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81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楊家埠木版年畫,木版年畫
從藝年限:57年
單位及職務:寒亭楊家埠百年老號“萬盛畫店”
所屬地區:寒亭區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10530
楊福源,男,1941年11月出生于著名的木版年畫之鄉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是楊家埠百年老號“萬盛畫店”的傳人,自幼師從父輩學藝,經過多年的歷練,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刻版刀法純熟,所刻作品眉目清晰,線條挺拔流暢,印制的年畫色彩亮麗、對比鮮明,具有濃郁的鄉土之美,被譽為楊家埠村集畫、刻、印、裱于一身的 “全能民間藝人”。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從事年畫的創作和生產。1985年, 刻印制作了木版年畫掛歷“水滸”;1987年,作為楊家埠年畫藝人的代表遠赴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成為楊家埠在國外表演年畫刻、印技藝的第一人;2000年,整理、刻印了《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畫集》,2006至2008年,創作、刻印了木版年畫《金陵十二釵》,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好評。楊福源還經常參加一些全國性民博會等活動,進行楊家埠年畫的現場制作表演和作品展覽,擴大了楊家埠年畫的影響。
萬盛畫店建于清咸豐年間,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萬盛畫店的年畫品種齊全,內容豐富,制作精細,是楊家埠歷經數代,至今仍興旺發達的老字號。
萬盛畫店是首家濰坊楊家埠人既有實體店又在網上開店的木版年畫店鋪,現在的萬盛畫店實體店由父親--高級工藝美術師楊福源經營,網店由本人經營,應廣大鄉鄰的邀請,兼營濰坊楊家埠風箏,高密剪紙,濰坊布藝玩具。
父親出生于1940年,自幼跟從父輩學藝,并虛心向村中的其他前輩高手學習,經過多年的礪煉,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他刻版刀法純熟,所刻作品眉目清晰,線條挺拔流暢,制作的年畫色彩對比鮮明、亮麗,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歷時多年對大量的傳統年畫進行整理,利用傳統工藝精工制作的《楊家埠木板年畫選集》,成為年畫愛好者鑒賞和收藏的佳品。精工制作的年畫掛歷,裝裱年畫卷軸畫,托裱鏡框年畫,成為饋贈好友的理想禮品。楊福源是當今楊家埠年畫創作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楊家埠繪、畫、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間藝人”。
多年來,父親為楊家埠年畫的恢復、保護、創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79年,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7年他作為中國年畫藝人的代表遠赴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成為楊家埠在國外表演年畫刻、印技藝的第一人;1988年被濰坊市文化局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被濰坊市職稱評審委員會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2002年參加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辦的“中國木版年畫大聯展”,被組委會授予“特殊貢獻獎”;2004年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民博會上獲“中國民間藝術精品展一等獎”;因發展濰坊市工藝美術事業突出,2005年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7年被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稱號。
1988年被濰坊市文化局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1年被濰坊市職稱評審委員會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2005年5月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07年5月被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山東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7年6月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9年8月被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2009年山東省十大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13年1月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3年5月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稱號。
1979年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87年作為中國年畫藝人的代表遠赴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成為楊家埠在國外表演年畫刻、印技藝的第一人。
2002年11月在河南開封舉辦的中國木版年畫大聯展,被組委會授予特殊貢獻獎。
