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90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月宮圖
從藝年限:66年
單位及職務:壽光市文化館(退休)
所屬地區:壽光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998
李樹高,男,1934年6月出生于山東壽光市桃園村一個貧農家中,擅長寫作,1963年在壽光市文化館任職至退休?,F為“月宮圖”非遺項目的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1951年畢業于華東藝專。之后在青州師范任教。歷任華東軍區文工團創作員,濰坊市文藝創作組組長,市文工團副團長,市文聯委員,壽光政協文史組長,市作協名譽主席、市文化館副館長。研究館員。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61年完成長篇小說(草稿)《彌河風云》。1962年在濰坊市文工團任副團長兼編導。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長編小說《明天的呼喚》,1985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編傳記文學《陳少敏》1990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小說《馬保三傳奇》1992年黃河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小說《神醫李莪華》1995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長篇報告文學《綠色之光》1997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犊h委書記》2002年中國文聯出版社(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馬保三傳奇》1994年榮獲《人民文學》新作研討會的一等獎。長篇《陳少敏》1991年榮獲濰坊市創作二等獎。長篇《神醫李莪華》榮獲壽光市一等獎。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1991年長篇《陳少敏》榮獲濰坊市創作二等獎。
1991年長篇《神醫李莪華》榮獲壽光市一等獎。
1994年長篇小說《馬保三傳奇》榮獲《人民文學》新作研討會的一等獎。
著有長編小說《明天的呼喚》,1985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編傳記文學《陳少敏》1990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小說《馬保三傳奇》1992年黃河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小說《神醫李莪華》1995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長篇報告文學《綠色之光》1997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犊h委書記》2002年中國文聯出版社(長篇小說)
民間燈舞“月宮圖”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民間燈舞《月宮圖》表演
導演指導演員化妝
研究舞臺燈光效果
民間燈舞《月宮圖》在壽光俗稱“跑燈”,已經有了500多年的歷史,多次在全省、全國表演中獲獎,成為了民間藝苑中的一朵絢麗奇葩。那么,《月宮圖》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燈舞?有什么樣的表演形式?內容都是什么……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記者走進了壽光。
●“月宮圖”表演
《月宮圖》表現的主題是,以浪漫主義的手法,來表現國泰民安、福壽康樂、五谷豐登,天上人間共慶豐年的美好情景。因此大都在太平盛世之年的春節、元宵節才得以演出。
《月宮圖》的表演,主要有4名女子作為領舞,16名“仙女”每人手挑4只小燈籠進行表演,以小燈籠為主要表演道具,采用上下、大小、前后、里外、單雙、重疊、點線、縱橫等變換的形式,演出“大月亮”、“兩月對照”、“四季平安”、“黃龍擺尾”、“祥光普照”、“單變”、“掛簾字”、“天下太平”、“對燈”、“摔燈”、“卷箔”、“雙變”、“天字圖”、“下字圖”、“太字圖”、“平字圖”等共16個舞節,72種變化。在朦朧的月色燈光下,組成大、小、單、雙、里、外月亮,組成人們向往的“天下太平”圖樣,向人們展示出風采各殊的火紅場面。
●“月宮圖”內容
月宮圖的內容具有古樸典雅的色彩,唱詞主要描寫了天宮仙女們向往人間的生活、慶賀人間的豐收,祝福人間的太平康樂,結構分明、緊湊。全舞分為六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唱詞不同。過去唱詞以民間傳說為主,如今經過修改,與當代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們富足的生活聯系了起來,更加地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第一層:開始畫面出現“大月亮”時,唱詞是:“正月十五賞花燈,火樹銀花樂生平,五谷豐登喜慶年,家家戶戶喜氣生?!?/span>
第二層:當表演到“祥光普照”時,唱詞是:“千燈萬盞映天紅,紅燈底下聚嬌容,一個更比一個美,喜壞一群俊后生?!?/span>
