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52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青州花毽
從藝年限:22年
單位及職務:青州非遺藝術團 青州花毽協會秘書長
所屬地區:青州市
師承:父親李賢臣
徒弟:
瀏覽次數:7212
李紅,女,1970年12月31日生,現為青州花毽協會秘書長,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州花毽代表性傳承人。
自幼跟隨父親李賢臣學習花毽制作和花毽的各種花樣踢法,在花毽的演出中擔任解說和總策劃。2000年成立青州花毽協會以來一直擔任秘書長一職,還擔任花毽的校外輔導員。自2012年正式接過父親傳承人的班來,多次帶隊參加全國各項花毽比賽,被濰坊各地區的學校聘為了花毽教練,經常到學校講課傳授其技藝。并積極參加青州非遺藝術團組織的活動,定期在古街為群眾表演,極大地推動了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為青州花毽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花毽制作上不斷創新,十幾年前是用雞毛制作,后使用烏雞毛,從六翎毽,到火雞毛,不斷創新,現在只要是翎毛我就能做出各種花毽,孔雀毛,珍珠雞毛,樣式不斷變化。參加過很多非遺展品會,都獲得很好的評價。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州花毽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1月、2019年1月曾帶隊分別在山東省第一屆、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獲得精品項目展示獎。
2012青州花毽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歌聲與微笑》才藝展示獲得金獎。
2012年被青州市宣傳部,青州市婦女聯合會授予才藝家庭
2013年領隊參加第五屆老干部藝術節獲得團體一等獎。
青州花毽由古老的“蹴鞠”運動發展演變而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其招式中不僅融入多種武術與舞蹈等方面的技巧,動作優美,還能夠強身健體。2011年,還被認定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近日,記者來到青州非遺傳習坊,見到了正在進行花毽表演的青州花毽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五代傳承人李紅。只見毽子在李紅的腳上彈起,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彈在后腳底,緊接著順著彈力,毽子穩穩當當地停落在她頭上,這是李紅拿手的踢毽動作之一——倒踢紫金冠。
表演間隙,李紅還向記者說起了青州花毽的發展史。相傳,魯國有一名蹴鞠愛好者做了一個小球,內以羽毛填充給兒子玩耍,這種玩具被稱為“蹴毛丸”。在齊國(今青州地區)有一名孩童,不小心將球踢破,露出了羽毛,他急中生智,用一根細線將破球從中間纏了一下,形成月牙葫蘆狀,上為羽毛,下有皮革為托。由于阻力增加,踢起來更加穩健,很受人們喜歡,因此廣為流傳。
據了解,從類別上,青州花毽分為一般毽、觀賞毽和比賽毽。從踢法上,則分為單人踢和多人踢兩種。多人踢是單人踢的組合形式,相對來說花樣豐富、難度高,但藝術感染力和觀賞性較強?!胺昴赀^節,毽友們或親朋好友之間還會聚在一起踢上幾個回合,祈福來年有個好彩頭?!崩罴t說。
“這些年,青州花鍵一直走在傳承與創新的路上?!崩罴t告訴記者,自父親李賢臣成立花毽協會后,便結合傳統花毽招式將其踢法整理成毽譜,即天罡36式、地煞72招,共108種花樣,既包容了青州回族的風格,也涵蓋了青州滿族的文化。此外,每式的名稱中還融入了青州的民族文化、歷史故事及山川景物等。
“目前在冊的青州花毽協會會員已達到300余人,整個青州常年踢花毽者有兩三萬人?!崩罴t告訴記者,希望這項傳統文化項目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可以感受到青州花毽的獨特魅力所在。
“花毽的踢法有上百種之多,今天先教你們最基本的盤磕繃拐?!?月16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州花毽代表性傳承人李紅來到山東非遺傳習大課堂,教授學生們花毽制作和毽子的花樣踢法。
課堂上,李紅生動講述了青州花毽的起源及發展,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更被這能夠在人的腳下靈動翻飛的花毽深深吸引。在制作環節,看到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試踢自己親手制作的毽子,李紅耐心地勸說學生們,“花毽制作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家不要心急,爭取一次成功?!?/span>
隨后,學生們每人領到一根捆扎好的尼龍桿,頂端扎有幾根短羽毛。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用細棉線一層一層往上固定染色后的羽毛,“扎住羽毛的末端,這樣扎出來的毽子才會顯得靈動自然”。為保證毽子不偏不歪落地穩,每一層的羽毛須長度一致且對稱。
