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79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國家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濰坊核雕,銅印
從藝年限:59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退休) 國家級非遺濰坊核雕傳承人傳習所
所屬地區:濰城區
師承:考功卿
徒弟:于偉軍、談萬海、張國華、考名揚、考明杰、周洪寶、朱自清、史洪波、戰常倫、解志波、張志剛、、馬啟德、史同亮、史同剛、百克克、沈建偉、于東、孫東波、蘇雪寧、楊金泉、姜明星、周文彬、宋保林、譚程瓏、莊天偉、齊斌等。
瀏覽次數:13575
一、個人信息。王緒德,男,漢族,1943年3月出生,濰坊人,系濰坊核雕第五代傳人,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退休?,F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萬印樓印社社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美國國家雕刻協會會員、世界雕刻協會會員、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省市兩級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核雕代表性傳承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
二、從藝經歷。王緒德1962年畢業于濰坊市工藝美術學校,后分配至一家地方文化館,本專業是鑄銅印,但對同事考功卿的核雕“一見鐘情”,后師從考功卿從事桃核雕刻。
三、代表作及其藝術風格。他在繼承傳統、總結前輩雕功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粗獷中見細致,并創作了許多形式新穎的作品。他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型,再在其型上雕刻內容,作品有:西廂、紅樓、八仙壇、鹿鶴同春罐、松鶴延年壺、松鼠寶葫蘆等;他還用桃核雕各種造型的鼻煙壺,作品有:打漁殺家、吹簫引鳳、八仙祝壽、精忠保國等;他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種花卉圖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祿壽禧的;還用桃核雕刻鑲嵌屏風以及堆雕“百花爭艷”等。這些創新,極大的豐富了核雕的花色品種,為后學者開拓了新的路子。2011年核雕作品《八仙聚壽》、《松鶴延年》獲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
四、藝術成就。王緒德的作品聲名遠播,《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山東畫報》、《風箏都書畫集》、《大眾日報》等國內媒體多次對其作品進行專門報道;此外他還曾受邀到美國的夏威夷、辛辛那提,德國的柏林、波茲坦、不來梅、開米司等地進行展覽和藝術交流;美國雕刻家海波麥瑞特曾經三次來到濰坊,跟王緒德學習桃核雕刻;王緒德回顧總結他40多年的核雕生涯,出版了《怎樣刻桃核》一書,《桃核雕刻話古今》、《桃核雕刻該何去何從》和《鬼斧神工--桃核雕>三篇論文也先后在國內外發表。其傳記收入《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辭典》、《中國民間名人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名人大辭典》、《中國手工藝和雕刻》、美國出版的《中國手工藝和雕刻》等。
王緒德是第一個加入世界雕刻協會的中國會員,許多會員通過各種方式與之進行藝術交流,美國雕刻家海波麥瑞特曾經三次來到濰坊,跟王緒德學習桃核雕刻,到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觀學習,購買桃核作,加強了中美民間藝術的交流,也推動了濰坊核雕藝術的發展。世界雕刻協會主席埃得俄德科林斯基看了王緒德刻的作品后驚嘆到:東方藝術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王緒德現從事核雕已經四十余年,但他仍不滿足,孜孜以求,并在雕刻藝術中溶進了對人生、對歲月、對自然、對歷史、對文化、對風俗的深切理解和感悟,雖然創作了許多高價難求的藝術精品,可從不敢懈怠,一個小小的桃核一刻就是幾十天。2007年被評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目前,他正在回顧本人四十多年的核雕生涯,總結學習、實踐經驗,對愛好核雕的青年進行技術指導、傳授經驗和方法,希望能以此影響更多的核雕愛好者,讓核雕藝術發揚光大。
王緒德,男,1942年生,山東濰坊人,高級工藝美術師。1962年畢業于濰坊市工藝美術學校,一直在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桃核雕刻,師從考功卿。系世界雕刻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
他在繼承傳統、總結前輩雕功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粗狂中見細致,并創作了許多形式新穎的作品。他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型,再在其型上雕刻內容,作品有:西廂、紅樓、八仙壇、鹿鶴同春罐、松鶴延年壺、松鼠寶葫蘆等;他還用桃核雕各種造型的鼻煙壺,作品有:打漁殺家、吹簫引鳳、八仙祝壽、精忠報國等;他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種花卉圖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祿壽禧的;還用桃核雕刻鑲嵌屏風以及堆雕“百花爭艷”等。這些創新,極大的豐富了核雕的花色品種,為后學者開拓了新的路子。
王緒德現從事核雕已經五十余年,但他仍不滿足,孜孜以求,并在雕刻藝術中溶進了對人生、對歲月、對自然、對歷史、對文化、對風俗的深切理解和感悟,雖然創作了許多高價難求的藝術精品,可從不敢懈怠,一個小小的桃核一刻就是幾十天。2007年被評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目前,他正在回顧本人五十多年的核雕生涯,總結學習、實踐經驗,對愛好核雕的青年進行技術指導、傳授經驗和方法,希望能以此影響更多的核雕愛好者,讓核雕藝術發揚光大。2014.4.21
王緒德,男,1942年生,山東濰坊人?,F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省市三級非遺核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省市兩級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萬印樓印社社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美國國家雕刻協會會員、世界雕刻協會會員、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
1962年畢業于濰坊市工藝美術學校,分配到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師從考功卿,從事核雕雕刻。幾十年來,他苦心鉆研核雕技藝,在繼承傳統、總結前輩雕功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粗獷中見細致,并創作了許多形式新穎的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如花瓶、壺、壇、罐、寶葫蘆等,再在其上雕刻內容。作品有:西廂、紅樓、白蛇傳等內容的花瓶,八仙壇、鹿鶴同春罐、松鶴延年壺、松鼠寶葫蘆等;用桃核雕成各種造型的鼻煙壺,作品有:打漁殺家、吹簫引鳳、十八羅漢斗悟空、八仙祝壽、精忠報國等;
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種花卉圖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祿壽禧的;
用桃核雕刻鑲嵌屏風,內容是以四首唐詩詩意為題材,分別是杜牧的清明遇雨、杜甫的杖藜的行吟、李白的高枕石頭眠、孟浩然的騎馿過小橋。還有堆雕“百花爭艷”等。2015.4
