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85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省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楊家埠木版年畫
從藝年限:65年
單位及職務:安丘青云山張殿英年畫館
所屬地區:安丘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13356
張殿英,1936年農歷八月十八日生于山東安丘小楊戈村,自小喜愛木版年畫,通過臨摹年畫走向美術事業的道路。1958年從山東師范學院分配到濰坊做了中學美術教師,開始參與《濰縣年畫改革》。 1969年調到山東省教材組,主編《山東省中小學美術教材》,并將濰縣年畫寫入《山東省中學美術教材》。1973年調入昌濰師專(現濰坊學院)主持組建美術系,此間對全國木版年畫進行了全面調研。1980年在搶救民間藝術的呼聲中,調入“濰縣年畫研究所”,僅兩年依靠藝人楊連元等收集購買濰縣年畫畫版500余套,并開發為木版年畫掛歷、冊頁、鏡片、畫冊等旅游紀念品,成為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旅游局、對外友協的禮品。1983年“濰縣年畫研究所”改名“楊家埠年畫研究所”,期間在《人民日報》、香港《新晚報》、《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等發表文章20余篇。1990年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張殿英的專著《楊家埠木版年畫》,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楊家埠年畫》畫集。1990年調到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繼續收集整理了濰縣年畫歷代畫版。1995年山東省人事局頒發“高級工藝美術師”證書。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1997年農歷8月18日在該所退休后,回到故鄉安丘青云山民俗游樂園創辦了安丘市青云山張殿英年畫館。2018年10月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第五批省級非遺年畫(安丘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張殿英現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中華民政藝術珍品評審鑒定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木版年畫出版研究會副理事長,省市兩級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主要出版的著作有《楊家埠木版年畫》和《楊家埠年畫》畫集等,在國內報刊發表文章20多篇。新創作的“保護木版年畫三大件”即《山東濰縣年畫》、《農家樂》、“年畫工具百寶箱”,2004年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金獎。主要代表作《農家樂》和《風箏都之春》兩件作品于2006年9月15日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2007年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授予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7年6月9日在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上,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
1997年張殿英退休后回到故鄉,創辦了安丘市青云山年畫館,將濰縣年畫的畫版、資料和技藝全部帶到安丘,極大豐富了安丘年畫的內涵。從民間收購和翻刻木版年畫畫版,三百多套,其中清代畫版78套。購置、制作了全套制作年畫的所需工具和設備;并接受王樹村、薄松年等先生的建議,從源頭開始挖掘、整理濰縣年畫。通過館長潘振英組織、培養年輕人學習年畫制作技藝,試印成功失傳很久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復了古代木版年畫制作技藝,印刷的年畫“泡在水里不跑色”。
青云山年畫館依靠技術全面的優勢,批量生產單幅年畫、鏡片、軸畫、畫冊、冊頁、紀念卡、藏書票、年畫長卷等八個年畫系列產品。其中《農家樂》是目前中國年畫之最,《山東濰縣年畫》十卷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手工水印木版年畫集,印金門神、紅底粉印年畫和藏書票目前在全國只有我們獨家批量生產。
該年畫館是集整理、研究、生產、銷售、旅游于一體,設有:1、展銷大廳。用于展覽、演示、銷售木版年畫等工藝品;2、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作為現代木版年畫研發基地和保護傳承木版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堂,共同學習、研討有關理論、技藝和傳承的策略及方法;3、年俗院和財神府、觀音堂等。展示傳統木版年畫的張掛習慣,了解過去請家堂、迎財神、放鞭炮、過大年、鬧新春的傳統習俗,保護年畫賴以生存的土壤;4、接待中心。設有房間、餐廳、會客室,接待全國各地領導、專家、學者造訪指導、交流。
張殿英1997年在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退休,到安丘青云山創辦年畫館,以“守正創新”為宗旨,全面恢復古代木版年畫印制技術,印出的年畫泡在水里不跑色。收集、翻刻木版年畫畫版300余套,將粗貨年畫、細貨年畫、黑貨年畫開發為八個系列幾百種產品。木版年畫產品品種多,質量好,有畫冊、冊頁、軸畫、鏡片、單幅年畫,高、中、低檔產品一應俱全。印金年畫,粉印年畫,舉世無雙。特別是世紀之交創作印制完成《農家樂》的創作,一炮打響,走紅全國。
張殿英年畫館現使用青云山民俗游樂園房屋30多間,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有國大師一人,省大師一人,市大師二人,技術力量雄厚,圖文資料豐富,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的木版年畫專箸兩部、畫集一部,和木版水印年畫之最《農家樂》,原版水印木版年畫畫集之最《山東濰縣年畫》,具有自己完整的木版年畫理論體系。技術上創作生產了32米大的鴻篇巨制和不足方寸的“藏書票”,極大拓寬了木板年畫的發展空間。遵照木版年畫自身發展的規律,目前年畫館綜合繪稿、手工雕版、水色套印、手繪、裱褙和裝訂,創設木版年畫傳習所,積極推動木版年畫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弘揚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2015.3.
