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72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四通捶拳
從藝年限:61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
所屬地區:奎文區
師承:王明春
徒弟:
瀏覽次數:12565
武法義,男,1950年9月出生,是“濰坊四通捶”第七代傳人,該非遺項目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1962年跟父親武廷亮學習四通捶。1965年又拜師叔王明春為師,繼續學習四通捶。為了使四通捶很好地傳承下去,武法義根據自己對四通捶的感悟,將四通捶的很多套路和認識整理成文字資料與光盤。對于四通捶,武法義認為該拳除了講究意、氣、力、勢、法外,就是此拳的主要技擊特點是采用人的兩手、兩肘為主,與對手交手在對手面前同時出現4個捶頭(兩個肘頭和兩個拳頭),此拳可稱為“四同捶”。
如今,武法義依然保存著當年曾祖父武璽玨練功用的石擔、石鎖、磨盤。兩個石擔各60斤,中間可以用一根直棍串起來,表面看上去就是一副杠鈴。
據武法義介紹,當年武璽玨不是用石擔來進行抓舉,而是把兩個石擔掄起舞動練習,可想而知武璽玨力量有多大。石鎖在武俠片里經常出現。武法義介紹,這個石鎖80斤,是用來單手抓舉練習。武璽玨為了練習五指的功力,自己把一個60斤的磨盤鉆上指頭眼大的坑,用指頭摳著抓舉。武璽玨的自身力量和四通捶技擊是實實在在的,但是在常人眼里就是一個傳說。
四通捶傳說由黃縣人馮立望傳到了老濰縣城,由于邊相亭與子侄將其發揚光大后,老濰縣人便稱四通捶為“邊家捶”。后來,四通捶第三代傳人邊淮將該拳法傳給了弟子武璽玨(1854—1919)。武璽玨又將四通捶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四通捶便在濰縣城有了“邊家捶、武家?!钡恼f法。武璽玨的馬勢可謂重如泰山,表演的時候,腳下方磚都被震出裂痕。
武法義作為第七代傳人,到目前已有200多名弟子。無論男女他都會向大家無償教授,目的就是希望將傳統四通捶發揚光大。
2012年12月第三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苦練四通捶,大賽拿冠軍
張克儉全國武術大賽中打出濰坊傳統武術聲威
2014年05月27日
師徒展示各種四通捶招式。
張克儉在對著樹練功。
張克儉與師兄張新光切磋,師父武法義從旁指導。
四通捶作為我市特有的傳統武術,吸引了眾多愛好者練習。經過與師父武法義的積極備戰,濰坊四通捶習練者張克儉在國家級傳統武術大賽中奪冠,打出了濰坊傳統武術的聲威,讓武術界對四通捶有了新的認識。5月25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張克儉和師父武法義每天都會堅持練習四通捶,他們希望將濰坊四通捶發揚光大。
四通捶在全國大賽中奪冠
5月25日上午9時許,濰城區福壽西街與和平路交叉路口西約50米附近的一個小游園中,十幾名四通捶練習者打破了這里的寧靜,他們正用拳法演繹著濰坊傳統武術的精彩??吹接浾叩絹?他們紛紛向記者抱拳行禮打招呼,雖然因練功而累得滿頭大汗,但個個都精氣神十足毫無疲憊之感,尤其是師父武法義,雖然已經64歲,但依舊滿面紅光、精神抖擻。
隨后,記者跟隨師父武法義來到他的家中,弟子張克儉給記者拿出了他們本次在全國武術大賽中獲得的金獎獎牌和證書?!斑@是今年5月15日至19日在江蘇省徐州市舉辦的全國傳統武術大賽上獲得的?!睆埧藘€介紹說。
