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67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省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高密剪紙
從藝年限:46年
單位及職務:高密市衛生局 退休
所屬地區:高密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7849
曹兆愛,女,1955年生,中共黨員,高密市衛生局干部。高密剪紙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山東濰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其剪紙作品獲“第一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銅獎,并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收藏;書法作品獲“全國紀念康有為逝世80周年書畫展。
2010年12月第二批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4年6月山東省第四批省級非遺(高密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山東濰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剪紙作品獲“第一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銅獎,并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收藏;書法作品獲“全國紀念康有為逝世80周年書畫展。
2018-05-17
高密剪紙與曹兆愛
高密剪紙,是山東省高密市民間藝術“三絕”之一。高密剪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于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象征性強,造型樸實夸張,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反映出獨到的民族審美觀。
曹兆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當地民間剪紙大多沿襲母系家族傳承,曹兆愛的姥姥家祖上原為劉墉老宅佃戶,世代看護劉家花園與墓地,因墓祭的需要,他們專門拜名師學習紙扎。劉氏家族門楣顯赫,其墓祭所需紙扎自然不同于民間普通百姓家,曹兆愛姥姥、母親打小就練就了一手好剪紙。受家庭熏陶,曹兆愛幼年起就喜歡畫畫剪剪,剪個窗花貼在木窗欞上,剪個小狗哄哄鄰家小孩。曹兆愛的剪紙,承襲傳統,力求創新。她常常到民間剪紙藝人家中觀摩,從中汲取剪紙造型營養,尤其是高密南鄉著名剪紙藝術家范祚信,曾多次點燃過其創作靈感的火花。
一把花剪,剪出了曹兆愛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美好追求。本期,將為大家介紹高密剪紙傳承人——曹兆愛,帶領大家走進高密剪紙。
曹兆愛剪紙藝術歷程
曹兆愛,女,號益之齋主,自幼酷愛書法和剪紙藝術。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民間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女書畫家協會會員、濰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濰坊民間藝術大師、山東省民間工藝大師, 高密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2007年,其剪紙作品《我們的荷園》獲“第一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銅獎,并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家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收藏,書法作品《勸學》獲“全國紀念康有為逝世80周年書畫展”金獎;2009年,剪紙作品《平安中國》(年畫剪紙組合)獲“第二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金獎;《厚德侔天地,大道冠古今——孔子圣教組圖》的作品,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獲得了2014年全國民間藝術博覽會精品獎和2015年“泰山文藝獎”三等獎;2017年4月,剪紙作品《二十四孝故事》、《孔子圣教圖》分別獲得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最佳創意獎、最佳創新獎;《晏子故事》在紅高粱文化節上,得到莫言先生的高度贊揚。2017年9月份,該作品獲得“感知濰坊設計創意大賽最佳創意獎”。