1996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工藝美術家稱號。
2005年12月由山東省旅游局授予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稱號。
2007年1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發改委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6.12)。
2007年5月山東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7年6月授予濰坊市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8年2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被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會授予中華民族藝術珍品評審鑒定專家委員會專家證書。
2012年9月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聘任張殿英擔任傳統工藝師繪刻工藝評審委員會副主任負責傳統工藝師國家職業技能認證評審。
2012年12月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10月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第五批省級非遺年畫(安丘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01年6月濟南市紀念建黨80周年全省農民書畫美術作品展覽 “一等獎”。
2003年1月濟南市首屆齊魯文化藝術精品博覽會組委會授予“金獎”。
2004年1月濟南山東省旅游創新設計大獎賽銀獎。
2004年6月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獎“金獎”。
2004年3月上海市上海民間藝術博覽會組委會銀獎。
2004年7月吉林市吉林省第三屆民間藝術博覽會組委會授予“銀獎”。
2004年8月深圳市中華青年民族特色精品展示會“特殊貢獻獎”。
2004年8月天津市第三屆中國國際民博會“優秀獎”。
2004年12月杭州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2005年3月大連市2005全國禮品藝術品博覽會“二等獎”。
2005年6月北京市第二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
2005年8月第十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5年10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突出貢獻獎”。
2005年12月長春禮品藝術品家居飾品博覽會“二等獎”。
2005年11月上海民族民間藝術品博覽會“收藏保護獎”。
2006年9月15日《農家樂》和《風箏都之春》兩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007年6月《農家樂》作品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
2007年10月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金獎”。
2008年8月應文化部邀請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為奧運會展演木版年畫傳承技藝。
2008年10月山東省首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9年8月2009齊魯民間藝術博覽交易會“金獎”。
2010年2月8日應邀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虎年新春賀歲.中國年畫大展》現場制作表演。
2010年6月應邀參加在中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
2013年4月2013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作品《農家樂》長卷獲金獎,并獲本節最高獎藝術成就獎。
2016年4月《門神》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主要著作論文
1、著作:《楊家埠木版年畫》15萬字專著199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畫集《楊家埠年畫》199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把木版年畫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捆綁起來,創作“保護木版年畫三大件”:《山東濰縣年畫》14卷、再現濰縣年畫的歷史面貌,《農家樂》表現年畫生命力、反映現代年畫的藝術成就,“年畫工具百寶箱”提高木版年畫技藝的保護系數;《農家樂》和《風箏都之春》兩部新年畫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論文:《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人民日報》整版發表;《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于1991年2月香港《新晚報》和《中國美術》第141期發表;《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源流》由學林出版社《濰坊年畫研究》發表;《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藝術特色》由《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發表;《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文化價值》由《濰坊年畫研究》和《有形無形》兩書發表;《隨俗而進 源遠流長——楊家埠木版埠年畫的發展道路》由《中國民間工藝》雜志第六期發表。
張殿英年畫館
張殿英榮獲聯合國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華民族藝術珍品評審鑒定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美術委員會會員,中國木版年畫出版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
安丘木版年畫是集雕版、印刷、民俗節慶、文學藝術、民居形式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它的題材內容,順應人民大眾的思想愿望和理想追求。中國民協**馮翼才指出“在我國燦如繁星的民間美術中,木版年畫是最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