記者采訪得知,這次比賽是一場國家級傳統武術大賽,共有289支代表隊,2374名武術運動員參加。在中年組(40歲—59歲)其它拳術項目比賽中,有來自二十多個拳種的三十多人參賽。張克儉代表四通捶隊出戰,以8.99分的高分最終奪得該項目的一等獎。師兄張新光、師弟孫斌也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大賽二等獎。
無償教授為將其發揚光大
通過與武法義的交談記者得知,四通捶是濰坊傳統的武術拳種,經過代代相傳已有近200年歷史。武法義今年64歲,從12歲便開始練習四通捶,是第七代傳人。
“四通捶是我從父親那里學的,我希望把它傳授給更多熱愛武術的人?!蔽浞x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有200多名弟子。武法義對記者說,有些拳種在傳承中比較封閉,或是傳男不傳女,或是家族式相傳。而四通捶面向所有人,他會向大家無償教授。武法義表示,他只希望將傳統四通捶發揚光大。
張克儉介紹,四通捶是一種剛柔并濟的格斗拳種,在發展過程中,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緊密結合。表面上四通捶招式粗如稻草,而實質上是細如牛毛?!拔覀儗W習四通捶的時候,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越加熱愛它喜歡它?!?/span>
故事 癡迷練習付出多
47歲的張克儉,1967年出生在老濰縣的一戶普通人家,從小他便從父親口中聽說了太多關于四通捶的神奇傳說,從那時起,他的心里就充滿了對四通捶的崇拜,一個小小武術夢的種子便開始在他的心里生根發芽了。
上小學時,他便加入了學校里的武術隊開始接觸武術。幾年后他開始跟隨武法義老師練習四通捶,從那以后,張克儉對于四通捶的熱愛與日俱增。
1987年,張克儉20歲,系統學習四通捶五年后,他幾乎練到了癡迷的境界,一天不練上一招半式,身上就感覺不舒服。然而,過度的運動量,讓他付出了很多?!爱敃r太喜歡四通捶了,白天工作,晚上就在家里練拳,并且一練就是四五個小時?!睆埧藘€告訴記者,過度練習四通捶甚至一度讓他有了尿血的癥狀,后來經過系統調節才恢復健康。
要想練好一個拳種,難免會遭受皮肉之苦,四通捶也不例外。張克儉對記者說,有一次為了練習一個招式和膝蓋的承受力,他和師兄弟在瀝青路上跪著。在外人看來,這與自殘沒有什么區別,可在他們看來,跪在瀝青路練習是練好四通捶的必要途徑?!邦^幾天,我們的膝蓋上都流血青腫了??墒俏覀儓猿至讼聛?最終練好了膝蓋承受力?!?文/圖本報記者 鄧永杰 姜曉彥
2014-07-09 16:48:33
中國【當代武林人物志】于2014年六月正式出版,由國家體育總局主管、中國體育報業總社主辦,為新聞出版總局確認的唯一的中央級武術專業刊物。編輯出版系列文獻類辭書《中國當代武林人物志》畫冊,旨在弘揚中國武術文化,謳歌中華武術精神,傳播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并為中國創建和諧世界做出貢獻。
我市傳統武術和地方拳種的七位領軍、代表人物參與評審并收錄其中他們分別是;
武法義老師濰坊傳統四通捶第七代傳人、四通捶世家、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當代四通捶的領軍人物。
張克儉老師濰坊傳統四通捶第八代傳人、當代傳統四通捶的代表人物。
宋嘉林老師傳統劈掛拳、八極拳第八代正宗傳人濰坊當代八極拳的代表人物。
宋振昌老師濰坊地功拳第六代傳人、當代地功拳的代表人物。
杜文明老師濰坊高密地龍經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地龍經當代領軍人物。
張保老師濰坊少林拳的領軍和代表人物。
張振華老師傳統劈掛拳、八極拳第九代正宗傳人。