2004年10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民博會上獲中華民間藝術精品展優秀獎。
2008年11月首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齊魯民間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
2009年獲“中國(濰坊)第二屆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會民間藝術精品銀獎”。
2010年,參加山東省文化廳組織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活動周”文化演藝活動,進行年畫制作表演及作品展覽。
2012年9月,參加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獲“傳承人展示獎”。
萬盛畫店沿街店面
萬盛畫店位于濰坊市寒亭區西楊家埠村,是楊家埠傳承百年的知名老店,創立于清咸豐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的歷史。
現在萬盛畫店的作坊,有平房五間,建筑面積,能滿足刻板、印制年畫及產品展銷活動的需要;畫店現有各類畫板100余套,有完整的印刷工具、刻板工具多套,是當今楊家埠為數不多的仍在從事木版年畫創作與制作的畫店之一。
萬盛畫店年畫制作作坊
中國文聯、民協主席馮驥才是父親楊福源先生多年的好友,每次來濰都會專程來看望父親。
刻板工具
部分畫版
年畫印刷工具
萬盛畫店作品展銷廳
代表作品(金陵十二釵、壽星圖):
金陵十二釵(寶釵撲蝶) 金陵十二釵(黛玉惜花)
金陵十二釵(紅樓巧姐) 金陵十二釵(妙玉獨行)
金陵十二釵(可卿春困) 金陵十二釵(李紈習詩)
金陵十二釵(探春吟句) 金陵十二釵(惜春作畫)
金陵十二釵(熙鳳弄權) 金陵十二釵(元春歸?。?br/>
金陵十二釵(熙鳳弄權) 金陵十二釵(迎春小憩)
金陵十二釵冊頁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長卷(國畫染料*)
《金陵十二釵》作品簡介:
本套作品力求再現《紅樓夢》中 描寫“金陵十二釵”的典型故事情節,黛玉惜花、寶釵撲蝶、元春歸省、探春吟句、李紈習詩、可卿春困、惜春作畫、迎春小憩、湘云眠芍、熙鳳弄權、妙玉獨行、紅樓巧姐,生動地刻畫了“金陵十二釵”的形象及活動的場景,為我們展現了一副副阿娜多姿的仕女圖。
該套作品在創作時充分體現了傳統楊家埠木版年畫在構圖、用色上的藝術風格,又借鑒了國畫人物靈秀、飄逸的特點,別具一番韻味,是對楊家埠年畫創作的一種創新和探索。
壽星圖
壽星為民間奉祀的長壽之神,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長壽的美好愿望。作者用木版年畫的形式傳神地再現了傳說中壽星慈眉善目、笑逐顏開、白須飄逸、精神矍鑠的形象,長壽和藹之態,令人崇敬愛戴。
傳統作品:
楊家埠木版年畫作為一種古老民間藝術形式,歷經數百年的傳承,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極為豐富,為了楊家埠年畫的傳承和發展,作者挖掘、整理刻印了許多傳統的年畫。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神荼 郁壘》(門神);《小錘將》(門神);《五子奪蓮》;《丹鳳朝陽》;《五子奪魁》;《麒麟送子》;《牛郎會》;《劉海戲金蟾》;《歡樂新年》;《花能解語 晚玉生香》;《百子圖》;《獅童進門》等。
門神 山林猛虎
傳統年畫選集
百子圖丹 鳳朝陽
劉海戲金蟾 五子奪蓮
獅童進門 五子奪魁
歡樂新年 小錘將(門神)
麒麟送子 牛郎會
金魚滿堂 年年有魚
2018-01-19 19:09
【非遺】文化名城:濰坊非遺傳承之楊家埠木版年畫--門神
楊家埠木版年畫——門神
楊家埠木版年畫
知識普及——楊家埠木版年畫
簡介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一種流傳于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傳統民間版畫。其制作方法簡便,工藝精湛,色彩鮮艷,內容豐富。每年春節年畫題材都會更換一次,許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現之后,馬上就能夠在年畫中反映出來,對社會的進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外,楊家埠木版年畫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楊家埠木版年畫鄉土氣息濃厚,制作工藝別具特色,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并稱中國木刻版畫三大產地,2006年5月20日,楊家埠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源流
明代洪武年間,楊家埠木版年畫已初具工藝基礎。明代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以后,楊家埠先人先后創立了恒順、同順堂、萬曾城、天和永四家畫店。建于明崇禎十三年的“吉興號”年畫作坊,面積239.4平方米,房屋11間,保存完好。從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畫業發展的畫店有同順堂、吉興、太和、公茂、恒順等。
明末,因戰亂遂遭破壞。清代前期,年畫又得以恢復和發展。又有萬順、公興、公義、公泰、永盛等30余家畫店大量進行年畫生產。清代乾隆年間,是木版年畫商品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昌盛時期。在此后一個半世紀里,楊家埠年畫曾以品種多、規模大、銷售范圍廣而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三足鼎立,成為名嗓一時的中國民間三大畫市之一。此時畫店紛開,僅西楊家埠由楊氏一家開設的就有82家。
清代咸豐年間楊家埠年畫達到輝煌期,畫店百家,畫種上千,年畫產品行銷大半個中國。清末民初,木版年畫開始“以變圖存”的革新。大順畫店的楊九經代表革新者的要求,創立了東大順畫店。
藝術特點
