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4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孫倉轉秋千
從藝年限:34年
單位及職務:諸城市舜王街道孫倉社區孫倉村村支書 山東省諸城市孫倉益民診所
所屬地區:諸城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9698
宋建明,男,1968年生,山東省諸城市舜王街道孫倉村村支書,兼孫倉益民診所醫生(子承父業)?!皩O倉轉秋千”非遺項目申報人和該項目的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制作轉秋千的手藝是從祖上學來的,曾祖父是制作轉秋千的高手,從那輩起代代相傳。
“現在人們對秋千沒那么熱衷了。為了使轉秋千這門技術流傳下去,2008年清明節前,他在村里一個小廣場上,自己出資費力架了一個轉秋千,如今已堅持了8年?!斑@8年來,每年清明節前,都會動手制作轉秋千。2015年清明節的轉秋千,他已提前半個月制作好了?!爸谱髁藘蓚€大的轉秋千,一個4座的、一個6座的,都做了很多保護措施,十分安全。秋千是傳統民俗,滿載了人們對童年的回憶,他會繼續堅持清明節前制作轉秋千的習俗。
他希望讓孫倉村的轉秋千不斷的發展,在娛樂大眾的同時,帶動村里的消費和經濟發展。
2015年12月第四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諸城孫倉村的轉秋千申遺成功 培養青年人傳承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5-04-05 10:45:19
在城區金寶樂園內,市民正在蕩秋千。記者 張馳
諸城孫倉村申遺成功,并培養青年人傳承制作技藝
濰坊新聞網4月5日訊 清明節除了吃雞蛋、踏青等習俗外,蕩秋千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在老一輩人心中,架秋千、蕩秋千更是承載了無數美好的回憶。4月3日,記者走訪了解到,由于現代兒童玩具和游戲多樣化,秋千已鮮有人問津。為了保護這一傳統民俗,諸城市舜王街道孫倉村的轉秋千已成功申請了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狀
小區秋千受冷落
4月3日,記者來到高新區賦海仁居小區,該小區廣場上有兩個秋千。記者發現,來蕩秋千的人并不多,在上午9時到9時30分的時間段內,只有一個小朋友在秋千上晃了晃,很快便嚷著下來了。
該小區的孫先生告訴記者,平時小區居民很少去蕩秋千?!耙郧斑€挺喜歡帶孩子到秋千上玩耍的,但有一次孩子差點從秋千上摔下來,覺得太危險,就不再玩了?!睂O先生告說。
隨后,記者來到高新區福?;▓@小區,該小區廣場上也有兩個秋千,其中有一個年久失修已無法使用,另一個還能使用的,用手一摸就會留下不少鐵銹。記者發現,來這里蕩秋千的人也不多?!霸绞菦]有人玩就越不想玩了,時間長了有灰塵了,也覺得不安全,就沒人愿意碰了?!痹撔^的張先生說。
家住臨朐縣東城街道席家洼村的席坤有一個6歲的女兒,他告訴記者,往年清明節,他都會在村附近的小樹林里給女兒架一個秋千玩,但他今年不準備再架秋千?!芭畠旱耐婢叻浅6?秋千已經吸引不了她了?!毕ばχf。
探因
受場地限制及玩具多樣化致秋千受冷落
承載著老一輩人無數美好回憶的秋千如今備受冷落,家住奎文區東方天韻小區的李萍說,因為住在市區,自己架秋千不現實,想蕩秋千只能去公共場所,這應該是秋千受冷落的一個原因?!暗杏X如今公共場所的秋千挺少的,即便是想玩也沒地方可玩?!崩钇颊f。
家住高新區紫瑞園小區的朱女士則告訴記者,她4歲的女兒有一大堆玩具,玩具車、玩具娃娃、各種奇怪的小東西,相比而言,秋千對女兒就沒太大吸引力了?!艾F在孩子玩具都玩不過來?!敝炫空f,如今玩具、游戲的多樣化,也是秋千受冷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是,相比一些簡易秋千,傳統的轉秋千制作十分麻煩,很少有人會這門技術了。諸城市舜王街道孫倉村村支書宋建明說,制作轉秋千是一項十分繁瑣的技術,一般人很難掌握?!澳莻€時候是十里八村架一個轉秋千,附近的村民都來玩?!彼谓髡f,原先會制作轉秋千的人如今年事已高,年輕人也不愿意學,所以即便是在農村,也很難找到一個轉秋千了。
保護
培養十幾個青年人傳承轉秋千手藝和習俗
為了對轉秋千加以保護,2013年,諸城市舜王街道孫倉村的轉秋千已成功申請了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孫倉村村支書宋建明表示,如今他們還培養了十幾個關心轉秋千項目的青年人,力求將轉秋千的習俗和手藝傳承下去。
