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問答2014.08.08
核雕藝術在中國是如何的發展的?
明代核雕
明代初期核雕特別盛行,其時的文人墨客和朝廷顯貴們把它同珠金玉器掛在一起,作為身上的裝飾佩件和扇墜,顯示其特殊的身份。在民間則多以核桃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物。也有制成配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賞玩。
從明清開始,核雕在我國的江蘇、廣東、福建、山東等地比較興盛,且雕刻題材豐富。如“十八羅漢”、“八仙過?!?、“關公”、“童子與壽星”、“觀音菩薩”等等,都是藝人們喜歡雕刻的傳統品種。雕刻技藝經明清發揚光大后一代代流傳了下來,目前在江蘇泗陽、蘇州吳縣的光福、東山一帶,搞核雕工藝的民間藝人不少。一般大都雕制一些八仙過海、鳳戲牡丹、熊貓食竹、群猴嬉船、猛虎上山、雙喜花籃、花鳥寶瓶等?,F在市場上??梢姷揭恍┝_漢頭、觀音、松鶴童子等工藝較為簡單的核雕批量出售。而在浙江專門搞核雕的人極少,據我所知大部分是在做其他雕刻之余附帶著做些印章或是掛件玩物,但人數也極少,杭州市陳碩先生以治印為主,但對核雕也比較關注,他曾嘗試過利用核雕治印。他的作品用刀巧妙,極其精致。
明代核雕藝人
明清時核雕工藝的興盛造就了一批民間藝人。如明代常熟的王叔遠首創以橄欖核雕制“東坡夜游赤壁”之舟,舟上艙軒篷楫,什物俱全,鐫刻蘇東坡等五個人物,精妙傳神。魏學的名篇《核舟記》就是反映王叔遠首創雕刻核舟之事。還有明代的夏白眼,相傳在一顆橄欖核上,雕刻了十六個嬰兒,每個只有半粒米大小,但是眉目之間,喜怒神情栩栩如生,又刻有荷花飛禽,姿態個個不同,在當時也被稱為一絕??滴跄觊g蘇州有位姓金的老者,亦善核舟之雕,人稱“有刻棘鏤塵之巧”;乾隆年間的陳祖章、杜士元都被人稱為技高藝絕的“鬼工”,陳祖章的代表作“東坡夜游赤壁”核舟,舟長不及二寸,有篷有窗,人物除蘇東坡外,有客人、客婦、艄公、書僮等八人,人物神態自然、寧靜、超逸,個個刻畫精致,在放大鏡下看光影迷離。舟底刻赤壁賦全文,其刀筆工夫令人難以置信?,F在陳祖章的核舟尚有一件傳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年間,吳縣香山人殷根福以橄欖雕刻羅漢頭成為核雕名家。
在博寶商城里收藏了大多大師的作品。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遠、夏白眼、邱山、刑獻之等。魏學洢的《王叔遠核舟記》一文描寫王叔遠能在細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條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顆橄欖核上雕刻16個嬰兒,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蚩套幽妇朋?,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于方寸小核”,人稱一時圣手。
清代核雕
清代核雕,造型精巧玲瓏,人物、動物造型注重寫實,人物臉部雕刻更著重于逼真,動物著重于動態表現,雕工剛勁有力,線條直,邊線流暢,方圓合于規矩,棱角分明,人與物連接較密,鏤雕很少留有鉆孔痕跡,浮雕地子磨得較平,略留刀痕,磨工細,核雕穿線孔比明代及現代的核雕大。
清代核雕藝人
清代核桃雕藝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張大眼、陳子和等人,屬于山東濰坊核桃雕。乾隆酷愛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宮。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間陳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欖核舟”。
明清核雕對比
雖說明清是核雕的鼎盛時期,但明清的核雕精品傳世不多。對明、清核雕的鑒別,主要是根據史書記載及選材的特點。如明、清核雕的選料多選用核大、壁厚、質地堅密細潤的核。還有制作特點可和當時竹、木、牙雕等雕刻工藝相對照來進行鑒別。因當時不少竹、木、牙雕的雕刻名匠,都是核雕高手,因此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征。
明代核雕,造型古樸渾厚,人物、動物造型注重外型而不追求細部刻畫。從雕法上看,明代核雕一般雕工剛勁有力,利落醒目,線條、棱角分明,人與物連接不緊密,鏤雕留有鉆孔痕跡,磨工較粗,留有刀痕。核雕的鑒別 在鑒別核雕的時候也應注意核色、包漿。核雕隨著年代的推移,逐漸會產生表里如一的深橘紅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核色,核包漿則呈淺橘紅色和黑紅色。如果能熟記和掌握古核雕各個時代的構件、造型、工藝風格特征,熟知各個時期其他雕刻工藝品藝術風格的沿革,那么對于鑒別古核雕的真偽會有很大幫助。