楊家埠木版年畫按照農民的思想要求、風俗信仰、審美觀點、生活需要逐步發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樸雅拙、簡明鮮艷的風格。它植根于民間,裝飾于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節日環境的作用。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藝術特征為:不受自然的約束,以豐富的想象力,概括、浪漫主義、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現主題;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夸張、簡練、粗獷、樸實。制作年畫時,藝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此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分別雕出線版和色版,手工印刷。年畫印出后,再手工補上各種顏色并進行簡單描繪,使其更加自然生動。
楊家埠木版年畫——門神 神財福增
作品名稱:“門神”兩幅、“神財福增”一幅,三件套
裝裱種類:立軸
總 尺 寸:每幅高:120cm;寬:60cm
畫心尺寸:每幅高:75cm;寬:35cm
材 質:宣紙
價 格:510元
作品簡介:神荼,郁壘是我國最早的門神。關于他們捉鬼喂食餓虎的記載在漢代的很多書中出現。此作品是楊家埠最為正統的門神,也是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代表作品,作者楊福源大師。
作者:楊福源
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
楊福源,男,1941年11月出生于著名的木版年畫之鄉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是楊家埠百年老號“萬盛畫店”的傳人,自幼師從父輩學藝,經過多年的歷練,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刻版刀法純熟,所刻作品眉目清晰,線條挺拔流暢,印制的年畫色彩亮麗、對比鮮明,具有濃郁的鄉土之美,被譽為楊家埠村集畫、刻、印、裱于一身的 “全能民間藝人”。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從事年畫的創作和生產。1985年, 刻印制作了木版年畫掛歷“水滸”;1987年,作為楊家埠年畫藝人的代表遠赴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成為楊家埠在國外表演年畫刻、印技藝的第一人;2000年,整理、刻印了《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畫集》,2006至2008年,創作、刻印了木版年畫《金陵十二釵》,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好評。楊福源還經常參加一些全國性民博會等活動,進行楊家埠年畫的現場制作表演和作品展覽,擴大了楊家埠年畫的影響。
1988年被濰坊市文化局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1年被濰坊市職稱評審委員會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2005年5月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07年5月被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山東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7年6月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9年8月被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2009年山東省十大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13年1月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3年5月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稱號。
1979年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87年作為中國年畫藝人的代表遠赴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成為楊家埠在國外表演年畫刻、印技藝的第一人。
2002年11月在河南開封舉辦的中國木版年畫大聯展,被組委會授予特殊貢獻獎。
2004年10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民博會上獲中華民間藝術精品展優秀獎。
2008年11月首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齊魯民間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
2009年獲“中國(濰坊)第二屆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會民間藝術精品銀獎”。
2010年,參加山東省文化廳組織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活動周”文化演藝活動,進行年畫制作表演及作品展覽。
2012年9月,參加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獲“傳承人展示獎”。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
訪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名家楊福源
劉啟樂,1957年生于濟南,1983年本科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藝術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5月被院黨委任命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工部 學生處(處)部長。
