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社 2017-11-14 16:50:07
國外開風箏講座,做文化交流,手把手教外國人制作風箏,十年來,他的足跡遍布30多個國家。他就是寒亭人郭洪利。
46歲的郭洪利是濰坊風箏文化代表性人物,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代表性傳承人 ,自幼喜愛風箏藝術,從事風箏藝術制作研究多年,擅長濰坊傳統風箏的創作及制作,作品以造型逼真,顏色艷麗,起飛平穩而享有盛譽,其制作的龍頭蜈蚣風箏獲首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
14日,記者來到濰坊市寒亭區寒亭街道寒亭二村,見到了46歲的郭洪利。農家小院里他把幾個房間改成了風箏工作室,放置的都是他制作的風箏。他告訴記者,他從小就玩風箏,從18歲開始正式從事制作風箏,制作一只風箏,一般要經過設計、選料、整形、綁扎骨架、裱糊、裁剪、繪畫、裝配、拴腳線、試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藝過程可概括為扎、糊、繪、放四部分,通常稱作“風箏四藝”。
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播中國風箏藝術,這些年郭洪利經常到世界各地表演講述風箏制作技藝,現場扎制,鮮活生動的向世界各地朋友講述濰坊風箏和中國文化之美。
郭洪利告訴記者,他先后赴韓國、新西蘭、毛里求斯、英國、丹麥、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進行風箏放飛表演、藝術展覽、中國傳統風箏扎制表演、中國風箏文化藝術交流講座等活動,讓世界人民了解傳統風箏、了解中國文化,不斷傳播風箏文化。
“讓我感動的是,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受到歡迎,國外的孩子對扎制風箏非常感興趣,前段時間我去非洲的幾個國家,我教給他們風箏制作的技巧。他們畫上自己喜愛的圖案,老鷹、燕子、花朵……一只只各式各樣的風箏紛紛飛上了天空,孩子們興奮地在草地上歡笑、奔跑。當我將巨型的龍頭蜈蚣風箏放飛在空中時,現場觀眾發出陣陣驚呼,他們說,看,中國龍!好厲害,這么長的風箏也能上天!現場氣氛特別好,我作為中國人,特別高興?!惫槔f,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受到歡迎,而且外國友人對風箏很感興趣,學習風箏制作的熱情很高漲,這讓他對濰坊風箏以后的發展充滿信心。
“制作風箏步步都是技術活兒。像這樣,做一個龍須就要打磨半天的時間?!惫槔o記者展示他制作的龍頭風箏說,竹條烘烤定型以后,還要進行修改,通過砂布打磨,做到該粗的地方粗,該細的地方細。這樣扎制起來的風箏才能保證更好地放飛,并且在大風時不容易折斷。
在國外小有名氣的他,吸引了兩名法國人拜郭洪利為師,其中一位在法國是藝術家,他們專程前來學習風箏文化和扎制技藝。郭洪利一邊教他們風箏制作,一邊介紹風箏的發展歷程?!巴ㄟ^一上午的學習,他們的扎制手法變得熟練起來,創作人、大、天、昊串式風箏和金魚風箏?!?郭洪利告訴記者,他沒想到會有外國友人登門學習風箏,想到這或許和自己在國外做的交流和講座有關,他表示,以后會繼續走出國門傳播風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