宋建明告訴記者,他制作轉秋千的手藝是從祖上學來的,“我曾祖父是制作轉秋千的高手,從曾祖父那一輩起,制作轉秋千的技術就在我們家代代相傳?!?/p>
“現在人們對秋千沒那么熱衷了?!彼谓髡f,為了使轉秋千這門技術流傳下去,2008年清明節前,他在村里一個小廣場上,費力架了一個轉秋千,如今已堅持了8年?!斑@8年來,每年清明節前,我都會動手制作轉秋千?!彼谓鞲嬖V記者,今年清明節的轉秋千,他已提前半個月制作好了?!敖衲晡抑谱髁藘蓚€大的轉秋千,一個4座的、一個6座的,都做了很多保護措施,十分安全?!彼谓髡f,秋千是傳統民俗,滿載了人們對童年的回憶,他會繼續堅持清明節前制作轉秋千的習俗。
故事
滿載童年回憶
家住臨朐縣柳山鎮解家莊村的王桂梅告訴記者,小時候清明節蕩秋千,是她與姐妹們最美好的回憶?!靶r候離清明節還有一個星期,我們幾個孩子就眼巴巴地等著父親給我們架秋千?!蓖豕鹈氛f,那個年代可以玩的玩具很少,蕩秋千就是他們心心念念的游戲。一般父親都會找兩棵挨得較近的粗壯大樹,系上一根繩子,在繩子上放上一個軟墊子,秋千就做好了。
“那個時候家里窮,盡管架的秋千很小很普通,但卻有一群孩子都搶著玩?!蓖豕鹈犯嬖V記者,“我們坐在秋千上,玩一天都不愿意下來?!?/p>
排隊玩轉秋千
除了王桂梅說的“簡易秋千”外,過去還有一種大型復雜的“轉秋千”。家住諸城市石橋子鎮西王院村的高女士告訴記者,她小時候玩的轉秋千是一根粗壯的鋼管立在地上,鋼管上安上旋轉裝置,小孩子坐在秋千上,大人用力推,轉秋千就會越轉越快?!耙坏┰疝D秋千來,村里的孩子都會排隊等著玩?!备吲空f。
家住青州市譚坊鎮南孫家村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每到清明的時候,村里的小廣場上都會制作一個大型轉秋千?!扒迕髂且惶?我的任務就是玩一天的秋千,小伙伴們排長隊等著玩,場面那叫一個火爆?!眲⑴勘硎?為了節約時間多玩會兒秋千,她中午都不愿意回家吃飯,而是直接捎著清早煮好的雞蛋當午飯。
單餅卷雞蛋,旋起轉秋千
——清明節踏青祭祖不忘老習俗
2015-04-02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孫倉村的轉秋千已成功申請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節吃單餅卷雞蛋是老習俗。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在清明節到來之際,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也隨之而來—— 寒食。因為兩個節日日期相近,人們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掃墓祭祖、踏青春游、蕩秋千、吃單餅卷雞蛋、折柳枝都成了清明節的傳統習俗。3月31日,記者來到諸城市舜王街道孫倉社區,看到那里的居民已經架起了轉秋千,烙好了單餅,迎接清明節的到來。在現代人習慣了以踏青旅游的方式度過清明假期的時候,這些傳統習俗很容易喚起許多過去的回憶。
雞蛋配單餅,越吃越聰明
上午9點多,記者來到孫倉社區孫倉村孫大姐家,她約了幾名要好的朋友到家里烙單餅。只見面板前和鏊子前各坐了一人,王大姐負責搟餅,楊大姐負責掌控火候烙餅,孫大姐忙著另起爐灶生火煮雞蛋,還不時地幫著打打下手、跑跑腿,三人分工明確,說笑間,一個個面團在王大姐滾動著的搟面杖下變薄變圓,成了一個個餅胚,轉到楊大姐手上,經過一番折疊翻轉,單薄的面皮上鼓了一個個如同小“花”的金黃色包,“開的花越多,餅烙得越好,烙餅的時候火候和翻的技巧都很重要,火要不急不慢,火太急容易糊,火太慢餅會太干,餅在鏊子上烙到一定火候,就要對折起來,把正面烙開了花就可以了?!睏畲蠼阋贿吔榻B著烙單餅的技巧,一邊靈巧地將單餅在鏊子上翻上翻下,很快就烙出了一張開滿“黃花”的單餅。
“過寒食吃單餅卷雞蛋是老傳統了,再配上幾棵小嫩蔥,撒上點鹽,味道美極了。就跟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也是這個節日的特色美食,不吃這個就沒有過節味兒了?!彼实耐醮蠼阈χf。
孫大姐的婆婆正坐在堂屋前曬太陽,看到幾個晚輩說笑著準備清明節的單餅,已經88歲高齡的老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苦日子:“我們老人湊一塊都說,沒想到還能吃上白面,還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真是沒想到??!”
