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70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羊口開海節
從藝年限:36年
單位及職務: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秘書長馬長華
所屬地區:壽光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9143
馬長華,男,1952生,山東省壽光市人?,F為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秘書長,“羊口祭海節”非遺項目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羊口祭海節每兩年組織一次,正月十六在山東壽光漁港舉行。這天由壽光漁民呈奉供品祭祀媽祖,祈求出海平安、魚蝦滿艙。其基本儀式是:下午1時, 由主持人一般為民協領導宣布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正式開幕。接著鞭炮齊鳴,全體漁民都肅穆而立。隨后,主祭人前幾屆是由壽光市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的秘書長馬長華先生和另兩位陪祭人凈手后開始敬香、祭酒?!耙痪聪?一敬蒼天,風調雨順!二敬香!二敬大地,五谷豐登!三敬香!三敬四海,海晏河清!一敬酒,出入平安!二敬酒,一帆風順!三敬酒,魚蝦滿艙!”隨后,隨著鞭炮禮花齊放,音樂、鑼、鼓、號齊奏,開海祭海儀式結束,漁民們也就可出海生產了。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壽光頻道
山東壽光舉行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
2009年2月11日
新華網山東頻道2月11日電 2月10日,山東壽光漁民呈奉供品祭祀媽祖。當日,第二屆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在山東壽光漁港舉行。據了解,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活動由當地漁民正月十六祭祀媽祖的風俗演變而來,漁民們祈求出海平安、魚蝦滿艙。
2月10日拍攝的山東壽光第二屆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活動現場。
正月十六,羊口祭海開漁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開海祭海節上,漁民頭頂魚的模型,表演分外生動。
一條漁船駛出羊口漁港出海捕魚。
漁船就是漁民的家,陳愛軍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漁民已做好生產準備,將在適宜天氣出海作業◎當地部門正組織報批祭海節列入“非遺”項目
羊口人民自古以來靠捕魚為生,每逢祭海,如同春節,是最熱鬧的日子。隨著生產能力提高、科技普及和漁民思想意識的轉變,祭海在保留傳統節日形式的基礎上,由原來純粹向海神祈福求安,逐漸轉變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形成了目前獨具特色的民俗節日―――祭海節。2月18日,農歷正月十六,第三屆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在壽光市羊口漁港開幕。近500艘漁船??吭诎哆呎b待發,眾多漁民們在做好了生產準備后,即將出海。
現場
鑼鼓喧天人頭攢動
18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壽光市羊口漁港看到,有近500艘漁船緊密而又整齊的??吭诟劭诘陌哆?每條漁船上都插著國旗,船身貼著喜慶的紅色“?!弊?在駕駛艙的門前都貼著對聯,大多都與海有關,“財如春潮涌,海隨人心愿”、“天賜平安福,海獻順意財”等,表達了漁民對于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很多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的隊伍都提早來到了位于港口岸邊的活動現場開始了精彩的表演,一時間鑼鼓喧天,吸引大量圍觀的人群。
記者采訪了解到,來參加開海祭?;顒拥牟粌H僅是羊口本地的漁民,很多附近的村民也都來湊熱鬧,甚至還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自東營的古先生專門開車趕來參加開海祭?;顒?他對記者說:“早就聽說羊口的祭海節盛大隆重,今天特意趕過來看看熱鬧?!眮碜詨酃饽喜繉O家集街道前王村72歲的孫曉川老人說道,他這次是被請來參加開海祭?;顒游乃囇莩龅?他抽空帶孫子來岸邊看看漁船。老人笑著說:“我最早是1958年來過一次羊口,這一晃50多年過去了,再到這里一看,全變了,漁船都換成鐵皮的大船了,附近的樓房也都起來了,這變化真是太大了?!?/p>
漁民適宜天氣擇日出海
