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52 歲
技術職稱:助理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泥塑,泥塑
從藝年限:24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神韻雕塑有限公司 總經理
所屬地區:安丘市
師承:王東林
徒弟:
瀏覽次數:9071
王永芹,女,生于1970年6月,安丘市興安街道石廟子村人,大專學歷,助理工藝美術師,濰坊 市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工藝美術泥塑界領軍人物,齊魯文化之星。
從幼年就喜歡繪畫,跟隨父母學習泥塑,初中畢業后到當地一家毛巾廠工作,負責樣品畫板設計。1988年,受單位委托到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主攻工筆人物描繪,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王永芹的繪畫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可正待大顯身手時,公司破產。2007年12月的一天,王永芹偶然從電視上看到了無錫泥人的制作工藝,心有靈犀的她立即效仿起來,從此開始了她泥塑的藝術生涯。
為研究泥土的配制,她曾專程趕往無錫宜興購買紫砂,到天津學習“泥人張”的工藝,去高密學習黑陶制作,甚至到當地的山區采集樣土進行實驗。最終選用了細膩、含沙量少的渠河泥、荊山洼泥和黃河泥,經過捶打、摔、揉,再加一定比例的棉絮,增強泥塑的抗裂性。
王永芹注重挖掘民俗人物,豐富自己的創作題材,在藝術風格上鄉土氣息濃厚,人物表情刻畫栩栩如生。在她的作品中,有出觀的老子、懲惡揚善的濟公、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還有醉酒的貴妃、出塞的昭君及農村娃系列作品等?!都t樓夢》中的劉姥姥、被逼迫上梁山的御林軍教頭林沖、純樸的牧羊娃……一把泥土,到了她手里就有了生命,成為“絕活兒”。王永芹用她一雙靈巧的手,將人物形態、神韻都發揮到了極致。如今,其作品在工藝品市場上成為人們的搶手貨。
投身泥塑創作以來,最感動的就是政府對她的支持。當初起步時,沒有資金,安丘市政府專門撥款兩萬元,幫助她開設燒窯,2011年在青云山為她安排了專門的工作室,2014年又創建了泥塑館和齊風魯韻雕塑有限公司,正是有政府的支持幫助和個人的加倍努力,才使得在事業上有了今天的發展。使她能夠一步步走到今天。
二十年間,先后為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了《古景芝酒文化一條街》共700多件的泥塑群雕工程、章丘博物館制作了仿漢代危山出土的《兵馬俑》大型陶藝群雕1200多件等大型作品。多次在深圳文博會、山東省文博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濰坊文展會、魯臺經貿洽談會、山東省標志性旅游商品大賽中獲獎。作品銷往法國、韓國、港、澳、臺等地區,并被山東省藝術館、山東省博物館、濰坊博物館、有關企業單位收藏或展示?!鞍睬鹉嗳恕表椖苛腥胧〖壏俏镔|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0年被評為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并取得了以下榮譽:
2012年被推選為濰坊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2012年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稱號。
2013年被評為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區實驗區十大非遺傳承。
2013年被評為濰坊市農村文化實用人才。
2014年并被被評為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區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傳習所先后免費培養泥塑學生400多人。
2014年被評為濰坊市民間藝術家名家、濰坊市藝術名家。
2014年評為濰坊市工藝美術界(泥塑)十佳領軍人物等榮譽。
2015年被選拔為第三批齊魯文化之星。
2017年7月被評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追溯山東省濰坊市安丘泥人的歷史,可推至東漢末年。道教、佛教的祭祀活動中以小泥娃娃等民間藝術品為媒介的乞子儀式,客觀上促進了安丘泥人捏塑藝術的發展。