1986年調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從事大學生音樂教育、大學生藝術社團培訓、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歷任院工會副主席,藝術設計學系、工業設計系黨總支系副書記、副主任、書記等職務。
編著有《高等學校音樂普修教程》(濟南出版社出版發行)一書,在山東教育導報、齊魯晚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報等刊物上發表有“鯤鵬鵠志興中華”、“牡丹花開景色新”等文章。
現為中國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學會會員,山東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學會理事。山東收藏家協會會員,山東音樂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錢幣收藏學會會員。
“金陵十二釵”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著力刻畫的十二位女子。近日,記者在寒亭區楊家埠采訪時獲悉,一套木版年畫雕版巨作《金陵十二釵》,經“山東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楊福源先生歷時三年的不懈努力于近日面世。據了解,該套年畫的創作,是在采用木版年畫傳統的手工刻版、套色印刷技藝的基礎上,有機融合工筆國畫人物的特色,由7色84個木版手工印制而成,分為木刻線稿和木刻全色兩種版本,是近年來楊家埠年畫在木版雕印與工筆國畫技藝完美融合方面的又一次創新。
楊家埠的紙上生意
2004年12月10號這天,記者在山東省濰坊楊家埠村采訪時,正趕上村里的楊福源老兩口忙著在自家的院門上帖年畫。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為什么現在就貼起年畫來了呢?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 楊福源:“為了擴大我的生意,這也是一個招牌,貼上以后,客戶一看到楊家埠年畫,他就知道這里面是做年畫的,可以招攬一些客戶?!?/span>
楊家埠木版年畫創始于明代,它和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被稱作我國三大木版年畫產地。村里不少人家至今一直保持著制作年畫的傳統。為了帶動自家年畫的銷售,生產年畫的村民家里有提前貼年畫的習慣。年畫剛貼上門,楊福源家里的生意就來了。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楊福源:“這個是200元的?!?/span>
經銷商:“這是200元的?”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 楊福源:“對,這是水滸一百單八將,有代表性的?!?/span>
經銷商:“這個160元吧?!?/span>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楊福源:“180元吧,讓你20元?!?/span>
經銷商:“160元吧,我拿4本?!?/span>
記者:“像這樣找上門的顧客多嗎?”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 楊福源:“多,這到了冬季的話就很多了?!?/span>
在楊家埠,年畫的制作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進行的,制作手藝也是代代相傳。受環境的影響,楊福源從十幾歲起就開始在家里的年畫作坊里向長輩學習刻版和印制年畫了。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楊福源:“這些版有民國的,有清代的,再就是有自己創作的。這個是我的版架,里屋還有很多呢。我刻了有300套了吧?!?/span>
楊福源家生產的是高檔的宣紙年畫。年關將至,老兩口的精力放到了年畫掛歷的制作上。這個產品最初還是受客戶的啟發。一次,客戶在訂貨時提出能不能把年畫也做成掛歷的形式。經過琢磨,楊福源把印制好的年畫,單邊粘在訂做的掛歷紙上。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楊福源:“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年頭對不上了,搞收藏的、愛好者可以揭下來,還可以做其他用處;也可以收藏?!?/span>
后來,楊福源又給這種掛歷配上了包裝盒。產品推出來以后,很快就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年畫掛歷成了楊福源家每年年底的主打產品。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楊福源:“2005年我出了這樣一個掛歷,2005年是雞年,乙酉年,是這樣一個雞的圖案。估計今年能銷3000份左右吧?!?nbsp;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內容主要有神像類、童子類、民間傳說等六大類,喜慶吉祥是這些年畫的主題。其中,民間在臘月23貼的灶王年畫寄托的就是人們希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愿望。村民楊福果家里現在就正忙著生產這種灶王年畫。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楊福果:“我們基本上沒有空閑時間,一般都在印,印多少算多少?!?/span>
記者:“這個年畫印好以后,賣多少錢一張?”
村民楊福果:“1角錢1張,我們是1級批發?!?/span>
記者:“經銷商回去以后,一般能賣到多少錢?”
村民楊福果:“賣5角1元?!?/span>
這種用普通油光紙印制的年畫,利潤雖然比不上用宣紙做成的畫冊和掛歷,但制作簡單,便于批量生產,因此村里有不少作坊生產這種年畫,產品主要是銷往山東本省以及河南、江蘇和東北地區的一些農村市場?,F在正是這類春節用年畫的銷售旺季,和楊福果一樣,村民胥德香家也是生產這種油光紙年畫的專業戶。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胥德香:“這些貨是壽光一個叫張成明的客戶訂的,這次訂了我22套,總共是6600張。這還不算大的,在這之前訂的那些還多?!?/span>
記者:“大的客戶能訂多少?”
