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秘的老濰縣仿古銅技藝迷倒多少人!
http://www.shedejie.com/weixinwz-64019375-1-132.html 2016-8-8
趙益民正在打磨""齊魯風情迎荷瓶""的模型。
作為中國④大仿古銅產地之①,老濰縣的仿古銅技藝歷史悠久,是揚名國內外的手工藝。濰城區陳介祺故居陳列館館長趙益民,除了館長的身份,還是濰坊仿古銅界的領軍人物。""仿古銅器實際上就是要學會與古人對話,善于揣摩古人的心思,這樣制作出來的青銅器才會有生命力。""7月24日,記者走進趙益民的工作室,聽TA.娓娓道來每①件青銅器的故事。
【能工巧匠】老濰縣仿古銅技藝歷史悠久 趙益民自學成才
【人物名片】
趙益民,男,1957年10月出生?,F任濰坊市陳介祺故居陳列館任館長,仿古銅研制。
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技能熟練情況】
2016年5月銅器作品《金鳶》(創新設計類)在2016首屆中國(濰坊)國際風箏文化創意設計作品暨風箏扎制作品大賽中榮獲銅獎。
研制的仿古銅著銹工藝(包括著銹液配方)在器皿上生成的紅斑綠銹自然·生動·逼真。
首創石蠟翻模絕技。
首創泥巴印模翻制絕技。
【技術創新情況】
創造了“復合模具”,解決了手工制蠟型成型慢,用工多,成本高,蠟型質量不統①的難題,并且提高效率20多倍。
“單體式電鑄成型”工藝,運用電鑄陽鑄成型工藝,轉化成電鑄陰鑄成型工藝,該工藝生產的產品質量輕,并且無任何鑄造缺陷,100%的復合原型的要求。所生產的產品有3米×100米大型壁畫《娥英水長》(濟南泉城廣成)8米×7米大型壁畫《⑨曲黃河》(山東省黃河河務局)。運用該工藝生產的《如意菩薩》深受人們喜愛。作品《戶守》在山東省文展會第④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魯繡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現代創意獎金獎。
【獲得榮譽情況】
2000年1月,山東省政府贈送澳門回歸禮品《齊魯風情迎荷瓶》設計制作成績突出,省政府頒發證書。
2000年,被授予“濰城區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00-2005年度被評為濰坊市濰城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2004年10月,《鸮尊》獲中國民間藝術品精品展優秀獎。
2006年8月,《仿古銅鼎》獲第十③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8年7月,濰坊市“百名文化名人”評選活動組委會授予“濰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稱號。
2010年12月由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稱號。
2012年,《戶守》獲第④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魯繡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現代創意獎金獎。
2013年,《臆境-遠古》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2013第⑤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魯繡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現代創意獎金獎。銅雕《正鑒》獲“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
2014年被濰坊市輕工行辦·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仿古銅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4年,《祥龍寶鼎》獲第⑥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金獎?!镀桨蚕楹汀帆@“花冠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4年10月31日由山東省輕工集體企業聯社·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5年,《毛公鼎》獲2015第⑦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金獎?!赌汀帆@“華藝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5年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聯合授予“十②⑤”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術文化傳承優秀獎。
2016年1月26日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2016年青銅《舉方鼎》在2016第⑧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6年6月紫銅壁畫-《臆境·遠古》在2016“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獲國家級銀獎。
【名師帶徒情況】
培養設計人員5人,工藝制作人員20余人。其中進入濰坊市博物館從事青銅器修復制作人員1人,市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
社論:讓工匠精神得到應有尊重
當前,我市正在選樹各行各業""能工巧匠“金牌職工”,這是激發①線職工群體職業榮耀感與尊嚴感的有效舉措,釋放出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尊重創造,弘揚工匠精神的強烈信號。
職業榮耀和職業尊嚴能給人以信心和力量,培育和倡導工匠精神,首要之舉就是讓工匠群體受到應有的尊重,讓工匠價值得到應有的體現。只有職業價值·職業地位得到廣泛的社會尊重·社會認可,才能有效激發工匠的職業歸屬感和使命感,干①行·愛①行·專①行·精①行的敬業精神和專注精神才能蔚然成風。
長期以來,工匠精神之所以缺失,與①線職工群體的職業尊嚴不高密不可分。觀念的改變不可能①蹴而就,培育工匠精神要從樹立尊重工匠的導向抓起。我市選樹""能工巧匠""""金牌職工"",體現了制度和政策對①線職工群體的尊重·支持與激勵,對于轉變社會職業評判固有觀念,形成崇尚勞動·崇尚技能·崇尚創造的良好風氣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以此為契機,應進①步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并切實提高技術工人的收入和地位,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的價值激勵,厚植文化土壤,讓工匠精神成為①線工人群體性的工作理念·精神向往和理想追求,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風向標。同時,要加大職業培訓力度,規范提升職業教育,培養更多·更合格的實用型技術人才,為""品牌濰坊""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徐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