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67 歲
技術職稱:中級根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木雕
從藝年限:38年
單位及職務:醉藝齋工作室
所屬地區:臨朐縣
師承:
徒弟:馬世青、王金芳、陳玉玲、劉兆香、馬世濤、張春祿、馬學梅、劉加愛、申文寧、孫愛軍、李延國、牟兆峰、王兆月、高延忠、 馬道芬、井長永、孟慶偉、王秀芹、譚守慶、楊文國、位守鳳、尹春花、尹花玲、韓克學、劉延東、李鳳云、吳俊蘭、孫愛梅、魏明、許光玉、馬世春、衣同慶、王麗娟、劉煥海、許純芝、安成軍、高萬忠、王新鳳、王春偉、王志華、王春杰、高明麗、王兆寶。
瀏覽次數:11826
劉光寶,1955年出生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在上世紀70年代曾做過車工,后來進了當地紅木廠,成了打制紅木家具的行家里手,漸漸迷上了木雕藝術,從此一發而不可收?,F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首屆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師、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1980年正式從事木雕藝術,1992年辭職成為專業,至今30多年。期間雕刻了《清明上河圖》、《九龍壁》、《九七回歸》、《百鳥朝鳳》、《百福圖》、名人字畫等多幅作品,得到文化界、藝術界許多名人的認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其中,利用了10年時間,以宋代濰坊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以浮雕、透雕、立雕等多種手法,用黃花梨雕刻的《清明上河圖》,長10.1米,寬51.5厘米,厚4.5厘米,雕刻人物820余個、轎子9頂、船22只、推車6輛、馬32匹、驢33頭、駱駝4匹、牛12頭、羊1只、豬6頭、猴子1只,樹木枝丫等其他圖案難以計數。作品亭臺樓榭、走卒攤販等各色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讓人恍然回到北宋的繁華集市。
這幅精雕細刻的《清明上河圖》在2010年秋天一問世,就引起巨大反響,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專門為該作品題跋“雕出翰墨遺韻,再現汴梁風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郭怡孮等對其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濟南時報》、《濰坊日報》、《濰坊晚報》、中央臺、省、市、縣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山東新聞等網絡媒體都有專題報道。許多文化界,藝術界名流聞訊紛紛前往觀瞻,無不震撼之余贊嘆有加。作品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喜愛,經常作為禮品贈送國內外政府、企業有關單位和個人。
劉光寶,漢族,1955年生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關街道紙坊村,從事木雕事業37年。培養木雕徒弟達80余人。2013年1月榮獲山東省首屆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2014年10月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6年12月榮獲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代表作品有紅木長卷《清明上河圖》、紅木長卷《江南春圖》、紅木長卷《江南春》、根雕《十八羅漢》、木雕《九龍壁》、木雕《百鳥朝鳳》、木雕《九七回歸》、紅木木雕《百福圖》等。
著名畫家、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為紅木長卷《清明上河圖》作品題跋“雕出翰墨遺韻,再現汴梁風情”;《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濟南時報》、省、市、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山東新聞等網絡媒體都有專題報道。許多文化界,藝術界名流聞訊紛紛前往觀瞻,無不震撼之余贊嘆有加。作品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喜愛。
2009年,紅木長卷《清明上河圖》榮獲濰坊市文博會金獎。
2011年7月,第三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清明上河圖》獲“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2年10月,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香山九老秋興圖》獲“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3年10月,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時尚家居用品博覽會,《神游萬里》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金獎。
2013年10月,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時尚家居用品博覽會,《云游四?!帆@“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4年10月,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八仙祝壽》榮獲“花冠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4年10月,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心中有佛》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銀獎。