村民胥德香:“大的客戶能訂50套?!?nbsp;
看到自家忙不過來,胥德香又從附近的村子雇了兩個人,來作坊幫忙。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胥德香:“我這貨不愁銷售!新客戶來還沒貨呢,一般都是熟客訂的?!?nbsp;
我國知名的年畫產地曾經多達17個,由于產品功能單一,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年畫市場逐漸萎縮,多數產地已經名存實亡,而楊家埠卻因為年畫品種的增加和產品層次的拉開,生產規模逐年擴大。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委會主任楊高芝:“楊家埠村有310戶,現在從事這個木版年畫生產的有200戶吧。生產年畫的大戶,一年能生產幾百萬張?!?/span>
畫樣、刻板和印刷是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基本工序,這些工序都是用手工完成的。這純手工的制作工藝,吸引了不少外地人。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委會主任楊高芝:“包括國外的,還有國內的很多收藏者,都跑到楊家埠來買這個年畫?!?nbsp;
年畫收藏者:“這個完全是手工的,比較精致呀,是用心制作的,很有保存的價值。真正的享受到這種文化,就是必須這樣手工印出來,才會更可貴?!?nbsp;
近些年來,雖然貼年畫的人在逐漸減少,但作為一種傳統的年俗用品,很多人對木版年畫仍然有著不小的興趣,除了因為它是手工制作的外,年畫還是和很多人對兒時的記憶聯系在一起的。
年畫收藏者:“比較代表中國的風味,就像回到古時候,回到童年很快樂的時光?!?/span>
人們對年畫的這種情結,讓楊家埠人看到了一個新的商機。1998年濰坊市寒亭區政府拿出5000萬元對楊家埠村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改造,在保留一些古年畫作坊的基礎上建成了楊家埠民俗旅游開發區。從此,不但楊家埠的年畫能賣錢,就連這制作年畫的過程也開始收起了門票。
導游:“師傅現在印的這個財神是5種顏色組成的,分別刻出5塊木版,一種顏色一塊木版,每塊木版的凹凸位置不一樣。我們看師傅已經印了藍色、黃色,現在印紅色,畫面中的這些紅色的地方,在這塊紅色版中就是相對凸起的?!?/span>
到楊家埠來的游客,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親自動手過一下印制年畫的癮,對村民來說,這也是他們帶動銷售的一個好辦法。
游客:“我感覺我的技術怎么那么好呢?在老師傅的領導下,真的是不一樣,巧奪天工!我要帶回家,然后把它裱起來,掛在我們的辦公室里面?!?/span>
以木版年畫為基礎的民俗旅游,去年為楊家埠吸引來的中外游客超過了50萬人,門票收入達到100多萬元。這些來觀光的游客也成了楊家埠年畫的新買主。
經銷商:“我覺得這個畫還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我在蘇州那邊都有店,我有好幾個商場,我來這里旅游的,這次買了300多張,如果好賣的話我再來買?!?/span>
看到購買高檔宣紙年畫的游客越來越多,一些村民對自家年畫的生產品種進行了調整。
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村村民李桂華:“我原來是生產普通百姓家用的油光紙的年畫,今年才開始做這種宣紙的。我感覺還可以,我現在已經有1000本畫集賣出去了。他們基本上都是來旅游的,很多國家的,新加坡、日本客人都到這里;國內的像石家莊、上海、北京的,基本上都到我這里拿貨?!?nbsp;
在楊家埠,年畫的功能已經逐漸從傳統的年俗用品延伸為具有裝飾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年畫的生產、銷售也從原來單一的冬季擴展為全年性市場。南來北往的游客成了楊家埠年畫一年四季的消費主體。
中共濰坊市寒亭區委副書記 鄭立琦:“現在這個年畫的產量,每年達到2000多萬張,這個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5000元左右,僅年畫這一項就占3000元。這項產業由文化優勢、傳統優勢逐步過渡到旅游優勢、經濟優勢?!?/span>
木版年畫 三個人與一種民藝傳承
