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61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
從藝年限:43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所屬地區:昌邑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7961
董志東,男,1961年9月生,“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濰坊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F任山東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山東省首席技師。
山東省濰坊市昌邑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起源于元明,創號于乾隆盛世,歷經近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操作流程各環節至今保留完整,生產過程中以昌邑盛產的高粱、小麥、大米、糯米、玉米五種糧食為主要原料。在原料粉碎時,呈“梅花瓣”狀;配料過程中,“無團糟,無白眼”;人工裝甑時,達到“輕、松、勻、薄、平”;加熱蒸餾時,把握“緩汽蒸餾,大氣追尾”的分寸;原料糊化時,必須保證“熟而不粘,內無生芯”。同時,從其制曲工藝環節中分離出的許多優秀菌種廣泛應用于農業、醫藥、教育教學等不同領域,從而備受科技界的重視。
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繼承了老一輩釀酒師傅操作積累流傳下來的“糧必精、水必甘、曲必陳、器必潔、工必細、貯必久、管必嚴”等很多三字經釀造口訣經驗,在工藝上始終沿用傳統的泥窖發酵、高溫堆積、混蒸混燒、緩氣蒸餾、量質摘酒、陶壇分級、恒溫恒濕、避光窖藏等原生態技術要點。
2012年3月獲2011年度山東省首席技師稱號。
2012年12月第三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8月29日,《乾隆賜酒》首發式,乾隆杯酒業“‘天韻’龍吟酒”新品發布會共同在濰坊富華大酒店同時召開。乾隆杯副總董志東(左一),董事長李德罡(左二)濰坊市宣傳部部長劉明珂(右二),乾隆杯酒業副總王廷波(右一)在乾隆賜酒發布會上合影
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蒸酒
山東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創品牌促發展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3-06-20 15:07:19
濰坊新聞網訊(本網記者 沙莎) 山東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乾隆杯酒業)成立于2001年,由始建于1958年的昌邑釀酒總廠改制產生。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昌邑源遠流長的白酒文化,乾隆杯酒業總投資1.72億元,一期規劃用地132畝,以七分園林、三分建設之勢建設乾隆杯酒文化生態博覽園,集酒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科技學術交流、動態靜態觀摩、文化觀光旅游為一體,傾力打造昌邑市首處大型公益性、文化創新、旅游展示新景點,成為濰坊市、山東省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白酒生態文化旅游品牌;建設中的總長度477米、面積1717平方米的乾隆杯酒文化觀光長廊,富集酒器具文化博覽、涉酒詩詞書畫博覽、泥人泥塑展示工藝流程、傳統釀造影像觀摩、個性化白酒品鑒定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等項目,成為公司公益事業與昌邑文化事業建設創新結合的成功嘗試。目前,乾隆杯酒文化生態博覽園被評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
乾隆杯酒業以傳承中華傳統酒文化為己任,為保護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這一古老的昌邑民間傳統手工技藝,長期致力于研究挖掘乾隆杯滿氏酒坊御酒文化,廣泛邀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小組及全國知名專家,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整合。撰寫出版發行了《乾隆杯酒文化》、《銜杯漱玉》、《古風遺韻》、《乾隆賜酒》、《醉在無酒》、《乾隆杯酒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省老字號》等專著,使這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傳承和弘揚。
為挖掘經典歷史遺產的非物質文化潛力,在全面吸收繼承的基礎上,立足“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為最高追求”的宗旨,以“古法古韻”為主基調,堅持“守正出奇”、“全面創新”,大膽實施了“乾隆杯工藝跨地域整合”的兼容性創新舉措。從釀酒環境、原料結構、工藝兼容等釀造大要素上,進行了歷時十年的探索、突破,整合、創新,一個白酒新香型——“魯風川韻型”高端龍吟白酒問世,成為乾隆杯老字號品牌的又一經典文化奇葩,實現了釀酒大要素突破性的成功探索,是儒家文化與巴蜀經典的結合創新,是白酒主流香型兼容性的整合與再造,更為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這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賦予了新時尚、新特色,被認定為山東省白酒創新文化品牌。
乾隆杯酒業通過誠實守信、合法經營,走出了一條在魯酒行業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
好酒招商網
山東省老字號理事單位授牌暨
中華老字號啟動儀式
2011年6月27日,乾隆杯酒業在昌邑賓館隆重舉行“山東省老字號文化遺產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授牌”暨“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傳統技藝啟動儀式”。
本次儀式由昌邑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凌德全先生主持,參加本次授牌和啟動儀式的領導和專家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年鑒》副主編楊耐女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執行主編王晶女士;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編委會副主任委員耿龍武先生;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老字號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冬寧先生;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范新建先生;昌邑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孫孝工先生;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山東省老字號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以及各界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乾隆杯酒業董事長、總經理李德罡先生向與會領導和專家介紹了乾隆杯酒的發展歷程與研發技藝;孫孝工先生代表昌邑市人民政府向大會致辭!孫冬寧先生代表省文化廳科技處和山東省老字號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介紹了我省傳統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情況;《非遺年鑒》副主編楊耐女士對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并講話。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執行主編王晶女士、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組委會副主任委員耿龍武先生為乾隆杯酒業老字號授牌!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年鑒》副主編楊耐女士,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老字號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冬寧先生,昌邑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孫孝工先生,山東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德罡先生,共同啟動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儀式!