安丘泥人的制作一般采用選料、打坯、制作、加工、著色五道環節。大都選用粘性、細膩、含沙量少的膠泥制作泥人。經過捶打、摔、揉,按一定比例在泥土里加些棉絮、草紙、麻纖或蜂蜜,用木棒捶打均勻,以增加抗性和防裂。安丘泥人有粗貨、細貨之分。手工捏制的泥人為細貨,模具塑制的為粗貨。模制只能做些簡單的頭和身體,復雜的部分必須用手工慢慢捏制,經過反復打磨、修飾、晾干,再放入窯爐內燒制成型。用天然泥制作泥人一般溫度控制在800度左右,陶土泥溫度控制在1100度左右。
安丘泥人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以塑造百姓民間生活情趣為主。人物刻畫細膩傳神,形態生動,線條流暢,取舍得當,以清新素淡為審美標準,在顏色上很少彩繪。主要巧借各種泥土的自然、原色靈活搭配,用泥色的濃淡,層次的變化描繪事物的氣韻生動,別有一番來自廣闊土地的田園風味。安丘泥人在象形上適度夸張,著重將作品最出彩的地方凸顯放大,以增強藝術的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抽象主義的特征。安丘泥人在構思上注重“情景式創作”,強調神形兼備,最大程度的復原人物情景,在當代泥塑藝術領域中獨樹一幟。代表性作品有“老子出關”、“林沖夜奔”、“濟公活佛”、“賣糖葫蘆”、“紅樓十二裙釵”、“敦煌飛天系列”等。
2009年中國曲阜祭孔大典活動,并被曲阜師范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2010年2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被推選為濰坊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2012年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稱號。
2013年被評為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區實驗區十大非遺傳承。
2013年被評為濰坊市農村文化實用人才。
2014年并被被評為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區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2014年被評為濰坊市民間藝術家名家、濰坊市藝術名家。
2014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泥塑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5年被選拔為第三批齊魯文化之星。
2016年12月經濰坊市中評委評審通過晉升為“助理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017年被濰坊婦聯評選濰坊市巾幗大師稱號。
2017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評為第六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1年泥塑作品在山東省第九屆旅游商品設計創新大賽榮獲銅獎。
2012年作品《三羊開泰》在中國曲阜孔子文化旅游商品設計大賽榮獲銀獎。
2012年央視CCTV4《遠方的家》專題播放《安丘泥人王永芹》節目。
2013年央視CCTV9《紀錄片》專題播放《安丘泥人王永芹》的節目。
2013年作品《三羊開泰》在第十屆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銀獎。
2013年1月在濰坊旅游“三個三十”評選活動中,安丘市青云山永芹泥塑館的陶藝《三羊開泰》,被選入到濰坊不可不買的30種旅游商品。
2014年4月泥塑作品在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2017年4月泥塑《老子出關》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作品銷往法國、韓國、港、澳、臺等地區,并被山東省藝術館、山東省博物館、濰坊博物館、山東景芝酒業有限股份公司、濰坊收藏家協會、青島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2014.2.26
王永芹 “泥人王”
作為一名省級非物質遺產名錄安丘泥人代表性傳承人,王永芹一直在塑形、塑神共享“泥塑”藝術的快樂。
王永芹十分注重挖掘民俗人物的創作,不斷地豐富創作題材。在她的作品中,有出觀的老子、過江的達摩、懲惡揚善的濟公、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叫賣糖葫蘆的街頭小販、街頭修鞋匠以及天真活潑的農村牧羊娃。2008年,由她創作的奧運五福娃,更是將人物形態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或哭、或鬧、或搞惡作劇,個個憨態可掬,令人留戀往返。