第三層:當畫面出現“天”字時:唱詞是:“燈燈相照如長虹,暖透大地朝氣生,山明水秀景更美,春滿人間萬馬騰?!?/span>
第四層:當畫面出現“下”字時,唱詞是:“男女老少來觀燈,張張笑臉賽桃紅,一個更比一個樂,后跟一群老壽星?!?/span>
第五層:當畫面出現“太”字時,唱詞是:“串串紅燈照天庭,喜看人間不夜城,紅燈綠燈看不盡,福祿喜壽樂無窮?!?/span>
第六層:當畫面出現“平”字時,唱詞是:“元宵佳節鬧紅燈,火樹銀花樂升平,一年更比一年好,家家戶戶唱美景?!?/span>
當畫面出現“天下太平”的圖樣時,音樂進入歡快、激越,燈舞氣氛升華到高潮,促人思安樂,喚人想太平,把人們引入“國泰民安”的美好憧憬中。
《月宮圖》的音樂,主要用打擊樂和民樂伴奏,樂調輕幽、溫柔,委婉動聽。
●“月宮圖”今昔
500多年來,《月宮圖》一直流傳于壽光市的圣城街道南關社區及周圍的幾個村莊。
那么,《月宮圖》是怎么來的呢?據傳在明朝時,一名流放到此地的囚犯,為感謝當地人的關照,把自己所會的跑燈舞蹈傳授給當地百姓。因為這種舞蹈主要是用一盞盞燈籠拼出各種吉利的文字,表達心愿,祈求幸福,所以它很適合在當地的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上演出,因而很快就在壽光扎根發芽,并逐漸流傳開來,組成的字樣也在最初相對簡單的“天下太平”、“大吉大利”基礎上,增加了“五谷豐登”、“天盡人意”等復雜文字,據說演員人數最多的時候曾經超過64人。
壽光市跑燈的最后一位傳人是已去世的南關村老藝人張明京。在《月宮圖》面臨失傳時,這位老人曾主動找到當時的壽光縣文化館,希望能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縣文化館業務副館長李樹高和幾名工作人員由此掌握了這出舞蹈的基本技術,并進行了多次演出。
早先的《月宮圖》演出時,表演者全都是男扮女裝,腳上綁“地蹺”?,F在他們全改為女子表演,并除去地蹺。但問題又隨之而來:一般來說女演員手臂力量較弱,而安裝有兩個燈籠的“丁”字形燈架,每人手持兩個,僅重量就有3.5公斤。為了握住柄尾斜向舉起保持不動,幾乎所有演員的手上都磨起了泡。另外,為增強舞蹈的觀賞性,表演者經過反復摸索,還增加了許多原來沒有的隊形圖案,以及“火流星”的表演。與其它民間舞蹈不同,該舞蹈的所有隊形圖案均無直角和鈍角,全部由弧線形成。演員在跑“碎步”時,要始終保持前腳掌著地、上身前傾。(本欄圖片為資料片)
記者郭保禮通訊員王培義
飛揚的真情
--濰坊作協、壽光作協聯合舉辦李樹高作品研討會
(《飛揚的真情》是李老近期出版的一部散文集)
作者:周習
2010-03-17 21:35:55
本報訊 3月6日,正是驚蜇節氣,文家街道黨工委會議室內溫暖如春,濰坊市作家協會、壽光市作家協會聯合舉辦了李樹高作品研討會。濰坊市作協、壽光市委宣傳部、壽光市文聯、文家街道的負責人,壽光市部分老領導,壽光市作協會員參加了研討會。
近三個小時的研討會,大家圍繞李樹高老師的多部作品和他的行事為人,“說”文“道”人,氣氛熱烈。身穿深咖啡色中山裝的李樹高老師,安靜地傾聽每一位發言者的觀點,這位高齡作家的謙遜,再次折服了在場每一個人。
李樹高老師年輕時專攻音樂,并且已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但是,文字的魅力,文學創作的樂趣和激情,讓他棄樂從文,走上專業的文學創作之路。熟知李老的人評價說,“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叫《彌水風云》,但當時是草稿,一直沒出版,他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長篇小說是《明天的呼喚》,1985年出版,當時他已經50歲出頭了?!?/p>
不惑之年,他還在苦苦耕耘;花甲之年,他開始頻頻收獲;古稀之年,他仍有佳作掛枝。一條堪稱艱辛的創作之路,對李樹高老師來說,卻是一條其樂無窮的人生之路。他在研討會上說,新一部長篇小說已經在構思之中。
濰坊市作協主席鄭海翔對李樹高老師的作品和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他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學創作條件艱苦,有些作家五六年連間像樣的創作室都沒有。但李樹高老師在陋室成就了自己,也為繁榮壽光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眽酃馐形麄鞑扛辈块L李秉樺、壽光市文聯主席潘廣科、壽光市作協主席周習等,都對李樹高老師的為文為人給予高度評價。
李樹高簡介
李樹高,筆名遠非,男,76歲,壽光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51年畢業于華東藝專,之后在青州師范任教。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1961年完成長篇小說《彌河風云》(草稿)。1962年在濰坊市文工團任副團長兼編導。1963年在壽光文化館任職至退休。
李樹高創作勤奮,作品頗豐。他的長篇小說《明天的呼喚》,1985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文學《陳少敏》1990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小說《馬保三傳奇》1992年黃河出版社出版;長篇傳記小說《神醫李莪華》1995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長篇報告文學《綠色之光》1997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長篇小說《縣委書記》2002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飛揚的真情》2009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長篇小說《馬保三傳奇》1994年榮獲《人民文學》新作品研討會一等獎,長篇小說《陳少敏》1991年獲濰坊市創作二等獎等。
