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百科
梁平年畫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屬于套色木刻版畫。起源于明末,號稱"四川三大年畫"(綿竹、梁平、夾江)之一。與梁平竹簾、梁山燈戲并稱"梁平三絕",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2006年被列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梁平年畫是套色木刻版畫,號稱"四川三大年畫"(綿竹、梁平、夾江)之一。梁平年畫表現手法浪漫,畫面飽滿簡潔,造型古樸粗獷,神態生動,構圖完整,對比強烈,以驅邪納福、喜慶吉祥、歷史故事等為題材,作為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梁平竹簾、梁山燈戲并稱"梁平三絕",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2006年被列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梁平年畫
性別:年畫
國家:中國
時間:2006年
目錄:1簡介 2溯源 3構圖 4工藝 5題材和品種 6名家 7用色 8郵票 9傳承
一、簡介
梁平年畫是套色木刻版畫,號稱“四川三大年畫”(綿竹、梁平、夾江)之一。梁平年畫表現手法浪漫,畫面飽滿簡潔,造型古樸粗獷,神態生動,構圖完整,對比強烈,以驅邪納福、喜慶吉祥、歷史故事等為題材,作為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梁平竹簾、梁山燈戲并稱"梁平三絕",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2006年被列為了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清代,梁平木版年畫便已"馳名京省處",暢銷東南亞。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又被蘇聯、美國和法國等地的博物館收藏,由此蜚聲中外。20世紀末,《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三峽民間藝術》和《民間年畫》等大型畫冊中都收錄了傳統的梁平木版年畫。民國初年,梁平年畫已經行銷川、陜、鄂、豫、湘、滇、黔數省以及東南亞一帶,當時漢口的年畫經紀人還把它郵寄到了德國??谷諔馉帟r期,美國盟軍在梁平修建飛機場,梁平年畫又被施工者和飛行員帶往蘇、美、法等國,讓西洋人士景仰艷羨不已,爭相收藏。
二、溯源
梁平年畫起源于清初。據《梁平縣志》記載:在清康熙年間就已在宜昌、沙市、漢口均設有分莊,產品銷往陜西、西南各地及長江流域,盛極一時。民國初年有大約30家,從業人員數百人,年畫由單色發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礎上施以手工彩繪,工藝由簡單到復雜,品種不斷豐富,曾是著名的年畫產地。
清代,梁平木版年畫便已"馳名京省處",暢銷東南亞。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又被蘇聯、美國和法國等地的博物館收藏,由此蜚聲中外。20世紀末,《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三峽民間藝術》和《民間年畫》等大型畫冊中都收錄了傳統的梁平木版年畫。
閑披屏市諸先生,官綠榜黃色色新,更有馳名京省處,鉤金水甲土門神。" 這首竹枝詞,說的就是梁平年畫在清朝盛極一時的盛況。民國初年,梁平縣有30余家作坊,從業人員數百人。年畫由單色發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礎上施以手工彩繪,工藝由簡單到復雜,品種不斷豐富,成為全國著名的年畫產地之一。
1913年到1934年,梁平年畫進入鼎盛時期,每年生產數百萬幅,除滿足當地農民的年貨需求外,還遠銷沙市、宜昌、武漢、漢中、貴陽等地。隨著歷史的變革,梁平年畫逐漸衰落,手工作坊也在1958年就先后停產了。
早在明清時代,該縣的屏錦和袁驛兩大場鎮就擁有二三十家年畫手工作坊,各占兩場鎮街道的一半,稱為"半截刷房街",長年生產不同規格的年畫。1913年到1934年是梁平年畫的鼎盛時期,每年生產數百萬幅,除滿足當地農民的年貨需求外,還利用水陸交通之便,遠銷沙市、宜昌、武漢、漢中、貴陽等地。據《梁平縣志》記載:在清康熙年間就已在宜昌、沙市、漢口均設有分莊,產品銷往陜西、西南各地及長江流域,盛極一時。民國初年有大約30家,從業人員數百人,年畫由單色發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礎上施以手工彩繪,工藝由簡單到復雜,品種不斷豐富,曾是著名的年畫產地。梁平年畫在歷史上有過“黃金時代”,但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戰亂銷售量一度蕭條。
三、構圖
