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8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蓮馨香制作技藝
從藝年限:41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安丘市
所屬地區:安丘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6459
曹昭元,男,1964年6月生,安丘“蓮馨香制作技藝”非遺項目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蓮馨香始創于明代,清末最為鼎盛,一直傳承有序。山東省濰坊市安丘蓮馨香遵循古法,依據香譜,講究用料、炮制、配伍。蓮馨香的做香工藝歷經四代改進,但手工扒香、曬香、封香的傳統工藝至今未變,其主要制作流程為:選材料、配料、和料、成型、曬香、壓香、扒香、封香、窯藏。制作蓮馨香的原料為木粉、天然樹脂膠、香精、中草藥等。香型分蘭花香、檀香、玫瑰香、茉莉香、清白蓮馨香、熏香、衛生香等十多個品種。
蓮馨香古法制作,香料取自天然,并與中草藥合成配制,配方精良,有頤養性情,安神養生的功能。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檀香木香
老祖宗留下的手藝不能丟”—— 訪我市非物文化遺產蓮馨香傳承人曹昭元
作者:安丘大眾網 時間:2017/10/15 8:50:19
蓮馨香現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蓮馨香源于我市石堆鎮大蓮池村,因該村村東、村西各有一蓮花池,且池大、水泥於深,傳說蓮花池水脈直通東海,村名取其諧音大蓮池,香名定為蓮馨香。
□記者 李倩
據《安丘百名進士錄》和《曹氏族譜》等史料記載,蓮馨香自明嘉靖年間至今,歷經五代,已有400年的歷史。清至民國蓮馨香步入了鼎盛時期,牢牢占據著膠東地區??箲饎倮?,蓮馨香的生產加工有了較大的發展。建國以后,特別是1981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蓮馨香的商標后,蓮馨香的年產量達到20萬封。但隨著工業科技的發展,一些傳統手工工藝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記者就目前蓮馨香發展情況前往了石堆鎮大蓮池村,采訪了它的第五代傳人曹昭元。
◆秉承祖業 走上制香之路
曹昭元告訴記者,蓮馨香自明朝時期就有了,直到上世紀60年代“破四舊”時,戛然而止?!澳莻€年代說制香是搞封建迷信,必須要清除,所有的制香器皿、香灶、香爐等都要上交,而這些被收上來的制香工具,最后都被燒毀了?!闭f到這里曹昭元一停頓,覺得很是惋惜那些被燒掉的工具。
改革初期,曹昭元的父親和哥哥,覺得制香技藝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萬不能丟,它是一種文化,是一筆無價財富,于是,二人就重新拾起了制香手藝。后來,在1983年曹昭元從部隊轉業回家后,秉承祖業,開始了他的制香之路?!袄献孀诹粝碌氖炙嚥荒軄G!”這句話直到現在還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技藝精湛 產品供不應求
曹昭元繼承了祖業之后,先后投資七八萬元購買了香籮、擠壓機等制香用的工具。在制香過程中,他還研制開發出新的香種,像艾子香、金銀花香等都特別受歡迎。曹昭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還要數他做的盤香,小的能燃燒三四天,大的能燃燒半個多月,因為農村有“香火不斷,子孫滿堂”的說法,所以逢年過節,這種香就頗受歡迎。曹昭元的妻子說:“我們家的香因為品質好,所以只要制出來很快就被別人買走。特別是青島、日照等沿海地區前來買的很多,產品供不應求?!币蚴芴鞖獾挠绊?,制香一般在春秋冬三季,夏天因為潮濕、雨水多所以不適合制香,“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再加上用我改良的機器來制,大約一個星期能制200斤香面子?!敝葡懔鞒谭爆?,時間較長,但必須按部就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省略,因此還沒等香制出來,就早早被人預定了。
據曹昭元講,蓮馨香為我國正宗傳統工藝品,它真正遵循古法,依據香譜,講究用料、炮制、配伍。從和料、成型、曬香、壓香到扒香、封香、窖藏,其中包含了精湛的傳統手工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曹昭元為記者介紹和演示了制香復雜而精細的整個過程。選料上,蓮馨香的主體料為木粉、榆樹皮粉和木炭,輔料為香料和色料。配料制作過程中,要將所選的木料、榆樹皮切制、粉碎后,采用揀、摘、揉、刮、篩、曬以及切、搗、碾、鏟、挫等方法,除去木料中的雜質、水分和變質的部分,使其大小規格均勻。而香料是蓮馨香最核心的部分,在選香方面尤為注重,香料為天然香,如沉香、檀香等,也可以有多種中草藥的香辛料,如八角等。
