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百科
桑皮紙呈淡黃色,工藝講究的桑皮紙可見明顯的纖維結構,明清及民國時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書冊,基本上為桑皮紙作為書頁,外觀及手感美觀。桑皮紙古時一直用于高檔書畫、高級裝裱用紙,除了作普通用紙外,制傘、糊簍、做炮引、包中藥、制扇子等等也有廣泛應用。 桑皮紙紙張按質量分為四等,一、二等厚而潔白為高檔書畫用紙,三、四等薄而軟。精制的桑皮紙還是維吾爾族姑娘繡花帽必用的輔料。在繡花帽時,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經線和緯線,繡花后用桑皮紙搓成的小紙棍插進布坯經緯空格中,這樣做出來的花帽挺括有彈性、軟硬適度。
千年桑皮紙漫長的輝煌歲月 桑皮紙確切記載的年代是唐朝。據資料記載,1908年英國人斯坦因在和田城北一百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發現了一個桑皮紙做的賬本,上面記載著寺院在當地買紙的情況。 宋朝的顧文薦所作的《負暄雜錄》中這樣記載:又扶桑國出芨皮紙,今中國惟有桑皮紙。 公元十四世紀中葉,桑皮紙制作技術又由和田傳入吐魯番地區。到明清時期,中原與西域交流頻繁,出自西域的桑皮紙也為中原地區人們所用。 在古代,桑皮紙作普通紙外,還用于高級裝裱、制傘、包中藥、制扇子等。上世紀初,桑皮紙還曾被短暫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貨幣。1950年,桑皮紙退出印刷和書寫用紙行列,從那時起,高檔桑皮紙漸漸絕跡。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桑皮紙終于退出人們日常生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桑皮紙
起源:漢代
特點:柔嫩、防蟲、拉力強、不褪色等
別稱:漢皮紙
用途:書畫、裝裱、包扎紙幣、制傘等
原料:桑樹皮
一、簡介
公元2002年6月26日,在http://p3.qhmsg.com/t0105a18a96de7514d0.jpg地巴?!ね聽柕?,正在專心的向一群高鼻子藍眼的當地人演示著維吾爾族傳統工藝桑皮紙的制作過程,不時傳來陣陣掌聲、喝彩聲,他帶的一些桑皮紙也被觀眾一搶而光。因此,托乎地巴?!ね聽柕侠先吮幻绹袼讓W家稱為“地球上最古老手藝的幸存者?!?span lang="EN-US">
二、由來http://p7.qhmsg.com/t014fbf287992bc5a2c.jpg
歷史文獻上記載,桑皮紙主要產于北方。桑極是落葉喬木,它的莖皮纖維韌長且有牢度,一度說來,山桑、條桑、白桑都可以用作造紙的原料。這種紙紙質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色澤潔白,紋理美觀,墨韻層次鮮明。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又稱為棉紙。宣書宜畫。蘇軾《三馬圖贊》用的是加蠟、砑光的桑皮紙。
三、歷史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從公元3世紀造紙術就開始向外傳播了。到了公元8世紀,http://p2.qhmsg.com/t0110f1b9824b3890e6.jpg1908年在和田城北100多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發現了一個紙做的賬本,上面記載著在當地買紙的情況,說明在唐代和田一帶有了造紙業。公元十一世紀以后,維吾爾族成為和田的主體民族,承襲了古代的造紙技藝。
據史料記載,在宋代西遼統治時期,和田以桑樹皮為原料制作紙已經很有名,成為當地維吾爾族的一項重要家庭手工藝,在新疆地區頗負盛名。
公元14世紀中葉吐魯番地區的維吾爾族皈依伊斯蘭教以后,制作桑皮紙技藝由和田傳入吐魯番,成為新疆的又一個桑皮紙供應基地。
殘存的清代桑皮紙文書和民國時期的桑皮紙鈔票證明,過去新疆各地曾普遍使用桑皮紙。
四、工藝
1、選料。選上好當年新生的。http://p8.qhmsg.com/t011bf7bcfe5509e9ca.jpg
2、煮料。將桑皮放入大鍋,煮個爛熟,邊煮,邊加胡楊土堿和胡楊灰(這種原料原自后來用胡楊枝燒磚的窯場)。將桑皮煮熟后,將熟桑皮放在陰涼處擰成一個“坨子”,發酵幾天最好。
3、砸桑皮泥。將發酵好的桑皮,放在平石板上用木棰反復砸,邊砸邊翻,直至將桑皮徹底砸成泥餅,幾乎看不到連接的纖維,手捏如爛泥。
4、制漿。將桑皮泥放到大水桶中,用手攪拌,桑泥熔入水形成紙原漿。再用篩子過濾掉雜質,將紙漿倒入作坊旁半埋在地上的木桶里。一般來說,木桶旁邊就是供撈紙用的水
