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57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城隍廟肉火燒
從藝年限:31年
單位及職務: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主人
所屬地區:濰城區
師承:父親王金城
徒弟:
瀏覽次數:7140
王麗英,女,1965年生,濰城區人,現經營著一家“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現為濰坊市非物質遺產項目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1991年,父親王金城在城隍廟街開起了火燒鋪。那時,王麗英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漸漸掌握了肉火燒制作的所有技藝,調餡、和面、包火燒、烤火燒都不在話下。1996年,王麗英開始專業全身心地幫助父親經營火燒鋪。
“打火燒最重要的技術是烤火燒,三分包,七分烤,火小了火燒會被烤干,火大了會糊,一定要用中火烤制。再就是和面用溫水,調餡要夠味。
經過這些的努力經營,取得了許多榮譽。下一步她打算擴大店面,讓更多人能吃到正宗、地道的城隍廟肉火燒。如今她已將這項技藝傳授給女兒,將來由女兒繼續將這一濰坊名吃原原本本地傳承下去。
1997年12月和2001年12月,獲得了“濰坊名吃”稱號。
2007年王金城到國家工商總局為“城隍廟肉火燒”注冊了商標。
2010年7月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被列為濰城區非遺保護項目,王金城被濰城區政府命名為城隍廟肉火燒傳承人。
2017年12月王麗英的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入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2018年1月“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獲得市級老字號稱號。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城隍廟肉火燒傳人把濰坊味道傳下去
2018年01月28日 15:54 新浪網
在濰坊市不少大街小巷都有店面經營肉火燒,有的用土爐烤,有的用電爐烤,調制的肉餡各有各的滋味。而“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卻一直沿用傳統土爐烤制,味道還是人們熟悉的老味道,該火燒鋪目前由第四代傳承人王麗英經營。日前,“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入選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獲得了市級老字號稱號。1月27日,王麗英表示,城隍廟肉火燒同時獲得兩項殊榮,說明他們家的肉火燒得到了肯定,她要把這一濰坊名吃原原本本地傳承下去。
王麗英向記者展示新鮮出爐的城隍廟肉火燒。
火燒鋪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制作火燒。
烤制需經過多道工序,皮酥肉香
1月27日,記者在濰城區城隍廟街與北門大街交叉口附近看到,“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內顧客絡繹不絕,不時需要排隊等候,才能吃到香噴噴的肉火燒。王麗英作為這家火燒鋪的經營者,格外忙碌,但不失禮數,不時招呼著大家。
來吃火燒的人,多是點城隍廟肉火燒?!俺勤驈R肉火燒”的皮是多層的,肉餡是三鮮的,在土爐子內外經過烙、烤、烘、燒等幾道工序,十分鐘內就可烤熟。面皮在高溫烘烤下形成一層泛著紅暈的硬殼,特別脆香。吃時先咬一小口,鮮肉與大蔥的濃香伴隨著熱氣噴出,讓人亟不可待大快朵頤!
不過,也有顧客喜歡吃素,王麗英為了滿足所有顧客的口味,又加了韭菜、豆腐、海帶等素餡的火燒,目前火燒的品種有十多種。
“來吃肉火燒的人大多是回頭客,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外地人?!蓖觖愑⒄f,遇到有老濰縣的老人來找老濰縣的面火燒,她也會盡可能地滿足老人。
“老濰縣火燒最早的時候是面火燒,有面包火燒、簸箕火燒等,這是很多老濰縣人的最愛?!蓖觖愑⒄f,雖然現在吃面火燒的人少了,但她仍跟隨父親學會了所有老濰縣火燒的制作技藝,平時偶爾做一些面火燒。
到店里幫忙,耳濡目染掌握技藝
