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2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土陶燒制技藝,青州府陶藝
從藝年限:26年
單位及職務:青州五行雕塑工作室 經理
所屬地區:青州市
師承:
徒弟:張愛霞
瀏覽次數:8854
崔鴻志,男,生于1970年,工藝美術師、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雕塑界領軍人物、濰坊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雕塑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會員、山東省陶瓷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會員、青州市傳統技藝名師、青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1996年畢業于上海出版印刷高專,2004年進修于山東藝術學院,2006年創立五行雕塑工作室,2009年創作青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昭德古街》《夜市》《人生禮俗》等組雕,2010年參與創作濟南市《老濟南》大型組雕,2011年參與創作北京劉老根大舞臺《二人轉三百年發展史》大型組雕。
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童年的樂趣更是離不開泥巴,受爺爺燒制陶瓷的影響,與泥土有很深的情結。2000年,他先后到淄博、濟南等地拜訪陶藝老藝人,不斷的學習和琢磨學成了這門手藝。
創作的《東陽河村夜貓子集》陶藝作品有數米長,趕集的人群千姿百態,有討價還價的,有借機打情罵俏的,一百多個人物栩栩如生,生動再現了農村市井生活。黃樓街道東陽河村夜貓子集是東陽河村農歷八月十四晚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原先是人們為過八月十五購買過節物品的一個集市,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充滿對鄉村農事農人的回憶,充滿泥巴味兒,使過去趕集的場景重新鮮活。
2011年1月,崔鴻志還進駐沈陽市郊的本山傳媒基地,歷時7個月時間創作完成了“劉老根陶藝群雕——東北二人轉三百年”,作品共涉及陶藝人物及場景800余件,既有黑土地文化背景、東北人生活場景,又有二人轉表演情景,在北京“劉老根會館”的百米長廊內永久展示。
他還創作了許多陶藝作品及青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昭德古街》、《云門山廟會》、《人生禮俗》、《老濟南》、《東北風情畫卷》、《樂享天倫》、《童年記憶系列》等,上面“人物”都是按情節擺放的,“人”的表情各異,百人百面,生動地將舊時當地那種簡單、質樸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用陶藝展現在人們眼前。其作品被國內外收藏愛好者收藏并常見諸報紙電臺。
崔鴻志制作的民俗陶藝人物憨厚、樸實、生動,使本來沒有生命的泥土,當注入思想后,就有了靈魂?!疤账囀俏覈膫鹘y文化的一部分。制作陶藝是個苦力活,收入也不多,但是他非常愛好這門手藝,還要把這門手藝傳授給女兒,做好傳承,發揚光大。
為了用陶藝的形式展示青州的當地民俗,他在家中建起了一個200平方米的民俗陶藝博物館,免費供人參觀,將他創作的陶藝作品展示給大家。
1996年畢業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
2004年進修于山東藝術學院。
2006年在北京創立五行雕塑陶藝工作室。
2007年主創青州市非物質文化大型組雕。
2010年參與了濟南市“老濟南”大型陶藝組雕。
2011年參與“北京劉老根大舞臺風土文化長廊”組雕的創作。
從藝至今為許多城市做了大量的雕塑作品。
青州府陶藝是利用粘土和巖石的粉末混合,制作成器形,用高溫燒制陶器的傳統技藝,是中國陶文化的組成部分。青州府陶藝的生產始于北朝晚期,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
青州府陶藝要經過搜集原料、成型、制釉、晾坯、燒成等過程。在成型上重采用雕塑印模、手工捏制、卷制、拉坯等多種手法相結合,在施釉上也是素面點釉、局部上釉、吹釉等多種方法,不拘一格,燒制過程中各種手法交叉使用,使作品更異彩紛呈,表現出陶器多姿多彩的一面。產品類型涵蓋了人物、動物、器皿、雕塑等幾大類,而以人物陶藝見長,通過造型、表情、動態等傳神語言使每件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2011年青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12年被評為青州市傳統技藝名師。
2012年12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
2013年8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4年4月被評為濰坊市雕塑類領軍人物。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20年1月晉升為“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山東省雕塑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會員、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聯誼會青州分會副會長。
2012年作品《童年系列》在“全市民間藝術作品展”中榮獲優秀獎。
2013年作品“山娃”獲山東省民俗文化博覽會銀獎。