我市當代武術名家和代表性傳統拳種的入選進一步提高了我市傳統武術的知名度,對我市傳統武術的發展和傳承具有里程碑意義。使我市的傳統地方拳種成為濰坊的武術名片走向了全國,做為中華武術的一枝奇葩在武術大家庭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012-01-06 15:48:46
http://blog.163.com/zhangkejian_love/blog/static/1408438552012062305152/
第一個空白;二00三年九月五日經區體育局和民政局的嚴格審核成立了四通捶歷史上的第一個合法的的民間組織【濰坊市奎文區四通捶研究會】同時也是四通捶歷史上里程碑,由此研究會開展了一系列的搶救四通捶拳術的舉措和行動。
第二個空白;二零零一年四通捶第八代傳人張克儉編輯完成了第一部四通捶歷史上比較完整紀錄四通捶歷史淵源、拳術理論及拳法等,準確的推算出了四通捶的傳承歷史及每代代表人物的真實年齡和習武經歷做到了有據可查糾正了許多歷史中的誤區和錯誤,現今有關的四通捶文章和歷史淵源都采用了書中的記錄,是許多的錯誤得到了糾正。
第三個空白;2004年4月濰坊晚報的體育人間整版介紹了四通捶第七代傳人武法義老師在濰坊引起了巨大反響。二00四年六月山東【中華武術欄目】專程來濰拍攝了四通捶專輯在濰坊大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從此在濰坊城鄉掀起了習練四通捶的熱潮。使這一瀕臨失傳、在濰坊大地消失了十幾年的傳統拳種復活重生,現今許多四通捶的習練者都是在此影響下把放棄十幾年或幾十年的四通捶拳術重新拾了起來恢復了練功,在隨后的幾年紛紛成立了武館和培訓中心等所以在2008年濰坊第一屆武術錦標賽才有了龐大的參賽團隊。為八年后2011年初成立的濰坊市四通捶研究會播下了種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個空白;2005年七月奎文區四通捶研究會第一次以團隊形式參加了全球華人風尚大典武術大賽取得了山東賽區團體金獎、個人金獎、銀獎等。此次比賽也是四通捶歷史上第一次全面向濰坊父老展示四通捶拳術解開了四通捶歷史上的神密面紗,由此四通捶各派隨后參加各種武術比賽成績斐然。
第五個空白;2006年八月奎文區四通捶成立三周年聯誼會在櫻南村召開、召集了濰坊四通捶的廣大愛好者交流表演氣氛融洽為四通捶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增加了后續力量同時也是四通捶歷史上的第一次聯誼會。
第六個空白;奎文區四通捶研究會參加了文博會。四通捶拳術作為濰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次參加了濰坊國際風箏會文化博覽會的現場展示,受到了中外賓客的廣泛好評。
第七個空白;濰坊奎文區四通捶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山東省傳統武術大賽六人參賽四人獲得一等獎,【張克儉獲個人單項一等獎、王守洋、杜棟獲對練一等獎】、李一豪獲個人單項【陳銘章式四通捶】一等獎。二等獎四個【徐來順、陳曉峰獲個人單項二等獎、張克儉、徐來順獲對練二等獎、三等獎三個 【張克儉獲體育道德風尚獎】這也是四通捶拳術在政府舉辦的正規高規格的比賽中的歷史性突破。
第八個空白;在傳統武術大賽中奎文區四通捶研究會代表隊六人參賽,四人獲得武術段位填補了四通捶拳術歷史上無武術段位的空白。也是四通捶以單一的拳種無器械比賽的情況下的重大突破!
流入濰坊200余年 “家鄉拳”四通捶首次比武
2012-06-25 08:48:44 來源: 齊魯晚報
23日,在濰坊三中體育場,濰坊市首屆四通錘武術錦標賽在此開賽。孫國祥 攝
