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46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麻布絨繡,抽紗刺繡
從藝年限:27年
單位及職務: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濰坊刺繡傳習中心負責人
所屬地區:濰城區
師承:丁培玲
徒弟:
瀏覽次數:6357
徐寧,女,1977年出生,現從藝麻布絨繡,為該項目的濰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刺繡傳習中心負責人。
自幼喜歡刺繡,看到書上或者電視上有關刺繡的介紹,總是多留意幾眼。工作后,結識了濰坊刺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丁培玲,并毫無保留地將手藝傳授給了自己,使刺繡有了很大的進步,后得到了全面、系統地的學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成為了一名市級非遺傳承人,并承擔起了教學傳授的光榮職責。
1995年-2001年,在濰坊市工藝美術服務部工作,期間拜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刺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丁培玲為師,學習麻布絨繡。
2002年-2013年,在濰坊海孚絲綢有限公司工作。
2014年-2018年,被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聘為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濰坊刺繡傳習中心的負責人,常年負責濰坊刺繡和麻布絨繡的招生、教學、管理、培訓和傳習傳播等工作。
2018年7月,受邀參加在北京恭王府舉行的“千年濰水·手藝之都”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成果展,作刺繡表演。
2014年-2018年被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聘為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濰坊刺繡傳習中心負責人。
2017年6月被濰坊市商業學校聘任為非遺文化進校園刺繡課程客座教授。
2017年9月在濰坊2017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能工巧匠”稱號。
2018年7月被城關街道聘任為城關街道新時代文明傳習宣講專家;
2018年10月被濰坊日向友好學校聘任為藝術專家顧問。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麻布絨繡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7月被評為第七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5年9月創作的《荷花翠鳥圖》作品,在濰坊市舉辦了“指尖上的記憶”首屆濰坊刺繡傳習作品比賽中獲得金獎。
2017年9月作品《十笏風韻》在中國·濰坊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優秀創意獎。
2019年7月31日其參展作品在濰坊十笏園舉辦的“麗水芳洲”杯濰坊市工藝美術精品大展中榮獲金獎。
2015/7/6 9:31:22 來源:濰坊晚報
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婦女聯合會、市教育局、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主辦,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具體實施的“九千繡花女”濰坊刺繡培訓工程首期培訓日前圓滿結束。7月5日,記者了解到,“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通過多種方式已培訓學員1000多人,學員們基本掌握濰坊刺繡技藝與技法。其中學員徐寧的作品《荷花翠鳥圖》,奪得首屆濰坊刺繡傳習作品比賽金獎。濰坊刺繡的傳承鏈條得以建立,后繼無人、瀕危的傳承狀況得到改善,為濰坊刺繡日后的普及與繁榮積累大量后備人才。
優秀學員
緣由
從小愛好刺繡,照著書籍自學
當天上午,記者在“九千繡花女”刺繡培訓工程授課教室看到了一期學員們的畢業作品《十笏園》,作品十分逼真,涼亭、假山、水池、樹木應有盡有,針法細膩、線條流暢,色彩豐富,遠看堪比畫作真品的氣勢。授課教室的墻壁上還掛著學員們的個人畢業作品,每幅作品繡工勻整,色彩和諧。
在教室里,刺繡學員徐寧正在繡一幅《牡丹圖》。她端坐在刺繡架前,一針一線繡得有模有樣。
今年38歲的徐寧是濰坊市工藝美術服務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從小就喜歡刺繡,看到書上或者電視上有關刺繡的介紹,總是多留意幾眼。成年后,她一直想拜師學藝,但苦于找不到門路,便照著刺繡方面的書籍自學?!皠傞_始自學時,不知道怎么運針,也不會構圖,常常拿著針線,不知道從哪繡起?!毙鞂幷f,她雖然有一些美術功底,但是刺繡與畫畫大不相同,對色彩要求比較高,對于初學者來說,很難把握好色彩搭配。
工作后,徐寧結識了濰坊刺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丁培玲。得知丁培玲是刺繡方面的大師,徐寧特別高興,經常向丁培玲請教,而丁培玲也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手藝傳授給徐寧。得益于丁培玲的指點,徐寧的刺繡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獨立完成簡單的作品。
“當時是業余學的,沒有理論知識,直接上手操作,發現問題了才請教丁老師,平時都是靠自己琢磨?!毙鞂幷f,通過丁培玲的指導,自己更加熱愛刺繡,特別渴望能全面、系統地得到刺繡大師的指點,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刺繡技藝。
圓夢
有老師指導,繡起來上癮
今年1月,本報報道了濰坊市將要開辦第一期“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的事情,徐寧看到報道后特別興奮,她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去報名”,終于能全面學習刺繡知識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心愿終于能實現了。而丁培玲作為其中的授課老師,也向徐寧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她能成為“九千繡花女”第一期的學員。
