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楊
2017-06-01 16:45:0
齊魯網濰坊6月1日訊(記者 李楊)6月1日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六一”當天,濰坊青年核雕藝術家田洪波悉心創作3年的《憶童年》系列精品核雕藝術作品正式面世。該系列作品包含“藏人”、“頂拐”、“跳房子”等12個經典兒童游戲場景,作品人物呈現“數量眾多,小如米?!钡奶攸c。在創作設計上,田洪波采用立體圓雕、浮雕、鏤空相結合的技法,通過大場景的展現,追憶濰坊七八十年代兒童游戲的主要內容,實現了“小桃核,大氣象”的特點,令不少核雕愛好者嘆為觀止。
據田洪波介紹:“這些游戲都是我兒時親身經歷的,地域特色鮮明,可玩度較高。在這些游戲中,有很多已失傳,十分可惜。在我看來,現在的孩子都沉迷于電子游戲,大都沒有玩過跳房子等傳統經典趣味游戲。我創作《憶童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看到這些好的游戲,并親身參與到游戲中來,從運動中體驗游戲的樂趣?!?/p>
談及核雕藝術創作,田洪波表示,這12件作品從構思到創作,耗費了他3年多的時間。他不僅要還原兒時游戲場景,爭取做到“活靈活現”,而且還必須將大場景濃縮到桃核的方寸之間,創作難度可想而知。據他介紹,核雕創作要利用桃核本身的結構特點和內部紋理,順勢而刻。同時,游戲涉及的人物較多,少到四五個,多到七八個人物集合在一個桃核上,必須要精雕細琢。有時,為刻出理想的藝術形態,耗費數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并不為奇,而這也是雕刻者“獨守寂寞,潛心創作”職業要素的真實展現。觀賞者看到的只是最終得成果,而創作之路上的艱辛與付出,只有創作者自己心知肚明。
他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斗蛐蛐》是他兒時最喜歡的游戲之一。為了能參加游戲,孩子們都會到菜園地里去逮蛐蛐。孩子們都會專挑個頭好的、戰斗力強的蛐蛐,把蛐蛐放到罐頭瓶里養起來。等到孩子們聚到一起時,大家都會拿出自己養的蛐蛐一比高下。
記者了解到,田洪波創作的這組《憶童年》作品目前正在十笏園展出。他歡迎具有童真、童趣的小朋友們到他的展廳近距離參觀這些栩栩如生、記載著一代人童年記憶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