23日,山東省濰坊市首屆四通捶武術錦標賽在濰坊三中體育場舉行,四通捶5支代表隊6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四通捶傳入濰坊已有200多年歷史,這次是首次舉行比賽。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四通捶有望進入校園,以后濰坊的孩子都會自己的家鄉拳。
23日上午9點,記者在濰坊三中的體育場看到,參賽的60名選手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不僅有10多歲的孩子,也有60多歲的老翁。比賽尚未開始,各代表隊的運動員摩拳擦掌,準備賽前的熱身。四通單人套路演練,雙人對打,器械演練等,特別是四通捶第八代傳人張克儉的群仗勢套路表演,展現四通捶剛猛爆裂,是以少勝多的特色套路表演,吸引了圍觀愛好者的陣陣掌聲。
濰坊四通捶第六代傳人邊鳳池已經74歲高齡,他說,四通捶至今在濰坊流傳了200多年,今天傳承人聚集一堂各展身手,是濰坊四通捶發展的標志性階段,通過觀看這次比賽,發現四通捶不但沒有失傳的跡象,反而通過比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濰坊武術研究會會長韓吉東介紹,2011年年初,四通捶被列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政府和廣大四通捶愛好者的重視和關注。為此,2011年3月,四通捶研究會的正式成立,將濰坊四通捶拳社、奎文四通捶研究會、濰坊四通捶武館、四通捶培訓中心集合起來,取消門派之別、集中優勢、相互融合,濰坊四通捶得以健康發展與傳承。
武術研究會會長韓吉東告訴記者,為了能讓濰坊四通捶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研究會已經與各中小學進行了溝通,計劃下一步讓四通捶走進校園,利用每日60分鐘的大課間,讓孩子們了解四通捶的歷史,并練習濰坊四通捶。這樣不僅讓四通捶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體魄,讓濰坊的孩子都能武出自己的家鄉拳。(趙磊)
2012-02-27
09:18:00作者:王來臣 來源:濰坊新聞網
邊鳳池演示四通捶硬步功。
濰坊新聞網2月27日訊 四通捶作為濰坊的優秀拳種,據說是由黃縣(現為煙臺龍口)人馮立望傳到老濰縣城西關邊家的,邊家將其發揚光大,故又稱“邊家捶”。后來,四通捶傳到老濰縣東北關武家,武家將其進一步發展傳承,便又有了“邊家捶、武家?!钡恼f法。再往后,武家又把四通捶傳到王家,現在濰坊大部分四通捶的練習者是王家所傳。2月25日、26日兩天,記者采訪了四通捶第六代傳人邊鳳池,第七代傳人于效航、武法義,第八代傳人李玉亭等人,他們向記者提供了很多有關四通捶的資料及圖片。據李玉亭介紹,去年四通捶列入了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進行了公示,現正在審批過程中。
邊家
老濰縣最早的傳承者
據邊鳳池介紹,清朝道光年間,黃縣人馮立望路過老濰縣時,把四通捶傳給了其祖上的邊相亭。馮立望離開老濰縣后,邊相亭潛心研究四通捶,之后將四通捶傳給了其子邊殿魁和侄子邊淮。老濰縣人都知道邊家習練四通捶,便把四通捶稱為“邊家捶”。
老濰縣很多拳師都只知四通捶其名,不知其真實水平。曾有一位名叫段爾卯的拳師,公然蔑視四通捶,并揚言要與邊家一決高低。有一天,邊相亭帶著兒子邊殿魁等人路過段爾卯的拳場時,段爾卯的弟子們便邀邊相亭進場交流,實則是想讓邊相亭與段爾卯交手,看一看四通捶的真面目。邊相亭推辭不過,就讓十六七歲的兒子邊殿魁與段爾卯交了手,結果段爾卯被擊倒在地。段為了挽回面子,背后偷襲邊殿魁,邊殿魁反應敏捷,轉身二次將段爾卯擊倒在地。
