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9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中醫正骨療法,殷氏金鎧甲正骨
從藝年限:34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安丘市
所屬地區:安丘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527
殷德志,男,1973年5月生,山東濰坊安丘人。繼承父業,為“金鎧甲正骨”第四代傳人,畢業于北華大學臨床醫學系,獲國家執業醫師資格?,F為該非遺項目的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他運用現代生物提純工藝和透皮吸收技術將中醫外治理論和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在了一起,主導成立了安丘市金鎧甲醫藥研發有限公司,并注冊了“金鎧甲”商標,榮獲多項中國特色醫藥貢獻大獎和國家發明專利,國內首創,發明了新型膏藥制備工藝,在中藥外治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殷氏金鎧甲正骨(膏藥)始創于1874年,是一個理論體系完善、學術內涵和診斷經驗豐富翔實的中醫骨傷科學術流派,是我國醫藥學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盛傳四世,歷時一百三十余載,“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濟世救民,療傷活人無數,素以療法獨特、效果卓著、為醫清廉而飲譽齊魯。第三代傳人殷桂明先生獲國家主治醫師資格,傳略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外名醫風采》、《中華醫療杰出人物》等大型專著。
2012年12月第三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榮獲多項中國特色醫藥貢獻大獎和國家發明專利,國內首創,發明了新型膏藥制備工藝,在中藥外治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信息來源:安丘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發表時間:2016-01-29
2016年1月23日至24日,我市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殷氏金凱甲正骨的代表性傳承人殷德志,受邀前往北京,參加了第六屆全國名老中醫絕技演示交流大會,并在會上作了題為《傳承特色非遺
打造民間醫術品牌傳奇-記山東金鎧甲正骨(膏藥)傳承發展記實》的學術發言,受到與會中醫藥專家和領導的,并于香港醫藥達成了合作開發金凱甲膏藥的共識。
據悉,本次大會由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特效醫術發掘整理專業委員會發起主辦,重點邀請了全國基層、社區、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相關學術團體等涌現出的中醫藥特色技術人才,旨在進一步增強基層中醫藥工作者的交流學習,加快民間中醫藥的社會化、企業化、國際化的發展進程。
殷氏金鎧甲正骨(膏藥)始創于1874年,是一個理論體系完善、學術內涵和診斷經驗豐富翔實的中醫骨傷科學術流派,是我國醫藥學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盛傳四世,歷時一百三十余載,“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濟世救民,療傷活人無數,素以療法獨特、效果卓著、為醫清廉而飲譽齊魯。第三代傳人殷桂明先生獲國家主治醫師資格,傳略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外名醫風采》、《中華醫療杰出人物》等大型專著。第四代傳人殷德志,畢業于北華大學臨床醫學系,獲國家執業醫師資格。他運用現代生物提純工藝和透皮吸收技術將中醫外治理論和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在了一起,主導成立了安丘市金鎧甲醫藥研發有限公司,并注冊了“金鎧甲”商標,榮獲多項中國特色醫藥貢獻大獎和國家發明專利,國內首創,發明了新型膏藥制備工藝,在中藥外治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金鎧甲官網
當代李時珍
2011-06-19 14:42:06
——記全國著名頸肩腰腿痛專家殷桂明先生
殷桂明先生,生于1927年,已逾八十高齡,全國著名頸肩腰腿痛專家,世界名人證書獲得者,政協安丘市第二三四屆委員,山東安丘市頸肩腰腿痛外治研究所首任所長,殷氏金鎧甲正骨(膏藥)第三代傳人,被患者美譽的“正骨專家、膏藥大王”……
殷老出生在戰亂的年代,歷經滄桑的他,總有一段說不完的故事……。
殷桂明先生出生在山東省安丘市趙戈鎮趙戈村,趙戈村位于美麗的峽山水庫河畔,那個年代正是戰火硝煙,兵荒馬亂的年代,殷桂明先生兄弟姐妹共6人,他排行老四,兄弟中他排行老二,殷氏家族世以專攻正骨(膏藥)。第一代宗師殷連升,自稱百草仙人,據《殷氏族譜》記載:“仙人少年時,商資聰慧,青年時已擁良田百畝,店鋪數十間”,后于清同治年間棄商從醫,專攻外科,凡患各種毒瘡重癥者,得到他的藥外敷,都很快痊愈,如果是骨錯縫、筋出槽,請他治療,沒有不愈的。二代宗師殷善緒繼承父業,于清末、民國及抗日戰爭時期在家行醫,門庭若市,技術精湛,醫德高尚,群眾譽為殷氏金鎧甲正骨的正宗,在地方享有較高的聲譽,解放前,國民黨公然提出了廢止中醫,正骨這個中醫的小科更受其害,使殷氏金鎧甲正骨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多少年來,殷善緒在自家的大門樓里,院子里的草棚下,設備只有一張床,一把圓椅,兩條長板凳,一口熬膏藥的鐵鍋,一個藥捻子,一些藥罐和裱背材料之類的東西,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繼續為廣大骨錯筋傷患者正骨療傷,解除痛苦,有一膠東富賈,扭傷后腰痛連腿,夜不能寐,癱瘓在床,聞師醫術臥馬車連行兩天兩夜求診,世醫殷善緒診后,在腰部一捏,病人當場即能下床行走,病已好了大半,再貼上幾貼膏藥,不幾日,病人腰腿痛竟很快神奇般的消失了,又隔數日,富賈帶珠寶一箱登門致謝,被大師婉言謝絕,后被民間傳為佳話……。