《看爺爺喝景乏酒》
濰坊市文展會安丘廳掠影 作者:王永芹
(2010-01-27 14:28:18)
安丘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泥人大師王永芹
2012-07-13 09:31
王永芹,安丘永芹泥塑工作室的創作人,生于1970年6月,安丘市興安街道石廟子村人。從幼年就喜歡繪畫和玩泥巴,初中畢業后到當地一家毛巾廠工作,負責樣品畫板設計。1988年,受單位委托到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主攻工筆人物描繪,日積月累,有了一定的藝術基礎。從2007年12月起,專門探討和研究泥人的制作工藝,如今,其作品在工藝品市場上成為人們的搶手貨。
作為一名民間藝人,王永芹十分注重挖掘民俗人物的創作,不斷地豐富創作題材。在她的作品中,有出觀的老子、過江的達摩、懲惡揚善的濟公、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叫賣糖葫蘆的街頭小販、街頭修鞋匠以及天真活潑的農村牧羊娃。有人感慨地說:真是了不起!一把泥土,到了她的手里就有了生命。2008年,由她創作的奧運五福娃,更是將人物形態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或哭、或鬧、或搞惡作劇,個個憨態可掬,令人留戀往返。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生動傳神,王永芹在捏制泥人之前,總是在腦海里先形成一個個輪廓,然后分析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心理變化,最后考慮如何讓人物表情真實地表露出來。因此,她讓劉姥姥多了一些自卑,讓林教頭平添了一些愁和恨,讓天真的牧童充滿了童趣……
好的泥塑作品,不僅要有精細的工藝,還要保證選土的成色和質量。在王永芹看來,如果泥人的干裂問題解決不了,再生動的作品也只能是塊泥巴。為了研究泥土的配制方法,她專程赴無錫宜興購買紫砂原料,到天津學習“泥人張”的制作工藝,去高密學習黑陶制作技術,同時,到當地的山區采集樣土進行實驗,綜合研究多家的專長,形成自己的獨特技藝。如今,她捏制的泥人風吹不干裂,日曬不走形,形象比真人誘人。在探討捏制泥人的同時,王永芹還積極研究泥人燒制技術,讓泥人變為陶人,其作品漸漸突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2008年4月,在濰坊市首屆文展會上,王永芹的泥塑手藝一炮打響,轟動了當時的展會,人們紛紛圍攏在她的展臺前,爭相看個究竟。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逼迫上梁山的御林軍教頭、賣冰糖葫蘆的小販, 一個個用泥巴捏制的人物,盡顯各自的風采……
之后,王永芹還參加了2008(青島)濰坊周活動,2009青島(安丘)推介會,2009年中國曲阜祭孔大典活動,并被曲阜師范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其作品先后被山東景芝酒業有限股份公司、濰坊收藏家協會和青島博物館等多家單位收藏。2010年2月,王永芹被列入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當人們夸獎她時,王永芹總是謙虛的說:“看到這么多人喜歡我的作品,打心眼里高興,能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增添一份力量感到很自豪?!?/span>
安丘王永芹下崗后投身泥塑創作成“絕活兒”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1-11-30 08:24:57
王永芹在制作“昭君出塞”泥塑。
濰坊新聞網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被逼迫上梁山的御林軍教頭林沖、純樸的牧羊娃……一把泥土,到了她手里就有了生命,成為“絕活兒”。王永芹用她一雙靈巧的手,將人物形態、神韻都發揮到了極致。,記者來到安丘青云山永芹泥塑工作室,采訪了這位從下崗女工成長為泥塑大師的民間藝人王永芹。
從毛巾廠下崗后,投身泥塑創作
11月27日上午,在位于安丘青云山民俗村渠風堂內的永芹泥塑工作室內,民間泥塑藝人王永芹與幾個徒弟正在忙著趕制泥塑作品。記者看到,她手中正在制作的是“昭君出塞”的人物作品。妙曼的身姿、典雅的氣質,一塊泥巴在她手中有了靈氣,變成了一位古代美女。
