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2 20:36:04 來源: 閃電新聞
近日,2017山東省民間藝術博覽會在聊城古城區舉辦,在展會現場,一尊“千手觀音”面塑引來許多市民駐足。它的創作者是來自濰坊壽光的非遺傳承人王建美。
《千手觀音》這件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有1027只手,細微處見技藝精湛。然而能做出如此震撼的作品,王建美學習制作面塑,才不過一年久。
王建美1971年出生在濰坊壽光的一個普通家庭,雖然初中都沒有畢業,但通過自學美術和文化知識,一番努力,在當地一中學擔任了7年的美術老師,直到結婚后在家帶孩子才離開校園。
與面塑結緣,起于女兒的一次“建議”。去年過年的時候,見別人家蒸花饃,女兒建議王建美也學著做。就在王建美上網查詢制作方法時,偶然看到著名面塑大師王玓的作品《八月桂花香》,這激起了她無窮興趣。后來王建美從網上聯系到這位老師,到天津去拜師學藝,學習了7天。
王建美的“面塑”之路,走的并不容易,因為是零基礎學起,要做出成績來,就得更加努力。用她的話說,“從不和別人攀比,只和自己比,得一天一個成績,每天都有進步才行?!?/p>
去年10月份,王建美參加了山東藝術學院辦的一個面塑培訓班,向專業的面塑、泥塑大師學習技藝。當時,培訓班要求學員結課后都要完成一項作品,并集中展覽,《千手觀音》便是那時完成的。
“要做就做不一樣的”,王建美了解到,關于“千手觀音”的許多作品很少有真正達“千手”的,參考了一些佛像作品后,王建美堅定了完成“千手”的決心。這件《千手觀音》,有11個頭、20只大手和千只小手。從構思、設計、配制材料、著手制作,王建美費了大工夫。作品要完美,就要反復修改完善,因為手太小,制作過程中難度不小,往往一只手要做四五次才能成功。一天用18至20個小時的時間,連著制作了一個半月才得以完工。去年,這件作品在上海一個年會參展期間申請了專利。
其實,在來聊城之前,王建美又完成了一件大作《四季樹》,是頗具壽光特色的作品,壽光一年四季綠植不絕,嫁接技術先進。這件《四季樹》便是“嫁接”后的作品,王建美選取了四季不同植物“嫁接”在一只樹上,又有7個小花仙和多個葫蘆點綴,釋迦牟尼佛在樹下講經,幾個孩童圍著聽經。作品寓意著盛世樂園、天下太平。
面塑由多個部位、多種顏色構成,不同的組成部分用不同的制作材料。這些材料的配方都是王建美自己研究配成的,她從網上學習相關知識,要讓面塑既能百年不腐,又能健康無害、不傷皮膚,王建美來回嘗試50余次才完成配方。
王建美的面塑多取材于傳統文化故事,寓意美好。在壽光文化館的支持下,王建美的面塑藝術申請了非遺項目,將來,她還將創作更多的優秀作品。
閃電新聞記者 左新新 趙志鵬 聊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