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80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根雕根藝,青州根雕藝術
從藝年限:52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青州市
所屬地區:青州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7679
有令衡,男,1942年10月生,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人,青州市根藝協會秘書長、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藝術傳承人、山東根藝大師,作品在青州歷屆花博會上屢獲金銀獎。
受家庭的熏陶,愛好廣泛,根雕、寫作、奇石、二胡,無所不通。根雕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業余愛好。究其淵源,應與他出生于木工世家和早先從事過木工有關。工作期間的木工經歷也給有老打下了扎實基礎。從第二木業社、第一鋼鐵廠到云門山園林場他都在從事木工工作,長達十五年。
六十年代開始制作根雕,七十年代真正癡迷根雕,樹根也從揀拾到購買。八十年代,有老的根雕逐步形成規模,并收起了徒弟。師徒常常結伴參加市里的展覽,徒弟也因此成名。
1982年,家里根雕多了起來,為了解決放置問題,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做了兩個博古架專門用來擺放根雕。有老的根雕慢慢出名了。外地人都打聽著來買。有臺灣人買過。有幾件被人帶到韓國。
“母與子”、“十二生肖”、“千里姻緣一線牽”,一件件腐朽的根疙瘩在有老手中都變成了精美藝術品,形神兼備,意境深邃。但在300多件根雕作品中,有老最賞識的還是“兩岸同根”。
“兩岸同根”是兩件作品的組合,出自同一產地,同屬楸木根材,同一大小,同一形狀,未作人為加工,是天生一對。
有老雖然僅僅高小畢業,但卻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這與他的讀書習慣是分不開的。他最喜歡的是《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四大名著,對《紅樓夢》更是百看不厭。于是他有了一個想法,要制作名著里面的人物根雕系列。憑著有老的執著,其組合根雕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問世!
山東省濰坊市青州根雕藝術史于明朝,距今已有450多年的歷史,其制作以手工為主,作品完成后特用蜂蜜蠟涂抹,創作中注重根雕藝術語言的表達,尋求根的自然天成,取源于自然,還原于自然。在造型上盡量做到少拼接、少雕刻或不雕刻,尊重根的原型,隨形蘊意,以形寫神;色的處理上盡量講究根的原色,使根雕作品達到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在用材上講究用古老的多種樹根為材料,主要是黃荊、松木、槐樹等的枯根,根據根的原型進行審料創作,進行沖洗、去皮,然后整形、磨光并上蠟,最終加工成為集自然美感與人工雕琢為一身的根雕藝術作品。
在一代代根雕工藝愛好者長期的創作、精心的制作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青州獨特的根雕工藝;其作品由簡到繁,從制作實用小品(如筆筒、筆架、煙斗、拐杖)發展到制作各種形式如人物、花鳥等大型的擺件和各種根藝家具。
2010年2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青州市根藝協會秘書長、山東根藝大師。
作品在青州歷屆花博會上屢獲金銀獎。
《相依》
根雕傳承人有令衡的夢想:制作金陵十二釵根雕
來源:青州新聞網 時間: 2013-12-26 09:38
青州新聞網(記者 曲紅梅 報道)“藝心奇術如有神,枯木老根可逢春;有天有人成藝寶,根雕苑里一有君?!?/p>
走進根雕傳承人、72歲的有令衡老人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樣一幅書法作品。靜觀四周,博古架上、墻上、茶幾上、地上都擺滿了形態各異、出神入化的根雕作品。
有老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的房子太小了?!?/p>
記者接話道:“不是房子太小,是東西太多!”
“市根藝協會秘書長”、“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藝術傳承人”、“山東根藝大師”,作品在青州歷屆花博會上屢獲金銀獎。
這就是有令衡。
五代木工
有老愛好廣泛,根雕、寫作、奇石、二胡,無所不通。但他說,根雕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業余愛好。究其淵源,應與他出生于木工世家和早先從事過木工有關。
“我是家中第五代木工?!庇欣蠑邓懔艘幌?。
有老回憶,曾祖父和祖父曾是青州一流木工,一些公館、大戶人家的精致家具都是他們去完成。父親則是五十年代全市唯一的七級木工。
父輩們不僅會木工,還精于雕刻。有老記得父親曾用硬紅木雕刻出一套《十二生肖》,惟妙惟肖。
五十年代初,斗地主時在地主家看見的兩件精美的木雕作品給有老留下了深刻印象?!耙粋€三節耦的擺件實際上是柏樹根,自然天成。還有一個是小姐的梳妝鏡,鏡子周圍和底座都是根雕,賞心悅目?!?/p>
除了受家庭的熏陶,工作期間的木工經歷也給有老打下了扎實基礎。從第二木業社、第一鋼鐵廠到云門山園林場他都在從事木工工作,長達十五年。
“72年以后不干木工了,但有時間尋找樹根了,就到處去逛,整個云門山鳳凰山從上到下,都進行了之字形掃蕩,不知掃了多少遍?!?/p>
六十年代開始制作根雕,七十年代真正癡迷根雕,樹根也從揀拾到購買。有老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買樹根的情形:“看見一個山里人在紅光路口賣樹根,就花了兩三塊錢買回來,老伴說就是燒火也不要,但我一直留到現在,那形狀確實好?!?/p>