2015年4月作品《樂在其中》在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5年4月榮獲濰坊市工藝美術木雕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5年11月木雕《報春》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15年“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
2015年12月榮獲“十二五”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藝文化傳承優秀獎。
2015年12月榮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木雕刻技藝傳承人。
2016年5月《報春》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莆田)作品評比銀獎。
2016年12月榮獲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榮譽稱號。2017.1
1996年9月被評為“中級根藝美術師”。
2010年4月被授予“濰坊市首批民間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1年4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2年12月被山東省輕工集體企業聯社、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4年10月被評為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申報大師最新檔案連接……
2015年4月獲得濰坊市工藝美術木雕界“領軍人物”稱號。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12月榮獲“十二五”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藝文化傳承優秀獎。
2016年12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評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2019年9月被中共濰市委宣傳部授予第三批“濰坊民間藝術大師”。
1986年11月根雕藝術4件,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山東臨朐縣書畫展”中入選展出。
1989年9月根藝《健美》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劉開渠根藝獎榮獲銅牌獎。
2009年4月《清明上河圖》在中國(濰坊)第二屆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會民間藝術精品評獎中獲金獎。
2011年7月作品《清明上河圖》在第三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宜景宜人杯”山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1年12月《清明上河圖》獲濰坊市第一屆“風箏都文化獎”優秀文化作品獎。
2012年10月作品《香山九老秋興圖》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精品獎金獎。
2012年10月作品《云游四?!返谒膶弥袊?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3年10月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時尚家居用品博覽會,《神游萬里》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金獎。
2013年10月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時尚家居用品博覽會,《云游四?!帆@“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4年10月作品《八仙祝壽》在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花冠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4年10月作品《心中有佛》在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銀獎。
2015年11月木雕作品《報春》榮獲2015“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銅獎。
2016年5月木雕作品《報春》榮獲2016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
2016年12月18日《香山九老秋興圖》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
2017年5月黃楊木木雕《伏虎羅漢》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作品:紅木長卷“江南春圖”中國畫學術會會長郭怡孮也為該作品題名。
2015.4
來自微信:2019.10.16
2016年12月18日《香山九老秋興圖》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
蟈蟈
祝紅蕾的園
在當前機械化成批量生產成為工藝制品行業常態的時候,仍然有人堅持手工制作,而這一堅持就是40年。
臨朐縣城關街道紙坊村木雕藝人劉光寶就是一個將精雕細琢用心手作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的人。