梁平年畫構圖飽滿簡潔,疏與密、虛與實、靜與動對稱呼應。有的門神畫,在兩側下角通常任意增加一至五個小孩,整個畫面顯得穩重均衡?!坝⑿蹮o項,美女無肩,文人如釘,武夫如弓”,[2]梁平年畫人物造型古雅雍容,神態生動。尤其是門神畫人物,盡量夸大頭部突出五官、縮短下肢,全身僅三四個頭長,顯得粗壯結實,穩健剽悍。
畫師在給人物開像時,五官的造型別具一格;將兩個黑眼珠的中距離拉得很近,似“對對眼”,但兩目對視卻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在人物的五官,如眉或眼的上緣,鬢發的內側部位,均以手繪大筆觸墨黑色塊,同時又在二者的下緣或外側,勾出數根平行墨線。這種粗細、疏密錯落有致的線、面組合,形成了一種具有立體感的中間色調,對比強烈,富有鮮明的節奏韻律。民間匠師在處理鼻子時,多以一特制的上小下大有如木杵的鼻子輪廓線板,印墨線于面部中央,然后以此為準,逐一畫出五官來,之后,在兩頰下部抹上兩道紅色。這是梁平木版年畫獨具的藝術特色。通常,民間藝人在面部套印肉色或白粉后,于將干未干之際,用筆涂抹兩道紅色,或干脆以指代筆,蘸以赭紅再蘸少許白酒,迅速抹之。這樣,臉部的整個畫面色彩在強烈對比中仍然能鮮明地跳出來。特別是門神畫中,神靈的威嚴形象被很好的逗趣化、生活化了,喜慶祥和氣氛頓增。梁平年畫臉部的細致描繪和橢圓腮紅處理的生動活潑,與木版印刷的規整形成對比,機智幽默、妙趣橫生,在中國民間年畫中獨樹一幟。
四、工藝
梁平年畫是水印套色木版畫,和其他套色年畫還有很大不同。一般的套色年畫采取木刻套印線條,畫面色彩幾乎靠手繪而成(如四川綿竹木版年畫等)。而梁平年畫除了套印線條,畫面的色彩也幾乎不用手繪,而是線版加色版,層層套印而成。這已經很接近現代產業化的印刷結構了,更為關鍵的是,經四川美術學院版畫專家多次考察研究,認為用這種手法印制的年畫,色彩更加飽滿艷麗,藝術效果幾乎無與倫比,在年畫和版畫中都十分罕見。
梁平年畫采用本地堅硬的梨木來制作刻版,既有線版,也有色版,套多少種色,就有多少個版。這樣的刻板現在已經非常珍貴了,年畫傳人吳本新曾收藏有幾塊,都被列為國家二級文物。年畫的套印還有很多專業的講究,最獨特的一招就是套印完后的點彩,又叫開臉。這一招常常代著工藝師的獨特匠心,例如有的將門神的兩個黑眼珠拉近放大,成了俗稱的“對對眼”,使人物的雙目對視更加炯炯有神,形象格外威武可愛。年畫一般有“花箋”、“花紙”、“門畫”等,表現最多的是門神類,如《加官晉爵》、《將帥圖》、《揚鞭》、《五子登科》、《帥帽》等……總之扎根在民間,難怪當地農村也流傳一句諺語:“有魚有肉不是年,貼上年畫才是年?!?/span>
梁平木版年畫在繪制技法上不僅繼承了傳統水印木板年畫的工藝流程和川派雕刻技術,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術,還運用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巧施陰陽(明暗畫法),區分遠近;其構圖飽滿簡潔,人物夸張變形,色彩對比強烈,動靜處理得當,造型古樸粗獷,使人過目難忘。畫師描繪出畫稿后,刻版工匠用糯米飯搗碾成的漿狀物,將畫稿完全粘貼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據畫稿精雕細刻出主要的輪廓線,再根據線版,再刻成各種套色版,一色一版,線條粗細勻齊,清晰、挺拔有張力味。
梁平年畫的紙張為產自本地百里槽的白竹手工紙,又名二元紙。制作時先將二元紙蒸二小時,退去脆裂性和縮水性之后,再刷上礬水,將觀音土碾磨、調漿沉淀晾干成細粉末,加膠水(由牛皮邊腳料熬制)調和均勻平涂于紙面而成。紙質厚實,色澤光潔,又可防止顏色過于滲透。經久耐用,是印制年畫的理想用紙。
用色非常講究,軟硬色兼用,匠人有“紅配綠,嫩篤篤;紅配黃,喜洋洋”的配色口訣。為達到這種濃艷厚重、對比強烈的色彩效果,軟色(取自各種染色植物,加粉后淺淡柔和)、硬色(由各類有色礦物質研磨而成,色澤厚重濃郁)兼用,色調分陰陽(冷暖色),主色塊與疏密色塊適當搭配,在多次套版印制時的疊加和錯版下,畫面色彩豐富和諧,正符合民間年畫“色多不亂,色少不單”的說法。色調分陰陽,陰稱冷色,陽稱熱色,所謂軟色,取自各種染色植物,色澤透明純凈,加粉后淺淡柔和。顏料名稱有煮紅(蘇木子)、品綠、槐黃(槐花子)、佛青、黑色(煙子)、朱紅、粉紅、粉藍、桔色(黃丹)等。再適當摻膠、礬水、白泥而成。年畫用色工藝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鮮艷奪目,凝重沉著,保存多年色彩不退。由畫師描繪出畫稿后,刻版工匠用糯米飯搗碾成的漿狀物,將畫稿完全粘貼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據畫稿精雕細刻出主要的輪廓線,再根據線版,再刻成各種套色版,一色一版,線條粗細勻齊,清晰、挺拔有張力。套色水印完成后,和手繪相結合,線條細而不弱,遒勁有力,頗有鐵線描意味。梁平年畫的品種有水貨、托貨、清章、花箋四大類,鉤金描銀,畫印結合,色彩艷而不俗,華美富麗,形勢活潑,內容多是門神、戲曲故事、神話傳說、各種吉祥圖案等。
題材
梁平年畫的題材大體可分三類:
一是門神,主要有《將帥圖》、《立刀頓斧》、《加官晉爵》、《揚鞭》、《五子登科》等作品;
二是神話傳說,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