在漁港,記者看到很多漁民已經開始在漁船上或是岸邊做起了生產前的準備工作。在一艘??吭诎哆叺哪練O船旁邊,幾名漁民正在整理吸蛤蜊用的塑料管道,記者詢問一名姓賈的漁民,是不是要準備出海了,她回答道:“是啊,祭完海我們就準備出海了,我們船小,出不了遠海,就在附近海域的灘涂捕撈蛤蜊,這幾根大管子就是連接在一個專門吸蛤蜊的泵上,然后把管子插進泥里把蛤蜊給吸上來?!?/p>
在另一艘木殼漁船上,幾名漁民已經開始準備在海上的生活用品。記者費力地翻越了兩條鐵皮船終于來到了這艘漁船上。在這艘木殼漁船上,共有四名漁民,船老板名叫陳愛軍,今年30歲出頭,此時他正把被子從船艙里抱出來,晾在了一根纜繩上。另一位漁民正在船艙里安裝電燈等電器。陳愛軍見到記者到來,熱情地打招呼:“進船里面坐坐吧,別看俺船小,但是里面什么都有?!庇浾邚募装迳线M入底下的船艙看到,整個船艙被隔成了好幾間房間,有臥室、廚房、衛生間、客廳。據陳愛軍介紹,他和妻子以及船上另兩名漁民都是濟寧人,來羊口港打漁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現在全家都搬了過來,5歲的小兒子陳溟玨就由爺爺奶奶帶著,目前正在羊口本地上幼兒園。記者詢問陳愛軍何時出海打漁,旁邊一名名叫冀榮振的漁民抓起了一條大鯉魚對記者說:“等今天祭完了海,我們就準備出海了,可能是今天晚上也可能是幾天以后,這都要看天氣?!甭牭郊依锏拇笕擞忠龊A?陳愛軍的小兒子陳溟玨跑過去一把抱住了媽媽哭了起來,陳愛軍的妻子抱著孩子對記者說:“沒辦法,我和他爸這一出海就要在海上待將近9個月的時間,孩子肯定會想啊?!?/p>
儀式
主祭人敬香祭酒
下午1時,隨著陣陣的鞭炮聲和鑼鼓聲,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正式開幕。
此次儀式的司儀是壽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民俗學者楊河龍,他主持了祭海儀式。在他宣布儀式正式開始之后,一時間鞭炮齊鳴,全體漁民都肅穆而立。隨后,活動的主祭人壽光市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的秘書長馬長華先生和另兩位陪祭人凈手后開始敬香、祭酒?!耙痪聪?一敬蒼天,風調雨順!二敬香!二敬大地,五谷豐登!三敬香!三敬四海,海晏河清!一敬酒,出入平安!二敬酒,一帆風順!三敬酒,魚蝦滿艙!”隨后,隨著鞭炮禮花齊放,音樂、鑼、鼓、號齊奏,開海祭海儀式結束。
當地組織報批“非遺”
活動結束后,記者采訪了壽光市羊口鎮近海個體漁民互助協會的會長孫效寶,據他介紹,2008年11月,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正式獲得“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譽稱號。目前,壽光市文化部門正在組織報批“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羊口的祭?;顒訌那宄烷_始形成了,到現在已經演變成羊口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由我們協會組織籌辦祭?;顒拥浇衲暌呀浭堑谌龑昧?雖然每年都會有漁民自發的祭?;顒?但是每隔兩年我們就會組織籌辦一次這樣的大型祭?;顒?。我們羊口的漁民和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樣,別人都是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就算過完年了,但是我們要到正月十六祭完海之后才算過完年,因為祭完海之后,漁民們就要開始出海生產了?!睋O效寶介紹,羊口鎮的漁民每逢正月十六這一天,甚至都會比春節還喜慶,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雞、鴨、魚、肉等供品,然后出門觀看舞龍舞獅、秧歌、高蹺等民俗表演。
文/本報記者鄭毅齊文實習生周正圖/本報記者李艷紅
楊 河 龍
羊口,舊名羊角溝,古稱唐渡營、唐頭營。美麗富饒的濱海小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相傳,公元前26世紀,與神農氏同處一個時代的夙沙氏部落即居住于此。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部落首領夙沙氏總結出了用陶器盛海水煮干得鹽之法,從而首創“煮海為鹽”,夙沙氏被后人尊崇為“鹽宗”。境內雙王城鹽業遺址的發現,確定了羊口作為商周時期制鹽中心的地位;秦始皇一統天下,為了“示強威”、“服海內”顯示一統天下的功德,鞏固秦朝的統治,先后五次出巡東部沿海地區,而秦皇此處筑臺觀海的傳說廣為流傳; 漢武帝意欲此處渡海求仙未成,轉而在比鄰的巨淀湖畔事農耕種,從而留下了“漢武躬耕”的佳話;元朝末年朱元璋為躲避元朝官府緝捕曾避難于此地“寧海寺”。后因官兵搜捕到寺內,朱元璋遂北逃卻遇小清河阻攔,危急時刻遇漁夫蘇氏,便背朱泅渡北岸。數年,朱滅元稱帝后,思報蘇氏救命之恩,召蘇氏進京封為百戶侯。今小清河北岸“蘇百戶”之村名便由此而得;而羊口(羊角溝)古名唐渡營、唐頭營或訛名塘頭、塘頭營則源于唐王征東時在此安營駐扎而得名更是羊口古老歷史的有力佐證。由于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積累,從而形成了羊口與周邊地區特色迥異的文化現象。