這個時代,有人選擇了快速奔跑,有人選擇了跳躍式前進,而劉光寶,卻心甘情愿迷上了慢慢用手工打磨鄉村里綿長而寂寞的時光。
手工于他不是時尚。而是生活。
不是追隨潮流的選擇,而是40年如一日刻骨銘心的摯愛和堅守。
在劉光寶簡陋的工作室,我見到了頗負盛名的紅木木雕《清明上河圖》。這幅美輪美奐的《清明上河圖》,總長度為10.1米,寬51.5厘米,厚4.5厘米,采用鏤雕、浮雕、立雕三種方法,共雕刻人物820余個、船只29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樹木枝丫等其他圖案難以計數。以木雕特有的藝術語言成功再現了原作的神韻,讓人恍然置身北宋的繁華集市。
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名籍籍無名的農民匠人之手。
每個看到的人都嘆為觀止。
泰國黃花梨雕刻《清明上河圖》的局部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出了一個“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40年,是8個一萬小時。
劉光寶用雙手打磨的40年時光,正是廢寢忘食的8萬個小時的總和。
短暫的一生,能有幾個40年?
迷戀是最好的老師,足以化平淡為神奇
每天早飯后,劉光寶就來到西廂房,他的手工創作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工具箱里大大小小170多把刻刀,他選出要用的那一把,開始一絲不茍地雕刻。眼前平淡無奇的木板上,美妙的圖案文理漸漸凸現出來。
據劉光寶介紹,從小便對木柜上的雕花、門樓上的花板有濃厚的興趣。時常找來一些樹根、廢木用自制的刻刀在上面刻刻畫畫。上世紀70年代,他進入紅木廠學藝。在學習中,他漸漸迷上了木雕藝術、成了打制紅木家具的行家里手。
1992年劉光寶回家專心從事雕刻,自己設計式樣,親手雕刻如意花樣屏風、做紅木家具及裝飾品。客廳里,擺放著一套龍騰祥云的紅木沙發椅,大氣磅礴又精細生動。劉光寶妻子王金芳說:“一個客商相中了這對沙發椅,出資20余萬,劉光寶不舍得。他現在年齡大了,再做這樣的椅子不容易做了?!眲⒐鈱氄f,看著自己親手雕刻打制的作品,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感情了。
他親手打制的大型鏤空花葉型如意屏風,由數百個花葉組成,古典優雅。書桌上用楸木雕成的48條龍姿態各異,或飛或盤,鉆云播雨,活靈活現。就連坐臥起居的大床,也是一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仿清朝臥榻制作。墻上是他親手打制的紅木掛鐘。抬頭舉手,坐臥行止,處處可見木雕精品。
鏤空花葉型如意屏風
收藏間里,劉光寶指著看上去非常別致的工藝木架說,這也是自己設計的,光花板就用了178塊。
劉光寶的家,如同一個“手作集結地”:大型木制鏤空花葉形雕刻屏風,左側墻壁上紅木長卷《江南春圖》;右面一排雕刻如意祥云龍背紅木桌椅。木雕格子架上是栩栩如生的黃楊木雕的《九龍壁》、《十八羅漢》、《百鳥朝鳳》;活靈活現的麻梨疙瘩雕《悟禪》……
10年前的劉光寶一頭黑發
10年心血《清明上河圖》
耗費劉光寶10年心血的《清明上河圖》靜靜地躺在墻角一隅。隔著10年的時光,仍然可以感受到當年面對重重困難的豪情和膽氣。
經濟的拮據,養家糊口的壓力,時間的巨大投入,要完成生平夙愿,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回首往事時,摩挲著自己心血之作,劉光寶依然難掩唏噓感慨之情。
2000年初,劉光寶腦海中突然閃出一個念頭——手工雕刻歷史名作濰坊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一家六口,上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下有三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吃穿用度,家里家外的一切花銷,都需要他去操心、應酬。只他開始這項大工程,家里的一切便指不上他了。
泰國黃花梨俗稱紅木,出油好、繅絲好、木質結實、不變形,是雕刻復雜圖案的首選木材。劉光寶主意已定,東拼西湊借了親戚5萬塊錢,打著買木材做家具的幌子,購買上品泰國黃花梨木料。他幾乎斷絕了同外界的一切交往,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雕刻之旅。黃花梨木質硬,下刀十分費勁,一刀下去就無法更改,更復雜的是,由于畫中場景復雜,人物眾多,筆法細膩,雕刻之難比想象的要高出好幾倍。要精確呈現畫中繁雜的人、景、物,談何容易!上午4個小時,下午4個小時,從不變更,有時眼睛發澀了,他就用藥水滋潤一下,有時光線暗了,他就打起燈光……
10年間,他購買了100多把刻刀,自制刀具80余把,用壞了4副老花鏡,有的人物太小,為了刻好人物的容貌,表現出人物的神情,劉光寶就拿起放大鏡,打起強光照著雕刻。
劉光寶的刀具箱
10年間,劉光寶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他每天在雕刻室里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直到雕得手麻腳酸才歇一陣。由于過度勞累導致了視力急劇下降。他打著臺燈,開著收音機,孤獨地進行著一個人的雕刻藝術跋涉,其間劉光寶換了4副眼鏡。而全家的生計全靠妻子王金芳一人打零工維持。
2010年2月,劉光寶的木雕巨制《清明上河圖》終于完工。完成的那一刻,近4000個日子的孤獨行旅風淡云輕,他刻刀一扔,仿佛九死一生。
這幅紅木長卷讓看過的人過目不忘,震動不已。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專門為此作品題寫了“雕出翰墨遺韻,再現汴梁風情”的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郭怡孮等對其作品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每一個都是他用心雕就的珍寶
憑著多年對木料木質品性的熟稔了解,劉光寶的雕刻原料漸漸拓展,黃楊木、銀杏木、胡楊木、色木、象牙果等,都成為他眼中的“可雕之材”。
黃楊木雕《樂在其中》