看著很簡單的操作,真正動起手來卻是手不隨心,棉線打結、羽毛脫落……各種狀況層出不窮。學生們頻頻犯難,李紅就一一為大家解答,一遍遍糾正。終于,大家的羽毛都扎好了,層次分明、五彩繽紛?!按蠹易龅亩己芎??!崩罴t夸贊道。
最后一步,制作毽托。用直徑十幾厘米的圓形皮革做墊,中間穿孔,再用一段皮革作毽繩穿起,配上兩個墊片,然后將毽身、毽托用細線捆牢,即做成完整的花毽,高度10~15厘米,分量不超過15克?!半ψ釉捷p越好踢,踢毽子講究踢重難踢輕,踢輕難踢松,如果能把很輕的毽子踢好,那就是很厲害了?!?/span>
待學生們的花毽制作完畢,李紅開始教大家踢毽子,才剛展現了幾個花樣,教室里此起彼伏便都是孩子們贊嘆的聲音。“太好玩了!我什么時候能學會踢毽子??!”一位學生拿著自己做成的毽子滿臉期待地說道。
李紅在課后說道,學習制作花毽和踢毽子可以鍛煉孩子們手腳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并讓他們在享受花毽帶來的樂趣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非遺,感悟中國傳統文化。
2018-02-09 聚匠網
李紅——青州花毽第五代傳承人
10年前的李紅并沒有想到,有一天她會為了一個小小的青州花毽,放棄自己年入數十萬的事業;正如10年之后,她也沒想到,這個小小的青州花毽竟然會成為自己生命的重心。
青州花毽里的彩色童年
可能是因為從小的生活氛圍所致,李紅的性格有著不同于同齡人的樂觀和開朗,一身修身運動服,說話不緊不慢,每個字每個腔調都透著一股子樂觀,讓人忍不住跟著心情雀然起來。
“我父親的花毽踢得特別好,也收了不少徒弟,我們家院子大,我父親的徒弟就每天跟上班似的來我家踢毽子,所以從小我就天天跟著大家一起踢花毽?!?/p>
青州花毽動作多變,包括里拐、外拐、跳躍、聳膝、佛頂珠、剪刀、跳梁等上百種動作,且花樣豐富,單人踢、雙人踢或多人圍踢均可。
一個個顏色亮麗的花毽,在踢毽人靈活的腳下靈動飄逸,低如彩蝶飛舞,高如凌空飛燕,人隨毽舞、毽隨人轉,那一個個飛躍的或洋紅或鮮綠的青州花毽,成了李紅童年記憶中最鮮活的色彩。
十年父志感心懷
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李紅也愛上了踢花毽,閑來沒事的時候她就會跟著父親一起學踢花毽,但畢竟是孩子心性,她也只是把踢花毽當做一項娛樂活動。
一晃十年過去了,李紅早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業,而父親手中那個花毽卻依然在鮮活躍動著。雖然沒有像父親一樣將青州花毽發展成自己的事業,但是李紅卻十分支持父親的花毽事業。
“2000年的時候,我父親成立了青州市花毽協會,以前他的徒弟們只是集體去哪兒踢著玩,但是成立協會以后,大家就開始經常聚在一起交流學習踢花毽的技藝。一年365天他們能踢360天,下雨的時候不踢,下雪的時候就掃出一塊空地來踢,可以說是風雨無阻?!?/strong>
感動于父親對花毽的執著和熱愛,同時也為了盡孝心,李紅開始四處奔走為父親尋找和購買制作花毽的雞毛、色料、毽墊和服裝布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父親發展青州花毽事業。
2011年的時候,青州花毽評上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父親李賢臣也成為了青州花毽的第四代傳承人,從那以后,李紅就變得更忙了。
棄商從藝助父傳非遺
平時她不僅要忙著自己的事業,還要幫父親做“解說員”?!白詮那嘀莼Τ蔀閲曳沁z項目之后,我父親就更忙了,以前他是青州市花毽協會的會長,但也只是教徒弟制作花毽、踢花毽,現在成為青州花毽的傳承人之后,就需要經常出去參加各種非遺活動。還有像是人民日報等各大媒體也都來采訪報道我們青州花毽,光中央電視臺就來過好幾次來錄制節目,這樣我父親就忙不過來了?!?/p>
▲李紅家族的青州花毽表演在中央電視臺節目中獲金獎
“父親就說你來幫忙吧,你賺多少錢都只是一個數目,人吃飯就吃那么多,但是你如果做這個事情將來你會載入咱們青州史志的,這是為咱們青州花毽事業做了貢獻,你別干了,來幫我吧?!?/p>
在父親的勸說下,2012年的時候,李紅放棄了自己干的正紅火的事業,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發展和宣傳青州花毽上面。
當時李紅從事醫療器械行業已有六七年了,事業已經發展地相當有規模了,平均一年的純收入就得30萬左右,最好的一年甚至收入一兩百萬。但是聽了父親的話之后,李紅毅然把生意轉給了別人,回家開始幫父親做青州花毽的非遺工作。
彩色的非遺風景線
但是放棄自己打拼了數十年的事業哪有這么容易,剛開始李紅也是很不情愿,但是看到父親十年如一日的熱愛傳播著青州花毽,李紅感動了,她開始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青州花毽上。
“一個人堅持做一件事一年兩年沒什么困難,但是能堅持十年太難得了,對于我父親的花毽事業,一開始我很支持的,到了后來就是感動,到最后我也愛上了這個,現在我一天不做花毽、不踢花毽就覺得缺點什么?!?/p>
如今李紅已經接過了父親手中的花毽,成為了青州花毽的第五代傳承人,而她帶領的花毽團隊已經成了青州各個學校的???,她們教授的花毽非遺課成了孩子們爭相上的課程。不僅如此,每天早上九時到下午五時,李紅的花毽團隊還會準時出現在青州古城,現場制作、表演青州花毽。
“從12年到現在,我們已經在古街上踢了5年的花毽,再過這一年就是6年了!”
“鴛鴦拐”、“大蹁馬”、“童子拜佛”、“鳳凰擺尾”、“垂首龍”……古街上,她們時而凌空騰躍,時而俯身勾踢,那如燕的身姿和婀娜的形態伴著上下翻飛、五顏六色的花毽,成為了古街上一道跳躍的彩色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