邊相亭和邊殿魁在家都排行老三,邊相亭被稱為“大邊三”,邊殿魁被稱為“小邊三”。邊殿魁打敗段爾卯后,老濰縣就傳開了“小邊三打段爾卯”的故事,四通捶也揚名老濰縣城。后來邊殿魁早逝,邊相亭便把平生所學傳給了侄子邊淮,一直到后來傳到了邊鳳池這代。
武家
把四通捶演繹成傳奇
據武法義介紹,其鐵匠出身的曾祖父武璽玨生于清朝咸豐四年,31歲跟隨邊淮學習四通捶。武璽玨學習時年齡雖大,但刻苦努力,最終成為一代宗師。如今,武法義依然珍藏著曾祖父當年練功的石擔、石鎖等。武璽玨力量大、拳術精,在拳場練習四通捶馬勢鎮腳時,拳場的方磚都被震出裂痕。武璽玨在老濰縣人心中是一個神話,濰坊著名文學家高智慧先生,根據武璽玨的生平事跡,寫成了連載小說《武璽玨傳奇》。
武璽玨后來又把四通捶傳給了其子武化喜、其弟子杜瑞林等人。武化喜后將四通捶傳給了其子武廷亮、其弟子王明春等人。
王家
大力推廣發展四通捶
王明春師從武化喜,后將四通捶傳其子王世忠、弟子于效航等人?,F年73歲的濰坊四通捶第七代傳人于效航,在對外推廣四通捶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1984年5月,全省武術挖掘大會在青島舉行,于效航在會上表演了四通捶,經武術專家評審,四通捶被評為優秀拳種。1984年8月,全國武術觀摩表演交流大會在甘肅蘭州舉行,于效航表演了四通捶后,四通捶被評為山東省四大名拳,并入選《中國武術大辭典》,從此濰坊四通捶在全國武術界有了一席之地。2009年,王世忠的弟子李玉亭參加香港國際武術節,取得優異成績,如今王世忠的另一個弟子孫安軍正在美國傳授四通捶。
近年來,四通捶第八代傳人李玉亭,著手將四通捶的的很多資料整理成文,并申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011年2月份,四通捶被列入了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進行了公示,現正在有關部門的審批過程中。(記者 王來臣)
濰坊四通捶的前世今生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0-01-25 10:24:29
1936年秋,四通捶傳人邊毓才(中)同弟子們的合影。
清道光以來,濰縣武術界及武術愛好者中間便流傳著“邊家捶,齊家棍,陳家單刀不用問”的拳諺?!斑吋掖贰本褪菫H縣武壇上特有的拳種“四通捶”,該拳又名“鐵沙臥陡功”,因拳理要求“意與勢通,勢與法通,法與氣通,氣與力通”故名。1984年在蘭州召開的“全國武術發掘大會”上,四通捶被編入《中華武術大典》;1991年在泰安舉行的“全國武術大會”上,四通捶被評為“山東四大名拳”。
濰坊新聞網1月25日訊 四通捶到底是何人所創,創于何年,屬內家外家,何門何派,現無文獻可考;該拳又是何時傳入濰縣?據邊家后人、今年71歲的邊鳳池先生回憶,祖父邊毓才曾告訴過他,四通捶傳邊家是在清嘉慶年間。
邊佑奇遇外鄉人
父子苦練四通捶
清嘉慶年間,邊鳳池的祖上是濰縣西關大戶。邊家務農并經商,開設了鴻聚煙店。掌柜邊佑(1787-1860),字相亭,酷愛武術,閑時便率兒子邊佃魁及侄輩們練拳,當時頗有名聲。關于四通捶的來歷,還有一段傳奇故事。
邊鳳池先生說,有一年春天的一個早晨,邊相亭帶伙計們到田間干活,路遇一人站在路旁,面孔陌生,看穿戴好像外鄉人,也就沒怎么上心。干完活中午回家路過時,邊相亭見那人仍然坐在牌坊旁沒走。午飯后他領伙計們再到田間,見此人仍在原處。邊相亭心生疑惑:他怕不是遇上了什么難事?
邊相亭到田里安排好活計后,便折了回去,走到那人跟前,拱手施禮,問他從哪里來,是不是有煩心事?如果有難事,可以幫助他。那人忙答話,果是外鄉口音。那人告訴邊相亭,他叫馮禮旺,祖籍東邑黃縣,在陜西謀生多年,因年歲漸長想回老家,不想斷了盤纏。邊相亭便說,盤纏好辦,要是你不嫌棄的話,先到我家吃了飯,再送你盤纏回家。
