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67 歲
技術職稱:工程師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剪紙
從藝年限:52年
單位及職務:諸城市長城熱力清洗安裝公司經理 2010年退休
所屬地區:諸城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812
劉桂英,女,1955年6月出生在諸城市原馬莊鄉西南嶺村,濰坊民間藝術大師,諸城市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諸城市剪紙藝術協會主席。
1972年參加工作,1992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工作后先后在原諸城市電廠、原諸城市計劃委工作,工作期間先后擔任諸城市青年時裝廠副廠長,諸城市鍋爐安裝公司副經理,諸城市電子玩具廠廠長,諸城市長城熱力清洗安裝公司經理,1996年被國家婦聯評為中國社會主義女企業家,同年被中國企業家協會吸收為會員,2010年退休。退休后被諸城市作家協會聘任為名譽副主席。
劉桂英自幼酷愛剪紙,雖然那時候生活比較苦,沒有多少多余的時間去學習,學練習,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地里干活。但是她卻把剪紙當做那個時代的一種美好記憶,延續到了今天。退休后,劉桂英帶著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到市老年大學報專業培訓班進行鞏固學習,平時和老師、學員們進行交流,回家后自己就開始練習。憑著對剪紙藝術的無限熱情和長期不懈的刻苦練習,劉桂英的剪紙技藝突飛猛進,創作的《光輝歷程》、《喜迎十八大》、《紅色母親》等剪紙作品先后在中國第六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濰坊市書畫剪紙民間藝術展等賽事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受到了山東省文聯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領導和專家們的青睞,并被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市婦女書畫剪紙聯誼會吸收為會員,其創作的剪紙作品也深受廣大民間藝術愛好者的喜愛。
2013年,劉桂英歷時100多天創作完成的一幅長達17米的《中華民族大團圓》巨幅剪紙作品由諸城市文聯推薦參加了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文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六屆“泰山文藝獎”的評選,并獲得了“泰山文藝獎”民間文藝類二等獎。
大眾報業集團主辦 2015年01月30日 18:40:00
姓 名 劉桂英
出生年月 1955.06
專業 剪紙
職稱 助理工程師
單位名稱及職務 諸城市剪紙藝術協會 主席
通訊地址 諸城市和平北街125號 郵編 262299
聯系電話 手機 13964707567 宅電 13869673557
主要業績及典型事例
劉桂英,女,1955年出生在諸城市原馬莊鄉西南嶺村,1972年參加工作,1992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工作后先后在原諸城市電廠、原諸城市計劃委工作,工作期間先后擔任諸城市青年時裝廠副廠長,諸城市鍋爐安裝公司副經理,諸城市電子玩具廠廠長,諸城市長城熱力清洗安裝公司經理,1996年被國家婦聯評為中國社會主義女企業家,同年被中國企業家協會吸收為會員,2010年退休,退休后被諸城市作家協會聘任為名譽副主席。劉桂英,自幼酷愛剪紙,這些年工作、學習之余也沒有把剪紙藝術放下,退休后,劉桂英帶著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到市老年大學報專業培訓班繼續進行鞏固學習,重點學習和提高剪紙藝術造詣,近年來先后創作了福、祿、壽、喜、人物、花鳥、故事等多類剪紙作品,尤其擅長人物類、花鳥類剪紙,創作的作品也先后在省、市舉辦的各類賽事、展會上獲得了較好的成績,本人也于2013年被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創作的《喜迎十八大》、《光輝歷程》剪紙作品先后在2013年4月19日—23日在濰坊魯臺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畫節?中國(濰坊)第六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濰坊市書畫剪紙民間藝術展等賽事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受到了山東省文聯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領導和專家們的青睞,2013年5月被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并任命為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主任?,F任諸城市剪紙藝術協會主席。
