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資金將辦學習班
濰坊銅印傳人要將技藝傳承下去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龐希文向記者展示他的一方銅印
濰坊銅印是刀刻藝術與冶煉技術的有機結合,是濰坊獨有的工藝品,極具實用和欣賞價值。2009年,銅印鑄造技藝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為銅印工藝工序繁瑣,學習難度較大,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只有龐希文和王昌年兩人傳承著這門技藝。如今他們一個73歲,一個66歲,這門技藝是否會深陷傳承危機呢?記者與前去探訪。
10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則爾莊社區的一座二層“將軍樓”,見到了濰坊銅印鑄造技藝傳承人龐希文老人。今年73歲的龐希文告訴記者,他是銅印鑄造技藝的第五代傳人,1963年開始與王昌年一起從師于第四代傳人于數千,在濰坊工藝美術研究所學習制作銅印。龐希文說直到現在他和王昌年也一直沒有把手藝作為盈利的手段。
“一般都是些書畫界的朋友需要刻個章印在作品上,或者是喜歡仿古銅印的考古專家,還有企業家作為禮物送給朋友,都會來找我們?!饼嬒N恼f,從1998年退休以后,他和王昌年兩人早年成立的文年齋便開始對外接活,但一般都是給熟人朋友制作銅印,要么是“只收個手工錢”,要么就免費贈送了。龐希文說制作銅印有制作泥模、泥模燒結、鑄造銅印和精修打磨四個步驟,其中包括幾十道工序,非常復雜,所以制作一方銅印需要一個月時間。
聊到手藝傳承的問題,龐希文說他的兒子龐立峰今年已經正式拜王昌年為師進行系統的學習?!皟鹤訌男【涂绦┦^的印章,最近三四年利用業余時間跟著我也學了一些?!饼嬒N男χ鴮τ浾哒f,銅銀鑄造技藝雖然復雜,但不是很難學,如何制模、如何燒模、如何鏤空等技術秘密,給這項技藝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讓外界看起來不易學會。
“我住的這個地方再過個三五年就得拆遷了,沒院子肯定沒法鑄造,弄個爐子燒木炭在樓里肯定不行。要是有大場地和資金,就能有大發展。開個培訓班,多帶一些學生也就可以了。去年9月份省里就把這個手藝列入非遺名單了,現在省里也準備報到中央去,如果保護經費批下來,那就可以建場地,帶更多的學生,向全國發展了?!饼嬒D暾f這讓他對這門手藝的傳承充滿了希望。
文/圖本報記者孫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