邊相亭領馮禮旺回到家中,叫家人拾掇酒飯招待??紤]馮禮旺一夜沒睡好,又餓了大半天,邊相亭便叫家人給他收拾住處,住了一夜,第二天拿出盤纏送他上了路。
送走馮禮旺,邊相亭沒再將此事掛在心上。大約半個月后,馮禮旺又回來了。邊相亭原以為馮禮旺要回陜西,從此路過,或答謝幫助之恩,或還他盤纏。馮禮旺卻沒提還錢之事,只客氣地說要住幾天,邊相亭熱情相待。
馮禮旺在邊家住下后,每逢邊相亭父子在后院練拳,他就在旁觀看,并不發一言。邊相亭從馮禮旺的步態和架勢,約摸出他身上也帶功夫。一天,兩人閑談,扯到拳腳功夫的話題,馮禮旺對邊相亭說,他們練的功夫,強身健體可以,但不實用。隨后他講,自己有一套名叫“四通捶”的拳法,既能健體養性,又能御敵防身,并演練給邊相亭看。雖年至半百,但一套拳下來,馮禮旺臉不變色,氣不粗喘。至此,邊相亭方知馮禮旺是身懷絕技之人。于是,邊相亭便拜馮禮旺為師,帶著兒子跟馮禮旺習練四通捶。
此后,馮禮旺精心指教,邊氏父子刻苦習練。由于兩人皆有功底,功夫長進很快。平時馮禮旺單住一屋,一天早上,邊家人照例去叫他吃早飯,卻不見了人影,合家遍尋而不見,方知馮禮旺不辭而別,此后再無音訊。
小邊三打段爾卯
邊家捶名聲大振
邊鳳池說,邊相亭為人低調。他帶子習武的初衷是為了強身健體,后來拜師馮禮旺習成四通捶,也從不對外張揚。外人知曉邊相亭父子有身好武藝,便將此拳法叫做“邊家捶”。邊家捶的名聲真正在濰縣傳揚開來,還要從“小邊三打段爾卯”說起。
當時濰縣城有一武術高手,名叫段爾卯。早年他曾在外地鏢局干過“趟子手”,后回濰縣設場授徒。此人武藝雖好,但卻過于驕傲。每逢武術界談起邊家捶如何厲害時,他總是嗤之以鼻,并揚言要與邊家比試比試。也曾有人帶話給邊家,邊相亭總是一笑了之。
一日,邊氏父子路過段的武場,恰巧段爾卯自場內出來。因先前都是認識的,段爾卯便邀請邊氏父子二人進場敘談。談話間,段爾卯又提出比試武藝。邊相亭一再推辭,但經不住段一再要求,便稱自己年紀大了,叫邊佃魁“領教段叔高招”,并囑咐兒子點到為止,切勿失手傷人。
三人及段爾卯的徒弟來到場中,段爾卯與邊佃魁脫去外衫,相互施禮后開始比試。只聽段爾卯一聲大吼,急速搶到邊佃魁左側,弓步右沖拳一招“巨蟒吐芯”,直奔面門打來。
段爾卯這年四十來歲,身材略矮于邊佃魁,但這一拳伴著沖力,說“力有千斤”并不過分。只見邊佃魁身微左轉,右臂內旋,斜刺里探臂將段爾卯來拳架接住。因段拳直來,邊掌斜接,所以邊只用少許力氣便將段的千斤之力化去大半,這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邊佃魁又一招“剪截捶”,整個招式可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這時段爾卯哪里還能撤得動,若非邊佃魁手下留情,他早已血流滿面,非傷即殘了。
段爾卯見只一招便被制住,不由又驚又怒,面露忿色。邊佃魁忙將段放開,抱拳施禮,連說段叔承讓了。邊相亭訓斥了兒子幾句,并向段爾卯道歉。段爾卯一言不發,臉上怒氣仍然未消。話不投機,邊相亭便與段爾卯告辭。
就在邊佃魁伸手去拿掛在小樹枝上的褂子時,段爾卯猛地撲來,欲將邊佃魁扳倒。邊佃魁畢竟年輕反應快,見段爾卯偷襲,早忘了父親“不能傷人”的囑咐。他順手將褂子一扔,借勢回身,一個“雙撞捶”當胸過去,將段爾卯撞了個仰面朝天。
邊相亭見狀一面呵斥兒子快住手,一面不冷不熱地對段爾卯說,武人比試,勝負常事,不知段師傅從哪里學來的打偷捶。段爾卯在徒弟們面前大失顏面,羞愧難當。此后,段爾卯的武場散了,人也不知去向。
雖然這次不期而遇的比武給邊家捶正了名,但段爾卯輸得最后武場也散了,邊相亭心里很是懊悔。這段遭遇戰,邊相亭一再囑咐家人不要再提起,自己對外更是不出手。