王緒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鼻煙壺研究會會員、美國國家雕刻協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傳承人、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系濰坊核雕第五代正宗傳人。
1962年畢業于濰坊市工藝美術學校,所學專業為鑄銅印,但對全國著名核雕大師考功卿的核雕“一見鐘情”,后師從考功卿從事桃核雕刻,是考功卿大師唯一的正宗弟子。從藝50年來,繼承傳統、總結前輩雕功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粗獷中見細致,并創作了許多形式新穎的作品。他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型,再在其上雕刻內容。作品有:西廂、紅樓、八仙壇、鹿鶴同春罐、松鶴延年壺、松鼠寶葫蘆等;他還用桃核雕成各種造型的鼻煙壺,作品有:打漁殺家、八仙祝壽、精忠報國等;他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種花卉圖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祿壽禧的;還用桃核雕刻鑲嵌屏風以及堆雕“百花爭艷”等。這些創作極大地豐富了核雕的花色品種,為后學者開拓了新的路子。
王緒德的作品聲名遠播,《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山東畫報》、《風箏都書畫集》、《大眾日報》等國內媒體多次對其作品進行專門報道;此外他還曾受邀到美、德等6國進行展覽和藝術交流;世界雕刻協會主席埃得俄德科林斯基看了王緒德刻的作品后驚嘆道:東方藝術真是讓人難以置信;美國雕刻家海波麥瑞特曾經三次來濰,跟王緒德學習桃核雕刻,王緒德是第一個加入世界核雕協會的中國會員,促進了中外民間藝術的交流和濰坊核雕藝術的發展,王緒德出版了《怎樣刻桃核》一書,其傳記收入《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辭典》、《中國手工藝和雕刻》、美國出版的《中國手工藝和雕刻》等。
王緒德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省市三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在他把傳承作為了第一責任、第一要務,已累計收徒20多人,其中張國華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談萬海、考名揚、張志剛、戰常倫、孫東波、沈建偉等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1979年,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展評會核雕作品獲三等獎。
2011年,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八仙聚壽》獲金獎。
2013年,《夜游赤壁》獲全國桃木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最佳雕刻技法創新獎。
2016年5月,核雕作品在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6年6月,核雕《馬拉轎車》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暨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金獎。2016.6
2007年6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1993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協評為“民間工藝美術家”。
2007年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省市兩級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10年獲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稱號。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首屆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
2014年4月濰坊市輕工行辦、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被評為“濰坊工藝美術核雕界領軍人物”。
2017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核雕四元老技藝傳承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萬印樓印社社員、中國鼻煙壺研究會會員、美國“世界雕刻協會”會員。
1979年核雕《夜游赤壁》獲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展評會三等獎。
2004年獲濰坊市書法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2011年核雕作品《八仙聚壽》、《松鶴延年》獲中國(浙江)國家級非遺博覽會金獎。
2013年,《夜游赤壁》獲全國桃木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最佳雕刻技法創新獎。
2014年4月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核雕作品獲“金獎”。
2015年4月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核雕作品獲“金獎”。
2016年5月核雕作品在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6年6月核雕《馬拉轎車》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暨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金獎。
2017年4月核雕作品《八仙祝壽》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7年5月濰坊核雕《百萬雄師過大江》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先后創作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紅色娘子軍》、《沙家浜》、《白毛女》、《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夜游赤壁》、《馬拉轎車》、《花瓶>、《鼻煙壺》等佳作,多次在國內外展覽,獲得極高的贊譽。濰坊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都先后做過報道,濰坊日報、大眾日報、山東畫報等多種媒體發表他的作品和事跡。
發表論文有《桃核雕刻話古今》、《桃核雕刻何去何從》、《怎樣刻桃核》和《鬼斧神工桃核雕》(獲省優秀成果二等獎),四篇論文先后在國內外發表。
首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照2013.4.24
王緒德曾與恩師考功卿的合影老照片 再次懷念整個濰坊核雕界的恩師---考功卿
2013.4.24
2016.4.17
《王緒德與徒弟們》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2014.4
師傅王緒德在精心指導徒弟談萬海
王緒德收徒--談萬海、張國華、考名揚
《夜游赤壁》
《八仙祝壽》
《十二生肖》
《八仙祝壽》 《馬拉轎車》
北樓曉鐘 王緒德 刻制
2011年核雕作品《松鶴延年》獲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
《西廂記花瓶》
《吹簫引鳳》
《精忠報國》
《馬拉轎車》
《夜游池壁》
《松鶴延年》
《劉姥姥游園》
《核舟記》
濰 坊 核 雕
濰坊核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含,早在明代,王叔遠的核舟已經把微雕記憶達到了頂峰,極具代表性,核雕藝人們在繼承了傳統的基礎上,打破了世俗創造出精美絕倫的作品,核舟的復活,王緒德大師功不可沒,再現核舟記!傳統的馬拉古代轎車,仍然保留了古樸典雅的風格,現代的核雕藝人們在核雕的創作上帶進了很多現代的元素,使濰坊桃核雕具有獨到的風格!