三是戲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傘》、《鐘馗嫁妹》等作品。梁平縣也生產各種類型的花箋、花紙和門畫。
品種
品種有水貨、托貨、清章、花箋四大類,鉤金描銀,畫印結合,色彩艷而不俗,華美富麗,形勢活潑,內容多是門神、戲曲故事、神話傳說、各種吉祥圖案等。無論是描繪風俗人情,還是民間故事、戲曲神話,都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作品具有節令性、地域性、集體性、民族性、傳承性、變異性,不少傳統年畫與神話、戲曲故事有著密切的聯系,大多數品種都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并在發展過程中融會了正統(官方)的和外來的文化影響,逐漸成為觀賞性很強的藝術商品??谷諔馉帟r期,不少畫作被帶往蘇、美、法等國家博物館或被東方藝術愛好收藏。
2005年,年近不惑的徐家輝經過十多年的反復摸索,終于完成了第一張按傳統工藝印制木板年畫《盜令出關》,這是徐家祖傳的系列年畫《八美圖》中的一張?!艾F在看來,那張畫還是有些粗糙,但我當時心里還是歡喜忙了,因為我終于把祖先的手藝學到了?!?/span>
徐氏家族是當年梁平年畫生產大戶,早在1776年就創立了“信力足”年畫名號。在19與20世紀交替之際,正是其年畫最輝煌的歷史時期,徐氏先輩又先后創立了“德和泰”、“和盛友”、“信立號”等眾多梁平最有影響力的年畫名號。
當年,在“德和泰”的鼎盛時期,作坊里的雕匠、刷、畫匠及雜工有一百多號人。不但一天要做幾千幅,還要外包加工年畫。每到銷售旺季,要請一二十個挑夫,將年畫挑到重慶及下川東一帶銷售。
到徐家輝出生的20世紀60年代,梁平年畫早已停止生產,家中原有的年畫雕版大都做了柴火,“只有我的‘四姥’(梁平方言,及徐家輝爺爺的四弟,梁平年畫第五代傳人徐典?。┻€曉得一些,我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從小就喜歡年畫,就纏著‘四姥’教我,開始他也不肯,在我的堅持下,他才斷斷續續將年畫制作的全部工序教給我?!?/span>
徐典隆2004年去世之前,將家傳的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畫稿和一枚“德和泰”印鑒留給徐家輝。
七、用色
梁平年畫用色非常講究,軟硬色兼用,匠人有“紅配綠,嫩篤篤;紅配黃,喜洋洋”的配色口訣。為達到這種濃艷厚重、對比強烈的色彩效果,軟色(取自各種染色植物,加粉后淺淡柔和)、硬色(由各類有色礦物質研磨而成,色調分陰陽,陰稱冷色,陽稱熱色,所謂軟色,取自各種染色植物,色澤透明純凈,加粉后淺淡柔和。顏料名稱有煮紅(蘇木子)、品綠、槐黃(槐花子)、佛青、黑色(煙子)、朱紅、粉紅、粉藍、桔色(黃丹)等。再適當摻膠、礬水、白泥而成。
年畫用色工藝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鮮艷奪目,凝重沉著,保存多年色彩不退。由畫師描繪出畫稿后,清晰、挺拔有張力。套色水印完成后,和手繪相結合,線條細而不弱,遒勁有力,頗有鐵線描意味。梁平年畫的品種有水貨、托貨、清章、花箋四大類。
八、郵票
《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1套4枚,小全張1枚,2010年2月6日由中國郵政定于發行,志號:2010-4。
詳情如下:
志號:2010-4
圖 序/圖 名/面 值
(4-1)T/門 神/1.20元
(4-2)T/盜仙草/1.20元(4-3)T/和氣致祥/1.20元
(4-4)T/盜令出關/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13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 20枚;版式二 8枚(2套),此品種作為2010年中國郵政賀卡獎品。
整張規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版式二 120×210毫米
小全張規格:150×100毫米
小全張售價:7.20元
版 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熒光噴碼
設 計 者:王虎鳴
責任編輯:陳靜芝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九、傳承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縣文化局和文化館派人收集傳統年畫,成立了民間美術博物館,組織了多次對外宣傳和展覽活動,擴大了影響,受到了廣泛好評。
從1982年開始多次舉辦年畫創作培訓班,同時邀請著名畫家和美院教授參加研討,指導創作。也多次派人到美術院校進修。數年來,共創作新年畫100余幅,在各級各類展覽中多次參展獲獎,形成了一支頗具實力的創作隊伍。梁平年畫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創作的學生年畫被收編入人教版全國中小學美術教材。
2004年,四川美術學院在梁平設立以研究梁平年畫為主的梁平民間美術研究及創作實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