八十年代,有老的根雕逐步形成規模,并收起了徒弟。師徒常常結伴參加市里的展覽,徒弟也因此成名。
家里根雕多起來,如何放置?1982年,有老從云門山園林場調至信訪辦,工作繁忙,他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做了兩個博古架專門用來擺放根雕。
有老的根雕慢慢出名了。外地人都打聽著來買?!坝信_灣人買過。有幾件被人帶到韓國?!?/p>
兩岸同根
“母與子”、“十二生肖”、“千里姻緣一線牽”,一件件腐朽的根疙瘩在有老手中都變成了精美藝術品,形神兼備,意境深邃。但在300多件根雕作品中,有老最賞識的還是“兩岸同根”。
“兩岸同根”是兩件作品的組合,出自同一產地,同屬楸木根材,同一大小,同一形狀,未作人為加工,是天生一對。
“一件是30年前在河灘大集買的,出自五里大莊。單件沒法擺,我就希望再遇到一件。沒想到時隔20多年后,果真在五里澇洼集上又遇到這件出自五里觀音溝溜的楸木疙瘩?!?/p>
有老曾對這兩件作品進行了多次單獨命名,參禪、金布袋、銀口袋等,但都不滿意。最后想到這對根材背后的傳奇經歷,忽然靈機一動:“這真是世間不可多得的作品,它不正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渴望統一的心聲嘛!”于是,為其命名為“兩岸同根”。
如果說根雕是化腐朽為神奇,但這件“兩岸同根”卻僅僅是用砂紙進行了打磨,未經過其它任何加工,其自然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老將其擺放在客廳兩側,天天端詳。
“原本是孿生,落地各西東,百年分離苦,今朝終相逢?!鄙瞄L吟詩作賦的有老常常在心中默念。
金陵十二釵
有老雖然僅僅高小畢業,但卻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這與他的讀書習慣是分不開的。他最喜歡的是《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四大名著,對《紅樓夢》更是百看不厭。于是他有了一個想法,要制作名著里面的人物根雕系列。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恰在這時,有老“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金陵十二釵奇石,屬于似像非像的抽象藝術?!?/p>
對奇石,有老也是很有研究的,已先后垛出了兩座云門山奇石盆景。但由于對奇石的熱愛遠不及根雕,所以有老想到了制作金陵十二釵組合根雕的計劃。
制作組合根雕是很費功夫的。在有老家中的墻上掛著十二生肖根雕組合,有老說“花好多年功夫才能做成,要從一百多件樹根里篩選,經過反復優勝劣汰?!?/p>
“我也從根藝雜志上見過西游記里的人物根雕,那個神似太讓人著迷了?!闭f到這里,有老禁不住興奮起來。
而今,有老已搜集了五六件用于制作金陵十二釵的根材。
“確定是哪幾個人物了嗎?” 記者問。
“還沒有,根藝必須有適合的,形狀要修長,頭部和發髻要明顯。命名是最后敲定?!?/p>
雖然這項工作需要漫長的時間,但記者相信,憑著有老的執著,金陵十二釵組合根雕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問世!
乾坤造化多玄妙巧手采來大美橫
青 州 根 雕 大 美 無 言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在青州這片沃土,從古至今都有一支化腐朽為神奇的根雕藝術創作隊伍和慧眼獨具的收藏隊伍。青州根雕藝師以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和對生命深刻的理解,憑借著睿智、聰靈的慧眼使那些曾經沉睡于地下,吸收歲月精華的樹根,呈現出鬼斧神工的藝術形態,他們在那些看似是腐朽的樹根身上發現美,創造美,賦予它們新的靈魂和生命,使之詮釋和綻放生命的大美無言。
青州根雕藝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制作以手工為主,作品完成后特用蜂蠟涂抹,創作中注重根雕藝術語言的表達,尋求根的自然天成,取源于自然,還原于自然。在造型上盡量做到少拼接、少雕刻,尊重根的原形,隨形蘊意,以形寫神。在色的處理上盡量講究根的原色,使根雕作品達到自然的美感效果。在用材上講究用古老的多種樹根為材料,主要是黃荊、松木、槐樹等的枯根,根據根的原形進行審料創作。沖洗、去皮,然后整形、磨光并上蠟,最終加工成為集自然美感與人工雕琢為一身的根雕藝術作品。
據悉,明朝中期青州民間就有根雕制作,且保留民間進獻衡王府的根雕座椅照片顯示,座椅花紋精美。清道光年間,青州有樹春從事木匠工作,為增加木制品的美觀性,在木工基礎上開始對桌椅木凳進行花紋雕作,繼而制作根雕,其遺留作品“龍盤富貴”形象逼真,有靈動之感。民國時,有家一直延續從事木匠和根雕藝術創作,“有家的木匠、段家的鐵匠”在青州赫赫有名。有家根雕工藝代代傳承。80年代,劉炳新等從師有令恒學習根雕藝術;90年代,王墳鎮張安祿、李太軍也開始學習根雕藝術,青州根雕藝術在一代代的傳承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工藝。
青州除有豐富的代表性的古根藝術品之外,青州根雕藝術界近年的驚世新作也不斷問世,如有令先生的組合根藝“十二生肖”;先生的巨型根雕“中華魂”;先生的“羅漢”;先生的“孔雀開屏”;先生的“飛天”等,都在國內許多展覽會上獲獎。特別是先生的巨型根雕“中華魂”,長3.8米,高3.5米,重350公斤,創作于1989年。此根材為青州西南山區的巨根,其粗大根莖部位像龍頭,根系主干為龍身,末梢為龍尾,狀似昂首巨龍,作者稍作取舍,盡量保留根材的盤枝錯節和疤節的原汁原味,給人以巨大的震撼。
另外,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受利益驅動,很多從事根雕技藝者為速求出貨,開始忽視根雕文化藝術的縝密性,使青州根雕工藝水平呈下滑趨勢。保護青州根雕藝術已迫在眉睫,為了更好的傳承這一古老的技藝,青州根雕技藝已被列入第一批青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記者馮硯農通訊員魏芳馬愛娟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