5、撈紙。藝人把備好“克來甫”(造紙用的模具,用木條制成框架,長約40厘米,寬約50厘米,底部是沙網)放入水池中,從身旁的木桶中舀一瓢紙漿倒入克來甫,用 “皮口克”(一個有80公分長的木柄,一頭有十字形木架的攪拌工具)放在飄浮于水上的克來甫里,雙手搓轉皮口克,攪勻紙漿,使紙漿均勻的攤鋪在克來甫上,然后,用皮口克勾起克來甫從水池中撈出,放在身后困水等待晾曬。如此循環往復,撈出若干張。
6、晾曬:一般天氣熱時放在陰處晾干,初冬則放在陽光下曬干。最后,從克來甫上揭下桑皮紙,經過整理打包,就可以上市銷售了。
據悉,每5公斤桑樹枝可以剝出1公斤桑樹皮,1公斤桑樹皮可做成桑皮紙20張。
用這些傳統工藝制造出來的桑皮紙,呈黃色,纖維很細,有細微的雜質,但十分結實,韌性很好,質地柔軟,拉力強,不斷裂,無毒性而且吸水性強,在上面寫字不浸,如果墨汁好,一千年也不會褪色,不會被蟲蝕,并且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五、分類
桑皮紙呈淡褐色,工藝講究的桑皮紙呈半透明狀,很薄,南疆清代及民國時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書冊,基本上為桑皮紙作為書頁,外觀及手感僅比內地的古籍稍粗糙而已。桑皮紙除了作普通用紙外,古時還一直用于高級裝裱、制傘、糊簍、做炮引、包中藥、制扇子等等。
紙張按質量分為四等,一、二等厚而潔白,三、四等薄而軟。精制的桑皮紙還是維吾爾族姑娘繡花帽必用的輔料。在繡花帽時,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經線和緯線,繡花后用桑皮紙搓成的小紙棍插進布坯經緯空格中,這樣做出來的花帽挺括有彈性、軟硬適度。桑皮紙柔軟而堅韌,清代新疆的書冊典籍主要用高檔的桑皮紙印刷,民國時期曾有桑皮紙印制的鈔票流行。中等質量的桑皮紙一般用于包裝,凡裝茶葉、糖果、草藥、食物等,只要物件不太大,都可用桑皮紙包裝。粗制的桑皮紙常常用于糊天窗或制皮靴的輔料等等。
手工制作出來的桑皮紙又分為“生紙”和“熟紙”?!吧垺奔次醇庸さ狞S紙,“熟紙”則是加工后變得潔白的紙張。
六、用途
桑皮紙曾廣泛地用于新疆民間。因為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制作桑皮紙曾成為一些人謀生的技藝,出現過大量制作桑皮紙的專業戶。這門技藝也是世代相傳、子承父業。
七、傳承
新疆是在蔡倫造紙之后,第二個最早出現造紙術的地方。有著千年歷史的桑皮紙被稱為人類造紙業的“活化石”。千百年來,它記錄著我國傳統造紙工藝歷史,是人們了解古代紙文化的一個窗口。
桑皮紙在新疆非常古老,如今在地球上幸存的也屈指可數。它曾經一度是造紙行業的主角,因為它結實而有韌性,被用于印制紙幣、制作扇面、印刷書籍等等。與桑皮紙相關的器具制品有:大鍋、木棰、攪棍、紗框。新疆大漠土藝館現收藏有桑皮紙產品及全套制桑皮紙工具。
新疆使用桑皮紙在明清時期已經非常盛行,直至20世紀40年代,許多公文、契約和包裝都還在用桑皮紙。但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進步,科技發展,桑皮紙曾經的輝煌已經暗淡,它已經失去了實用價值。早在1950年,維吾爾族桑皮紙便開始退出了印刷和書寫用紙的行列,從那時起就沒有高檔桑皮紙了。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維吾爾族民間仍部分在使用桑皮紙。20世紀80年代以后,桑皮紙已經完全退出了維吾爾族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沒有市場需求,制作桑皮紙的匠人都已轉業,他們的子孫也沒有繼承這門技藝的愿望。目前僅存的一位會制作桑皮紙的藝人已屆暮年,這門古老的技藝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保護。
八、保護
桑皮紙有幸成為故宮大修特選材料后,這一民間絕活受到世人關注,為純手工制作桑皮紙傳統技藝的搶救和振興帶來新機遇。然而,現實卻不容樂觀。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從業人數和生產規模很小的紙坊,難以抗衡市場激烈的競爭;知曉桑皮紙手工技藝的人很少,熟練并精通的更是鳳毛麟角,這種傳承千年的絕活瀕臨滅絕。
2006年5月20日,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疆吐魯番地區的托乎地巴?!ね聽柕媳徽J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