《馬拉轎車》
《九美鬧龍舟》
《花瓶》
濰坊成立核雕協會 整合藝人傳承創新核雕技藝
2015/12/6 14:36:13 中國山東網濰坊頻道
中國山東網濰坊頻道12月6日訊 今日上午,濰坊市核雕協會成立大會在濰坊大酒店舉行,濰坊市文化局、濰坊市文聯、濰坊市民政局、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的負責人、濰坊核雕老一代代表性傳承人、首屆核雕協會會員等共計150多人出席了會議。
濰坊核雕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北派核雕藝術的代表。近年來,隨著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其項目的文化價值得到了挖掘和提升,文化影響力得到了擴大和提高,傳承人隊伍得到了發展和壯大。濰坊市核雕協會的成立,對于團結更多的核雕藝人,形成保護、傳承和發展這一優秀民間藝術的團隊合力,對于促進核雕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相融共生,對于推廣區域文化品牌,確立核雕藝術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濰坊核雕協會由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濰坊市核雕從業者、研究者與愛好者聯合發起成立,是從事核雕技藝傳承、研究、保護的專業性團體。濰坊核雕協會成立后,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組織凝聚濰坊核雕藝人,整合各種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大力推廣濰坊核雕的保護成果及經驗,制訂并落實有利于核雕藝術傳承的長遠規劃,促進濰坊核雕技藝的創新發展。嚴格按照協會章程開展活動,逐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自覺接受社團管理機關的監督管理,積極開展核雕傳承發展活動,主動承擔起傳承核雕藝術的歷史責任,為促進濰坊非遺保護工作,傳承和培育濰水文化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最新動態】濰坊核雕界泰斗
——王緒德老師親臨濰坊國際木雕城核雕培訓中心傳授心得
濰坊國際木雕城
2015年3月21日,濰坊核雕界泰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王緒德老師,親臨濰坊國際木雕城核雕培訓中心招生傳授心得!
王緒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濰坊核雕第五代傳承人)
濰坊核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
濰坊市首批民間藝術大師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山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濰坊市核雕協會會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
王緒德博采眾長創新不斷
2014年11月24日
王緒德核雕作品《松鶴延年》 (資料圖片)
王緒德(左)潛心向師傅考功卿學習 韓鐘亮 供圖
王緒德的核雕作品 (資料圖片)
作為核雕大師考功卿唯一的親傳弟子,王緒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王緒德的核雕作品《八仙聚壽》獲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今年72歲的王緒德曾對核雕“一見鐘情”,他不僅對核雕做出了多種創新,還與都蘭桂、考功卿合作完成了作品《孟浩然騎驢過小橋》,這件三代相傳的核雕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傳家寶”。
跑到海邊觀察船只,共刻五個核舟如今只剩一個
11月13日,記者來到奎文區怡和星國際小區,見到了核雕大師王緒德。王緒德今年72歲,面容和藹可親,一雙刻了一輩子核雕的手上布滿了老繭。一談起濰坊核雕,原本不善言談的王緒德老人,熱情地招呼記者走進他的書房,里面珍藏著他大半生的作品。
記者看到,在一件名為《西廂記花瓶》的核雕作品上,王緒德將小小的桃核刻成了花瓶的樣式,在瓶身上根據《西廂記》的內容雕刻上了崔鶯鶯、張生、紅娘等景點人物,使得整個核雕作品古意盎然。另一件名為《夜游赤壁》的核雕作品上,則被王緒德雕成一條船,船上6個人神態各異,4扇門、8扇窗均可自由開合;舉起放大鏡,可見門窗上刻有40個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較《核舟記》所述更甚的是:一小書童正趴在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雙臂,仰頭張嘴打哈欠;船頭垂下一條錨鏈,40余環,每環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王緒德告訴記者,刻“核舟”,最難的是刻錨鏈,因為“刻第一環還得兼顧二、三環”。
每一個從事核雕的人,都對雕刻“核舟”有著特殊的情結?!啊逗酥塾洝访鑼懥送跏暹h出神入化的核雕手藝,是核雕手藝人終生的目標?!蓖蹙w德說,為了能夠雕刻好“核舟”,他曾經專門前往青島、蓬萊、煙臺等沿海地區,仔細觀察各種船只造型,將現實中見到的船只形態付諸刀尖,才能將“核舟”雕刻得出神入化。王緒德一生雕刻了5個“核舟”,其中4個已被核雕收藏者求走,剩下的1個他珍藏至今,不舍得賣。
上班后與核雕結緣,認真執著是考功卿唯一弟子
王緒德師從核雕大師考功卿,是考功卿所收的唯一一名弟子。說起與考功卿的師徒緣分,王緒德不禁感慨萬千。