目前,曹昭元制作的蓮馨香分佛香、衛生香、盤香、蚊香、竹香等五大類,含蘭花香、茉莉香、檀香、艾子香等10多個品種。
◆最擔心手藝無人傳承
因為做工考究、材料天然,蓮馨香的造價較高,所以市場價格根本競爭不過工業化生產的香,雖然發展受阻,但曹昭元始終堅持“老祖宗留下的手藝不能丟”,他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這門手藝若到我這兒斷了的話,那就實在太可惜了?!彼嬖V記者:“以前村里有四五十戶制香的,現在卻沒幾戶了,都覺得造價高,制造工藝繁瑣,不掙錢?!?/span>
2015年,曹昭元在市文廣新局的幫助下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蓮馨香制作技藝傳習所,他表示很樂意教授愿意學這門手藝的人。每年春冬兩季是傳習所開課的時間,前來慕名學習制香手藝的人從來沒有斷過,曹昭元的妻子說:“人最多的時候,屋里都站不開了?!?/span>
雖說有人前來學習制香,但是真正用傳統手工工藝制香的人還是很少,這是曹昭元一直憂心的事,他說,由于種種原因,蓮馨香香學典籍、香譜配方、傳統技藝大量遺失和散滅,加上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的變化,精通制香工藝的人寥若星辰,其傳承性發展受到了極大限制?!拔抑纻鞒杏幸欢ǖ睦щy,但在我有生之年會把這門手藝一直做下去,也會教更多人去制香,我相信它一定會有變化的?!辈苷言獔远ǖ卣f。
安丘市“蓮馨香”傳統技藝香傳佳音
—被濰坊市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更新時間:2009-7-23 8:44:14
從劉向、李商隱到朱熹、丁渭,歷代文人都有大量寫香的詩文傳世;從《詩經》到《紅樓夢》,從《名醫別錄》到《本草綱目》,歷代經典著作都有關于香的記錄。香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蓮馨香,便是其中燦爛的一枝。安丘蓮馨香傳統技藝也被列入濰坊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美麗傳說“香”傳久遠
蓮馨香源于今安丘市石堆鎮大蓮池村。該村多為曹氏家族,家家戶戶有做香的傳統,蓮馨香的制作也多為曹氏壟斷。清末民初,大蓮池村第十五世祖曹續仁最早設立香鋪制作蓮馨香,為蓮馨香始祖。到現在第二十三世孫輩是第八代傳人。
蓮馨香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香品。至今,一副綿延百余年的春聯依然是大蓮池村過年的手選春聯?!半p池銀蓮通東海,十里金香納福祥?!边@副春聯的作者是該村清朝進士曹一鳳,對家鄉風調雨順、太平安康的祈愿。
從南宋至清末,大蓮池村制作蓮馨香的歷史延續不斷,可惜的是傳承人無從考證。南宋慶元二年,當時聲震北宋的理學家朱熹來安丘避難,點香祭拜當地大賢蓋公,求得平安。退休教師王君正告訴記者說,1948年春,朱熹的題詞和蓋公堂的香爐他均見過,但這些文化遺產都在“文革”期間毀掉了。
到上世紀80年代,蓮馨香的制作生產獲得了較大發展,大蓮池村集體注冊了商標。
傳統技藝養鼻養生
蓮馨香講究用料、炮制和配伍。不僅芳香養鼻,更是養神養生,開竅開慧。正是因為秉承了這樣的理念,蓮馨香才成為芳香之物和開慧養生之藥。蓮馨香從做香、曬香、壓香、扒香、封香、賣香,一直到燒香,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手工技藝。其原料為松木粉、榆樹皮、香精、中草藥,香型有蘭花香、檀香、玫瑰香、茉莉香等10多個品種。
蓮馨香的炮制方法經歷了四代演變,雖然在壓香環節上做了一些改進,但手工扒香、曬香、封香的傳統工藝至今未變。在所有的制作環節中,扒香最講究技巧,要求眼疾手快,扒香條時,手要輕巧,靈敏,是最難掌握的一環,許多學習者要半年以上才能出徒。
歷經風雨蓮馨香
洋溢著傳統手工技藝風采的蓮馨香既高貴靈動又樸實無華,與中醫學、佛學、道學等傳統文化理論一脈相承,孕育了齊魯人的人文精神。
可是,如今隨著人們在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上的嬗變,支持推動中國香文化發展的力量也越來越衰弱。在這種情勢下,原本早已融入了書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漸行漸遠,失去了安神養生、美化生活、陶冶性靈的內涵,而主要作為祭祀儀式被保留在了廟宇祭祀之中。
特別是經歷了十年“文革”,蓮馨香香學典籍、香譜配方、傳統技藝大量遺失和散滅,香學研究和制作工藝中斷,其制作的核心內容在社會上已近失傳,精通制香工藝的人寥若晨星,其傳承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歷經千年風雨,中國香文化依然是民族與歷史的一筆豐厚文化財富,期待更多知香、好香、樂香的人們,共同關心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