他雕刻的作品,自然流暢,情感飽滿,象外之美令人回味。比如,十八羅漢,借助樹根的天然造型,順勢而施以妙手,羅漢造像既端莊靜默,又威嚴霸氣、個性鮮明,呈現出一種超然物外的神態,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黃楊木雕《童趣》
他用黃楊木雕刻的觀世音菩薩,表情柔美悲憫,身段曼妙,將黃楊木細膩柔和的質地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用象牙果雕刻的達摩,不過三寸,放在手中盈盈可握,惟妙惟肖,手感圓潤,成為收藏者的最愛。
他雕刻最多的形象是達摩,這位來自印度的禪宗祖師,并不為尋常百姓所了解,卻是劉光寶的心頭好。
“我現在也雕刻把玩件,別看把玩件小,但對技術要求可不小,需要多年積累的手感?,F在黃楊雕件、百鳥朝鳳、長城圖、掛品等比較暢銷,熱愛木雕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了?!?/span>
象牙果雕的蟈蟈
黃楊木雕的核桃
象牙果雕的挖耳羅漢
竹根雕的斗笠老人
“做木雕很苦很累,而一旦坐下來,投入進去,就很享受?!眲⒐鈱毝嗽斨胛葑幽镜褡髌氛f。
他還有個心愿。《清明上河圖》還一直在工作室沉睡,他希望給它找個更好的歸宿。
■人物鏈接:
劉光寶, 1955年生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1980年開始從事木雕藝術至今。榮獲首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師、山東省首屆工藝美術名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木根藝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作品《清明上河圖》紅木長卷,已浮雕、透雕、立雕等多種手法精雕而成。著名畫家,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為該作品題跋“雕出翰墨遺韻,再現汴梁風情”。山東電視臺、濰坊電視臺、大眾日報、齊魯晚報、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等媒體均予以報道。
來源:濰坊日報 2017-01-06 09:36:00
聚精會神雕刻的劉光寶
2016年12月9日,臨朐縣城關街道劉光寶的黃楊木雕《香山九老秋興圖》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隨著他的手工木雕技藝日臻完善,他的木雕作品也日益受到各大藝術展館的追捧。去年3月份他設計、畫圖、雕刻的紅木木雕作品《江南春圖》完工,這幅耗時兩年半,3米長、56厘米寬的《江南春圖》是他形成自己木雕風格的一個“里程碑”。
在當前機械化成批量生產成為工藝制品行業常態的時候,仍然有人堅持手工制作,而這一堅持就是39年。臨朐縣城關街道紙坊村木雕藝人劉光寶就是一個將精雕細琢用心手作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的人。
一幅總長度為10.1米,寬51.5厘米,厚4.5厘米的紅木雕刻《清明上河圖》,他用了整整10年才雕刻打磨完成。
走進劉光寶的家,就是一個“手作集結地”:大型木制鏤空花葉形雕刻屏風;左側墻壁上紅木長卷《江南春圖》;右面一排雕刻如意祥云龍背紅木桌椅;木雕格子架上是栩栩如生的黃楊木雕的《九龍壁》《十八羅漢》《百鳥朝鳳》;活靈活現的麻梨疙瘩雕《悟禪》……
迷上木雕
每天早飯后,劉光寶就到西廂房——他的手工創作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劉光寶打開工具箱,大大小小170多把刻刀,從中選出一把,坐下來開始一絲不茍地雕刻。眼前的平淡無奇的木板上,美妙的圖案紋理漸漸凸現出來。讓人不由贊嘆他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
據劉光寶介紹,他打小就對木柜上的雕花、門樓上的花板有濃厚的興趣,時常找來一些樹根、廢木,用自制的刻刀在上面刻刻畫畫。上世紀70年代他進入紅木廠學藝。在學習中,他漸漸迷上了木雕藝術,成了打制紅木家具的行家里手。
1992年劉光寶回家專心從事雕刻,自己設計式樣,自己親手雕刻如意花樣屏風、做紅木家具及裝飾品。
記者注意到客廳里那獨一無二的龍騰祥云的紅木沙發椅,大氣磅礴又精細生動。劉光寶妻子王金芳說:“一個客商相中了這對沙發椅,出資20余萬元,劉光寶不舍得賣。他現在年齡大了,再做這樣的椅子不容易做了?!?br/> 劉光寶說,看著自己親手雕刻打制的作品,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感情了。他親手打制的大型鏤空花葉型如意屏風,由數百個花葉組成,古典優雅;書桌上48條龍姿態各異,或飛或盤,鉆云播雨,活靈活現,讓人嘆為觀止。劉光寶介紹,這是用楸木雕成的,木頭非常硬實。其坐臥起居的大床,也是一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仿清朝臥榻制作。墻上是他親手打制的紅木掛鐘。抬頭舉手,坐臥行止,處處可見木雕精品。
收藏間里,劉光寶指著工藝木架說,這也是他自己設計的,光花板就用了178塊。
“既然學會了這門手藝,就要盡最大能力裝扮自己的生活?!眲⒐鈱毴缡钦f。
十年雕成《清明上河圖》
在劉光寶簡陋的工作室,記者見到了頗負盛名的紅木木雕《清明上河圖》。這幅美輪美奐的作品,總長度為10.1米,寬51.5厘米,厚4.5厘米,采用鏤雕、浮雕、立雕三種方法,共雕刻有人物820余個、船只29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樹木枝丫等其他圖案難以計數。以木雕特有的藝術語言成功再現了原作的神韻,讓人恍然回到北宋的繁華集市。
劉光寶介紹說,這是他從2000年開始雕刻,一雕就雕了整整十年。
據介紹,劉光寶選擇了泰國黃花梨木,泰國黃花梨俗稱紅木,出油好、繅絲好、木質結實、不變形,是雕刻復雜圖案的首選木材。劉光寶主意已定,東拼西湊借了親戚5萬塊錢,打著買木材做家具的幌子,購買上品泰國黃花梨木料。
劉光寶把自己反鎖進老家殘破的屋里,幾乎斷絕了同外界的一切交往。他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雕刻之旅。由于黃花梨木質硬,下刀十分費勁,一刀下去就無法更改,更復雜的是,由于畫中場景復雜,人物眾多,筆法細膩,雕刻之難比想像的要高出好幾倍。要精確呈現畫中繁雜的人、景、物,談何容易!