據王緒德介紹,1962年,20歲的他從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后分配到了工藝美術研究所,自己的本專業是鑄銅印,在這里他結識了考功卿,并對考功卿的核雕手藝“一見鐘情”。
“真是方寸間的大千世界啊。小小桃核,山水、人物、花鳥全都容得下?!弊畛跻姷娇脊η涞暮说駮r,王緒德嘆為觀止?!靶r候,聽小學老師講過,有人在桃核上刻上了北京天安門,當時我就覺得很神奇?!蓖蹙w德告訴記者,等見到考功卿的核雕手藝后,才感嘆“何止能把天安門刻到桃核上,世間萬物都可以在桃核上重生?!?/span>
起初,王緒德只是偷偷跟著考功卿學核雕手藝?!鞍滋爝€要鑄銅印,只能晚上少睡覺加班加點學習核雕?!睍r間長了,王緒德漸漸感覺,一心兩用無法集中精力,一番思考之下,王緒德干脆找到了研究所的領導,表示自己想要一心一意跟隨考功卿學習核雕。
“我最初拜師,師傅并沒有一口答應,而是反復思考良久?!蓖蹙w德說,之所以考功卿會反復思量,主要是太清楚學核雕的不易,核雕集雕刻、書法、繪畫多種藝術于一體,學起來費勁,可見效不大。但是,考功卿最終還是被王緒德的認真執著所打動,將自己的核雕手藝悉數傳給了他。
師徒兩人猶如父子,苦心鉆研并創新花色和品種
王緒德拜師后,師徒兩人猶如父子。為了刻好“核舟”,他們收集各種素材,研究各種動物的習性、體態和特點,博采眾藝,吸收其藝術精華,為核雕所用,并巧妙運用核雕上的自然麻紋,雕出各種生動的景物形象。
王緒德師從考功卿幾十年,苦心鉆研核雕藝術,并做了很多創新,他先把核雕雕成器皿,比如花瓶、壺、壇、罐等,再在上面雕刻上內容,他還創新性地用桃核雕成各種造型的鼻煙壺和各式各樣的戒指,還用桃核雕刻鑲嵌屏風,這些都是歷史上所沒有的,極大地豐富了核雕的花色和品種。
王緒德對作品宛如對待自己的孩子般珍視。大展現場,每有參觀者詢價,王緒德總是給出兩個字:“不賣!”問及原因,王緒德說:“你叫我怎么說呢?我雕一個月,2000塊錢給人自己覺得不夠本,但他會覺得貴?!绷硪粋€出現頻率很高的問題就是“你花多長時間刻一個”。有時王緒德答“這個得一個月”,有時說“一星期”,有時是“最快五六分鐘”。他私下里嘟噥:“多長時間?有的東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兩件?!?/span>
如今,王緒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1996年,王緒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協評為民間工藝美術家。2007年他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2010年獲山東省文化行業高技能人才稱號。2011年核雕《八仙聚壽》獲中國非遺博覽會金獎。
師徒三代共刻核章 精心保存代代相傳
王緒德告訴記者,他有一件《孟浩然騎驢過小橋》的核雕作品,是都蘭桂、考功卿和他合作完成的。王緒德小心翼翼地從里側的抽屜里取出了這件核雕作品,記者看到,這件核雕呈黑色,顯然已經飽經歲月的洗禮。上面刻畫著戴著一頂官帽的孟浩然,騎著一頭小毛驢從小橋上經過的情景,孟浩然騎驢仰望,滿是瀟灑快意的姿態。
王緒德說,這件核雕是前輩師傅都蘭桂和考功卿良苦用心的“傳家寶”。1984年,考功卿師傅退休前拿出一個橢圓形未刻印底的核章,上面刻著“孟浩然騎驢過小橋”的畫面,這是都蘭桂師傅用心布的局、用心刻成的。后來,考功卿把這枚核章交給了王緒德,讓他把核章刻上印底,讓這枚核章成為師徒三人的共同之作。
王緒德告訴記者,這枚核章他收藏了20多年,但一直沒定下刻什么內容,直到2008年6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成功,王緒德就把“中華核雕萬代傳”的印文刻上了核章,邊款“師祖布局,考刻之與余刻印款,意在千古之志也。今悉獲國之非遺,吾三代愿之大勝矣”。
將三代相傳的核雕完成,王緒德感覺終于對師傅們有了交代?!斑@件核雕以后就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不會再出售了?!蓖蹙w德說。
本報記者 李楠
山東高速仁和盛庭“濰坊民間藝術傳承大會”盛大舉行
一場以“精雕細琢 唯質傳承”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在山東高速仁和盛庭營銷中心三樓會議大廳盛大舉行。核雕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緒德領銜的濰坊民間藝術群體齊聚一堂,就濰坊民間藝術的傳承展開了討論,并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濰坊市各界領導、濰坊民間藝術大師和山東高速置業各級領導參加了本次活動。
山東高速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濰坊項目部張文哲致辭
濰坊自古以來,文事昌盛,輩出的歷史文化名人使得濰坊的民族民俗文化,代代相傳,不斷豐富發展。輩出的名人、巧奪天工的能工巧匠,在充滿齊魯風范的濰坊大地上,催生、造就、傳承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多彩多姿的濰坊民情風俗;使濰坊這塊美麗富饒的大地,繼承了內容豐富、獨具魅力和特色的民間藝術。但是,老一輩藝術家隨著年齡增大,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而新一代民間藝人的技藝處于起步階段;民間藝術的傳承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山東高速作為品牌企業,始終以責任企業的規范要求自我,在“用心建造房子”的同時,也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為濰坊民間藝術的傳承做一份貢獻。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高速置業攜手濰坊民間藝術協會舉辦了本次民間藝術傳承大會。
核雕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老師現場講解