共和國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鐘元慶、趙林生、殷根福、須吟笙、鐘年福蘇派核雕。
金投網收藏頻道2014-11-25 8:48:59
核雕名家都有誰
核雕名家都有誰,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清玩。其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雕刻手法也細致入微。所刻有詩文或漁家樂、百花籃、羅漢等題材。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那么核雕名家都有誰呢?
古代核雕名家
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遠、夏白眼、邱山、刑獻之等。魏學洢的《王叔遠核舟記》一文描寫王叔遠能在細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條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顆橄欖核上雕刻16個嬰兒,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蚩套幽妇朋?,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于方寸小核”,人稱一時圣手。
清代桃核雕藝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張大眼、陳子和等人,屬于山東濰坊桃核雕。乾隆酷愛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宮。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間陳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欖核舟”。
共和國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鐘元慶、趙林生、殷根福、須吟笙、鐘年福蘇派核雕。
橄欖核雕顧名思義就是在小小的橄欖果核上雕刻出各種動物,人物的形象,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各具情態,惟妙惟肖。還有十八羅漢、八仙過海、各種花鳥蟲魚等雕刻,刻的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瓏,是一種垂掛在衣帶或紈扇或繡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亦可玩賞。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欖核雕刻的各種花船小船還可配上鏤空雕刻的象牙、紅木座架,陳設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賞。
核雕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鉆。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先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再設計構思,并在果核上畫樣。經過了畫樣工序后,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用鑿刀雕刻細部,并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最后經過磨光,上蠟,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就成了欣賞品。
核雕藝人之核雕作品最早見著的則是明代魏學洢作《核舟記》一文。明人魏學作《核舟記》,描述明代天啟年間核雕藝人王毅(字叔遠)所作橄欖核舟“東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畫。
在橄欖核雕刻方面頗有影響的是在蘇州光福、舟山一帶;橄欖核雕刻成的各種圖案,多如真的一般無二,工藝相當精湛。
近代核雕名家
排名不分先后:
吳杰,陳平,李清,李堅,宗哲,趙英勝,曾昭鴻,秋人,鳳翔,殷根福,殷雪蕓,嚴孝其,汝鳳倫,李建豐,郁小平,周建明,董蘭生,宋水官,曹福英,周義清,虞偉東,繆小明,顧金方,金云玲,鐘勤峰,鐘火元,朱紅為,馬福元,馬麗,郇躍慶,鐘錦德,程財,須永培,陳克明(天涯),羅丹,苦石,韓龍,步士青,汝鳳倫,大牛(田紅),鄧威,丁國良,過建偉,曹智,文石阿牛,鶴軒核雕,藝海核雕,黃新立,吳建東,宋水官,周雪官,須培金,劉小敏,須浩良,須君亮,陳紀元,王豐,孫小明,馬勝華,李超(妖刀堂),王彩彩,肖仁康,顧靜麗,劉小琴,陳任華,陳小玲,劉園園,段吉祥.行一核雕,核緣盛,顧正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