作者:倪自放 出處:齊魯晚報 日期:2005-03-11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楊家埠年畫的“重興”,是因為一直有一些人在堅持,除了老一輩的藝人楊明智、楊洛書,有三個人的名字與楊家埠年畫的傳承息息相關,他們是楊福源、馬志強和徐化源。
令人欣慰的是,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楊家埠年畫現在依然在民間:作坊生產、手工制作。每年的農歷十月廿五,老藝人們照例是到集上去買四大樣(豬肉、白菜、粉條、火燒),煮上一鍋,然后按照祖上的規矩,擺供焚香,犒勞案子,開張印畫。楊家埠村的人愛說:“俺村一千多人,五百人印年畫?!爆F在楊家埠村每年能出售年畫2000多萬張。
堅持者楊福源
64歲的楊福源是楊明智的徒弟,是個集畫、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間藝人”,也是楊家埠在國外演示木版刻印技術的第一人。寒亭區委宣傳部的小崔陪記者去見這位著名的年畫藝人,正好碰到老人在刻版,楊福源的老伴正在印畫?!昂⒆觽冊诔抢锒加泄ぷ?,只剩下老兩口弄年畫,還好,我不求數量,只求質量?!睏罡T聪蛴浾呓忉?。
作為楊家埠百年老號“萬盛畫店”的傳人,楊福源愛年畫有家傳基因,其祖父楊象斗在楊家埠年畫史上赫赫有名,叔叔楊錫福雖是個聾啞人,卻是楊家埠藝人里面刻版、印畫數一數二的高手。自記事起,楊福源眼里見得最多的、家里忙得最多的就是年畫。很小的時候,他就學著大人的樣子描起了畫樣,偷空上案子印幾張年畫。爺爺和叔叔見他悟性很高又肯吃苦,也愿意教他,所以很快成了同年齡段藝人里的佼佼者。后來他又師從楊家埠著名年畫藝人楊明智等,終于成為楊家埠年畫中大師級的人物。
有報道說,楊福源每年印年畫用紙100多令,那可是幾萬張的銷售量啊,有沒有那么多呢?拿這個問題問楊福源,他說那是前幾年的事情,“主要是印單張的年畫,內銷,現在主要是用宣紙印外銷的禮品畫,數量下來了,質量要求高了?!?/span>
楊福源是個改革者,1985年,他開楊家埠年畫先河,刻印了首套年畫掛歷——《水滸》,當時就引起轟動。
但楊福源主要還是一個“頑固的堅持者”?!皟热菘梢愿倪M,但制作工藝、顏料等不可以打馬虎眼?!睏罡T搭I著記者看他印畫的顏料,“你看這槐米黃,都是用當地國槐結出的槐米熬制成的,過去煮時用銅鍋,現在有的改為鋁鍋,但是不能用鐵鍋。煮時還要按一定比例加堿加礬?!爆F在楊家埠印年畫很多人改用化工顏料,只有楊福源等少數老藝人仍在使用天然顏料,“我也使用部分化工顏料,但主要是天然原料,純天然顏色具有純度高、色彩亮麗、不退色、不刺激皮膚、無污染等優點?!?/span>
據了解,天然顏料熬制方式比較復雜,很多人已經不會了,這是很多人使用化工顏料的主要原因?!半m然使用天然顏料比較麻煩,但我盡量少用化工顏料,”楊福源說:“用化工顏料印的年畫沒有楊家埠年畫的那種味道?!?/span>
楊福源告訴記者:“除了正常的刻版、印畫,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復刻年畫孤本《天下十八省》,光刻版就需要兩年多的時間,這是我這幾年最主要的工作?!?/span>
藏畫者馬志強
一直致力于中國木版年畫搶救工作的馮驥才,每次到楊家埠去,都要專門拜訪當地的年畫收藏者,因為“文化上的自覺保護,首先是當地文化人的自覺”,記者循著馮驥才的記載,找到了當地的年畫收藏者馬志強。
馬志強收藏的楊家埠年畫遺存超過1000幅,遠遠在楊家埠年畫博物館收藏之上,很多都是孤本。比如《西王母娘娘蟠桃會》《二進宮》《一門三進士》《文武財神》《夜讀“春秋”》等,都是楊家埠年畫歷史上罕見的作品。馬志強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收藏的珍貴年畫超過1000幅,但大多數不是在楊家埠本地收的,這也說明了當時的楊家埠年畫已經銷售到外埠很多地區。
“我下手早,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那時候已經有外國的民俗專家和國內濟南、北京的美術研究者到楊家埠收畫。與其讓別人收走,不如讓我們自己收藏?!睂︸R志強刺激比較大的一次是去上海博物館看年畫,那里收藏著楊家埠年畫的一個重要精品《水滸》,但是拍一次照都要掏錢。