下午2點左右,市委各界領導、濰坊民間藝術大師、山東高速置業公司領導、媒體和各界嘉賓陸續來到活動現場。雕刻精細、玲瓏剔透的核雕,絢麗奪目的紅木嵌銀,名揚中外的仿古銅,鑄造精細的銅印和栩栩如生的面塑等作品深深吸引了現場參與者?;顒由形撮_始,他們就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2點30分,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并邀請濰坊市原市委秘書長張國華致辭。張國華首先表達了他對山東高速置業和濰坊藝術協會舉辦此次藝術傳承活動的謝意。他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支撐,而民間藝術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和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相一致,因此民間藝術要不斷發揚光大不能單靠民間藝人,也不能單靠政府,也要發揮責任企業的作用。張國華說,只有發揮民間藝人、政府和企業的力量才能將這些民間藝術不斷傳承下去,成為永久流傳的文化遺產。從這一方面來說,他對山東高速置業積極參與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給予的幫助表示肯定。隨后王緒德大師深入淺出的表達了他對民間藝術的一些看法,他認為民間藝術要想發揚光大,除了藝人們要不斷磨礪、不斷學習外,還要藝人們走出去,與企業、政府進行聯合。
現場拜師儀式隆重舉行
隨后,拜師儀式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在民間藝術界已經頗有名氣的六位民間藝人,分別向王緒德大師行拜師禮?!罢娴暮芗?,能夠在老師的門下繼續深入研究核雕藝術,我一定會努力深造,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毙型臧輲煻Y的史同剛向記者表示。
精美的核雕工藝品現場展示
最后,山東高速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濰坊項目部領導張文哲對參與本次活動的藝術大師、各界領導和媒體記者表示感謝。他說山東的高速公路建設在全國是有口皆碑的,山東高速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山東高速置業自1996年成立以來已經在濟南、濰坊、威海、煙臺、棗莊、滕州等多處建設房地產項目。他表示,在把山東高速的品質通過地產體現出來的同時,也要把山東高速的企業內涵移植過來,把山東高速對社會的責任感體現出來,用建設高速公路的標準和要求來建設我們的房子。同時以高度的企業責任參與社會發展,給予民族文化的傳承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張文哲表示,山東高速仁和盛庭二期項目即將面市,在做好項目品質的同時,會將更多文化移植進來,努力將仁和盛庭打造成品質項目、人文項目和生態項目。
核雕大師王緒德新收五徒弟
2012年3月20日,在一場以“精雕細琢 唯質傳承”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中,數位民間藝術大師齊聚一堂,就濰坊民間藝術傳承展開討論,其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緒德現場收徒五人。他說,他之所以收這么多徒弟,就是怕這門手藝不能好好傳承下去。濰坊的民間藝術,像核雕、嵌銀、仿古銅、年畫、銅印、風箏、剪紙等享譽中外。但是,近年來,藝人隊伍逐漸老化,加之很多民間藝術經濟效益不理想,難以吸引年輕一代,藝人數量不斷減少?;顒又?五位核雕愛好者向核雕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20日,在一場以“精雕細琢
唯質傳承”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中,數位民間藝術大師齊聚一堂,就濰坊民間藝術傳承展開討論,其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緒德現場收徒五人。他說,他之所以收這么多徒弟,就是怕這門手藝不能好好傳承下去。
桃核雕刻何去何從
桃逸居微博http://taoyiju.blog.sohu.com/147204985.html
一、桃核雕刻的歷史源流
桃核雕刻源遠流長,究竟起源何時,尚難考定,查閱古典史籍,宋代(960-1279)中期就有它的文字記裁,到了明代(1368-1644)已是極為昌盛,不但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已成為皇室官妃、達官貴族的把玩珍藏之品,皇宮里有??烫液说哪芄で山?,為皇竄大臣雕刻桃核藝術晶,供其玩賞。當時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也是一個核雕迷,并親自操刀,且技藝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清朝1644-1911)核雕名匠更是層出不盡。乾隆年間(1735—1795)桃核雕刻藝人仕上元,當時被譽為“鬼工”。沈君五.宋風起等都是有名的桃核雕刻藝人,橄欖核雕藝人宋租章、湛谷生所雕的橄欖核舟也是難得的珍品,它的絕妙之處是把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用行楷刻在廠舟的底部,使其作品有了進一步升華。
二、濰坊桃核雕刻的傳人