她的剪紙題材廣泛,高密的自然人文景觀、戲曲人物、花草魚蟲、神話傳說、民間風俗等,無不被她用一張張大紅紙,變幻成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她的剪紙,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塊與線組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線條剛秀挺拔,有金石味;所剪事物粗獷中透清秀,樸拙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令人愛不釋手。尤其動物剪紙,構思浪漫而不浮夸,造型嚴謹而不拘泥,動作情態若似活物,躍然紙上。她巧妙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使鋸齒紋和光滑面有定規而不拘束,形成了其粗獷而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樸而靈秀、生動又傳神的藝術風格,其藝術風格獨特,個性鮮明,明顯有別于當地其他民間剪紙藝人,深受專家青睞和人們的喜愛。
1955年,曹兆愛出生于一個思想開明的家庭和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村莊。她的祖父明白讀書的重要,先是省吃儉用供應她的父親上了幾年私塾,為自家寒門添了幾絲書卷氣;到了她這一代,她的父母也是竭盡全力地讓孩子上學讀書、識文斷字。在父母的培養教育下,她兄妹四人都喜歡讀書學習和書畫,在學校都是三好學生。那個年代平時接觸不到書籍和書畫,只有到春節期間才在家里掛上年畫、張貼春聯;而那一幅幅年畫和春聯就是她流連忘返欣賞不完的藝術品。她一些同學的家庭也頗有文化修養,每次去這些同學家里玩,她會先看門上的對聯和墻上的年畫,感受那一股股古樸醇厚的文化底蘊。鄰里鄉親的那種樸實無華的尊重與親情,讓她潛移默化之下受到了深深的熏陶,幼小的心靈對傳統文化萌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愫和向往。
通過積累和學習,她漸漸形成了自己的追求和風格:那就是在學習繼承傳統剪紙藝術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創意和思想,賦予剪紙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內涵,而不是單純去模仿復制流傳下來的花樣圖案。這樣做雖然難一些、付出精力多一些,她卻樂在其中。為此,她做過許多嘗試,譬如,將十二生肖等圖案設計成對剪等,確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深厚的功底加上勤學苦練,近年來,她的剪紙創作漸入佳境,《鶴舞升平》、《金鼠送?!?、《和諧世間春》、《平安中國》、《嫦娥奔月?!返茸髌?,既有神話傳說的浪漫詼諧,又有現實生活的淋漓寫照,深受人們的喜愛。
后來,她覺得這些還不夠,就探索用剪紙“講故事”,傳播文明向上的正能量。她覺得獲獎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因此每年她都要拿出新的作品;而創作每一副作品,都是她情感的流露和藝術感悟的綜合反映,她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她的剪紙作品都是原創,以精巧的構思見長,并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內容和現代文化、時尚元素接軌,粗獷中透著清麗,樸拙中藏著精妙,剪出的人、物線條剛秀挺拔,韻律靈動活潑,相互襯托,對比強烈。人物剪紙更是構思浪漫,造型鮮活,動作情態淳樸可愛,栩栩如生,明顯有別于高密其他民間剪紙藝人?!边@是業內人士對她作品的評價。
曹兆愛認為“書法是根”,對書法的愛好一直縈繞心頭,不曾忘卻。2000年,她開始接觸到一些造詣較深的書法家,得到他們的指點后,工余時間開始進行系統地臨帖,每天揮毫不輟。后來,她還利用周末到濰坊市北海書畫院聽過多次課,到高密市書協學習并參加有關培訓。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她接觸最多的是鐘繇、王羲之等書法大家的楷書,她自己的書法,則以小楷為主。有著小時候的扎實基礎,再加上每天大量刻苦地練習,她的書法造詣穩速提高,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創作中,她力求學習古人而不拘泥于古法,師承達者而又有自己開拓的一方世界;她通過書法反映了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生活百味,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
2005年,她拿到了人生第一個書法獎——濰坊市“商業銀行杯”書畫作品展優秀獎。此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諸多獎項收入囊中,時至2007年,她的書法作品已獲得紀念康有為逝世80周年全國書畫展金獎、建國6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金獎等9個書法獎項。她認為,學習書法需要時間,卻不僅僅是靠時間的堆積來寫字,必須要不斷研究,認真臨帖,從廣博的知識中去深入品鑒和學習,融匯自己所學,再以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她最為得意和獲得業界贊賞的,是剪紙和書法藝術的巧妙融合。