今年41歲的王永芹家住安丘市興安街道石廟子村,從小就喜歡繪畫的她,初中畢業后曾在一家毛巾廠做畫板工,1988年又到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工筆人物。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王永芹的繪畫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可正待大顯身手時,公司破產,她和其他姐妹一樣,下崗了。
為了生存,王永芹甚至賣了一段時間的油餅。王永芹告訴記者,賣油餅雖然賺錢,但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一點都不沾邊。2007年12月的一天,王永芹偶然從電視上看到了無錫泥人的制作工藝,心有靈犀的她立即效仿起來。
王永芹注重挖掘民俗人物,豐富自己的創作題材。在她的作品中,有出觀的老子、懲惡揚善的濟公、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還有醉酒的貴妃、出塞的昭君及農村娃系列作品等。
為研究泥土的配制,她曾專程趕往無錫宜興購買紫砂,到天津學習“泥人張”的工藝,去高密學習黑陶制作,甚至到當地的山區采集樣土進行實驗。最終選用了細膩、含沙量少的渠河泥、荊山洼泥和黃河泥,經過捶打、摔、揉,再加一定比例的棉絮,增強泥塑的抗裂性。
偶然參加文展會,作品一炮打響
王永芹最初的泥塑作品,多是信手捏來,供自己觀賞,或是送給親朋好友,當時并沒有變成商品的想法。直到2008年4月,安丘市文化局推薦王永芹參加了濰坊市首屆文展會,在眾多展品中,作品一炮打響。
在這之后,王永芹又相繼參加了2008(青島)濰坊周活動,2009青島(安丘)推介會,2009年中國曲阜祭孔大典活動。她的泥塑作品先后被山東景芝酒業有限股份公司、濰坊收藏家協會和青島博物館等多家單位收藏。2010年2月,王永芹被列入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下一步,安丘市文化局將推薦她的泥塑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眼下,王永芹的泥塑作品已形成規模,遠銷上海北京等地。歷時半年,她為景芝酒廠創作了“景芝古貌”酒文化泥塑群雕,再現了千年古鎮景芝販酒賣糧、釀酒制作工藝的全過程。
市政府專門撥款,幫她開設燒窯
王永芹說,投身泥塑創作以來,最感動的一件事就是政府對她的支持。當初自己剛起步時,沒有資金,安丘市政府專門撥款兩萬元,幫助她開設燒窯,還在青云山為她安排了專門的工作室,使她能夠一步步走到今天。
讓王永芹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能夠干上這項自己喜歡的職業。但遺憾的是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發展。王永芹說,早在2009年,曲阜師范大學就特邀她為客座教授,考慮到自己雖然有專業實踐能力,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所以就沒答應。
談到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王永芹笑了。她說,每一件作品,剛做出來的時候覺得還行,但是每當過一段時間后,就會瞅出不足來。因此,“目前真的還沒有十分滿意的作品,因為在這方面是沒有止境的啊?!?/span>
隨著名氣的增大,很多人都紛紛前來向王永芹拜師學藝。對此,王永芹不管多忙,總是認真接待,悉心教授。她說,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能將泥塑這項傳統的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王玉芳)
她真的把泥人捏活了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0-04-28 10:24:27
王永芹在工作室
王永芹捏制的泥人濟公
王永芹捏制的泥人子孫樂
濰坊新聞網2010年4月28日訊 王永芹,安丘永芹泥塑工作室的創作人,安丘市興安街道石廟子村人。從幼年就喜歡繪畫和玩泥巴,初中畢業后到當地一家毛巾廠工作,負責樣品畫板設計。1988年,受單位委托到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主攻工筆人物描繪,日積月累,有了一定的藝術基礎。從2007年12月起,專門探討和研究泥人的制作工藝,如今,其作品在工藝品市場上成為人們的搶手貨。
