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67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龍虎斗打擊樂
從藝年限:47年
單位及職務:青州市海岱樂團團長
所屬地區:青州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768
楊廣文,男,1955年10月生,“龍虎斗打擊樂”項目濰坊市級非遺傳承人,2013年8月成立“青州市海岱樂團”任團長。以此更有力推動當地這一古老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
青州民族器樂曲《龍虎斗》,自500年前,由衡王府傳播出來之后,民間藝人始終按照固定曲譜代代傳承,因此,完整地保持了樂曲的原貌,保存了極高的審美價值與研究價值。《龍虎斗》雖然流傳于民間,卻是古代音樂家的創作作品,旋律優美,變化豐富;配器巧妙,富有表現力。樂句酣暢淋漓,氣氛昂揚激越。樂曲表現出鮮明的形象性與動作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既引人入勝,又動人心弦。《龍虎斗》既可以無限反復地長時間獨立演奏,又可以為高蹺、旱船、龍舞、獅舞、秧歌等民間舞蹈伴奏。如此完整而富有藝術品位、多種功能的鑼鼓打擊樂曲,是為全國唯一。《龍虎斗》具有濃郁的歷史積淀、民族風范和地域特色,擁有足夠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品位,反映出深厚的科學文化價值與歷史價值。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7-04-11 無界無疆
4月7日下午,“非遺”項目青州龍虎斗傳承人楊廣文和王麗敏首次走進民族中專課堂,與民族中專師生座談,并傳授了青州龍虎斗的基本知識。
首先楊廣文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青州龍虎斗的歷史沿革。青州民族器樂曲《龍虎斗》,自500年前,由衡王府傳播出來之后,民間藝人始終按照固定曲譜代代傳承,因此,完整地保持了樂曲的原貌,保存了極高的審美價值與研究價值。
《龍虎斗》雖然流傳于民間,卻是古代音樂家的創作作品,旋律優美,變化豐富;配器巧妙,富有表現力。樂句酣暢淋漓,氣氛昂揚激越。樂曲表現出鮮明的形象性與動作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既引人入勝,又動人心弦。
《龍虎斗》既可以無限反復地長時間獨立演奏,又可以為高蹺、旱船、龍舞、獅舞、秧歌等民間舞蹈伴奏。如此完整而富有藝術品位、多種功能的鑼鼓打擊樂曲,是為全國唯一。
《龍虎斗》具有濃郁的歷史積淀、民族風范和地域特色,擁有足夠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品位,反映出深厚的科學文化價值與歷史價值。
接著楊廣文老師向同學們傳授了青州龍虎斗的基本知識,耐心的講解了龍虎斗曲譜,教學生基本的鼓點節奏型,領著學生打節拍。
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青州市海岱樂團舉行揭牌儀式
信息來源:青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發表者:文宣 發表時間:2013-08-07
8月5日上午,青州市海岱樂團揭牌儀式在東圣水文化娛樂廣場舉行。青州市政協副主席孟慶剛先生與青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王國偉先生為青州市海岱樂團成立揭牌。海岱樂團的成立將為活躍我市群眾的文化生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青州市海岱樂團的前身是圣水鼓樂隊,其表演的打擊樂“龍虎斗”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近年來,在上級領導和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該樂隊繼承了前人的優良傳統,演藝水平不斷提高,演員隊伍不斷壯大,由原來的3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50多人,現已能夠上臺演出具有民族風格的器樂合奏節目20多個。今年以來,該樂隊積極參加青州市舉辦的“千場大戲送農村,公益舞臺樂萬家”演出活動,其良好的臺風和較高水準的演出質量得到了專業人士的普遍好評。
