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4
高密剪紙藝術簡介:
山東高密一帶流傳的剪紙。從農舍的門窗、棚頂到箱柜、衣櫥都有剪紙裝飾。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鋸齒紋和挺拔的線條相結合來構成形象。
高密剪紙是中國剪紙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花。歷史悠久,取材廣泛,技法融江南剪紙之纖巧和江北剪紙之粗獷于一爐。剪紙藝人遍及千家萬戶,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塊與線組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線條剛勁挺拔,有金石味;造型稚拙粗獷而不呆板,夸張變形而不失真。所剪事物粗獷中風清秀,拙樸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尤其動物剪紙,構思浪漫而不浮夸,造型嚴謹而不拘泥,動作情態若似活物躍然紙上。在五谷莊稼、生肖胖娃、豬馬牛羊、雞犬鵝鴨、牡丹鴛鴦、白蛇西廂等作品中,寄托了作者和人們的美好愿望,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黑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光滑面,有定規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獷而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樸而靈秀,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
近年來,國泰民安,剪紙在高密成為一項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最具代表性的剪紙藝人是范祚信一家。范祚信的母親是當地出了名的“巧手”:一把剪刀剪啥象啥,并蘊含了一些國畫中“大寫意”的味道。影響和培育了當地一代又一代的剪紙愛好者。范祚信就是受其母影響而從事剪紙創作的。先后到北京展覽館、深圳展覽館、南京藝術學院、復旦大學、魯迅美術學院辦過展覽和做過表演。專家教授們都很贊賞他的作品,許多外國朋友也十分喜愛并收藏他的作品。其妻劉彩花自小雙手靈巧,嫁到了一個剪紙家庭,如魚得水,剪藝大進,她剪的梁山一百單八將個個栩栩如生,個性極其鮮明,專家曾稱其是一組不可多得的剪紙珍品。其子范存銘在剪紙活動中也得過一等獎。其女范云英常有作品在各報刊發表,參加過全國展覽,得過不少國家、省、市的各種級別的獲獎證書,并東渡日本做過剪紙表演,令日本友人贊嘆不已,日本多家報刊撰文評論她是中國“魔剪”。
高密剪紙歷史。高密剪紙,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據記載,明洪 武初年,朱元璋頒旨移民,大批江南、江北的移民遷于高密。南 北文化的相互影響滲透,使高密剪紙集江南玲瓏剔透與江北淳樸渾厚于一身,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其巧妙的構思,稚 拙的造型,剛勁的線條,盎然的意趣而技壓群芳,獨樹一幟,飲 譽海外,成為民間藝術愛好者收藏之珍品。高密剪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 多取材于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象征性強,造型樸實 夸張,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反映出獨到的民族審美觀。其中有不少諸如《十二生肖圖》、水滸 《一百單八將》 、《百牛圖》 的上品。尤其是動物剪紙,構思浪漫而不失真,造型嚴謹而不拘泥。97'牛 年全國生肖郵票圖案即從高密民間剪紙中所選。1994年高密被評為“全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其剪 紙已被日本、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及國內諸多民間藝術愛好者所收藏。
高密剪紙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