孫大姐端出來煮好的雞蛋,挑了一張軟和的單餅,給婆婆卷了一個雞蛋,“這個軟和好咬,您嘗嘗?!崩先艘Я艘豢趩物炚f:“我們小時候過清明,烙單餅用一點白面摻上地瓜面,家里養雞的才能一人吃上一個雞蛋,那就是最美味的食物了,現在這些白面雞蛋天天吃,還換著花樣吃,真是想不到的好日子??!”
對于清明節吃單餅卷雞蛋的來歷已無從考究,孫倉村的宋書記說:“吃單餅卷雞蛋是老習俗了,可能與寒食這天不能動煙火有關,提前烙好單餅煮好雞蛋,等寒食這天就不用生火做飯了,雖然現在人們已經不那么講究老習俗,不過雞蛋配單餅,越吃越聰明,也是過節的時候圖個吉利?!?/span>
旋起轉秋千,越轉越開心
孫大姐的婆婆說起自己年輕時候都盼著過節,到了清明節聽說哪里有秋千,大姑娘小媳婦就成群結隊地去了,一群人圍著秋千,排著隊鼓著勁等著,輪到自己的時候,要把秋千蕩得超過前面的人。誰蕩得最高,花樣最多,就會得到最多的夸贊,那是如同被夸贊是種莊稼好手一樣高的榮譽。
現在人們常見的是公園、游樂場里的電動旋轉秋千,或者是供孩子玩耍的小型秋千,孫大姐婆婆年輕時蕩的那種,建在村莊空曠處,用粗壯的木棍支撐,懸掛著如小孩胳膊般粗的繩子的秋千已不多見,到清明時建秋千轉秋千的習俗也逐漸被淡忘。不過在孫倉村,從7年前村書記宋建明自己出資在空地上建起一個轉秋千開始,孫倉村每年清明節旋轉秋千的習俗又被重新記起,到現在已經是第7年。
中午時分正是學生放學的時間,接學生的家長和學生不著急回家,先來到秋千上轉幾圈。只見有幾個人正坐在秋千上玩,秋千下面的支柱邊,幾個小伙正拿著推棍轉動,轉動得越快,秋千就甩得越高越遠,孩子的驚呼聲、大人爽朗的笑聲響徹在這片蔚藍的天空下。
代代傳承,轉秋千已申遺
“建起了轉秋千,每天都有人來轉,到了清明節那天,走親戚的、回娘家的,不管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來,坐在上面的人玩得開心,站在下面看的人也覺得熱鬧?!?/span>宋建明說起村里建轉秋千的歷史頗有一番自豪,“我太爺爺是孫倉轉秋千第一代傳承人,傳到我父親時,因為‘文革’中止了,前幾年村民都要求我重新建轉秋千,就建了一個四座的,今年又增加了一個六座的?!?/span>宋建明表示,他制作秋千的手藝也是從父輩們那里一代代傳承下來。
然而,隨著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和提高,眾多的娛樂項目沖擊著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轉秋千的制作因為耗時費工,又存在著潛在的危險因素,于是便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以至于轉秋千現在在農村也成了罕見的娛樂項目?!艾F在很多初中生都不知道轉秋千,只知道清明節要掃墓的習俗,我希望能將這一優秀的民間技藝發展傳承下去,讓它呈現出新的社會價值?!?/span>宋建明表示。
宋建明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孫倉村轉秋千這一民間娛樂的歷史文物價值,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已經立項納入重點保護項目之一。2013年,孫倉村的轉秋千已經成功申請了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建明表示,今年,他們將培養10到20名關心轉秋千項目的青年人,將轉秋千的習俗和工藝傳承發展下去。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 丁叢叢