鴉片戰爭以后,清朝政治經濟逐漸衰退,在皇宮里的核雕藝人也受到冷落而流散各地。有一綽號叫張大眼的桃核雕刻藝人,從京都流浪到山東諸城以賣藝為生。1880年,濰縣都家村的都謂南到諸城販賣皮貨,結識了張大眼。張的核雕技藝雖好,但以此維持生計卻極為艱辛。在張貧困潦倒的時候,都渭南慷慨解囊,使其解脫困境,張十分感激都的幫助,遂把核雕技藝授于渭南。都謂南回濰后一心撲在核雕上,廢寢忘食,他的這種技藝興趣,隨時都熏陶著他的兒子都蘭桂。都蘭桂從小隨父學藝,進步很快,不到二十歲,其技藝已超過他的父親。都蘭桂的作品很具備民間藝術的特點,布局簡練,樸實大方,不拘小節,概括性強。他三十多歲雕刻的馬拉轎車,參加了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了最優等獎牌,名揚中外,轟動一時.在他的家鄉,無人不知都蘭桂的大名。桃核雕刻在濰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考功卿巧拜名師——都蘭桂
在名震四方的核雕藝人都蘭桂的影響下,周圍有不少人也在嘗試著雕刻桃核,但終因無師指點半途而廢,成功者幾乎沒有。都家村附近有個考家村,村里有一酷愛核雕的青年考功卿,很是崇拜都蘭桂的核雕藝術,便想方設法求師學藝.他通過同學的關系結識了部蘭桂的兒子部洪英,并交為好友;拜了磕頭干兄弟,這樣考便有機會在都家經常逗留,對干父都蘭桂特別殷勤,都蘭桂見考功卿精明干,虛心好學,且誠實可靠,便收留為徒正式授藝。都蘭桂同時教著三個徒弟,一是他的親兒子都洪英,二是他的女婿于學修,再就是他的干兒子考功卿。三個徒弟中惟獨他的親生兒手藝最差,幾乎不能獨立完成一件作品,人也挺聰明,但他更感興趣的是六?八卦。他的女婿于學修熱愛文學,學習核雕只是一時的興趣,下不了苦功,學了一個半載,便另辟門徑教書去了??脊η鋸男睦餆釔酆说?,是想盡法子來投師學藝的,學起來格外起勁,加上天資聰穎,技藝提高很快,常得到師傅的好評,這樣考功卿便成了都蘭桂宗室里的唯一門生了??脊η鋸膸熕哪?,便能雕刻各種類型的核雕作品。1932年,考功卿辭別師傅,以濰縣扣雅齋嵌銀分號的牌子在青島為扣雅齋收嵌銀活,兼營核雕。
四、周總理關心核雕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派人來到濰坊,了解核雕藝人的情況,并指示在四個月內刻七件作品,周總理要帶著出國作禮品用。濰坊市政府立即派人把考功卿從考家村找來,安排到濰坊嵌銀廠(當時是生產合作社)工作??脊η渎犝f周總理要作品,非常高興,特別精心地趕制了六件作品(西廂、紅樓、許仙游湖、八駿圖、鹿鶴同春、壽星)。中央受到考的作品后,來信對考功卿的技術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獎勵,并指示要帶好學員,把技藝傳留下去,為祖國民間藝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1956年在市文化館館長郭稼生的建議下,考功卿又為毛澤東主席刻了四件禮品(馬拉轎車、壽星、松鶴延年和嫦娥奔月),在毛澤東誕辰日前送給了毛澤東主席,收到了中央國務院的表揚信和獎金。同年給羅馬尼亞文化部部長刻了“十美釆蓮船”和“松鶴”兩件禮品,受到了羅方的高度贊揚,并回贈考功卿“世界美術冊”一部和“獎章”一枚。1957年共青團濰坊市委送給毛主席一支紅木嵌銀手枚,手杖的頂瑞有考功卿用桃核刻的九條龍。
五、考功卿收徒——王緒德
1962年9月,市政府把考功卿調到新成立的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安排在鑄銅印工作室。當時我和王昌年正跟于樹千師傅學習鑄鋼印,我看到考師傅刻的桃核作品非常優美,對此我發生了極大的興趣,白天仔細觀察考的作品,記在心里,晚上便刻了起來,刻好了我就拿給考師傅看,他看了我刻的谷子、鵪鶉,感到還有些意思,便對我說:“你要是真心想學我就教你,這個東西看著不起眼,很吃工夫,不光是刻,還要學著寫字畫畫,你這個精神很好,學東西就是要著了迷才行?!蓖瑫r又給我糾正了一下持刀的姿式和用刀的方法??紟煾档倪@一番話,使我非常高興,非常感激。當天的晚上我就找著研究所的領導,提出要學習桃核雕刻的要求,井匯報了我學刻桃核給考師傅看后的這一過程。我這要求正迎合了領導的意圖,從此我們的師徒關系就正式確立了。我們師徒猶如父子、勝過父子。為了刻好核舟,我們師徒曾到過青島、蓬萊。煙臺沿海一帶,觀察各種船只的構造,收集各種素材,經常研究各種動物的習性、體態和特點,并博覽眾藝,吸收繪畫圖案以及其他雕塑藝術的精華,為核雕所應用,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巧妙地運用桃核上的麻紋,雕出各種生動的景物形象。如:三國、水滸、西廂、紅樓、白蛇傳、西游記、嫦蛾奔月、十女散花.馬拉轎車.夜游赤壁等歷史、神話故事、芙蓉鴛鴦、鹿鶴同春、八駿圖、十二生肖動物累、紅燈記、沙家浜、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歐陽海、劉英俊、農業大豐收、百萬雄師過大江等現代題材的工農兵模范英雄人物;岱岳雄姿、龍潭瀑布、高山流水等祖國山河的壯麗美景,都能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表現得或玲瓏剔透,或穩妥大方,或滑稽幽雅,使人看了愛不釋手。
1963午,單位領導要求桃核雕刻的內容要創新。多刻下農兵人物。我是一個青年。接受比較快,當時我刻了烈火中永生、洪湖赤衛隊、蘆蕩火種。當我看到了董希文的油畫百萬雄師過大江后,我想這題材正適合刻核舟,就和考師傅商議著刻“百萬雄師過大江”,我這一建議得到了領導的贊揚和支持,形成了一個必須刻和必須刻好的局面。經過多次切磋,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我們師徒每人刻了兩只核舟“百萬雄師過大江”,刻好后領導很滿意。當時的市委書記鄭偉民指示把它拍成照片放大,在市區顯眼的窗口上陳列,讓全市人民都看到它。這樣才形成了桃核雕刻“百萬雄師過大江”轟動一時的局面。這四只核舟在1964年4月參加了省工藝美術展覽會和省工藝美術工作會議,我師傅考功卿和研究所的所長徐培基、風箏藝人胡鏡珠,被評為山東省老藝人(全省共十二人),頒發了委任狀,受到了省領導的特別接見。前幾年,我市出版了一本《鄉上瑰寶》的書,上面把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核舟說成是都蘭桂刻的,這是不對的。
六、王緒德在桃核雕刻上的創新和發展
