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80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青州花毽
從藝年限:72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青州市
所屬地區:青州市
師承:王玉德
徒弟:
瀏覽次數:9165
李賢臣,男,1942年10月生,“青州花毽”第四代傳人,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6月,該項目被國務院列入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幼喜愛文體活動,尤其酷愛踢毽。從8歲開始就跟隨師傅王玉德學踢花毽,到現在已經有60多個年頭了?,F在全家13口人,12個會踢毽子,只有1歲的外甥年齡太小還沒學會。老伴張桂芳以及大女兒李紅,花毽踢得很棒,7歲的外甥李沼彤和9歲的李偉成也都已經練就了幾手絕活?!?/p>
青州花毽從古代的‘蹴鞠’發展演變而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僅動作優美,而且能夠強身健體。青州花毽以花毽制作、踢毽運動和花樣比賽為基本內容。在類別上,分一般毽、觀賞毽和比賽毽。從踢法上,分單人踢和多人踢。多人踢是單人踢的組合,難度更高,花樣更豐富,觀賞性也更強。其踢法花樣共有108種,即天罡36招,地煞72式。如“蘇秦背劍”、“童子拜佛”、“仙女挎籃”、“二郎擔山”……
多年來,李賢臣十分注意傳承花毽文化。為將青州花毽發揚光大, 要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這項古老的運動,他于2000年就成立了青州花毽協會,并廣收門徒,免費傳授技藝。如今花毽協會會員已發展到300余人,整個青州經常踢花毽者人數已達兩三萬人。
花毽是國家重要的文化遺產, 是“生命的蝴蝶”,它正同熱愛生命、珍視生活的人們一同翩翩起舞。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花毽制作
群眾晨練
三人組合
鴛鴦雙飛拐
蜻蜓點水
平沙落雁
大鵬展翅
探海
二仙盤道
青州花毽
更新時間:2012-9-14 14:16:03
踢毽子,是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被譽為“生命的蝴蝶”。
青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其蒼翠文化之林中秀美一木。
2011年6月,青州花毽被國務院列入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李賢臣為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懷著對文化遺產的崇仰與敬慕,近日,記者前往青州領略“蝴蝶”的風采。行至市區南郊,穿過一條略顯狹窄曲折但卻幽靜古雅的小巷,記者來到李賢臣的居所——云門山街道東關社區青龍街154號。
這是一所清潔寬敞的普通院落。
走進屋子,年過七旬的李賢臣便和老伴張桂芳一塊樂呵呵地忙活起來,一個捧出了一大堆自制的花毽,一個又拿出幾套專門用來表演花毽運動的服裝和鞋子。記者正要拿個花毽試上一腳,只見張桂芳老人腳尖輕輕一點,一會兒還立在鞋面的花毽轉瞬便飛上了她的額頭,穩穩當當,讓人驚嘆。
“青州花毽從古代的‘蹴鞠’發展演變而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僅動作優美,而且能夠強身健體?!蔽醇岸鄦?李賢臣老人直奔話題,“我自幼喜愛文體活動,尤其酷愛踢毽。從8歲開始就跟隨師傅王玉德學踢花毽,到現在已經有60多個年頭了?,F在全家13口人,12個會踢毽子,只有1歲的外甥年齡太小還沒學會。老伴張桂芳以及大女兒李紅,花毽踢得很棒,7歲的外甥李沼彤和9歲的李偉成也都已經練就了幾手絕活?!?/p>
正談得起勁,七八名花毽愛好者已經陸續趕到了李賢臣的院落,他們都是青州花毽協會的會員,有李賢臣的子女,也有他的得意門生。
“來,踢幾個,為大家表演一下!”李賢臣話音剛落,靈動的花毽便在幾個人敏捷的身影間飛舞穿梭起來,一會兒是“蘇秦背劍”,一會兒是“童子拜佛”,眨眼間又是一個“仙女挎籃”、“二郎擔山”……
“青州花毽以花毽制作、踢毽運動和花樣比賽為基本內容?!庇浾咭贿呅蕾p踢毽者高超的技藝,一邊傾聽著李賢臣老人的述說,“從類別上,分一般毽、觀賞毽和比賽毽。從踢法上,分單人踢和多人踢。多人踢是單人踢的組合,難度更高,花樣更豐富,觀賞性也更強。其踢法花樣共有108種,即天罡36招,地煞72式?!?/p>
老人解說著,花毽飛舞著。仿似燕飛,又如魚躍,踢毽者隨便幾個招式就把花毽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幾位踢毽者中,技藝最好的當屬方新柱,他剛過而立之年,身材矯健,眼疾手快,動作流暢嫻熟,踢法準確到位。
“他是我的徒弟,也是青州花毽第五代傳承代表人,現在青州一家暖氣廠工作,曾多次拿過各類花毽比賽的冠軍?!崩钯t臣說,隨著青州花毽知名度的不斷提升,他和協會成員們曾多次受邀到各大電視臺做專場表演,深受觀眾歡迎。
在眼花繚亂的毽影中,在變幻多姿的陣容里,一位小男孩格外引人注意,他雖然年齡不大,卻踢得有板有眼。
一會兒,李賢臣和小男孩走出來單獨來上幾腳,顯得格外得意:“這是我的孫子,叫李偉成,今年剛9歲,對花毽很感興趣,踢得也不錯,是青州花毽的第六代傳人啦!”