上午4小時,下午4小時,從不變更。有時眼睛發澀了,他就用藥水滋潤一下;有時光線暗了,他就打起燈光……就這樣,經過兩年多時間,劉光寶終于完成了他的第一塊作品,長度1.6米,寬40厘米的木雕《清明上河圖》。
10年間,他購買了100多把刻刀,自制刀具80余把,用壞了4副老花鏡。
2010年2月,劉光寶的木雕巨制《清明上河圖》終于完工了。這幅紅木長卷是劉光寶的血淚之作。
這幅精雕細刻的《清明上河圖》一經問世,就引起巨大反響,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專門為此作品題寫了“雕出翰墨遺韻,再現汴梁風情”的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郭怡孮等對其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劉光寶也因此榮獲“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生命不止雕刻不休
鴻篇巨制《清明上河圖》為他帶來了榮譽,也帶來了無上的信心,劉光寶繼續攀登藝術高峰的勁頭更足了。
憑著多年對木料木質品性的熟稔了解,他的雕刻原料漸漸拓展了,黃楊木、銀杏木、胡楊木、色木、象牙木等。他雕刻的十八羅漢,借助樹根的天然造型順勢而為,仿若天成,羅漢造像既端莊靜默,又威嚴霸氣、個性鮮明,呈現出一種超然物外的神態,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劉光寶創作的《八仙祝壽》《心中有佛》等作品連續五年獲得山東省工藝精品獎金獎。2015年他的黃楊木刻《報春》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及國家工藝精品博覽百花杯銅獎。他本人也被評為中國根藝美術師、山東省首屆工藝美術名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木根藝傳承人。
“做木雕是很苦很累,但是一旦坐下來,投入進去,就很享受,完成后再想想受的累,受的苦,再大也值了!”劉光寶端詳著半屋子木雕作品說。
臨朐民間藝術家劉光寶用黃花梨木雕重現經典
濰坊新聞網 2011-12-24 09:35:09
雕刻成的《清明上河圖》局部。
劉光寶對《清明上河圖》進行修整。
濰坊新聞網12月24日訊 臨朐民間藝術家劉光寶利用10年時間,以宋代濰坊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進行雕刻,雕出長10.1米,寬51.5厘米,厚4.5厘米的黃花梨木雕,他因此也榮獲“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12月21日,記者在臨朐縣城關街道劉光寶家里見到了這幅美輪美奐的《清明上河圖》。 劉光寶告訴記者,這幅《清明上河圖》為黃花梨木雕刻而成,總長度為10.1米,寬51.5厘米,厚4.5厘米,采用鏤雕、浮雕、立雕三種方法,共雕刻有人物820余個、轎子9頂、船22只、推車6輛、馬32匹、驢33頭、駱駝4匹、牛12頭、羊1只、豬6頭、猴子1只,樹木枝丫等其他圖案難以計數。眼前的這幅作品亭臺樓榭、走卒攤販等各色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讓人恍然回到北宋的繁華集市。
劉光寶出生于1955年,在上世紀70年代曾做過車工,后來進了當地紅木廠,成了打制紅木家具的行家里手,漸漸迷上了木雕藝術,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為了讓雕刻手藝得到更大發揮,劉光寶在1992年辭掉工作,回家專心從事起雕刻藝術。
2000年初,劉光寶腦海中突然閃出一個念頭——手工雕刻歷史名作《清明上河圖》。他把自己關在老家舊屋里,對著摹本圖紙埋頭雕刻,沒想到這一刻就是10年。在用材上,他幾經參考斟酌,選用了雕刻上品泰國黃花梨。由于黃花梨木質硬,下刀十分費勁,一刀下去就無法更改,更復雜的是,由于畫中場景復雜,人物眾多,筆法細膩,雕刻之難比想像的要高出好幾倍。
10年間,他購買了100多把刻刀,自制刀具80余把,用壞了4副老花鏡,有時眼睛發澀,他就用眼藥水滋潤一下。有的人物太小,為了刻好人物的容貌,表現出人物的神情,劉光寶就拿起放大鏡,打起強光照著雕刻。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劉光寶一家五口的花銷,全靠妻子一人打零工維持。