青州市政協副主席孟慶剛在揭牌儀式上致辭,他希望海岱樂團成立后,繼續努力提高水平,為打造“東方花都、文化青州”城市品牌,真正實現唱自己的戲,演自己的事的美好愿望,有力促進全市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演出團體的藝術提高,把優美動聽的樂品和歌聲奉獻給全市人民,為青州的文化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參加揭牌儀式的領導還有:青州市文聯、青州市文化館、東圣水村兩委的主要領導以及青州市海岱樂團的顧問成員、名譽團長、領導和部分演職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齊魯創作中心主任劉杰先生為青州市海岱樂團的成立贈送了“妙奏通神”的題詞。(曾憲升
圖文)
360百科
龍虎斗打擊樂
自明朝至今,在古城青州,就流傳著器樂曲《龍虎斗》?!洱埢⒍贰吩瓰楣芟遗c鑼鼓合奏樂曲。樂曲傳到民間之后,因管弦樂器及其演奏較為復雜,又因鑼鼓打擊樂器與演奏相對簡單,打擊樂曲又可獨成體系,因此,管弦曲便被刪除,而由鑼鼓曲單獨演奏,并流傳至今,且保存完整。在青州市公布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龍虎斗》名列其中。
一、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龍虎斗打擊樂
所屬地區: 山東 · 濰坊 · 青州市
遺產編號:Ⅱ-34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青州市
遺產級別:市
二、概述
“龍虎斗”打擊樂采用南音樂器配合鑼鼓,有時“清唱”小曲,以兒童為主唱者,往往采用輪流對唱的形式,別具一格,樂隊的主要標志是在一只雕刻古雅的長型鼓架(形似轎子),上放置通鼓和小鼓各一面,由兩個人扛鼓而行,司鼓者橫進邊打兩面鼓,有時還兼助唱指揮,氣氛昂揚高吭,被譽為“龍虎斗”。
自明朝至今,在古城青州,就流傳著器樂曲《龍虎斗》。由于該曲目歷史悠久,并且與皇親國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也就更加地聲名遠播。在青州市公布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龍虎斗》名列其中。
●源于皇族
青州,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又為歷代皇族所推崇。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民間藝術研究專家魯鴻恩介紹說,明朝時,就有藩王于此就藩。一為洪武皇帝朱元璋之子齊王,一為成化皇帝朱見深之子衡王。衡王朱祜璋居青州長達40年。40年間,朱祜璋交游于騷人墨客,潛心于琴棋書畫,對音樂尤為偏愛。他時常邀集文人雅士,創編樂曲,演奏于王府之內。此間,器樂曲《龍虎斗》傳播至民間,引起青州鄉民喜愛。
隨后,該樂曲便被一代代打擊樂愛好者憑口耳相傳,承繼下來?,F在主要流傳于青州城區與周邊一帶,即王府、益都、昭德、東壩、云門山、王母宮六個辦事處,以及五里、普通、邵莊、彌河、東夏、黃樓、東高等鎮。
●旋律優美
《龍虎斗》原為管弦與鑼鼓合奏樂曲。樂曲傳到民間之后,因管弦樂器及其演奏較為復雜,又因鑼鼓打擊樂器與演奏相對簡單,打擊樂曲又可獨成體系,因此,管弦曲便被刪除,而由鑼鼓曲單獨演奏,并流傳至今,且保存完整。
《龍虎斗》所用打擊樂器為:鼓、鑼、大跋、小跋、手鑼等。手鑼充當指揮之任?!洱埢⒍贰菲鳂非鷺O具文學意境,旋律優美,變化豐富;配樂巧妙,富有表現力;樂句酣暢淋漓,氣氛昂揚激越,表現出鮮明的形象性與動作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既引人入勝,又動人心弦。它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氣勢,始終營造著令人振奮的藝術氛圍。故此,對《龍虎斗》旋律,在青州是無人不熟悉,無人不喜愛,同時又百聽不厭。
總之,《龍虎斗》具有濃郁的歷史沉淀、民族風范和地域特色,擁有足夠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反映出深厚的科學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對于研究宮廷音樂、民間音樂、歷史文化以及宮廷音樂與民間音樂互相融匯的藝術規律等,均有重要意義。
●傳承有望
雖然前些年《龍虎斗》面臨失傳,但現在又有更多的人喜歡上了這一古老的器樂曲。
雖然《龍虎斗》源于皇族,并且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前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演奏打擊樂無法與經濟效益相聯系,年輕一代人也就很少有人愛好此道。
近年來,文化部門多次舉辦舞蹈、秧歌大賽,支持鼓勵打擊樂《龍虎斗》的傳播。另一方面,有此專長的老人也紛紛重拾“舊家什”,義務帶徒弟。這樣,面臨失傳的《龍虎斗》在新的時代又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