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硯就其質地、顏色與紋理來講,是較具實用與觀賞于一體的佳硯。 硯的觀賞性是由硯本身的文化氣息、制作工藝和天然特點決定的。制作工藝要求在造型、線條、圖案雕刻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否則既不實用又不宜觀賞。而紅絲硯的觀賞價值除了制作工藝外,主要是由紅絲硯的自然形狀、鮮艷的顏色、豐富的紋理等天然特點決定的。若在加工中巧用其形、其色、其紋進行雕刻,便成為天人合一的既實用又極具觀賞價值的藝術品。具體的講,紅絲硯的天然觀賞價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溫潤如玉的質地。紅絲硯溫潤的石質給人以淡泊寧靜的舒適感,一硯在手如握美玉,時常撫摸把玩,則有人石相親之感,使人心曠神怡。 艷麗多姿的色彩 紅絲硯的色彩以紅黃為基調,赭、紫等色兼而有之,各具特色,妙不可言。
2.變化莫測的紋理。石可先生曾為紅絲硯題刻硯銘“誰持彩練當空舞”,就是對紅絲石曲線紋理的形象比喻。紅絲硯紋理極具變化,文字、動物、山水、人物等圖案都在似與不似之間,使人產生無盡遐思。
3.古樸自然的形狀 。呈不規則散裝礦體分布的紅絲石獨立成塊,一石一式,形狀多樣。巧用其自然型制硯,一方硯臺便是一件獨特的、絕無重復的藝術品。 石眼:紅絲石偶有石眼出現,在純凈的紅絲石面上,有球形青黑色一體,稱之為石眼,雖不及端硯眼之美觀,但亦為一奇。墨雨:墨雨是指紅絲石面上出現的點點墨跡,有的墨跡似宣紙上的潑墨效果,周邊有渲染的墨暈,墨雨和紅色或金黃的石面相映襯,頗具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