會議期間,還向與會領導和專家展示了原山東省省長助理、山東省烹飪協會孫光遠會長為大會題寫的賀詞“弘揚老字號優秀文化,開創新時期商業工作新局面”!
本次儀式的啟動,對乾隆杯酒業今后加強非物質文化建設,提升鍛造經典品牌,必將是一個極大的促進與提升。
乾隆杯酒,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古昌邑的歷史積淀,是昌邑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乾隆杯人堅持以“文化立業、科技興業”為框架,遵循“積極傳承、認真整合、大膽創新”的方針,堅持“守正出奇、與時俱進”,多元化實施名牌經典帶動戰略,成為魯酒綜合實力雄厚的強勢企業。目前,年生產能力已達八千噸,高檔酒存儲運營能力三千噸,年銷售收入和上交利稅分別以37%和29%的幅度穩固增長。先后榮獲“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中國馳名商標”、“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獎”、“國家AA級旅游景區”、“中國芝麻香白酒標準委常委單位”、“山東名牌”、“山東省濃香型白酒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稱號。
五十余年來,乾隆杯人一直致力于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的挖掘、傳承、整合、創新,使其成為比較系統、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公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組長期挖掘滿氏酒坊的基礎上,多次邀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及全國知名專家親臨企業指導和全面系統的總結整合。走訪建國前后老廠長、老藝人、老職工148人次,采訪錄音60余小時,調查釀酒老字號、老作坊各8處,收藏古老酒器千余件,累計行程2000余公里,拍攝有價值照片7000余張。對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我們先后邀請濰坊酒文化協會及各類社會名人、專家、學者,加以研究整合,撰寫成了《乾隆杯酒文化》、《銜杯漱玉》、《乾隆賜酒》等專著和影像出版發行,《乾隆杯酒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省老字號》一書已編纂完成,即將出版。使這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傳承與弘揚。
在全面保護、吸收、傳承的基礎上,我們以“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最大化”為宗旨,利用現代釀酒高科技、新工藝、加以整合、升華,從御窖建造、保養到用料多樣化、香型復合化,從蒸燒工藝到容器量身制作,大膽創新翻沙增香、陳化防滲、天然除燥、恒濕增韻等新技術,并堅定實施“以貯提質”、“以存促銷”和“以奇奪人”的鐵腕精品戰略,使乾隆杯酒形成了“窖香濃郁、醇厚甘?!眱纱笥锌诮员拿雷u,促進了企業市場的穩固拓展,銷售效益連年穩固攀升。
為了挖掘經典歷史遺產的非物質文化潛力,乾隆杯酒業立足高起點、大要素、深層次創新的前沿思維,以多元化打造釀酒業新型經典產品為目標,大膽實施了“乾隆杯酒傳統釀造技藝下江南”創新戰略。根據“乾隆杯為體、川酒為用”的研發理念,在四川酒城瀘州創建了高端乾隆杯酒研發生產基地,將乾隆杯皇家御窖的傳統釀造技藝植根于氣候溫潤、得天獨厚的巴蜀釀酒圣地,并從釀酒大環境、工藝兼容、原料結構等釀造大要素上,進行了歷時十年的探索、創新,使高端乾隆杯酒形成了“外具魯酒風骨、內含川酒秀韻”的獨家特色。高端乾隆杯酒的面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繼往開來、延伸發展創新的碩果,是乾隆杯老字號的又一經典奇葩。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是巨大的,保護、開發利用的前景是廣闊的。為使老字號乾隆杯這一山東經典品牌進一步升級提檔,乾隆杯酒業將以這次中華老字號啟動儀式為新起點,虛心聽取各位專家意見,繼續與院校掛鉤、與科研部門聯姻,以深挖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紐帶,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昌邑“乾隆杯”酒歷史傳承和發展現狀調查(2008-12-30 09:10:33)
“乾隆杯”,宮廷御液流坊間?