架起“王”秋千,都來樂呵樂呵
2014年04月11日
高6.2米的單秋千,同樣引人注目。
小男孩玩得開心都不想下來了。
孫倉村自制了號稱諸城市最大的轉秋千,并于去年成功申遺
“我們村自制的轉秋千安全牢固又好玩,不比城里游樂場的轉秋千差!”說起舜王街道孫倉村最大的自制轉秋千,村民王佩娟樂呵呵地說。在清明節,市民除了掃墓祭祖、踏青、放風箏外,還有一項傳統的習俗——蕩秋千。在城市里,很多市民隨時都可以在游樂場里玩旋轉秋千,而在娛樂設施相對匱乏的農村,村民們只能開動腦筋,運用智慧尋找自己的娛樂形式。舜王街道孫倉村的村民們就延續了村里每年清明蕩秋千的傳統,自制了號稱“諸城市最大”的轉秋千。常言道,秋千蕩得越高,生活過得越好,村民們希望通過轉秋千,轉出歡樂,也轉來收入。
孫倉村民 歡聲笑語響不停
4月5日是清明節,記者慕名來到舜王街道孫倉村,地處漢王山西三華里,見到了我市最大的自制轉秋千。秋千在一個大院子里,還沒進院門,記者就聽到了村民們陣陣爽朗的笑聲。
在孫倉村村支書宋建明的引領下,進入院里,記者著實吃了一驚,宋書記告訴記者,村里的轉秋千高7米8,秋千上面有4個座位。只見有幾個村民正坐在秋千上玩,秋千下面的支柱邊,兩個村民正拿著推棍轉動,轉動地越快,秋千就甩得越高越遠,村民爽朗的笑聲響徹在這片蔚藍的天空下。而在轉秋千的另一邊,孫倉村也制作了一個高6米2的單秋千,同樣也吸引了不少村民。
清明節當天恰逢當地集市,來往的人們比以往更多,這吸引了不少外村人駐足,不管大人小孩,都排隊等候搶著玩秋千。
宋建明告訴記者,每年清明節前后,他們村都為村民架起轉秋千和單秋千,為期一個月,供村民休閑玩樂?!坝绕涫寝D秋千,架起來后,來玩的人就一直絡繹不絕,到了清明節當天甚至會多到上萬人。有本村的、有其他村的,有城里的,還有安丘的市民都來玩,我們都很歡迎?!?/span>宋建明表示?!胺浅i_心,好像回到了小時候,感覺自己也年輕了!”剛玩了幾圈轉秋千下來的本村人鄭地英一臉開心地告訴記者,她今年53歲了,掐指一算有40年沒有蕩過秋千了,村里的秋千架起來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應該不敢玩了,但是沒想到一上去就上癮了。
為制秋千 苦心研究三個月
孫倉社區書記石顏剛表示,蕩秋千歷來是清明節的傳統娛樂習俗,孫倉村既將蕩秋千的習俗保留下來,也傳承發展了秋千的制作工藝。孫倉村已經連續七年在村頭為村民架起制作精良的轉秋千。
記者發現,轉秋千上的四個座位是由厚實的鋼鐵絲焊接成的,底座固定著木板,有趣的是,每個座椅上都有一根堅固的安全帶,牢牢地綁在村民身上。據了解,這些都是村支書宋建明自己制作的?!拔覀兊霓D秋千既結識又牢靠,比游樂場的轉秋千還好玩,這些都是宋建明自掏腰包買材料,自己制作完成的。他真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村民王培娟表示。
說起制作轉秋千的過程,宋建明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以前是用牛鎖頭做座位,制作簡陋,安全性不高。村民坐在牛鎖頭座位上容易甩出去,有的甩到草垛上,有的甩到豬圈里,很多市民就漸漸不敢玩了?!?/span>宋建明表示,為了提高安全系數,他不斷探索和創新?!暗鬃娃D軸研究了三個月,將木頭換成了鐵支架,底座安裝上四個珠子,使用壓力軸,方便輕快?!苯衲甑淖?,他還從汽車座椅的安全帶獲得靈感,將每一個座椅上都固定上了三角式的安全帶。
從底座到繩子,從座椅到支架,所有的工作和材料都是宋建明自掏腰包花費上萬元,耗時幾個月才制作出來的,就是為了讓村民享受到轉秋千的樂趣?!稗r村的娛樂設施和活動比較少,我們制作的秋千,既能得到村民的認同,玩起來又是老少皆宜?!?/span>宋建明表示。