邊相亭排行第三,邊佃魁也是老三,當時人稱邊相亭“大邊三”,稱邊佃魁“小邊三”。直到民國年間,“小邊三打段爾卯”的故事還在濰縣武術愛好者之間流傳。后邊佃魁不幸早逝,邊相亭遂將己之所學傾囊相授于繼子邊淮。
三代傳人破規矩
武藝傳授外姓人
邊淮(1829-1906)原是邊相亭的堂侄,他身高力大,膽識過人,時人稱其為“三大”:身大、力大、膽大。邊淮不但武功高強,且見義勇為,武德高尚。邊鳳池先生講述了當時流傳坊間的一段故事。
一天中午,邊淮走到西門里,猛聽身后有人高喊牲口驚了,回頭一看,只見一駕馬車自北門里大街沖出,駕轅的是一匹高頭大馬。時值正月,又是午間,街上行人不少,眼見大禍將至,邊淮快步沖到馬前,一個虎跳,搶到驚馬的側旁,雙臂緊緊摟住驚馬的脖頸,生生地將馬扳倒,路人對邊淮的義舉嘖嘖稱贊。
邊淮是邊家第二代傳人,也是四通捶第三代傳人。后來邊淮傳邊毓才等,邊毓才傳邊榮等,邊榮傳邊鳳池等,邊鳳池傳邊強國等。
邊相亭的侄孫邊毓才(1871-1950)武藝高超,民國年間曾受聘于軍閥韓復榘的駐濰部隊,任臨時武術教習,后欲為之轉正,邊毓才未受而罷。邊鳳池先生至今珍藏著祖父邊毓才1936年秋同弟子們的合影。
邊相亭的繼子、高徒邊淮打破了祖上不傳外人的保守思想,在傳授本家子弟的同時,又傳外姓數人,武璽爵是其中最有成就者。
邊淮于光緒十七年教授武璽爵,武璽爵從師八年,勤學苦練,盡得真傳,成為四通捶一代宗師,是近代濰坊武術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武璽爵的傳人有三子武華喜及杜瑞林、陳錫俸、李欽曾等。
先說杜瑞林。杜瑞林是武璽爵高徒,功夫極深。當年在濰縣沙灘賣“大力丸”的一代武師佟順祿,對他也甘拜下風??谷諔馉幥?,杜瑞林曾受聘去青島第十八武術習練所,任武術教習。
再說陳錫俸。陳錫俸字晉卿,能武擅書。1932年,民國濰縣縣政府組織重修濰縣志稿時,陳錫俸應社會名流杜佐晨之約,將四通捶中“撕打”一招總結整理成文,但之后此稿下落不明,未能入編。
武璽爵另一位高徒李欽曾,除熟習四通捶外,尚擅太極、形意等拳,并為一代名醫,曾在東關南下河開設診所。1953年,濰坊市成立體育研究會,李欽曾任副主任。
此外,武璽爵的三子武華喜,經其父精心傳授及自己的勤學苦練,武功出眾。
可以說,四通捶得以在濰坊廣大武術愛好者間廣為流傳,邊淮與武璽爵兩人功不可沒。
二百載綿延不絕
四通捶后繼有人
邊淮與武璽爵教出了一批高徒,這些高徒又精心授藝,帶出更多新人。破除保守陋規,同姓異姓代代相傳,使得四通捶拳法綿延近二百載,人才輩出,后繼者不斷。這里僅舉其代表人物中的幾例。
王明春,生于1919年,武華喜的高徒,盡得其師真傳。經數十年的實踐、揣摩,王明春對四通捶中的諸多內容進行了改進及重新組合、編排,使之更加科學化而便于演練。新中國成立后,王明春培養了王世忠、李乃珩、王勇、王世杰、宋家娟、于效航、武法義、武法育、武法興、馬田芝等一批優秀學員。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四通捶作為地方拳種開始走出濰坊而聞名于全國。其中,王明春的高足于效航立下汗馬功勞。于效航生于1939年,自幼尚武,后遇到恩師王明春,開始練習四通捶。1984年5月,他在全省武術挖整大會上表演的“四通捶拳”被評為優秀拳種;1984年赴蘭州參加全國武術發掘大會,1991年赴泰安參加全國武術大會。此后四通捶被評為“山東四大名拳”,并編入《中華武術大典》。
王明春的另一個弟子馬田芝,學練刻苦認真,于2006年成立了“四通捶”武館,2009年他率領弟子參加“第七屆香港國際武術節”,獲得了銀獎和銅獎。