“很多年畫都是孤本,這次你碰見不買下來,過兩天再去就不一定有了?!瘪R志強有過多次這樣的經歷,讓他后悔不已。馬志強2000年的時候有一次去北京琉璃廠,看到一幅清末楊家埠年畫《濰陽火車站》,標價2000元,價格不低,當時猶豫了一下沒買?;丶乙徊橘Y料,發現《濰陽火車站》史料價值相當高,和當時山東膠濟鐵路有關,于是馬上返回北京,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多年收藏年畫,花去了馬志強的大部分積蓄。就在記者見到他的前一天,馬志強發現了一套清代中期的六條屏楊家埠年畫,十分喜歡,對方標價3000元,磨蹭了半天,商定2600元成交,可是那天馬志強身上只有600元錢,只好全部掏給人家,“先占下再說,現在還欠人家2000元錢呢?!?/span>
馬志強認為,楊家埠木版年畫現在年銷售量2000萬張,是全國最大的木版年畫產地,形勢表面上看十分樂觀,但也不乏可憂之處,那就是能夠創作新年畫的人才太少了,大家還都是繼承老祖宗的那一套年畫在印,沒有新品種?,F在除幾位在世的老藝人楊明智、楊洛書、楊福源,能系統并真正掌握木版年畫技藝和精髓的接班人幾乎沒有,而這將直接影響今后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發展和生存。
楊家埠年畫本來是“農村畫”,但現在很多楊家埠的藝人開始制作禮品畫,力圖占領城市市場。對此,馬志強認為,作為一種商品,年畫有了更廣闊的銷售領域自然是好事,但很顯然這降低了年畫的民俗味道,這對年畫這種民藝是福是災還很難說。
藏版者徐化源
好像是專門有分工,馬志強專門藏畫,徐化源藏版,每周都到楊家埠“淘版”的徐化源告訴記者:“我是后來者,收藏版也就是這三四年的事情,但后來居上啊?!?/span>
徐化源現在藏版百余塊,全是楊家埠的刻品,楊家埠的代表作如《深山猛虎》《男十忙》《女十忙》《麒麟送子》和《搖錢樹》,一應俱全。
徐化源說起年畫來頭頭是道:“因為年畫一開始是春節用的一種裝飾品,所以必須喜慶、吉利,藝人們通常巧妙地運用諧音、瑞獸(獅、鹿、羊、猴)祥禽(孔雀、喜鵲、雞、鶴等)、花卉、瓜果等,用象征的手法表現主題?!比缟徶C音是連,牡丹花象征富貴,一對窗旁畫一幅是朵朵相連的蓮花,另一幅是花花相接的牡丹,畫面是美麗鮮艷的花卉,但它的寓意是連年富貴。魚與玉、余是諧音,胖娃娃抓金魚嬉戲的年畫主題是“金玉滿堂”;福子燈畫中活潑可愛的胖小子一手拿花戟(戟與吉是諧音),一手提大魚,其象征寓意是“吉慶有余”。借福與蝠是諧音,桃子、佛手象征壽,幾個胖娃娃各手抱大桃、佛手,背景有五只翻飛共舞的蝙蝠,便組成了人見人愛的《五福捧壽》年畫。
馬志強:吾為年畫狂
2013-12-24 11:25:29
馬志強,男,1955年出生于濰坊市,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民間年畫的收藏、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整理出版多部大型年畫專集?,F為中國民間年畫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出版者協會年畫藝術委員會付秘書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院院長。
馬志強是個沉靜的人,作為濰坊年畫收藏第一人,他和年畫“相知相伴”已走過18個年頭。
追尋
1991年,擔任寒亭區文化局副局長的馬志強因為工作的原因,開始正式接觸年畫,與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零距離接觸,讓他對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動了真感情。1992年,馬志強參加了天津舉辦的有許多國、外著名專家參加的“國際木版年畫研討會”。會上,當時已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員的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對年畫的深入研究和搜救保護深深觸動了馬志強?!巴饷娴娜硕荚跒槟戤嫷膫鞒泻桶l展擔憂著,楊家埠作為全國重要木版年畫產地之一,不更是義不容辭嗎?”要傳承,首先要收集。從此,馬志強開始了對老年畫的尋找。尋找從楊家埠開始,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原來,他從當地老藝人那兒得知,楊家埠歷來有存版不存畫的習慣;再就是歷次政治運動的洗劫,老畫板大量被破壞掉了。
馬志強一度陷入了苦悶:難道,老年畫真就無跡可尋了?