2014年4月30號,由諸城市委宣傳部、諸城市文廣新局主辦的“我們的中國夢——劉桂英剪紙精品展”在市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展出半月之久,參觀群眾達兩萬人次。
獲獎情況
2013年8月由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全省文學藝術界的政府獎“泰山文藝獎”第六屆評選過程中,劉桂英歷時四個月創作完成的一幅長達17米的《中華民族大團圓》巨幅剪紙作品,喜獲第六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民間文藝類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1996年被國家婦聯評為中國社會主義女企業家,同年被中國企業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9月被中共濰市委宣傳部授予第三批“濰坊民間藝術大師”。
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市婦女書畫剪紙聯誼會會員。諸城市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諸城市剪紙藝術協會主席。
2013年,劉桂英歷時100多天創作完成的一幅長達17米的《中華民族大團圓》巨幅剪紙作品由諸城市文聯推薦參加了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文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六屆“泰山文藝獎”的評選,并獲得了“泰山文藝獎”民間文藝類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延安精神》
《萬圣師表》
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信息來源:諸城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發表時間:2017-03-01
2月26日上午,諸城市府前街小學5年級2班部分剪紙愛好者學生走進諸城市桂英剪紙藝術館,親耳聆聽濰坊級非遺項目諸城民間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劉桂英講述的剪紙課程,活動伊始,劉桂英老師教大家剪了“雙喜字”“餑餑花”等作品,激起了現場學生極大的興趣,大家學習熱情高漲,驚嘆一把剪刀帶來的藝術魅力。一堂簡單的剪紙講座培養了學生對于非遺項目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剪紙這一傳統的非遺項目,在年輕人群中得到了傳承和關注。
百度貼吧
剪紙藝術家劉桂英老人
2013-07-14
剪紙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鏤空藝術,民間有言“細可如初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就是贊美的剪紙藝術。諸城利群社區的劉桂英老人,就是一名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者。
踏入劉桂英老人的家門,一幅幅剪紙畫映入眼簾。家中墻壁的裝飾幾乎都是劉桂英創作的剪紙作品。劉桂英告訴筆者:“以前家里掛的都是書畫,因為剪得越來越多,就慢慢換成了剪紙?!?/span>
為了系統地學習專業剪紙知識,劉桂英曾到老年大學剪紙班進行學習。由于年齡較大,眼睛有些老花,劉桂英的剪紙之路開始時并不是很順利。但是她不服輸,從剪紙的手法、剪紙的刀法、作品的設計等各個方面入手,不斷實踐,一幅剪不好就繼續剪,直到剪出自己滿意的作品為止。經過將近四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她的剪紙技術日臻成熟,慢慢在行內有了名氣,在各種比賽中獲得一系列榮譽。
每天早上七點半,劉桂英吃完早飯就開始打掃衛生。她說:“只有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地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span>