抗戰時期,二代宗師殷善緒辭世,據其墓道碑中記載:“安丘城東北三十里趙戈村,殷氏世以專攻正骨,醫名天下,觸摸患處知病情而不差纖毫,瘡疽不仁,骨錯筋傷者,無寒暑風雨霜雪,門若市……?!?/p>
二代宗師辭世后,第三代傳人殷桂明已掌握了殷氏金鎧甲正骨絕技和祖傳方藥,繼續在民間為群眾治病,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中醫政策的指引下,殷氏金鎧甲正骨又獲得了新生,第三代傳人殷桂明決定沖破技術私有的陳規陋習,于1956年將祖傳正骨秘方公諸于世,并參加了工作,在生產隊和同志們一起為群眾治病,他一邊繼承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一邊探索創新,將正骨方法和藥物的功效做了新的提升。
白天殷桂明先生在藥鋪里給群眾治病,晚上便在煤油下看書直到深夜,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殷桂明先生讀完了《內經》、《本草綱目》等多部醫學專著,同時,殷桂明先生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重要,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更認識到,正骨固然重要,藥物配合治療亦不可少,于是他即“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殷桂明穿上草鞋,背起藥簍,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標本,他首先在家鄉峽山水庫一代采藥,再到安丘西南約百里之遙的沂蒙山區,沂蒙山區盛產地道中藥材,且品質優良,殷桂明每到一處,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教,其中有采藥的、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他們均幫他了解了各種各樣的藥物,不論是在四處采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藥鋪里,殷桂明都非常注意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并對藥性、主治、功效等項都做了全面的記錄、掌握,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殷桂明觀察到有一種專治頸肩腰腿疼痛的特效藥,可謂是藥到病除,他查閱了幾乎所有的藥學古典專著,但這些古典醫著中僅介紹它對其他疾病有特效,而對頸肩腰腿疼痛等痹癥的治療,書本上毫無記錄,為親自驗證這種神奇藥物的奇特療效和生長習性,他不辭勞苦,來到千里之外的原始大森林,在當地人的熱心幫助下,終于找到了這種神奇的藥物,晚上他故意夜宿山林,讓風濕侵入自己的身體,又用木棒將自己的手臂擊傷,然后,他將這種神奇的中藥搗成糊狀后敷于患處,很快疼痛就神奇般的消失了,原來這種藥物全國各地均有生長,只是教科書上沒有記載罷了,你認識它并好好利用它,它就是寶,你不認識它它就是草。
殷桂明研究中醫正骨和中藥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百年的醫學文化積淀使殷氏金鎧甲正骨(藥物)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因療效顯著,在當地享有極高的盛譽。自1983年開始,連續三屆入選政協安丘市第二、三、四屆委員,1998年經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批準,殷桂明成立了安丘第一所專門從事正骨(藥物)研究的“安丘市頸肩腰腿痛外治研究所”。
殷桂明先生素秉弘揚家學,振興中醫正骨事業之志,傾畢生精力,孜孜以求,不僅深得家學之精粹,而且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使其不斷完善提高,為使殷氏金鎧甲正骨光大于世,今雖年屆耄耋,然優櫪之志不衰,仍親率子女耕耘在中醫正骨舞臺上,殷桂明先生非常注重對下一代的醫學基礎培養,現任所長,董事長殷德志先生大學畢業后在所里繼續和父親一起工作,已成為研究所里的業務骨干。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山東省安丘市頸肩腰腿痛外治研究所經歷了由民間行醫,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模式到現代研發、推廣、臨床、終端培訓及高科技生產于一體的實質性飛躍,盛傳百年的“金鎧甲”品牌商標,已經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研制開發的金鎧甲牌筋骨貼、風濕祛痛散、烏蛇枸杞膠囊已經國家藥理、毒理和臨床試驗,并獲國家正式批準文號,殷桂明先生的光輝業績也被列入《世界名人錄》。盛傳百年的“殷氏金鎧甲正骨(膏藥)”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日晨起,各地患者各以時聚,擁塞于庭,待膏之救,迫甚水火,以為繪流民之圖,開賑饑之局,不過如是…….