——昌邑“乾隆杯”酒歷史傳承和發展現狀調查
本報記者 李敬友
濰坊是魯酒重鎮,景芝酒、臨朐酒、青州酒、諸城酒……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精彩演繹,群雄并起,逐鹿鳶都。而在這群雄逐鹿的“濰坊酒場”上,“乾隆杯”是“老樹”綻“新枝”,“俏”把“春”來爭。
從守昌邑一隅到站穩濰坊市場,甚至名遍大江南北,短短幾年的時間,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昌邑“乾隆杯”酒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采川酒之精華,集魯酒之大成,乾隆杯正在為魯酒的重新崛起積蓄著自己的力量。
一個個泥窖,一尊尊酒壇,一個故事……全都彌漫著酒香。走近“乾隆杯”,是走近一段歷史,更是走進一種文化。
“乾隆杯”
乾隆皇帝御賜?
“你一杯,我一杯,成事就喝乾隆杯!”隨著影視明星張鐵林“御服推介”,“乾隆杯”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為何選定張鐵林代言?無他,蓋因張鐵林是名聲卓著的“皇帝專業戶”,而且不止一次地成功演繹過清帝乾隆。
而要談“乾隆杯”酒,乾隆似乎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乾隆十五年編纂的《昌邑縣志》記載確鑿:“傳乾隆十三年,上微服私訪鹽政,釀酒世家滿世隆護駕有功,后召入京賜釀制秘方,故昌邑酒遠近馳名?!?/p>
滿世隆何人也?護得哪門子駕?又得何秘方釀何美酒?昌邑一帶的傳說在印證著《昌邑縣志》所志內容的同時,也在揭開縈繞在“乾隆杯”酒周圍的層層迷團。
昌邑地處渤海萊州灣畔,自古便得漁鹽之利,“義利并重”是昌邑人的性格因子。漁鹽均為稅之大出,自然能得“上顧”,而漁鹽稅里的貓膩又太多,自然上面更加“眷顧”。況且,眾所周知,這乾隆皇帝有微服私訪的“癖好”。
于是,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東巡,封泰山、祭孔廟,在到達昌邑濰水渡口的當兒,乘機微服私訪北海鹽務,順便再瞅幾眼地方美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怎奈出行不利,風云突變,轅斷泥潭,乾隆帝饑寒交迫又染風寒,正所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天子也只能望天興嘆!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是昌邑釀酒世家滿世隆押車路過,救起乾隆,并請當地名醫黃元御為之診治。
乾隆皇帝也是個重情義的人,返回京城后,特召滿世隆進宮,見其“志在釀酒,無意為官”后,逐賜其宮廷釀酒秘方。滿世隆本就是釀酒行家,再加之乾隆皇帝所賜的秘方,“鼓搗”出驚世好酒自當不在話下。他將自己所釀之酒送入皇宮,乾隆皇帝飲后不禁龍顏大悅,于是舉杯賜名“乾隆杯”,“乾隆杯”從此聞名于世。
昌邑釀酒到底始于何時已經無從查考,但一個基本的認同是:“乾隆杯”酒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在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尋常百姓家”飛進了“舊時王謝堂前燕”,當民間技藝和廟堂秘制合流,一種瓊漿玉液注定要流淌千年。
釀酒口訣
乾隆杯的“傳家寶”
“糧必精、水必甘、曲必陳、器必潔、工必細、貯必久、管必嚴……”這是昌邑老一代釀酒師傅流傳下來的釀造口訣,對仗嚴整,朗朗上口,儼然一部傳世釀酒“三字經”。
這是昌邑酒釀造技藝的精華所在,用口訣形式口口相傳,沿襲至今,在歷史悠久的釀造過程中,一代代釀酒師傅們嚴格操作,身體力行,其作用顯而易見。
這樣的口訣幾乎貫穿了乾隆杯酒釀造的整個過程。實際操作上,釀酒師傅要把握“穩、準、細、凈”四個字,方能做到持之以恒。細分到某一流程中,也有實用的口訣。如粉碎原料時,要呈“梅花瓣、無孢生”;配料過程中,要做到“無團糟、無白眼”;人工裝甑時,講求“輕、松、均、薄、平”;加熱蒸餾時,需把握“緩汽蒸餾、大氣追尾”;糊化程度時,應保證“熟而不粘、內無生心”等。