“自古以來,剪紙就是一門民間通俗藝術,而書法則是高雅藝術,分屬兩個領域。但兩者也有共同點,都是線條藝術,都有‘金石味’。這也是高密剪紙的特點。但民間大多數剪紙,都是一種簡單的裝飾,沒有多少縱深的涵義,通過將剪紙和書法相結合,再把神話傳說或者歷史人物故事融入其中,能夠更加直觀鮮明地體現出剪紙背后的寓意和故事,對剪紙藝術而言也是一種升華?!辈苷讗壅J為,藝術本身是相通的,因為多年來既經常琢磨剪紙,又堅持練習書法,捕獲到了一種靈感,她嘗試著將剪紙和書法兩種藝術融合起來,在剪紙中融進書法元素。這種融合既包括內在的“神”——精神內涵,也含有外在的“形”——為剪紙配上書法,增強高雅的藝術氣息;一方面通過剪紙體現書法豐筋多力、剛柔相濟的特點,另一方面用書法文字介紹剪紙,讓剪紙的內容清晰明了、寓意容易理解。像《孔子圣跡》、《孔子圣教組圖》、《晏子故事》、《二十四孝故事》、《十二生肖》等關于歷史、文化的剪紙作品旁邊,都有用小楷書寫的簡介,兩者相輔相成,風格獨具。她說,她是在用剪紙的形式來講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創作剪紙,寓教于樂、雅俗共賞是她的藝術追求。
這些年,除了自己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斷進步,她還非常注重交流和傳承,無私無償地傳授剪紙技藝,常年有七八個包括成年人和孩子在內的剪紙愛好者跟她學習技藝。幾年來無償為有關部門和有關書籍捐贈剪紙和配圖剪紙若干幅,無償為在校學生講授高密剪紙技法和到現場進行演示。
作品欣賞
喜慶
九魚福
蝶喜
松鶴延年
十二生肖 ·子鼠
十二生肖·丑牛
十二生肖·寅虎
十二生肖·卯兔
十二生肖·辰龍
十二生肖·巳蛇
十二生肖·午馬
十二生肖·未羊
十二生肖·申猴
十二生肖·酉雞
十二生肖·戌狗
十二生肖·亥豬
和合二仙
翻棉單
龍鳳呈祥
捉迷藏
連年有余
晏子題材受寵民間藝術作品展
在本屆紅高粱文化節“根在故里”民間藝術作品展上,記者發現,無論撲灰年畫、剪紙還是泥塑,以晏子為題材的作品備受民間藝人和參觀者的寵愛和青睞。
我市著名剪紙藝人曹兆愛創作的晏子故事剪紙就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該剪紙為四條屏,由16個故事組成,既包括大家熟知的《晏子使楚》、《橘生淮北》等著名典故,也包括《拒絕美妾》、《君子治國》等其它故事。剪紙線條流暢、惟妙惟肖,形象直觀地表現了晏子機智幽默、不卑不亢、勤政愛民、廉政自律等品格?!斑@組剪紙從構思到創作完成,用了大半年的時間。為了多了解晏子的故事和生平,豐富創作內容,我查閱了《晏子春秋》等許多資料,腦海中晏子的形象逐漸清晰,剪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彼嬖V記者,雖然自己以前就知道一些晏子的故事,但從來沒這么認真的研究過,晏子的精神品格對自己觸動很大。
“無論晏子的歷史地位還是品德修養,都是咱高密人的驕傲。文化節能夠突出晏子主題,顯得更有吸引力和文化內涵?!碧氐貜耐獾鼗貋韰⒓游幕囆g節的李先生表示,通過參觀作品展,對晏子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放不下的“金剪子”
2008-04-21 14:55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一不留神,你碰到的人就是個民間藝人?!眲偟缴綎|高密,就聽到這樣的說法。盡管是一個縣級市,但有著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高密卻有4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剪紙、撲灰年畫、彩色泥塑和地方戲曲茂腔,并被文化部評為第一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高密的民間藝人層出不窮,尤其是民間剪紙藝術大師。
剪出來的媳婦
“你能畫啥,我就能剪出來啥!”26年前,家住高密縣井溝鎮河南村的劉彩花和縣文化館巡視員叫板時充滿自信。不過,這個地地道道的高密媳婦還是牢記祖訓,恪守婦道,在家里養豬養娃,把去縣城剪紙的活計“介紹”給了自己的丈夫范祚信。如今的范祚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不僅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院校舉辦過個人展,而且到過日本、法國,并在那些地方受到“追捧”。
“要是沒我,他根本剪不出來那些花?!泵鎸φ煞虻妮x煌,劉彩花有點坐不住了,她也想把失去的光彩找回來。她告訴記者,現在在高密,有一雙會剪紙的巧手,不僅意味著能擺脫下地種田的命運,還可以供子女讀大學,甚至能在城里買樓,“那是讓村里人都刮目相看的事”。范祚信在一旁憨憨地笑了,遞給記者一打各類榮譽證書的復印件,前4個是范祚信的,后4個是劉彩花的。
像所有純樸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樣,小范祚信和小劉彩花,都是看著家里的姑婆姨嬸們剪紙長大的。每年一進臘月,鄉下人家的大鋪炕上,坐滿了巧手的媳婦們,一邊“拉呱”(高密方言:聊天),一邊剪紙??粗粗?,他們也愛上了剪紙,“一天不剪手就癢癢,連趕大集也不忘記揣摩人家的剪紙,到鄰里家串門也要學幾個新樣子?!笨此麄兌歼@么癡迷,有人就“慫恿”他們一“剪”高低?!凹糁糁?,就‘撿’了個媳婦?!狈鹅裥耪f起這事還很得意,兩人的結婚紀念物就是互贈的兩把剪刀。
高密的媳婦們,平常里只能“低眉順目”,因為剪紙,她們有了“揚眉”的機會。她們中大部分連字都不識一個,但肚子里卻有剪不完的花樣。劉彩花告訴記者,她不識字,但央求說書的堂叔給自己講了遍《水滸傳》,便能繪制出“水滸108將”的剪紙花樣;而識字的范祚信,卻只能把花樣用煙火熏在土紙上,才能剪出精品。
如今的范家,老少三代都會剪紙,“水滸108將”之后,他們又創作了“紅樓夢100人”,而且要把中國歷史小說的人物、歷史人物繼續“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