她的發展和學術成就,不僅引起了國人的矚目,也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極大興趣和高度重視,她的發展必將對人類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新的貢獻!
金鎧甲膏藥
金鎧甲膏藥:筋骨消痛舒,適用于頸椎病、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骨質增生、關節炎、肩周炎、風濕、類風濕、股骨頭壞死、腰腿痛、跌打損傷等癥的黑膏藥!
【注冊號】 豫滑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1580001號[1]
中文名:金鎧甲膏藥
外文名:YINSHI gold armor plasters
創立時間:1874
創始人:殷連升
一、前言
古代醫學家曾論:人之疾,由內以外,其流行于經絡臟腑者,敷藥乃驅之。金鎧甲膏藥,歷時一百四十二年,傳承四代人的心血,適用于頸椎病、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骨質增生、關節炎、肩周炎、風濕、類風濕、股骨頭壞死、腰腿痛、跌打損傷等癥。
金鎧甲歷代傳承人把質量放在了第一位“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正因如此,秉承細工出效藥的古訓,堅持使用最好的地道中藥材才研制出患者口中的放心藥、奇藥!
清同治年間,中國缺醫少藥,正骨大夫更少,殷氏金鎧甲正骨早已遠近聞名,殷連升考慮正骨是治療骨錯位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正骨后配合針灸,病人有痛苦,若正骨后配合湯藥內服,病家太麻煩,而且容易傷胃氣,便產生中藥熬制膏藥的想法,由此產生了殷氏金鎧甲的原始雛形。
二代宗師殷善緒繼承父業,于清末,民國及抗日戰爭時期在家行醫。解放前,國民黨公然提出廢止中醫,正骨這個中醫的小科,更受其害,使金鎧甲正骨的發展受阻,多少年來,載院子的草棚下,一張床,一把園椅,兩條長板凳,一口熬制膏藥的鐵鍋,一個藥捻子,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繼續為廣大骨病患者正骨療傷,解除痛苦。殷善緒為金鎧甲親自著手繪制了人體骨骼結構圖。
抗戰時期,二代宗師殷善緒辭世,殷桂明掌握了殷氏正骨和祖傳方藥,文化大革命時期,殷家被打成了地主,戴上了高帽子,整日被批斗,殷氏金鎧甲正骨一度被荒廢,殷桂明兄弟姐妹六人被拆散,漂流各處,殷桂明沒有走,在家照顧母親和一群兒女,由于階級成分不好,在生產隊里不明天就起來干活,晚上別人睡了,他才可以回家,干最臟最累的活,掙到的工分卻最少,但他有一個信念,祖輩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不能丟,殷桂明忘記一天的勞苦,依然在煤油燈下孜孜不倦的研究殷氏正骨方法和祖傳方藥并讀完了大量古典學專著,1981年上級政府為殷家平反昭雪,金鎧甲膏藥重獲新生。
經歷了封建社會的陶然,辛亥革命的洗禮,戰爭年代的檢驗,和平歲月的印證,現在仍一步步的傳承著,祖父和父親為清末民國時期的正骨名醫和膏藥大師,正骨以“穩、準、輕、巧”;膏藥以“簡、便、驗、廉”四字而著稱于世,多年來,治愈患者難以計數,患者覺得方便無痛苦,所以還算歡迎和尊重,從而得名“膏藥大王”!
1983年,第三代傳人殷桂明教授被當地政府和人民推選為安丘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殷教授一直以“讓群眾少花錢,治好病”為職能,在“方便,無痛苦”上五個字下功夫,治愈了很多頑難病癥,1997年殷桂明教授被列入《世界名人錄》……
兒子殷德志從小跟父親上山采藥,對中醫學很感興趣,殷教授對兒子嚴格對待,兒子不僅把祖傳醫術研究透徹,還多次出門拜訪國家級的醫學大師,拜師學藝,殷德志39歲正式接手研究所成為第四代傳人。
金鎧甲膏藥從民間行醫,手工作坊的加工模式,到注冊商標,開辦股份制藥廠,審報生產批準文號,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其它產品
殷氏金鎧甲發明并研制了感冒膏、痔瘡膏、胃腸膏、乳癖膏、痛經膏、膽囊膏、哮喘膏、面癱膏、疔瘡膏等十余種膏藥。
參考資料1.豫滑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1580001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引用日期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