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1為關公像,該塑像為泥坯,高35厘米,捏制于清代中晚期,民間藝人習稱之為“胎樣子”,即雕樣,以此可翻制范模,范模分兩扇,前扇(正面)有雕飾,后扇(背面)光素無紋,兩扇合攏,可用來磕制大批量同類樣子的產品。因其為泥質,翻模后,即遭消損,存世極少。
圖2
圖2為立式泥孩,白底彩繪,高35厘米,座高0、5厘米,繪制于清代光緒年間。該泥孩與“拴孩”舊習有關?!八┖ⅰ币喾Q“拴娃娃”、“抱孩子”或“扣兒”,是舊時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求子”方式。其背部題記有求子者的姓名、住址及所許之愿。該泥孩造型準確,神情意態栩栩如生,為高密聶家莊泥塑作品中的精品。
圖3
圖3為坐式泥孩,白底彩繪,高34厘米,繪制于民國時期。此類泥孩除作為家庭裝飾品擺設之外,在當時,亦多用于“拴孩”求子之用。其手中多抱有寓意吉祥的物品,如有抱花瓶的,“瓶”與“平”諧音,取“平安”之意;有抱葫蘆的,葫蘆多籽,“葫”與“?!敝C音,取“多子多?!敝?;有抱桃子的,“桃”為“長壽”的象征。此泥孩手中抱著一只小狗,狗不嬌貫,易收養,取“好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