鄭海翔(濰坊市作協主席) 文家街辦黨委書記劉樂朋、 壽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秉樺
文聯主席潘廣科 周習
壽光師范劉自興老師 文化局李長明老師 文化局李瑞成主任、原文化局局長李學森
中海油?;瘜O桂林主任(左一)、壽光作協侯鎮分會會長郭篤學(右二)
附:研討會部分觀點
鄭海翔(濰坊市作協主席)
李樹高老師對文學創作的執著,值得我們學習。他把文學當代人生的最高目標,當作生命的全部意義,一生不停歇地創作,近年80歲還在寫,我很感動。
李樹高老師的創作,都是圍繞主旋律,可以叫做“紅色文學”,這是一條正確的文學創作道路,因為不管何時,人間的真善美都需要歌頌。
一個社會需要一個統一的價值觀,文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在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文學不能缺位。像李樹高老師創作的這樣積極向上的作品,更不能缺位。
潘廣科(壽光市文聯主席)
李老師是壽光較早開始文學創作的老作家之一,是壽光文學創作隊伍中的杰出代表。文學創作需要緊跟時代精神,壽光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時期,壽光作協也為文學創作搭建起很好的平臺,文學作者要迸發熱情,創作一批有影響力、積極向上的好作品。
李秉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這次研討會意義不凡,是壽光文化圈的一件大事。李老師是壽光當代文學的拓荒者,是時代的歌者。他的作品大多取材壽光的英雄人物,能夠激勵我們奮發有為。他所倡導的“寧為真學亡,不做假學道”的精神,令我們思索。
周習(壽光市作協主席)
這次研討會,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到李老師的創作歷程,給作協會員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精神航標。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挖掘壽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優秀代表,用多種文學題材創作、升華他們的先進形象,這是文學者的職責,我們的任務很重。
姜洪佩(原市政協主席)
李樹高是一位為人和學術都值得稱道的人。他做人單純正派,這從他的作品里能得到體現。他做學問認真探究,追求高境界。他的作品文字精煉、到位,有力度,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
李學森(原市文化局局長)
李樹高當年的創作環境艱苦,全家七口人住兩間小平房,宿舍門前是廁所,門東西兩側是兩個大垃圾堆,夏天蒼蠅蚊子滿屋飛,我經常說,他的作品都是在黑屋子里完成的。李樹高的作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李長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
我跟李樹高相處30年,他有幾個特點,一是多才,以前搞音樂,壽光第一個管弦樂隊就是他當指揮;二是耐得住寂寞,他對自己創作陣地的要求是“不求幽雅只求安靜”,對生活“不求吃好只求吃飽”;三是對生活充滿熱情,這從他作品一些描寫的細膩程度可見一斑。
郝漫生(壽光知名音樂人)
我很佩服李樹高老師對作品的選材,都很重大,為壽光的歷史人物完成了一份很重要的材料檔案。他還善于構思故事,把難以把握的政治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很不容易。
劉自興(原壽光師范高級講師)
李老師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創作,一直筆耕不輟,可以說是壽光文學的“活檔案”,對壽光文化的貢獻很大。他還豐富了鄉土文學的內涵。他的散文筆法老到,情感動人。
侯汝章(原壽光師范教師)
我對李樹高老師的散文集《飛揚的真情》印象深刻,作品大多取材壽光風光,筆法直抒胸臆,通篇激情滿懷,同時生活氣息也很濃厚。他的作品視角平民化,從小事入筆,開掘事物之美。
李瑞成(壽光文藝創作室主任)
李樹高老師是壽光文學創作的前輩,他對壽光文學的后來者們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我們要像他那樣,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為壽光社會發展、為這個時代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李彩華(壽光市作協會員)
李樹高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說,“原山東作協主席劉知俠曾叮囑我,‘壽光是塊文學未開墾的處女地,這里有寫之不盡,創之不竭的素材,怕你傾其一生也寫不完!’”。李老師的作品,都是來自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作為壽光作協會員,我們為生活在這有“寫之不盡,創之不竭的素材”的地方而感到自豪,我們也要深深匍匐下去,用手中的筆寫下去。
(本報記者 李桂華通訊員李彩華 張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