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7-09-04 11:05:00
王照烽細心講解,成員們認真聽取
王明水邀請隊員嘗試核雕
濰坊核雕匠人王明水的作品:《八仙過?!?,曾獲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銀獎
中國汶川地震,凝聚八方力量
大眾網日照9月4日訊(記者 陳鵬飛 通訊員 劉曉穎)小小桃核百日雕,代代匠人千年傳。核雕,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變遷,經過了幾代手藝人的傳承,從開創核雕的張大眼,到首位傳承核雕的都渭南,每一位核雕藝人身上承載著傳承和創新的兩大使命。而隨著核雕市場逐步擴大,核雕越來越為人熟知和喜愛。黨中央作出鼓勵發展文藝事業指示,將核雕列為濰坊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并支持成立核雕協會,這使得核雕的傳承邁向了新時代。
為進一步探尋核雕的魅力,8月11日,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極峰隊調研團來到濰坊市高密縣,一睹這小小桃核傳遞出的精妙文化。
歷史悠久,取材精良
核雕自清末傳入濰坊,其間經過了張大眼、都渭南、都蘭桂、考功卿、王緒德五代傳承。核雕的神奇之處,在于其工藝。在小小桃核上,刻刀一筆一畫,雕出萬千景致,諸如山水人物、花鳥魚蟲、車船瓶罐等。核雕的特點之一是易于攜帶。因此經過作為掛鏈、首飾之類的小掛件,多是祈福之物。踏著清晨的陽光,隊員們來到核雕的發源地——濰坊高密。
經過走訪調查,隊員們找到了核雕匠人王明水。在其的工作室內,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桃核原料,雕刻工具隨意擺放,桌邊有一處深深凹陷下去。窗邊有竹簾遮光,桌前有木椅為伴,四周靜謐幽靜,可謂是一處世外桃源。
核雕之精,重在選材。并非所有的桃核都能被雕刻成作品,桃核的材料對其成型有重要的作用。王明水告訴隊員們,桃核的選材上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只有八月十五以后成熟的桃子的核方可用來雕刻。此時的桃核飽和度好,密度高,需經過一年至兩年的陰干過程方可制作核雕。
隨后,王明水邀請隊員參與雕刻,并親自執刀教學。隊員不禁感慨道:“核雕真的是博大精深,操作起來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呀?!?/span>
獨具匠心,傳承創新
在高密,提起核雕,每一個人臉上都是滿滿的驕傲與自豪。最為出名的便是王照烽雕刻藝術研究中心。一進門,隊員們便被工作室內的作品吸引住了,大大小小的核雕象征著這位手藝人對核雕、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
時代在發展,核雕要創新。王照烽是中國核雕創新派第一人,從事桃核雕刻已有三十年,作品約有三千件,絕大多數被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愛好者收藏。他擅長桃核圓雕、人物雕刻,目前已成功申請桃核圓雕等兩項發明專利,發表論文及其科研成果十幾項。桃核圓雕的發明,不僅是核雕發展的一小步,更是傳承非遺的一大步。
在采訪王照烽先生的過程中,隊員了解到,隨著時代的發展,核雕市場逐步擴大,從業人員和手藝人都在為了發展核雕而努力。
“核雕的創作要貼近實際,貼近現代題材,以時代發展為主題?!蓖跽辗橄壬f道。
緊隨時代步伐,弘揚中華力量
在當今社會,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時代的力量。核雕的發展亦是如此。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中央文藝座談會的號召,王照烽先生創作了核雕組雕《力量》,作品以5.12汶川大地震為背景。以汶川縣示意地形版圖作支撐,借助多種果核材料的天然紋理通過圓雕、高浮雕、鏤雕、陰刻,堆雕、拼接等藝術造型技法,表現了遭受地震蹂躪的建筑殘骸的凄涼景象。
王照烽先生向隊員們介紹道,這件作品包含三層含義,分別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破壞力;人類與自然抗爭及奮起自救的力量;世界各國之間的友好合作、團結互助。三層不同的涵義集中體現了作品主題——力量,即:中華民族及世界各國集體團結的力量。同時也有要愛護大自然的警示教化力。
這件作品在北京僅亮相過一次,此次隊員們有幸得以參觀,感嘆作品非常震撼。
“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竟然想哭?!薄白髌氛娴奶鸷沉?,感覺真的像有一股力量?!标爢T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紛紛發表自己的感受。
一枚小小的桃核,承載著幾年的歷史與文化,承載著幾代人的汗水與心血。2008年,濰坊核雕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收錄。核雕歷史從此改寫。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在黨的指導下,文藝工作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文藝市場不斷擴大,文藝工作者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核雕在這種浪潮中,同樣取得了發展。濰坊十笏園古玩店的商家告訴隊員們,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像核雕一樣的文玩,有的買回家收藏,有的送朋友,有的自己拿來把玩,如今的市場前景非常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前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因此,發展文藝的腳步不能停歇,傳承文化的使命人人有責。
一個小小的桃核,傳承的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多的是一種民族力量。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身上承載的不僅是傳承使命,更多的是創新使命。
傳承在路上,創新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