王明春之子王世忠,1940年生,其自幼練拳,悉得其父真傳。王明春教子有方,不僅傳授功靠,套路等,還全部拆解,注重實用散手的訓練,只“撥打捶”散練一項,父子二人就對拆數年。開始時,王世忠常被打得鼻青臉腫,直到能相互匹敵,此一項才告一段落。如此嚴格的訓練,才使得王世忠“體”、“用”兼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濰坊興起“武術熱”,一時“王傳四通捶”名聲鵲起。當時投師學藝者自不必說,“切磋”、“較技”者也常有往來。凡有來王門“切磋”者,皆由王世忠接待,“切磋”過程中,王世忠總是“只化不打”,結果皆以“平手”握手言和。浸淫武術界幾十年來,王世忠從未失手傷人,可謂藝高德馨。當時濰坊武壇名流,諸如陳銘章、楊慶怡、朱寶林、王鳳鶴等皆是王家座上常賓。王世忠沖破了前人的保守思想,公開了四通捶中輕易不外傳的諸多內容,并將四通捶整理成譜,使其更具規范、體系化,為之后的教學、演練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四通捶第八代傳人李玉亭,1950年生,濰城北三里村人。15歲投師王世忠,專攻四通捶。四通捶的精華套路“八步捶群仗勢”及實用散手、“64勢貼身靠”、“20個基本打法”等悉數掌握。在2009年的“第七屆香港國際武術節”上,李玉亭表演的“鐵牛耕地”套路,被評為“優秀傳統套路”,并位列所在成年組的“三甲”。他積極奔走,各方聯絡,成立了“四通捶”培訓中心。他的弟子有李建軍、邊有森、丁建萍等數十人。其中邊有森在“第七屆香港國際武術節”上獲少年組第二名,丁建萍在“煙臺國際武術節”上獲女子少年組第一名。 張明
2011-04-09 16:30:38
山東新聞網3月13日網上濰坊訊(記者劉見玲)12日,醞釀已久的濰坊“四通捶”研究會在濰坊三中正式成立,該研究會的成立將為濰坊四通捶拳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濰坊市濰城區副區長武法棟,山東省武協副主席、濰坊太極拳協會主席趙清等相關領導出席。
濰坊四通捶研究會成立儀式現場
據了解,四通捶拳是濰坊民間優秀拳種之一,練習該拳種主要就是練他獨有的“四通”,即“四通”是意與勢通、勢與法通、法與氣通、氣與力通,是一種內外兼修、剛柔并濟的地方拳術。整套拳術體系以功靠(活樁)為根基,主張先練功靠后練拳術,其中功靠共有十六個,八個主功靠和八個副功靠;套路有四種,包括一、二路散手、群仗式、低八門和地躺套路鐵牛耕地,此外尚有二名功、手把、盤打功等訓練功法。從而達到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的目的。
奎文區四通捶研究會王守洋與杜棟兩人對練四通捶
”四通捶“是在道光年間由黃縣人馮立旺傳于濰坊的,在濰坊至今已經有八代傳人。黃縣人馮立旺傳拳于濰縣邊氏,邊氏苦修得以大成,揚名于濰縣城,故”四通捶“又有”邊家捶“的別稱,后邊氏又傳藝于武氏,武氏勤學苦練、青出于藍,所以濰縣城有了“邊家捶,武家耍”的說法。
據濰坊四通捶研究會會長韓吉東介紹,四通捶是濰坊的民間優秀拳種,也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研究會的成立,主要是以武會友,強身健體、服務社會為宗旨,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
記者還從濰城區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濰城區已經將濰坊三中作為”四通捶“的推廣試點學校,讓”武術進校園“活動在全校推廣,大課間時間,會專業的“四通捶 ”武師免費為學生們傳授拳腳。以后將逐步在濰城區有條件的學校推廣”四通捶“進校園,另外,目前濰城區部分中小學學校,正在積極研究并開發武術校本課程,為“四通捶”的發展壯大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