作為一名民間藝人,王永芹十分注重挖掘民俗人物的創作,不斷地豐富創作題材。在她的作品中,有出觀的老子、過江的達摩、懲惡揚善的濟公、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叫賣糖葫蘆的街頭小販、街頭修鞋匠以及天真活潑的農村牧羊娃。有人感慨地說:真是了不起!一把泥土,到了她的手里就有了生命。2008年,由她創作的奧運五福娃,更是將人物形態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或哭、或鬧、或搞惡作劇,個個憨態可掬,令人愛不釋手。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生動傳神,王永芹在捏制泥人之前,總是在腦海里先形成一個個輪廓,然后分析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心理變化,最后考慮如何讓人物表情真實地表露出來。因此,她讓劉姥姥多了一些自卑,讓林教頭平添了一些愁和恨,讓天真的牧童充滿了童趣……
好的泥塑作品,不僅要有精細的工藝,還要保證選土的成色和質量。在王永芹看來,如果泥人的干裂問題解決不了,再生動的作品也只能是塊泥巴。為了研究泥土的配制方法,她專程赴無錫宜興購買紫砂原料,到天津學習“泥人張”的制作工藝,去高密學習黑陶制作技術,同時,到當地的山區采集樣土進行實驗,綜合研究多家的專長,形成自己的獨特技藝。如今,她捏制的泥人風吹不干裂,日曬不走形,形象比真人誘人。在探討捏制泥人的同時,王永芹還積極研究泥人燒制技術,讓泥人變為陶人,其作品漸漸突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2008年4月,在濰坊市首屆文展會上,王永芹的泥塑作品一炮打響,轟動了當時的展會,人們紛紛圍攏在她的展臺前,爭相看個究竟?!都t樓夢》中的劉姥姥、逼迫上梁山的御林軍教頭、賣冰糖葫蘆的小販, 一個個用泥巴捏制的人物,盡顯各自的風采……
之后,王永芹還參加了2008(青島)濰坊周活動,2009青島(安丘)推介會,2009年中國曲阜祭孔大典活動,并被曲阜師范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其作品先后被山東景芝酒業有限股份公司、濰坊收藏家協會和青島博物館等多家單位收藏。2010年2月,王永芹被列入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當人們夸獎她時,王永芹總是謙虛的說:“看到這么多人喜歡我的作品,打心眼里高興,能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增添一份力量感到很自豪?!?span style="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2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本網記者邢敏 通訊員田杰 劉春山)
山東安丘民間藝人王永芹和她的泥塑
日期:2008-09-17 來源:濰坊日報
王永芹和她的泥塑
初識王永芹,是在今年濰坊市首屆文展會上,當時,在安丘展區的一張臺桌上,展示著她用泥巴捏制的各色人物:《紅樓夢》中的劉姥姥、被逼迫上梁山的御林軍教頭、賣冰糖葫蘆的小販……
家住山東省安丘市興安街道石廟子村的王永芹,從小就喜歡繪畫,初中畢業后曾到當地的一家毛巾廠從事畫板工作,1988年又到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工筆人物。經過三年的學習,王永芹的繪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正待大顯身手時,公司破產,她下崗了。2007年12月的一天,王永芹偶然從電視上看到了無錫泥人的制作工藝,心有靈犀的她立即和起泥巴效仿。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生動傳神,王永芹在捏制泥人之前,總是在大腦中先形成人物輪廓,然后分析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心理變化,最后考慮如何讓人物表情真實地表露出來。因此,她讓劉姥姥多了一些自卑,讓林教頭平添了一些愁和恨,讓天真的牧童充滿了童趣……
作為一名民間藝人,王永芹更加注重挖掘民俗人物,豐富創作題材。在她的作品中,有出觀的老子、過江的達摩、懲惡揚善的濟公、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叫賣糖葫蘆的街頭小販、街頭修鞋匠以及天真活潑的農村牧羊娃。由她創作的青云五福娃,更是將人物形態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或哭、或鬧、或搞惡作劇,個個憨態可掬,美不勝收。
好的泥塑作品,不僅要有精細的工藝,還要保證用土的質量。在王永芹看來,如果泥人的干裂問題解決不了,再生動的作品也只能是次品。為了研究泥土的配制方法,她曾專程趕往無錫宜興購買紫砂,到天津學習“泥人張”的工藝,去高密學習黑陶制作,甚至到當地的山區采集樣土進行實驗。如今,她所捏制的泥人已經實現了不干裂、不怕日曬。在捏制泥人的同時,她還積極研究燒制泥人,變泥人為陶人,讓自己的作品更有魅力。 (日報記者王益群通訊員李福存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