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6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面塑,濰坊面塑
從藝年限:28年
單位及職務:民間面塑工作室(面塑教師)
所屬地區:濰城區
師承:
徒弟:趙樂楊
瀏覽次數:8435
趙日文,男,1976年12月生,中專學歷,故鄉安丘,現安家于濰坊市區,1994年起從事面塑技藝,現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山東面塑藝術學會會員,濰坊面塑藝術培訓創始人。
2004年開始收徒,經濰坊市教育局批準,與濰坊幼教特教培訓中心,舉辦全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美術教師培訓班,對全市六十余家中小學美術教師傳承面塑。
先后在濰坊幼教特教師范學校、濰坊聾啞學校、濰坊商校、濰坊育華學校、濰坊北海學校、濰坊高新雙語學校、濰坊高新區實驗小學、濰坊北關小學、濰坊早春園小學、濰坊奎文區實驗幼兒園、濰坊大風車幼兒園、濰坊貝貝幼稚園、濰坊外國語幼兒園、濰坊英皇國際幼兒園、濰坊愛心幼兒園、濰坊陽光幼兒園、濰坊一諾畫室等學校幼兒園講課。
現從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濰坊北海學校、濰坊高新實驗小學、二十里鋪小學、國際雙語學校、北海小學分校鳳凰小學五所學校講課(面塑選修)。
連續參加五屆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世界非遺日期間參加市里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進社區”等活動。
濰坊面塑,俗稱面花、捏面人等。自清光緒年間,濰坊人逢年過節饋贈禮品都帶上用面做的石榴、壽桃、蓮花、元寶、鯉魚、金魚,寓意吉祥。
濰坊面塑主要原料是面粉和糯米面,和面時加入各種顏料即可制作,創作的特點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還有就是“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身形情態要把握得恰到好處,充分運用揉,捏,揪,挑,壓,搓,滾,碾,剁,撥,按,切等技法對細節不厭其煩地勾勒,制作一絲不茍,細致入微,武將頭盔上的花紋,人物的眼睫毛、雙眼皮、頭飾發髻,無一處不體現制作的精良。原料的配制是以三分之二的面粉和三分之一的糯米和制而成,燙熟后再上鍋蒸,為了增加面的通潤以防止干裂還要加上蜂蜜,最后再混以特制的顏色揉搓,這樣的面人可以保證幾十年不褪色。濰坊面塑造型完整飽滿,造型略有夸張,手法簡練、注重神氣、淳樸敦厚、色彩艷麗,讓人覺得親切自然。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山東面塑藝術學會會員,濰坊面塑藝術培訓創始人。
2010年12月21日參加濰坊非遺保護中心組織的“非遺”進校園展覽活動。
2011年6月8日作品《艱苦歲月》獲濟南市首屆非遺手工藝技能大賽參賽銀獎。
2011年、2012年受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委托擔任省級大賽裁判。(全省各地級市的職業院校參加)。
2012年1月5日參加濰坊龍票首發式非遺表演。
2013年5月參加北京首屆農業嘉年華非遺展示。
2013年7月至10月參加文化部在北京恭王府組織的中華傳統技藝展覽。
2014年5月參加北京首屆農業嘉年華非遺展示。
2014年7月至10月參加文化部在北京恭王府組織的中華傳統技藝展覽。
2011年6月8日,由濟南市文廣新局主辦的濟南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技能大賽在濟南市青少年宮舉辦,參賽作品《艱苦歲月》榮獲成人組銀獎。上傳于
文展會新作品 2011-05-24
1月5日,市集郵文化中心面塑藝人趙日文
2012年01月06日
1月5日,市集郵文化中心面塑藝人趙日文正在制作“龍”造型的面塑作品。當日,《壬辰年》生肖“龍”郵票開始在全國同步發行,我市郵政部門舉行以“龍”為創作題材的技藝表演,濰坊核雕、布玩具、風箏、高密剪紙等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紛紛展示自己的精彩絕活,與廣大市民一起喜迎農歷“龍”年的到來?! ∮浾卟芰寥A攝
“非遺”實物集中登臺亮相
濰坊市第二屆社區文化節昨日在人民廣場啟動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面塑藝人正在現場制作面塑作品。本報記者張馳攝
11日上午9時許,來自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民間文藝表演隊伍聚集在人民廣場。
6月11日正值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出臺后的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當日,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濰坊報業集團等單位主辦,濰坊晚報、濰坊市藝術館等單位承辦的“濰坊市第二屆社區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社區行”啟動儀式以及民間手工技藝博覽等一系列慶?;顒釉谌嗣駨V場舉行。
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在中心舞臺東西兩側分別搭起了近10個攤位,這兒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實物展示的地方。每個攤位內都有一個小桌子作為展臺,上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實物展品,有可愛的布藝玩具,有精致的核雕工藝品,有手工地毯,也有陶藝銅雕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看和咨詢。 本報記者韓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