可他并沒有放棄,經過多方查閱資料以后,他開始把搜尋的目標轉向銷售地。有資料顯示,清末是楊家埠木版年畫鼎盛時期, 年產量達到7000萬張,成為著名的年畫集散地,產品大量銷往萊州、平度、黃縣、煙臺等地,東北地區也成為它的輻射區。萊州有個圈子村,100多戶人家就有60多戶做文物收購買賣,村里許多人都知道馬志強的名字,因為馬志強常去村里。馬志強為了追尋老年畫的足跡,還幾度遠至長春和哈爾濱。
虔誠追尋終得回報,現在,馬志強收藏的老年畫達到3000多幅,涉及全國9個主要年畫產地的作品,當年幾近廢紙的東西如今匯集成難得的寶藏。
鑒寶
多年的追尋與研究,馬志強腦海里形成了一幅獨特的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歷史長卷,等待舒展給更多的人去欣賞、去閱讀。
《炮打日本國》是楊家埠南義和畫店主人劉明杰所做,反映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廣大民眾抗擊日寇的事跡。這幅畫的數量很多,但卻因當時濰縣縣府的鎮壓搜查而流傳極少。這幅畫開創了表現重大政治題材的先河。幾經輾轉,馬志強只找到了用整幅畫的局部內容制作的一幅扇面,后經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鑒定,與現藏于俄羅斯博物館的全本內容吻合。
鑒賞寶貝的過程,有幸福,更多的是遺憾,是深深的憂慮。馬志強憂慮咱們的藝術寶貝就這樣流走他國,且面臨失傳的危機。
如何彌補這一遺憾?馬志強想到了復制?!端疂G一百單八將》創作于清末,堪稱楊家埠年畫史上最大的年畫。原作孤本現藏于國內收藏年畫最多的上海圖書館。2003年,幾經努力,馬志強見到了這幅代表楊家埠年畫最高藝術成就的珍品,并開始了他的復制工作。在整理、復制、研究的基礎上,馬志強積極促成了《濰坊楊家埠年畫全集》等6部有關民間年畫畫冊和專著的編輯出版。這些畫冊和專著,囊括了馬志強多年收藏的寶貝,更多的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以與傳統木版年畫面對面的欣賞、鑒定、交流。
傳承
對于如何把這一民間獨特的藝術傳承下來,重新煥發其青春,馬志強非常贊同馮驥才先生的觀點:原封不動和豐富創新。對于年畫中的典型代表作,比如“門神”,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和歲月的沉淀,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無論從題材到套印的工藝形式都不能變化。而對于像“清代博古四條屏”這樣的作品,馬志強和工藝大師們進行了大膽的改動,色彩有了明顯的濃淡變化,在原有的樸實中加入了文人畫的韻味,尺寸也做了改變,更加適合現代居室的懸掛。
對于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現狀,馬志強之前很不樂觀:大部分的畫店只是經營,沿用傳統題材,重復制作,幾乎沒有人去做創新,更沒有人去做研究工作。畫稿創作人員匱乏,也是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后來,馬志強的努力得到了寒亭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開始,區委區政府開始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進行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搶救保護工作。這讓馬志強激情振奮,如魚得水,在他的積極促進下,目前已經有180多位民間藝術家加入到這一行列,開始了新年畫的創作。
心懷大理想,吾為年畫狂。58歲的馬志強,此生注定要為年畫的傳承背負更多的寂寞和汗水。我們期待著這一傳統文化能夠傳承下去,經過創新得以發揚光大。
作者:孫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