她的書柜里堆放的一摞摞宣紙,就是用于剪紙的材料。
劉桂英走到書架前,拿出一本剪紙教程的書。她說:“剪紙累了的時候就看點書休息一下,看到人家剪得好的樣子,我心里就暗想改天我也剪個試試?!?/span>
這是她在家中的“工作室”。她的 “工作臺”竟然是一盤火炕。劉桂英告訴我說:“宣紙最怕受潮,所以我專門支了一盤火炕,面積也夠大,晚上常常剪到很晚,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我就直接在這睡?!?/span>
未完成的剪紙作品都要用報紙分層放好,以免紙張損壞。
平時,劉桂英幫著朋友做業務,還要做飯、看孫子。但為了親手畫出更多的剪紙圖樣,只要一有空閑,她就練習畫畫,專心研究各種造型圖案。
劉桂英的剪紙取材廣泛,有人物,鳥獸,文字等。她對作品精益求精,每一幅作品都惟妙惟肖,讓人嘖嘖稱贊。
這幅《清明上河圖》取材于張擇端的名畫,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才完成,劉桂英準備帶它參加“美麗中國”剪紙大賽。
上午十點,劉桂英來到了位于中糧賓館的工作室。幾位喜歡剪紙藝術的朋友過來看剪紙,欣賞完作品后他們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在朋友們的幫助和介紹下,劉桂英的剪紙作品很暢銷,一幅裱好的剪紙作品一般可以賣千余元。
下午劉桂英的一位老朋友來工作室向她學習剪紙,劉桂英耐心的給她做示范。劉桂英說:現在會這種手藝的不多了。因為面臨著后續乏人的窘境,所以有人來向她請教的時候她都毫無保留的悉心傳授。
晚上八點,忙完了一天的事情之后劉桂英開始繼續創作。這時候只有一張宣紙一把剪刀與她作伴。夜里安靜悄然,心也平靜,劉桂英一坐就是四個鐘頭。她從來不覺得辛苦。她說,我熱愛剪紙,希望這種手藝發揚光大,讓更多人關注民間藝術。
劉桂英將剪紙藝術和經濟創收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也讓她對剪紙藝術未來的發展傳承充滿了信心。
濰坊傳媒網
我們的中國夢----劉桂英剪紙藝術精品展今天在諸城舉行
來源:濰坊傳媒網網 2014-05-01
(通訊員:周志偉)4月30日,我們的中國夢----劉桂英剪紙藝術精品展在山東諸城文化館舉行,濰坊市政法委原副書記溫志蓮,諸城市宣傳部副部長張輝,諸城市文化廣電與新聞出版局局長王聚培等有關領導,山東青島眾博彩藝有限公司總經理苑林杰,青島萬興達保溫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志強,諸城市蘭鳳美佳裝飾公司經理夏春輝等企業代表,諸城市剪紙藝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及周邊地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及愛好者二百多人參加了該儀式。會上,劉桂英將一幅剪紙精品---清明上河圖的贈送博物館進行收藏。
劉桂英,女,1955年出生在諸城市原馬莊鄉西南嶺村,1972年參加工作,1992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工作后先后在原諸城市電廠、原諸城市計劃委工作,工作期間先后擔任諸城市青年時裝廠副廠長,諸城市鍋爐安裝公司副經理,諸城市電子玩具廠廠長,諸城市長城熱力清洗安裝公司經理,1996年被國家婦聯評為中國社會主義女企業家,同年被中國企業家協會吸收為會員,2010年退休。
劉桂英自幼酷愛剪紙,雖然那時候生活比較苦,沒有多少多余的時間去學習,學練習,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地里干活。但是她卻把剪紙當做那個時代的一種美好記憶,延續到了今天。退休后,劉桂英帶著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到市老年大學報專業培訓班進行鞏固學習,平時和老師、學員們進行交流,回家后自己就開始練習。憑著對剪紙藝術的無限熱情和長期不懈的刻苦練習,劉桂英的剪紙技藝突飛猛進,創作的《光輝歷程》、《喜迎十八大》、《紅色母親》等剪紙作品先后在中國第六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濰坊市書畫剪紙民間藝術展等賽事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受到了山東省文聯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領導和專家們的青睞,并被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市婦女書畫剪紙聯誼會吸收為會員,其創作的剪紙作品也深受廣大民間藝術愛好者的喜愛。