多年來,李賢臣十分注意傳承花毽文化。為將青州花毽發揚光大,他于2000年就成立了青州花毽協會,并廣收門徒,免費傳授技藝。如今花毽協會會員已發展到300余人,整個青州經常踢花毽者人數已達兩三萬人。
“花毽是國家重要的文化遺產,不能失傳,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這項古老的運動,將青州花毽發揚光大?!辈稍L結束時,李賢臣深情地說。
青州花毽——“生命的蝴蝶”,它正同熱愛生命、珍視生活的人們一同翩翩起舞。
(圖)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州花毽
青州快訊 加入時間:2011-5-4 16:09:19 來源:青州商務網
花毽制作
群眾晨練 三人組合
鴛鴦雙飛拐 蜻蜓點水
平沙落雁 大鵬展翅
探海 二仙盤道
青州花毽主要分布于青州市城區,現已蔓延至濰坊市。青州花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三千多年前殷商時期有一種祭神祈雨時邊跳邊踢的舞蹈,就是古代蹴鞠的雛形。春秋戰國時期,臨淄是齊國首都,為青州治所,蹴鞠在青州非常盛行。漢代時,由蹴鞠又演化出蹴毛丸。蹴毛丸和今天的踢毽相似,逐漸盛行于齊魯大地傳承至今。
青州花毽以花毽制作、踢毽運動和花樣比賽為基本內容?;Ψ忠话汶?、觀賞毽和比賽毽。青州花毽講究身形架步優美、心意相隨、眼到腳到、反應靈活、人隨毽舞、毽隨人轉;低踢毽如彩蝶飛舞,高踢毽如凌空飛燕。平時踢毽健身,比賽時以花樣多少、難度高低、時間長短、動作優美程度為考核標準。青州花毽花樣有108種,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天罡36式是將青州風土民情、山川景物等與花毽名稱、花樣等緊密結合,是青州花毽的代表;地煞72式是我國傳統花毽花樣。
青州花毽作為“蹴鞠”的演變品,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對于研究古代舞蹈、體育和競技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青州花毽在制作毽子和花毽花樣的表現中,充分考慮并掌握平衡和力學原理,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青州花毽不僅毽子色澤艷麗,制作完美精良,而且花毽的花樣也非常豐富,其中既包含了武術的陽剛之氣,又吸取了舞蹈的柔美之姿,靈巧多變、剛柔相繼、扣人心弦,有極強的震撼和感染力,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青州花毽曾多次在中央電視臺和省市電視臺做專場表演。2010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曾憲升 攝影 文/非辦)
青州花毽入選國家“非遺”,傳承人李賢臣要將其發揚光大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1-06-18
免費辦班傳藝,他還挺忙
濰坊新聞網6月18日訊 6月9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青州花毽成功入選。6月17日,記者采訪了青州花毽的第四代傳承人、今年72歲的李賢臣,他告訴記者,花毽已經成為青州市民喜聞樂見的娛樂與健身活動,從幾歲的孩童到年過七旬老人,幾乎都能踢上兩腳。作為這項古老運動的傳承人,他將深入學校和社區,免費舉辦花毽培訓班,將青州花毽發揚光大。
青州花毽源于“蹴鞠”
李賢臣正在教孩子踢花毽。
6月17日,記者來到李賢臣老人的家中,他剛和老伴從范公亭公園踢毽子回來。說起青州花毽的歷史,老人打開了話匣子,據他介紹,花毽是從古代運動“蹴鞠”發展演變而來的。
“花毽能夠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感到十分高興?!崩钯t臣說:“目前,踢花毽已成為青州市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從幾歲的孩童到年過七旬的老人,只要一有閑暇,就會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踢上幾腳?!?/span>
與花毽結下60年情緣
“我8歲時開始踢花毽。當時四個小伙伴圍著井口踢毽子,誰將毽子掉到井里就要請客買零食分給伙伴們吃,自那時起便對踢花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崩钯t臣告訴記者,從開始踢花毽到現在已經有60多個年頭了,現在全家13口人,12個會踢毽子,只有1歲的外甥年齡太小還沒學會。他的老伴張桂芳以及大女兒李紅,花毽踢得很棒,7歲的外甥李沼彤和9歲的李偉成也都已經練就了幾手絕活,比如說:蘇秦背劍、童子拜佛、仙女挎藍、二郎擔山、轉印……
2000年至今,李賢臣每天到青州范公亭公園踢花毽,成為一道引人注意的風景。跟著李老學習踢毽子的越來越多,在與一些朋友交流中,李賢臣越來越意識到花毽屬于國家的重要文化遺產,不能失傳。為了繼承和發揚花毽文化,2002年李賢臣注冊成立了青州花毽協會,協會從最初的55人,發展到270人。
收錄108種花樣踢法
李賢臣說,青州花毽踢法中既融入了武術的陽剛之氣,又吸收了舞蹈的柔美之姿,具有極高的觀賞性,講究“眼到腳到,心到意到”,能全面鍛煉人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有益身心健康。從古至今傳承下來許多花樣踢法,從1985年他就開始收集整理花毽動作,目前共收集整理了108種花樣踢法,即天罡36招,地煞72式。
隨著青州花毽先后入選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李賢臣在全國的知名度不斷提升,他曾先后受邀到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和山東電視臺做專場表演,深受觀眾歡迎。
到學校社區辦培訓班
據李賢臣介紹,現在他每天都非常忙,有不少青州本地的以及外地的社區、學校及個人經常邀請他去傳藝。同時,他應青州廣大市民的要求,在各個社區舉辦了多個免費培訓班,還多次到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等院校開設踢毽子專業課。
“青州花毽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下一步我將更加地深入社區、學校舉辦花毽培訓班,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這項古老的運動,將青州花毽發揚光大。”李賢臣說。 (龐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