代代傳承 秋千申遺已成功
宋建明對于秋千似乎有著格外的感情,他致力于改造完善秋千工藝并自豪于自己的勞動成果,但眉宇間也流露出了一絲隱憂。
宋建明告訴記者,相傳清末民初,漢王山會有轉秋千十幾架之多,只有宋建明曾祖父扎制的轉秋千既牢固坐人又多,最受人們歡迎,他制作秋千的工藝是從他的曾祖父那里學來的。
“在清末民初是秋千最鼎盛的時候,后來農村每年清明都吊轉秋千,并且還舉辦比賽項目,比比誰的好,誰的糙,誰的大,誰的小。我們家老爺子做得那可是數一數二的,南來北往的,安丘的五連的都有來看的?!?/span>宋建明表示,他制作秋千的手藝也是從父輩們那里一代代傳承下來。
然而,隨著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和提高,眾多的娛樂項目沖擊著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轉秋千的制作因為耗時費工,又存在著潛在的危險因素,于是便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以至于轉秋千現在在農村也成了罕見的娛樂項目?!艾F在很多初中生都不認識轉秋千,甚至只知道清明節要掃墓而不知道也有轉秋千、踏青等習俗,我希望能將這一優秀的民間技藝發展傳承下去,讓它呈現出新的社會價值?!?/span>宋建明表示。
宋建明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孫倉村轉秋千這一民間娛樂的歷史文物價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已經立項納入重點保護項目之一。2013年,孫倉村的轉秋千已經成功申請了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建明表示,今年,他們將培養10到20名關心轉秋千項目的青年人,將轉秋千的習俗和工藝傳承發展下去。
轉動秋千 也希望轉火經濟
轉秋千相比于立柱單秋千,參與的人更多,互動性更強,氣氛更加熱烈,這個可供多人同時參與的群體娛樂項目,不但獨具觀賞性和娛樂性,還增進了人們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促進了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宋建明表示,除了豐富村民生活外,他也希望能通過轉秋千這個項目,帶動本村經濟的發展。
“作為諸城市最大的轉秋千,清明時候,吸引了很多人不遠千里來到孫倉村參觀玩耍。尤其清明這一天是人數最多的時候,能達到八九千到上萬人左右,外面的車輛排了大概有二里地,有的還組團開著大客車來玩?!边@讓作為村支書的宋建明喜出望外。
在清明節當天,他們村一位賣糖葫蘆的大爺一天能賣3箱糖葫蘆,是平時的四五倍,而賣糖餅的大姐當天做糖餅,光白糖就用了100斤??粗麄儤泛呛堑貥幼?,作為村支書的宋建明也來了靈感,他希望讓孫倉村的轉秋千不斷的發展,在娛樂大眾的同時,帶動村里的消費和經濟發展。
宋建明告訴記者,他們村發展農業和工業都不占優勢,他們只能通過第三產業來帶動本村經濟的發展?!敖衲晡胰⒂^濰坊風箏會得到了啟示,我們可以將孫倉轉秋千做成像濰坊風箏會一樣的文化旅游產業?!?/span>宋建明表示,希望每年人們都會想到來孫倉的轉秋千參觀游玩,從而拉動我們孫倉的消費和發展。
宋建明表示,從明年起,他們將舉辦為期十天的秋千節,把這一孫倉轉秋千的文化品牌打造成文化產業。
文/圖 本報記者 隋煒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