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硯四十有一,以青州紅硯石為第一”。紅絲硯是我國傳統四大名硯之一,早在1700年前西晉時期張華的《博物》中就有記載。紅絲石的主要產地為古青州所轄的臨朐縣老崖崮村附近。那里的紅絲石石質優良,密細均勻。目前在臨朐,加工和經營紅絲硯的廠店達十幾家,該地還成立了紅絲硯研究會。
記者來到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見到了紅絲硯代表藝人劉文遠,他是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在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展覽廳,記者看到大大小小的紅絲石被雕刻成的山水硯、觀音硯等?!恫畼纷R馬》是劉文遠比較喜愛的作品。記者看到,在小小的紅絲石硯上,好似一位滿臉胡須、白發蒼蒼的老者靜靜地站在高山之上,在石硯的另一側,一匹勇猛的駿馬正在奔騰。老者站在高處,將一切盡收眼底,像伯樂一樣。
“選材是第一步,也叫‘相石’,先看石頭的天然造型,根據其獨特的造型,調節天然紋理,引以歷史典故,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說到紅絲硯的制作,劉文遠來了精神,“我的設計理念主要是一種畫面理論,是將畫面感融于藝術創作中,在設計中更講求一種惟妙惟肖的神韻感,這樣,藝術品才更鮮活、逼真。”劉文遠對記者說。隨后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的作品《書蕉圖》,“這個作品的創作就是我的設計理念的集中體現,仿佛一個老者靜靜地坐在那里,手里拿著一把扇子,很形象,很有韻味。”劉文遠繪聲繪色地說。
關于紅絲硯的藝術傳承與發展方面,劉文遠有說不完的話。“我認為做紅絲硯這門傳統藝術,首先要繼承前人優秀的文化,加以消化,汲取優秀的精華,做到融會貫通,再結合自己的思想、藝術理念,重新走出一條藝術路子。”但同時,劉文遠也認為,應該讓這門傳統的工藝富有時代性,結合時代的特點,讓新的藝術工藝具有傳承性。這樣,才能使時代性與傳承性相結合。
“縱觀紅絲硯的發展,在設計立意上要注重文氣,在題材上要追求宏觀思維,不要采用一些俗不可耐的東西,努力賦予文化內涵。比如經典的民族文化、哲理、故事、名人趣事等都是我們創作的素材和源泉,所以,學習和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對創作是非常有益的。”劉文遠對記者說。他認為從業者應有藝術家的態度,不斷培養后人,親手去傳授這門技藝,不斷挖掘有潛力的新人。只有這樣,才能使這門工藝更加精湛,發展更加長遠。
“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有巨大的優勢發展這項工藝?,F在紅絲石制品廣受歡迎,在北京、天津、廣州以及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展覽時,備受中外友人的高度贊賞,紅絲硯也曾數次作為國禮送給外國領導人??梢哉f,前景十分廣闊。”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丁傳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