶與玉器、翡翠等串在一起。作為當時人們身上的裝飾佩物,有的還做扇墜、佛珠、捻珠等,而風行一時,一些達官貴人非常欣賞。在民伺百姓中,核雕也極為流行,有的把它當作信物,如膠東地區男女傳情時,女贈男用荷包,男贈女則常用核雕晶,也有用它掛在身上“避邪”。明代著名散文《核舟記》所記述的核雕珍品生動祥細地描述了當時常熟藝人王叔遠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蘇東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我們從中可以領略核雕藝人奇巧無比的技藝。王叔遠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刻出了蘇子游赤壁”的小船,蘇東坡、黃庭堅,佛印和尚三人在船頭賦詩、品茶、飲酒,一船工執櫓,一小童燒水,活門活窗,小窗上刻有《赤壁賦》中名句組成的對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p>
到了清代,也有不少核雕名家高手,技藝超群,乾隆初年(1736年)蘇州民間藝人杜世元,也是搞核雕的,也是用一枚不到一寸的桃核刻“蘇子游赤壁”題材,與《核舟記》中的核舟有所不同,在當時被稱為“鬼工”。
山東濰坊的核雕,與嵌銀、仿古銅、年畫、銅印,風箏齊名,都是工藝晶之最,國之瑰寶。清朝末年,山東濰坊諸城縣著名核雕藝人張大眼在北京宮延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時,其人各噪一時,年老回家授徒山東濰縣都家村都渭南。
到了近現代,由于核雕藝人的地緣關系,民間藝人都渭南把絕技傳給兒子都蘭桂。民國年間,1915年,都蘭桂與核雕愛好者丁懷曾舍得“萬國博覽會”巴拿馬獎章,都蘭桂刻“馬拉古代驕車”,丁懷曾報表簽名。都蘭桂得獎牌。1933年在全國鐵路沿線生產貨晶展覽會上獲超等獎。他一生研究核雕技藝,其中精細作品有“百鳥朝鳳”,“文王百子圖”、“百壽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刻“百萬雄師過長江”核舟贈毛主席。1955年,都蘭桂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之一,1956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當選為濰坊市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卒于]960年。
核雕老藝人都蘭桂一生積極創作,為核雕藝術的發揚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授徒二人:考功卿、都傳功。使核雕藝術得以延續至今。
核雕老藝人考功卿授徒王緒德,師徒二人在繼承前人技藝基礎上廣泛汲取同行業及各個工藝術美術工作者的經驗和優長,苦心經營,在核雕藝術上推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他師徒刻的核舟更是別有風味。其一作品船尾垂下的錨鏈由45個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的橢圓形環連接而成,每節活動自如。他們師徒二人的作品被世界各國友人收藏。
都蘭桂之孫都傳恭自小愛好書法、繪畫,九歲跟祖父都蘭桂學習核雕,就業于濰坊嵌銀廠,后在“山東省工業干部學?!惫に嚸佬g班深造,作品有“九龍戲水”、“十八羅漢”、“梁山——百單八將”等核墜,“九美鬧龍舟”、“十美采蓮”、“西湖聯韻”、“百萬雄師過長江”等核舟。其作品為外國友人收藏,現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濰坊核雕近三百年,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苦心摸索,創出了一件又一件的新穎作品,為我國的工藝美術錦上添花。這些作品都是與濰坊“年畫”、“嵌銀”、“風箏”、等平齊的瑰寶。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山東濰坊更為世界重視,對國際影響也越來越大,到山東濰坊旅游的外國友人也越來越多,核雕產品也和其它的工藝品一樣,深受游客喜愛,銷售量越大。隨著更多核雕愛好者的加入,在市場出現了不少的新人才、新作品。其作品多種多樣,更充實了市場的繁榮。但在市場銷售的精作品不多,后輩有收藏價值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