王麗英今年53歲,說起“城隍廟肉火燒”的傳承歷史,她對記者說,她是老濰縣人,一直在城隍廟附近居住,她的父親叫王金城。她父親12歲開始學做火燒,精于各種火燒的制作,是一個火燒匠。
1991年,當時的城隍廟社區居委會主任想讓她父親開店打火燒,不僅能賺錢補貼家用,而且還能將這一小吃發揚光大。王金城沒有多想,和老伴在城隍廟街上開起了火燒鋪。由于他技術過硬,口味保持了傳統味道,受到人們的好評,回頭客越來越多,兩位老人有時忙不過來。
那時,王麗英還在上班,為了減輕老人的負擔,她每天早上5時至7時到火燒鋪里幫忙,然后再去上班。其實,她沒有刻意學習制作火燒的技藝,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漸漸掌握了肉火燒制作的所有技藝,調餡、和面、包火燒、烤火燒都不在話下。
“我父親最早跟隨他舅舅學打火燒,后來又跟他姐夫學習了更多花樣的制作技藝?!蓖觖愑⒄f,說起城隍廟肉火燒的制作技藝,父親的舅舅是第一代傳承人,父親的姐夫是第二代傳承人,而父親是第三代傳承人。
和面調餡烤制,樣樣都有講究
1996年,王麗英所在單位效益不好,她決定停薪留職,全身心地幫助父親經營火燒鋪,由此她的火燒制作技藝越來越精湛。
“打火燒最重要的技術是烤火燒,包得再漂亮,烤出來的火燒不好,也沒人買?!蓖觖愑⒄f,三分包,七分烤,火小了火燒會被烤干,火大了會糊,一定要用中火烤制。再就是和面,既不能用滾燙的熱水,也不能用涼水,夏天和面的水溫要控制在60℃上下,冬天水溫至少要80℃,如此和面烤出來的火燒才會帶有黃燦燦的色澤。調餡兒也很關鍵,父親一直傳授她,必須用上好的豬前肘、后肘肉調餡兒,肉餡兒用花椒水、醬油、鹽腌制半天,使用前拌上蔥花、雞蛋糕,這樣的餡才夠味。
據了解,在1997年12月份和2001年12月份,他們家的城隍廟肉火燒獲得了“濰坊名吃”稱號。2007年,王金城到國家工商總局為“城隍廟肉火燒”注冊了商標。2010年7月,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被列為濰城區非遺保護項目,王金城被濰城區政府命名為城隍廟肉火燒傳承人。2014年,83歲的王金城老人去世,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傳給了兒女。
不負哥哥期望,挑起傳承重任
王麗英說,父親在世時,她的兩個哥哥有空就幫父母打理城隍廟街上的火燒鋪,而她在北門大街上經營另一個火燒鋪。后來,城隍廟街上的火燒鋪拆了,父親去世后,兩個哥哥認為王麗英學到的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術精湛,更有資格成為城隍廟肉火燒的第四代傳承人。就這樣,“城隍廟肉火燒”的相關資料都轉到了王麗英名下。
“我一定不會辜負兩個哥哥的期望?!蓖觖愑⒄f,多年來,她一直保持著父親制作城隍廟肉火燒的傳統制作技藝,保持了城隍廟肉火燒的原汁原味。
2017年12月份,王麗英的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入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2018年1月份,“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獲得市級老字號稱號。這讓王麗英非常激動,下一步她打算擴大店面,讓更多人能吃到正宗、地道的城隍廟肉火燒。如今她已將這項技藝傳授給女兒,將來由女兒繼續傳承下去。王麗英表示,他們一定會把這一濰坊名吃原原本本地傳承下去。
美食專家 堅守老味道,嘗一口可以解鄉愁
我市文史專家、美食專家于家干對記者說,濰坊肉火燒的雛形為肉燒餅,城隍廟街上相繼有丁義先、郭學奎等兼打肉火燒的火燒鋪。新中國成立后,肉火燒曾一度消失。直到1991年,善于做火燒的王金城在城隍廟街上開起了城隍廟肉火燒鋪。王金城經過不懈努力,順應歷史潮流,使肉火燒這一美食在全市迅速發展起來。當時,百米長的城隍廟街上,賣肉火燒的鋪子猛增到6家,火燒爐子9個。
2010年,臺灣三立電視臺將城隍廟肉火燒攝入《在中國的故事》專題片,在全球華人中播放,城隍廟肉火燒名聲大振。王金城老人去世后,女兒王麗英擔起了傳承城隍廟肉火燒的重任,堅持用原始的土爐子烤制,堅守著老味道、老傳統。
于家干還表示,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最近入選市級非遺保護項目、王麗英的“老濰縣城隍廟火燒鋪”獲得市級老字號稱號,他也感到非常欣慰,它承載著我們城市寶貴的文化自信與歸屬感。肉火燒不僅能化解鄉愁,還可以用它來進一步培育與激活鄉土文化資源的內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