2013年作品《濫竽充數》在.“首屆中國文化成語典故陶瓷藝術大賽”中,榮獲銅獎。
2014年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金獎。
曾被《北京日報》、《天津日報》、天津電視臺、《齊魯晚報》、《半島都市報》、《濰坊晚報》、《濰坊日報》、濰坊電視臺、青州電視臺等媒體報道和刊登。
2015.4提供
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工藝美術節動員會合影2014.3.6(濰坊君尚假日賓館)
《東北風情》
玩轉陶藝,他給趙本山當師傅
2012年01月15日
崔鴻志創作的《東陽河村夜貓子集》陶藝作品
◎青州邵莊鎮玉皇廟村崔鴻志計劃在家辦民俗陶藝博物館
◎應邀赴沈陽創作的二人轉群雕在“劉老根會館”永久展出
近日,青州市古城保護修復建設指揮部的工作人員來到邵莊鎮玉皇廟村農民崔鴻志家中,深入調研其掌握的陶藝制作這門傳統手工技藝,與其探討如何繼承和發展這門傳統手工技藝。記者了解到,崔鴻志正在家中籌建一個200平方米左右的民俗陶藝博物館。去年他還進駐沈陽市郊的本山傳媒基地參與創作完成了“劉老根陶藝群雕——東北二人轉三百年”,在北京“劉老根會館”永久展出。
籌建民俗陶藝博物館
1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州市邵莊鎮玉皇廟村崔鴻志家中,看到41歲的他正在制作一些陶藝民俗人物準備過年送給親朋好友,一塊泥巴在崔師傅手中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生動傳神的人物?!拔覐男【拖矚g寫寫畫畫,童年的樂趣更是離不開泥巴,受爺爺燒制陶瓷的影響,與泥土有很深的情結?!贝迬煾蹈嬖V記者,2000年,他先后到淄博、濟南等地拜訪陶藝老藝人,不斷的學習和琢磨學成了這門手藝。
記者看到,崔鴻志創作的《東陽河村夜貓子集》陶藝作品有數米長,趕集的人群千姿百態,有討價還價的,有借機打情罵俏的,一百多個人物栩栩如生,生動再現了農村市井生活。崔鴻志向記者介紹道,黃樓街道東陽河村夜貓子集是東陽河村農歷八月十四晚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原先是人們為過八月十五購買過節物品的一個集市,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耙关堊蛹胰ミ^,也聽父輩講過過去趕集的場景,我把前輩的人的事一件件揀拾起來,使之重新鮮活。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充滿對鄉村農事農人的回憶,充滿泥巴味兒?!贝搌欀菊f。
記者還看到其創作的《昭德古街》、《云門山廟會》等陶藝作品,上面“人物”都是按情節擺放的,“人”的表情各異,百人百面,生動地將舊時當地那種簡單、質樸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用陶藝展現在人們眼前?!拔椰F在正在家中籌建一個民俗陶藝博物館,用陶藝的形式展示青州的當地民俗?!贝搌欀靖嬖V記者,自己在家中騰出了200平方米的空間,準備將自己的陶藝作品擺上展示,免費供人參觀。
教趙本山制作煙灰缸
去年,崔鴻志受本山傳媒集團邀請,參與創作了“劉老根陶藝群雕——東北二人轉三百年”主題陶藝創作。崔鴻志利用一個月時間,深入到遼寧省的撫順、鞍山、本溪等地農民家中體驗東北民俗,為陶藝群雕的創作做準備。
崔鴻志向記者介紹,2011年1月份起,他進駐沈陽市郊的本山傳媒基地開始創作“劉老根陶藝群雕——東北二人轉三百年”主題陶藝,該主題陶藝以時間為主線,用九大板塊展現二人轉不同時期表演的空間和形式。2011年7月創作完成,涉及陶藝人物及場景作品800余件,其中既有黑土地文化背景、東北人生活場景,又有二人轉表演情景,在北京“劉老根會館”的百米長廊內展出。
“我在本山傳媒基地,經常見到趙本山,他經常與我們探討藝術,他認為藝術應該大俗大雅,必須貼近生活,我也是持有相同的觀點?!贝搌欀靖嬖V記者,在參與創作“劉老根陶藝群雕——東北二人轉三百年”主題陶藝期間,他還教過趙本山制作陶藝煙灰缸,趙本山學得非常認真,不長時間就學會了。
政府部門關注傳承
記者了解到,崔鴻志的妻子張愛霞和12歲的女兒崔晨曦都會制作簡單的陶藝,經常將親手制作的陶藝作品送給親朋好友。
“我會制作煙灰缸等簡單的陶藝,我認為制作陶藝人物關鍵是表情,胳膊、腿等稍微差點?!睆垚巯颊f,自己只利用業余時間,跟丈夫學了一點技藝。而女兒崔晨曦則說,她經常制作一些水果、蔬菜等陶藝作品送給朋友,以后打算跟父親好好學習,掌握這門手工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載體,對于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傳統手工技藝程序復雜、收益相對偏低,面臨著失傳和后繼無人等問題?!鼻嘀菔泄懦潜Wo修復建設指揮部調研組的鐘耕增告訴記者,自去年開始,他按照市里的安排,深入到青州古城區域大街小巷,對傳統手工技藝進行現場調研和整理統計,與老藝人探討和交流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手工技藝,保留“活”的歷史。
鐘耕增向記者介紹,崔鴻志制作的民俗陶藝人物憨厚、樸實、生動,使本來沒有生命的泥土,當注入思想后,就有了靈魂?!疤账囀俏覈膫鹘y文化的一部分。制作陶藝是個苦力活,收入也不多,但是我非常愛好這門手藝,我要把我的手藝傳給女兒,讓她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贝搌欀緦τ浾哒f。文/本報記者 龐志勇 圖/崔鴻志提供
青州全國旅游攝影大展活動
陶藝師
作者:夜風 更新時間:
作品說明:青州陶藝制作這門傳統手工技藝廣為流傳,其中邵莊鎮農民崔鴻志去年他還進駐沈陽市郊的本山傳媒基地參與創作完成了“劉老根陶藝群雕——東北二人轉三百年”,在北京“劉老根會館”永久展出。 拍攝地點:青洲邵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