1、把桃核先刻成各種器皿型,再在其型上雕刻內容。作品有:八仙壇.鹿鶴同春罐、松鶴延年壺、松鼠寶葫蘆、白蛇傳、西廂、紅樓夢等內容的花瓶。
2、用桃核雕各種造型的鼻煙壺。作品有:打漁殺家、吹簫引鳳、十八羅漢斗悟空等。
3、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種花卉圖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祿壽喜的。
4、用桃核雕鑲嵌屏風和堆雕“百花齊放”。
七、濰城桃核雕刻的現狀
據調查了解,桃核雕刻在中國分布的地區有十幾個,北京、河北、沈陽、西安、貴州、廣川、蘇州、湖南、青島、煙臺、濰坊等地。各個地區的營銷情況部不是很好。生產方式大部分是個體操作,有的只是酷愛這種藝術,只有廣州,蘇州、濰坊和西安的核雕者是有工作單位的,有工作單位的其技藝相對比較高。在銷售方面,粗糙的產品比高檔的作品還活躍些。僅維持生計還是很艱辛的??偟膩碚f核雕的市場處于低谷狀態。為什么核雕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而不及其他藝術呢?如木雕、根雕、面塑、風箏、剪紙等。我找了一些原因,提出來和大家探討。
l、從事核雕技藝的人太少,可以說足風毛鱗角吧。原因一是難度大,短期內不易出成果。二是經濟價值不高。我深深地體會到,一件好的作品,光是選材就不容易,構思創作就更不容易?;〞r長創作難,制成后賤賣舍不得,高價無人買,這是很多人不愿意從事核雕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桃核的可塑性遠遠不及木、石、泥.面等材料,受到固定形態和復雜紋理的極大限制,因此要達到核雕技術的自由創作,談何容易。
2、核雕藝人之間的交流甚少。我起碼看過三篇文章說是核雕這一珍奇藝術早已絕跡。核雕藝人之間所以交流甚少。主要是由于他們的經濟實力太弱,就我個人而言,有那個想法而沒有那個經濟力量,舍不得花錢。交流少,閉門造車,在有限范圍的小天地里感覺了不起,不知天外有天,競爭意識差,也就形不成大氣候,當然作者就無法去考慮如何發展中國的核雕事業,并把它推向世界。
3、缺少對核雕藝術大張旗鼓地宣傳。任何事業不宣揚、不廣告不行。好酒不怕巷子深,在信息發達的時代里是行不通的。例如,明代王叔遠刻的核舟之所以被人們推崇倍至,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魏學尹寫的古文《核舟記》,中學課本上選用了這篇文章,全國及海外部知道王叔遠刻核舟的成就,被人們捧為至尊。去年3月3日美術報登了一篇《<核舟記〉與明代桃核舟》的文章,說是在寧波發現廠土權遠刻的核舟(刊有照片),雕刻時間晚于魏學尹《核舟記》中的核舟。我仔細看了照片,才真正體察到文學家藝術夸張的魅力和宣傳所起到的作用。
究其原因,問題還很多,如怎樣評估桃核雕刻藝術的價值,怎樣使更多的人愛好核雕作品,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愛的人越多,愛的越深,藝術價值也就隨之提高,從事桃核雕刻的人也會多起來,也就會形成一支有組織的隊伍,并造成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的局面,從而促使桃核雕刻藝術向更高層次發展。桃核雕刻是我國非常亮麗的藝術瑰寶,我們有責任把它傳留下去,外發揚光大,如果在我們這一代失傳了,那將是對歷史和人民的一種犯罪。一定要盡上我們的力量挽救它,使核雕藝術永遠流傳下占,向更高的境界發展。
《夜游赤壁》:活靈活現《核舟記》
—— 訪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核雕傳承人王緒德
2010.1.5
核雕藝人王緒德(記者 陳長禮 攝)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很多人對這段文字都不會陌生,這是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核舟記》一文中的文字。
《核舟記》是明代作家魏學洢撰寫的一篇文章,由同時代學者張潮編選到《虞初新志》,生動描述了一件精巧絕倫的核雕作品。而記者日前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的“走進手工作坊——— 第五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上,就見到了一件比《核舟記》中所描述的核雕精巧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夜游赤壁》核雕工藝品,其創作者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美國“世界雕刻協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核雕傳承人王緒德。
王緒德今年已經69歲,但行動、言語間顯得很有精神,沒一點老態。他告訴記者,他在1962年從事的是鑄銅印專業,后來拜全國著名核雕大師考功卿為師,是其正宗弟子,之后便一生致力于核雕藝術的發展創新和各種印章的刻制工作,算來已經40多年時間。
王緒德指著身邊展柜中的核雕作品介紹,這次展出的“十二生肖印章”、“八仙聚壽鼻煙壺”、“西游記鼻煙壺”、“花瓶”等幾十件作品都是他的精心之作,尤其是《夜游赤壁》,更是他最為得意的作品。記者仔細觀看這件作品,只見一枚重不過幾錢、長不過一寸的桃核,被王緒德雕成了一條船,船上主要的4個人神態各異,4扇門、8扇窗均可自由開合;用放大鏡細看,可見門窗上刻有40個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攜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而仔細觀看,還可發現舟中有一個小書童趴在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雙臂,仰頭張嘴打哈欠,這是以前的作品中沒有的。另外,記者還注意到船頭垂下一條錨鏈,大約有40余環,每環小如半個米粒,細如發絲。王緒德說:“這是最為難雕的一部分,別看這么一點東西,大約要用10天才能刻完,因為刻第一環時得兼顧二、三環,還要考慮環環相扣,不能有一絲斷裂,所以非常見功夫?!?/span>
