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論文發表于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名家精品集》
核雕雕刻藝術源遠流長,宋代古籍已有文字記載,到明朝時期已經是極為昌盛,不只是民間廣為流傳,并且也已成為皇宮貴族的把玩收藏珍品。古有王叔遠所雕的核雕作品《核舟記》表現了蘇東坡與友人魯直、佛印泛舟赤壁的故事場景,生動的體現了船的結構布局,刻畫了人物惟妙惟肖的神態動作,妙到毫巔。及至今日歷經數朝代,核雕這門藝術得到了更為廣泛的發展與推廣。
核雕作品取材多樣,桃核雕刻、橄欖核雕刻、核桃雕刻、棗核等等。在諸多核雕題材中,濰坊桃核核雕獨樹一幟,桃核,質地堅硬,不易破損,把玩愛護得當幾百年都不會破碎,并且桃核作品通過人手把玩與佩戴時間越久會越漂亮,通體紅潤發亮,更會讓人賞心悅目。在民間早有傳說桃木、桃核可以辟邪驅妖,有資料可查桃核與核仁有祛瘀血、抗炎等諸多功效,因此深得人們的喜愛。
桃核作為雕刻素材的一種,有其不同于其他材料的獨到特色,桃核表面天然生成錯綜復雜的肌理,要想完成一件理想的作品,必須要充分考慮到每一條肌理的利用,構思好想要雕琢的題材,由淺入深的精心雕琢,在雕刻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隱藏的暗紋斷隔,還要提前預判做好規避以免影響整體作品造型,同樣的桃核材料也難免有質地有所區別,在選材利用上也頗費心思,要根據的形狀特點做浮雕、深浮雕、鏤空雕等。
正因為桃核的諸多天然肌理條件限制,所以才造就了桃核核雕作品的唯一性,不可復制性。也就是說每件桃核作品的誕生,都是獨立作品,即使本人再去做同樣題材的作品,也會因受到桃核肌理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再復制一件同樣的作品出來,這也就是桃核核雕作品珍貴所在。
核雕歷經數朝代,許多作品能夠流傳保存下來與收藏者的愛護和精心保養密不可分,核雕作品因其工藝的不同要注意的方式方法也有所區別,如項鏈掛件、手鐲手串、精品擺件等各有其收藏保養不同之處,總體而言可注意以下幾種方法。
一、防開裂。桃核核雕作品相對于其他核雕材料開裂的現象要差一點。
1.防曬。避免高溫環境的長期放置,太陽光照或高溫干燥室內、高溫燈光下面。
2.防水。核雕作品盡量避免水沁水泡,這樣很容易產生開裂現象,盡量減少雨天,游泳,洗澡等長時接觸水分多的環境,如不小心泡水,萬不可求速干,用吹風機烘干或者高溫烤曬等方法處理??梢杂眯l生紙把作品包裹起來,用力甩干,直到作品干凈為止然后裝入密封袋,再帶上留下幾個空洞讓水分慢慢再蒸發。
3.避免風吹。不管是桃核作品還是其他材料核雕作品,都應注意作品長時暴露在干燥,風吹環境下特別是在北方地區更要注意環境的風吹和干燥。
4.避免接觸硬物。核雕材料在把玩或佩戴過程中應絕對避免與外界異物的直接碰撞與摩擦,比如掛在鑰匙環上,裝在有異物的口袋內,在身上佩戴運動時的摔碰、刮擦都會對核雕起到傷害。
二、上油。桃核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油性,但經過雕刻以后,隨著時間長久本身油性會逐漸消散,所以在保養的過程中要注意上油以便使桃核作品吸收油脂溫潤核體。桃核作品用油一般用香油即可也可以用橄欖油、花生油、核桃油等。(經多年試驗用香油保養后經過把玩包漿更易讓桃核作品顯得紅里透亮,渾厚古氣)上油之前用干凈的牙刷蘸上香油,(盡量不要太多適當即可,牙刷上的油不往下滴落,如油太多可用衛生紙在牙刷上捏幾下)即可玩核雕作品上刷擦,要根據什么題材的作品用什么方法,如浮雕作品即可用刷子來回刷就行,像鏤空的作品就要注意不能用牙刷來回刷,要用刷子一下一下的點刷,以免傷害精雕細刻的作品結構。
核雕作品在不佩戴或把玩的情況下,要注意儲存的環境,如室內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核雕作品鏤空雕的注意上油保存,浮雕掛件有些桃核桃仁還在核內放置容易生蟲。方法一:可以用細鐵絲彎鉤后從上下穿孔處來回的一點點把桃仁逃出來。方法二:可以在密封袋里噴點殺蟲劑、或者放個樟腦丸放置一段時間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