這幅精雕細刻的《清明上河圖》去年秋天一問世,就引起巨大反響,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專門為此作品題寫了“雕出翰墨遺韻,再現汴梁風情”的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郭怡孮等對其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劉光寶也因此榮獲“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稱號。(記者 周曉晴 通訊員 祝紅蕾 姚新)
組圖:木雕版清明上河圖現身山東濰坊
2009年04月15日08:27
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圖》局部
2009年4月14日拍攝的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圖》局部
2009年4月14日,山東濰坊臨朐縣木雕藝術家劉光寶在為他的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圖》作最后修繕。
2009年4月14日,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木雕藝術家劉光寶在為他的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圖》作最后修繕。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木雕藝術家劉光寶以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用花梨木(紅木)為材料,歷時7年完成大型木雕《清明上河圖》,這幅紅木雕刻作品總長度10.1米,高0.515米,分3塊完成。作品采用浮雕、透雕、立雕等多種刀法,814個人物、虹橋、牲畜、亭臺樓閣、車、船等無不精雕細刻、惟妙惟肖,再現了驚世名畫《清明上河圖》的壯觀景象。北宋畫家張擇端祖籍山東濰坊,《清明上河圖》真跡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圖片作者:王立軍/CFP
2007-04-03 13:36:23 濰坊報業網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
有著“臨朐一把刀”之稱的臨朐縣紙坊鎮紙坊村根木雕藝人劉光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雕《清明上河圖》的想法。在2003年的秋季,劉光寶終于橫下心來開始了這項工作。劉光寶今年51歲,曾做過七年車 工的他早在1980年就喜歡上了根木雕藝術。劉光寶似乎對雕刻藝術有著天生的悟性,他的家中擺著十八羅漢,他的墻壁上掛滿了木刻的花鳥蟲魚。
二十年的根木雕刻實踐為劉光寶進軍《清明上河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3年秋日的一天,劉光寶將托熟人買來的泰國黃花梨木鋸成了木板。劉光寶在掀木頭時還不小心將腰嚴重扭傷。
一刀,兩刀……劉光寶忍著腰部劇痛終于開始了他的宏偉計劃——木雕《清明上河圖》。為了不讓自己的思緒被打斷,劉光寶把自己反鎖進老家殘破的屋里幾乎斷絕了同外界的一切交往。上午4小時,下午4小時,從不變更,有時眼睛發澀了,他就用藥水滋潤一下,有時光線暗了,他就打起燈光……就這樣,經過兩年多時間,劉光寶終于完成了他的第一塊作品,長度1.6米,寬0.4米的木雕《清明上河圖》。
原計劃木雕《清明上河圖》用6塊木板拼結成,但是由于受畫面限制,劉光寶決定整幅畫改用4塊木板拼結而成。去年冬,劉光寶開始了他第二塊作品的創作,這塊木板長度3.3米,至記者采訪時木板上的毛坯圖案基本雕刻完畢?!霸媱澸s上2008年奧運會完成這件作品,現在看是沒有可能了,就算加班加點至少也要等到2010年!
去年10月份,省城某高校的教授專程趕到劉光寶家鼓勵他說:“你干的是件大工程,一定要有恒心!”今年,濰坊風箏研究會的先生也專程拜訪劉光寶并親筆題寫“藝海精華”以示鼓勵。
在藝術的道路上有所建樹從來就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劉光寶也不例外。劉光寶家中本無積蓄而且三個子女均尚未成家立業,自從劉光寶開始木雕《清明上河圖》之日起,家庭的生計問題便日漸提上了日程。為了支持劉光寶的事業,妻子常年在附近一家企業打工,大女兒也全力幫著母親養家糊口。提起這些,劉光寶顯得有些內疚,但為了自己的藝術之旅,劉光寶決不言棄!(記者賀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