天妃,也稱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廣東、臺灣一帶呼之為媽祖,民間常俗稱為天妃娘娘、海神娘娘,羊口人尊稱為娘娘,她是我國古代至高無尚的海神。在我國大陸沿海及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一帶,天妃媽祖形象可謂深入人心,老少皆知。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嶼。宋太祖建隆(960-963年)元年(960年)至宋太宗雍熙(984-988年)四年(987年),即元朝王之恭《四明續志》卷九中所講的“室居未三十而卒”,僅行世二十七載。因出生一個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曰默。其父林愿,曾任宋代都巡檢,林默在家最小,長得眉清目秀,聰明惹人喜愛。林默長大后,誓不嫁人,經常朱衣云游于島嶼間,乘船渡海,拯救海上遇難的漁民和客商,被當地人呼為神女、龍女。閩人在母家稱“媽祖”。元世祖(1279年)制封泉州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各地普遍修建天妃廟,歲時祭祀。明莊烈帝(崇禎)特封之為“天仙圣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又加封為“靜賢普化慈應碧霞元君”。清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因顯圣助舟師南征獲勝,被昭封為“昭靈顯應仁慈天后”,因此天妃廟又稱“天后宮”。祭典天妃習俗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按照古禮,凡能御大災、捍大患和有大功于國家者宜得禮。所以,自南宋以來,歷代帝王不僅對天妃頻頻褒封,還由朝廷頒布諭祭。元代,曾三次派朝臣代表皇帝到天妃的家鄉湄洲致祭。明永樂帝則在南京天妃宮舉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之事的長官,正三品)主持,并配備樂舞。清康熙統一臺灣后,又屢次派朝臣詣湄洲致祭。清雍正復詔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禮。由此看出,天妃不僅在佛界修得正果,在人間亦享有很高的聲譽。
羊口祭海由來已久。羊口自1864年(清同治三年)開埠以來,一百多年來的近代羊口人臨河而居、耕海牧漁,捕魚曬鹽、謀生求存。是小清河,是大海給我們提供了生命的保障。久而久之,對平安和豐收的期盼,便衍生出了對海洋的虔誠和膜拜。也因為懾于自然災害和疾病瘟疫而多信奉神靈。因此,解放前羊口就有天妃廟、仙姑廟、龍王廟、關帝廟、胡三太爺廟及寧海寺等寺廟,逢年過節或患病遭災,都要到廟宇焚香燒紙膜拜神像,祈求神靈佑護,結束災難;若捕獲魚蝦、豐產發財,則割肉沽酒,大人孩子皆著新裝,載歌載舞盡情歡祝,并演出“刀子犁頭”、“熱油鍋摸秤砣”等節目,以示誠意。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煙臺海關監督盛宣懷采納稅關委員何恩錫建議,撥巨款將小清河自濟南歷城黃臺橋疏浚至塘頭(羊口舊名)入海,全長 500多華里,以工代賑,前后三年于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完成。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秋,在南岸劃街布市,建筑房舍,并改名羊角溝。自此,羊角溝商賈云集,帆檣林立,貿易繁榮,生涯日盛。此后的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至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是羊角溝漁、鹽、商各業發展的鼎盛時期,人口(包括流動人口)一時達三萬之多。漁民及漁民家屬為祈求天妃、龍王等諸神佑護出海漁船風調雨順,保人船平安,賜魚蝦滿倉,便在每年的正月十六,家家戶戶蒸好大餑餑,備雞、魚、肉菜及水果煙酒等供品,扶老攜幼,手提各式各樣親手扎制的河燈、海燈,捧高香、帶鞭炮,身穿節日盛裝陸續來到小清河邊,燒香敬酒,跪拜叩首,鳴放鞭炮,禱告祈福。同時,把點燃的河燈、海燈放至小清河中呈送娘娘,期盼天妃持神燈保佑人船平安,希望漁民出海天天魚蝦滿倉、年年平安吉祥?!拔幕蟾锩敝幸蚴堋白蟆钡乃枷胗绊?,正常的宗教活動基本上被禁止或取締。在羊口,作為民間民俗文化的“祭?!备鞘桩斊錄_,被當做“牛鬼蛇神”受到激烈的沖擊。此后,所有的祭祀活動都轉到各家各戶私下進行。改革開放以后,人們重新回歸理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富裕起來的羊口漁民在將祭?;顒佑伤较罗D為公開,由家中搬到河邊的同時還加入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在正月十六這一天,除了祭祀活動外,還增添了傳統的舞獅、舞龍、高蹺、旱船、秧歌等民俗表演,及焰花、鞭炮、文藝演出等娛樂喜慶項目,場面壯觀,規模宏大。