王緒德還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核舟”,他共創作過4個。最早的是1974年刻的,1980年和1992年左右各刻了1個。這3個都被單位找到買家售出了。這次帶來的是1994年雕刻的,也是他迄今最為滿意的一件?!拔?003年退休了,而隨著年齡越來越老,像這樣的作品已經很難雕刻出來了,因為雕刻一件核舟至少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很費工夫,年齡老了,做起來就費勁多了,所以這個可以留給自己了?!薄坝械臇|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兩件。師傅考功卿一輩子就刻出兩個核舟??毯酥凼亲羁简灱夹g的,書法、繪畫什么都得兼顧。不像刻花瓶類的普通作品,只要找到形狀合適的桃核基本就能刻成。所以這是核雕中的頂尖品,一般人做不了?!蓖蹙w德對核舟的雕刻也是感觸頗深。
但相對于核雕創作的辛苦,王緒德更擔心這門絕藝的失傳:“我收了10多個徒弟,但都不是專職干這個的。所以無法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這上面,雕刻技藝也還都不成熟,稍微復雜的就不行了。而核雕創作學起來費勁,沒有產量,見效益較難,所以很多人學起來也不很專注。我現在什么都不想,就擔心這門手藝失傳了。也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重視這個問題,別讓老祖宗留下來的絕藝在我們手里失傳了?!?/span>
最怕核雕藝術失傳 奇人王緒德復活
2009/2/11 10:02:25北京青年報
亮相非遺傳統技藝大展在桃核上“再現”經典中學課文———
盛大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上,山東濰坊人王緒德的展位,擺著幾個他琢磨了近半世紀的小小桃核——實在不起眼。但正是“融天地萬物于方寸之間”,讓核雕在世界雕刻藝術中獨樹一幟。在這個流行“求規模求速度”的時代,王緒德,做了中國核雕藝術最好的代言人——使《核舟記》所述栩栩如生“復活”的,古往今來,能有幾人?
“我們都讀過中學課文里的《核舟記》,但都沒見過真的?!?日在京開展的傳統技藝展上,偶有人在核雕展位前駐足,都會感慨一句。重不過幾錢、長不過一寸的方寸桃核,被王緒德雕成一條船,船上4個人神態各異,4扇門、8扇窗均可自由開合;舉起放大鏡,可見門窗上刻有60個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攜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較《核舟記》所述更甚的是:一小書童趴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雙臂,仰頭張嘴打哈欠;船頭垂下一條錨鏈,40余環,每環小如米粒,細如發絲。王緒德告訴記者,刻“核舟”,最難的是刻錨鏈,因為“你刻第一環還得兼顧二、三環”。
1962年,20歲的他從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后分配至一家地方文化館,本專業是鑄銅印,但對同事考功卿的核雕卻“一見鐘情”?!罢媸欠酱玳g的大千世界啊。小小桃核,山水、人物、花鳥全都容得下?!苯衲?00周年誕辰的考功卿,是著名核雕藝人都蘭桂的親傳弟子。1960年去世的都蘭桂,有仨徒弟,一為兒,一為婿,一為考功卿,但兒、婿均未成氣候。
陪同來京的王妻告訴記者,考功卿“給毛主席、給周總理都刻過東西,只是沒多少人知道”,他一輩子只有王緒德一個徒弟。徒弟最初拜師,師傅并未答應?!皫煾堤宄?,它集雕刻、書法、繪畫多種藝術于一體,學起來費勁,可見效不大,所以核雕今天發展得不那么好啊?!?/p>
大展現場,每每有參觀者咨詢核雕價格,王緒德總是兩個字:“不賣!”問及原因,王緒德道:“你叫我怎么說呢?我雕一個月,2000塊錢給人自己覺得不夠本,但他會覺得貴?!?/p>
除了展品價格,另一個頻率最高的問題就是“你花多長時間刻一個”。別人問,有時王緒德答“這個得一個月”,有時說“一星期”,有時是“最快五六分鐘”。私下里,王緒德嘟噥:“多長時間?多長時間?有的東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兩件?!薄跽f的是師傅考功卿刻《核舟記》里描繪的“赤壁夜游”?!皫煾狄惠呑泳涂坛鰞蓚€‘核舟’?!蓖蹙w德刻核舟,就是受考功卿影響?!吧鲜兰o60年代,我剛跟他開始學藝,他就跟我叨叨《核舟記》里王書遠刻的什么樣?!卑淹婧颂?7載,王緒德共刻出四個“核舟”?!?974年刻了一個,1980年左右刻了一個,1992年刻了一個。這三個都被單位給找了買家?!睅韰⒄沟?,是他1994年的作品,也是他迄今最滿意的一件?!拔?003年退休了,就可以把它留給自己了?!?/p>
王緒德說:“刻‘核舟’是最考驗技術的,書法、繪畫什么都得兼顧。不像刻‘花瓶’,只要找到形狀合適的桃核基本就能刻成?!彼诵萸?,就尋摸到過一個適于雕“核舟”的桃核,可至今也沒開工?!澳X子里有數了,靈感到了,才能動刀,不然浪費了這材料?!?/p>
王妻告訴記者,王緒德現在“什么都不想,就擔心這門手藝失傳了”。
“奧運核雕”問世
濰坊新聞網 2008-04-09 09:05:17
4月6日,在城區齊魯文化古玩城內,我市著名核雕大師王緒德向記者展示剛剛完成的“奧運核雕”作品。
濰坊新聞網4月9日訊 這枚“奧運核雕”用桃核雕成,長約3.5厘米,寬約3厘米。核雕正面圖案由奧運會會徽和奧運五環以及“中國北京歡迎你”字樣所組成,背面則雕刻了奧運五福娃,立體感強,栩栩如生。
據了解,濰坊核雕技藝始于晚清,傳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記者 張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