1月26日,徐寧作為“九千繡花女”工程的第一批學員正式上課了?!皠偵险n時看到教室里掛著的作品件件都做工精細,感覺特別崇拜,特別希望自己也能繡出這樣的好作品?!毙鞂幷f,刺繡看起來工藝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相當復雜,一種顏色就可以分深、淡、淺、重幾個系列,一點把握不好,就會影響作品的整體效果。
“來上培訓課,老師們都是手把手地教,從絲線的配色到構圖,都講得特別仔細?!毙鞂幷f,刺繡所需要的彩線都是需要自己染顏色的,以前她都是自己琢磨著染,一種顏色有時需要染很多次才能成功。自從參加了培訓課后,她對色彩的把握明顯提高,對著構圖找彩線一次就能搭配成功。
徐寧說,她剛開始自學時接觸的是絨繡,來到培訓課以后,主要學習的是刺繡?!按汤C和絨繡的手法不一樣,刺繡的針法多,特別是專門繡動物毛發的施毛針,很難將動物表現得活靈活現?!毙鞂幷f,刺繡的針法乍一看很亂,但是真正接觸時會發現刺繡的針法更加細膩,少一針都會影響作品的美感。
“剛開始接觸刺繡,看著針法很亂,自己心里也沒任何頭緒,所以就靜不下心來,也坐不住?!毙鞂幷f,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她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很快就能靜下心來繡了。
“多虧有了這個免費學習的機會,讓我能學到這么多刺繡知識?!毙鞂幷f,為了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繡功,她常常一繡起刺繡來就忘了吃飯。在練習了一段時間后,她發現自己的針法、色彩、構圖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培訓成果
學員
克服困難交上滿意答卷
記者采訪了解到,第一期“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由省級刺繡代表性傳承人丁培玲、李素貞和濰坊刺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銀鳳以及濰坊刺繡名師田梅英負責教學。丁培玲告訴記者,在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都是親力親為,盡最大努力將自己的技藝傳承給學員們,而學員們也都比較爭氣,最終克服種種困難,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看到第一批學員的時候,我發自內心高興,沒想到被人們漸漸淡忘的工藝品又重新拾了起來,還有這么多的學員報名,讓我一下子看到了傳承的希望?!倍∨嗔嵴f,剛開始,不少學員打退堂鼓。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學員們改正思想認識,不要把刺繡工藝想象得太難,要大膽地進行嘗試。
改變了學員們的思想認識,如何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丁培玲說,她上課時,首先要求學員們多看畫、刺繡作品,觀察每幅作品的細節,在上手前先學會欣賞作品,讀懂每幅作品?!耙婚_始,我就推薦他們看潘天壽、齊白石這些大家的作品,讓她們感受藝術的魅力,從畫上培養興趣愛好,找藝術作品的靈感?!倍∨嗔嵴f,“眼高手高”,只有會欣賞作品,才會畫作品,從而悟出設計靈感。
丁培玲說,不少人在刺繡的用針上過于苛刻,把用針局限于某種型號上,而她認為,學員可以隨心使用刺繡針,只要得心應手,順著生物的機理結構順行運針,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樣一來也能開拓學員的思路,讓學員們“放開手腳,大膽繡”。
傳承
為濰繡普及儲備人才
“老師一開始就交代過,畢業時要一人交一幅作品,所以,學習一段時間后,我就開始籌劃畢業作品了?!毙鞂幷f,她的畢業作品是《荷花翠鳥圖》,由于有之前學習的基礎,創作上比較順利,用時2個月完成。期間,丁培玲進行了手把手指導。
記者看到,這幅《荷花翠鳥圖》高約1。2米,寬0。9米,以墨綠色調為主,一只翠鳥站在荷葉下,顯得活靈活現,白色的荷花點綴著墨綠色的荷葉,整幅作品充滿生機。
今年6月,“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第一批學員迎來畢業季。為全面展示學員們的技藝,濰坊市舉辦了“指尖上的記憶”首屆濰坊刺繡傳習作品比賽,廣泛征集民間刺繡傳習作品,徐寧的《荷花翠鳥圖》在比賽中獲得金獎。
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主任王亦耘介紹,濰坊市今年1月開啟了“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向市民免費教授刺繡技藝。截至目前,該培訓工程通過多種方式已培訓學員1000多人,僅濰坊刺繡傳習課堂已舉辦5期,共250人前往學習。其中的優秀學員通過積極學習,已基本掌握了濰坊刺繡的技藝與技法。濰坊刺繡的傳承鏈條得以建立,后繼無人、瀕危的傳承狀況得到改善,為濰坊刺繡日后的普及與繁榮積累了大量的后備人才。
新聞延伸
讓濰坊刺繡回歸民眾生活
歷史上的濰坊手工業發達,曾被譽為北方的“小蘇州”。明朝時濰坊地區的民間刺繡十分普遍,到了清朝,濰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濰縣當時即有“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之說。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濰坊一度難覓穿針引線的“繡花女”,作為魯繡代表的濰坊刺繡陷于瀕臨失傳的窘境。雖然身懷絕技的民間老藝人依然苦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卻苦于缺乏認同而缺失了市場,更談不上傳授技藝。
“九千繡花女”培訓工程,就是要通過持之以恒的人才培訓和技藝傳承,恢復民間傳統文化記憶,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回歸民眾生活,重現濰坊昔日九千繡花女的文化景象,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發展。
刺繡丁培玲、徐寧倆位老師在為學生和老師展示刺繡工藝
課堂中,倆位老師都采用的是講授實操法,對刺繡和絨繡進行介紹以及講解兩者的區別。刺繡和絨繡的手法不一,刺繡的針法多,特別是專門繡動物毛發的施毛針,很難將動物表現得活靈活現;徐寧老師說“刺繡的針法乍一看很亂,但是真正接觸時會發現刺繡的針法更加細膩,少一針都會影響作品的美感”。老師對理論知識講解后并進行示范,示范后學生進行練習,從第一步的撐子的安放和刺繡布的固定到鎖針的縫制,倆位老師都悉心的指導,學生也積極主動地動手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
丁培玲老師在為學生講解刺繡的穿針引線
學習刺繡,不僅可以讓學生們感受了解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可以在繁忙的專業學習中放松心情,增強動手能力和提高自身修養,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徐寧老師在教授學生如何根據圖片進行刺繡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