每到這一天,整個羊口真的是十室九空,廣大居民自發地參與到歡樂的人群和活動中,載歌載舞,普天同慶。晚上活動結束,回到各自家中,開始“散香”(即點燃香燭插在自家宅院周圍,祈求神靈保宅院平安)。每逢這一天,即便是除夕因故未能回家過年的離鄉游子也會千方百計回到故鄉。因此,羊口素有“不過十五過十六”的傳統習慣,其所不同之處就在于,民間傳統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就算過完了年,而羊口人則把正月十六這一天作為一年之中最喜慶、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卯足了勁地過!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家中積攢下來的,特別制作的,親朋饋贈的最貴重甚至是唯一的好煙、好酒、好肴毫不吝嗇地貢獻出來,先敬奉神靈,再分而食之,因為“吃了神人剩,渾身不長病”。這一天羊口人吃的比年夜飯要豐盛,鞭炮放的比除夕夜要響亮;這一天的羊口人笑的最歡,玩的最樂!這一天已過,大人出海、孩子上學、外出工作的才能安心。
羊口鎮是山東省漁業先進單位,擁有山東省規模最大的漁業捕撈船隊,素有“齊魯船老大”之美譽。其中,羊口鎮近海捕撈船隊是羊口漁業捕撈的重要力量,羊口近海漁民協會被稱為這支船隊的“漁民之家”。羊口近海漁民協會一班人為了順應廣大漁民的愿望,提升漁民的文化生活層次,在協會會長孫效寶、秘書長馬長華二人的倡議下,擬將此活動加以規范、統一組織并提升品位。我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民俗學者楊河龍同志認識到民族民俗文化的獨特價值和搶救的緊迫性與傳承的重要性,多年來潛心研究民俗文化,并著力于“羊口祭?!钡耐诰?、整理和傳承。在廣泛征求羊口老漁民、老藝人及祭祀禮賓等有關人員的意見,查閱了大量的祭祀祭典資料,搜集整理了若干有關羊口的傳說、軼聞后,結合本人近30年來的親身經歷,于2006年底11易其稿完成了“羊口祭?!钡募赖涑绦蚺c方案,在報羊口黨委政府批準后,由楊河龍同志策劃、導演并擔任主司儀主持,由羊口近海漁民協會一班人帶領全體協會會員及家屬組織籌辦,羊口人民積極參與、踴躍參加的2007年正月十六首屆和2009年正月十六第二屆“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大型系列活動在羊口圓滿舉行。2008年11月,羊口漁民開海祭海節正式獲得“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譽稱號。羊口祭海已經成為我市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和羊口人民的一道文化盛宴。
“天妃賜福來,和諧羊口人歡財旺;龍王助風順,富饒塘頭海晏河清”。此時的渤海之濱,萊州灣畔,美麗富饒的羊口鎮萬民歡騰,盛況空前?;顒右幠:甏?、準備充分、內容豐富、形式嚴謹,尤其是在挖掘和傳承羊口乃至壽光本土民俗文化上做出了精心安排?;顒觽鞒辛酥袊鴤鹘y祭祀文化內涵,融合了當代社會文化理念,在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和探索。比如,祭海中的“放海生”環節,表達了新時期漁民回饋大海、感恩自然,“耕海萬頃、養海萬年”的新時期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編排的群眾性舞蹈“祭舞”借用舞蹈藝術方式表達了新時代漁民的文化生活品味;祭海中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成為傳承本土民俗文化,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成果的重要表達方式;以最新整理創作的《羊口之歌》作為貫穿活動始終的背景音樂,更加演繹了羊口漁民的新生活,充分表達了羊口漁民的心聲......祈福旗飄,禮花飛揚,長號悠遠,汽笛長鳴。此時的羊口在民俗與自然的氣氛中沸騰,洋溢著濃郁羊口風情的祭海典禮成為了吸引四面八方賓客的一個民俗品牌與盛會,成為了濱海新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羊口祭?!笔乔趧谏屏嫉难蚩谌瞬煌驹?、知恩圖報精神的真實寫照!
讓我們攜起手來,善待海洋,祝福海洋。讓我們為漁民而祈福,為羊口而喝彩!
羊口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此文曾載《齊魯晚報》、《壽光日報》。作者楊河龍,男,1962年8月生于羊口,民俗學者,壽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羊口祭??偛邉澣?、總導演、主司儀兼主持人,“羊口祭?!狈俏镔|文化遺產主要傳承人?,F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會員、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濰坊市民俗學會會員、壽光市倉頡文化研究學會理事、壽光市非遺專家評審團評委、鐘泉影視文化藝術中心文化總監;壽光市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