“這些釀酒歷程中形成的口訣,已經成了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公司的寶貴文化遺產,成為杏仁香型白酒的釀造精華。當然,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傳統技藝精華,才有了杏仁香型‘乾隆杯’酒‘隔壁三分醉,開瓶十里香’的聲譽?!辈厍”茦I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德罡告訴本報記者。
李德罡還告訴記者,乾隆杯酒釀造技藝的神秘,就在于釀造過程地道、復雜、傳統,不僅在工藝上要高溫堆積、清蒸混燒、泥池發酵、緩氣蒸餾、長期貯存,而且在原料的選擇上也非常嚴格,必須以優質的高粱、大米、小麥、杏仁為主要原料細作精釀。
在釀造的過程中,具有嚴格的傳統工藝程序,先以優質小麥配置的中溫曲做糖化發酵劑,經泥窖固態發酵兩個月后,混蒸混燒,質量接酒,在經過分級貯藏一年以后,才稱得精心釀制而成。
昌邑有水,北臨渤海萊州灣,南連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而膠州灣也離此不遠,境內河流以濰河為最多達11條,可以說是水系密布,水氣淋漓。有此地利,甘甜淳洌的昌邑水注定要成就“乾隆杯”酒的高貴“出身”。
“一個地方要出好酒,大抵要同時滿足四個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旺盛的市場需求,高超的釀酒技藝,優越的水源支撐。乾隆杯酒的成功實際上就是這四個條件的‘因緣際會’?!崩畹骂溉缡钦f。
一樽乾隆杯
“御窖”五十年
“一樽乾隆杯,御窖五十年?!边@是乾隆杯的廣告用語。2008年7月,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公司舉行了隆重的50周年慶典,1958年始建的昌邑乾隆杯酒廠是其追溯的肇始。
“乾隆杯”酒傳統釀造工藝有六大操作標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窖池的窖齡達標?!氨仨毷沁B續使用二十年以上的老窖泥池,池壁為富含釀酒微生物群的老窖泥,依此產生濃香風味?!币晃焕厢劸茙煾抵钢殉叵蛴浾呓榻B。
這位老師傅告訴記者,直到解放初期,昌邑的私人釀酒作坊還不下百家,當時就有“昌邑百窖”之稱,可是,這些作坊的生產規模都不算不大,只是以行業群體的數量眾多著稱。
在這百窖之中,自稱是御窖的,就多達十余家。然而,哪一家是由祖上正宗所傳的御窖?哪一家是托人名號行商?因缺乏明確的資料難以斷定。幸而后來的社會發展,幾乎是在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然的繼承保護了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杏仁香型白酒的生產技藝傳承下來,并得到保護和發展。
1956年公私合營,幾十家個體釀酒作坊合營為幾個合作社性質的生產單位,原有的酒窖,也隨他們的主人一起,成了這些合作社的財產。當年,這些釀酒合作社雖然規模小,但各個單位都擁有自己的酒窖,盡管這些窖池里的窖泥,大多是從過去私人釀酒作坊酒窖中搬遷合并過來的。但確是貨真價實的祖傳。
1958年大躍進,在原來各個釀酒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了昌邑乾隆杯酒廠。至此,昌邑乾隆杯酒才多川并流,形成了獨樹一幟和源自一脈的格局。
“酒廠盡管對原有的酒窖進行了翻修擴建,還有一些酒窖,是從別的地方搬遷而來,但窖池中所用的窖泥,幾乎都是原先窖池中的古老窖泥。因此,乾隆杯酒廠所有的窖泥和貯藏的老酒,雖然年代不一,源頭紛呈,但均為1955年以前所貯,其中確有延續了數百年光陰的老御窖窖泥。所以,后來才有了‘一樽乾隆杯,御窖五十年’的廣告用語?!闭f起這些來,這位老師傅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自豪。
其實,除了原廠的就窖,乾隆杯酒業還投入巨資在著名的世界酒谷——四川瀘州收購了一座歷史悠久的酒廠,建成了山東昌邑乾隆杯酒業基酒瀘州生產基地,還聘請當地釀酒大師一起釀制,集魯川釀酒技藝精華,兼容并包的“乾隆杯”酒越釀越香,越香越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