2013年,劉桂英歷時100多天創作完成的一幅長達17米的《中華民族大團圓》巨幅剪紙作品由諸城市文聯推薦參加了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文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六屆“泰山文藝獎”的評選,并獲得了“泰山文藝獎”民間文藝類二等獎。
2013年09月27日11:22 來源:半島都市報
劉桂英正在進行作品創作。《延安精神》、《萬圣師表》圖省略
“人活著是一個過程,自己便是經營者,活著的過程就是經營人生的過程?!?5日,記者前往諸城剪紙協會工作室拜訪了剪紙藝術家劉桂英,談起剪紙她如是說。為了實現兒時剪紙夢想,劉桂英在老年大學剪紙班報名學習,歷時三個多月剪出長達17米的《中華民族大團圓》,細致刻畫了56個民族獨有的外觀形象,生動活潑。劉桂英也被授予擔任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主任。
童年坎坷,寶劍鋒從磨礪出
劉桂英的童年是充滿苦楚的,一路走來,事業披荊斬棘,人生飽經風霜,她帶給周圍人的感覺,就像雨后折射出的彩虹一樣,七彩斑斕。
據劉桂英講述,上世紀50年代,她出生在馬莊,兄妹七人,自己排行老末,所以家里人從小就特別喜歡、疼愛她。從兒時起,劉桂英就對剪紙有一種莫名的情愫,若即若離。冬天的時候,老宅子的窗玻璃上結滿了霜花兒,她就趴在炕上,用筷子在厚厚的霜花兒上戳上一個小口,眼睛貼在上邊看外面的風景,看一陣,便在窗花上上鏤出大大小小的洞,看著自己的“作品”高興地手舞足蹈。從那時開始,剪紙的種子在劉桂英心田上就已經種上了。
“小時候家里窮,上到小學三年級便輟學了,十幾歲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之后便跟著二舅來到城里?!眲⒐鹩⒄f,那時候家里開支很少,輟學后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地里干活,沒有時間學習,也沒有物質基礎供應學習,更別說其他喜好了?!半S二舅來到城里后,因為自己年紀還很小,不能單獨出去打工,所以跟著舅媽一起在家幫別人洗衣服、縫被子掙點小錢,生活很不容易?!?/p>
“17歲那年,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雖然很苦,畢竟是屬于我自己的?!眲⒐鹩⒄f,當時的工作就是在諸城市老電子廠的鍋爐房里砸煤塊,同時也在鍋爐房里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根據劉桂英老伴的回憶,那時候他在鍋爐房負責燒鍋爐,劉桂英和一幫人負責砸煤塊,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兩個人在那個年代的艱苦生活和樸實的作風,以及在一起互相扶持的歲月,成為日后步入婚姻殿堂的根基。時間可以醞釀美,兩個人心靈的交流更需要時間的驗證,的確,日積月累的感情,風雨歲月的結晶,八年的相戀,就是她們最真實、最平凡的情感寫照。
后天努力,梅花香自苦寒來
劉桂英并不是天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勤勞工作者,“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而迫使它熊熊燃燒的辦法 ,只有一個,那就是勤奮?!眲⒐鹩⒄f,一個人能否成功,不是看其有多高的天賦,關鍵在于是否勤奮。而她也是用實際行動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并不是光靠嘴巴說話的人。
據劉桂英兒子劉波介紹,早期的劉桂英,自學初中和高中的所有課程,有不懂的問題就向別人請教,通過努力最終獲得大學??茖W歷以及工程師職稱。在自學自修的期間,工作也是不停變換著,從砸煤塊到開吊車,從水處理廠化驗員到開飯店,從辦服裝廠到開鍋爐清洗安裝公司等,可以說,劉桂英利用各種工作外的時間學習著,也可以說,她在利用各種學習之外的時間工作著。
“萬事開頭難,每做一件事的初期都是最困難的,也是特別需要吃苦的?!闭勂鹪洀氖碌穆殬I,劉桂英每每皺眉沉思。如此多坎坷的經歷,身份的變換,讓她這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一個人創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一個女人,可就是這樣,劉桂英硬生生憑著她的堅強和毅力,憑著她的善良和真誠走到了今天。
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風雨過后會出現彩虹,付出之后總會有回報?!闭劶艾F在,劉桂英臉上流露的是發自內心的笑意。
“風雨幾十載,母親并沒有因為生活的安逸而忘卻曾經承受的辛酸、苦楚。退休后的母親沒有了以往的忙碌,反而像失去了什么似的,覺得沒事做了,開始覺得有點不知所措?!眲⒉ㄕf,退休后的母親一直在父親的陪同下出去鍛煉身體,逛逛超市,但在母親眼里,這樣卻是找不到以前的那種感覺了,因為母親就是個永遠閑不住的人。
為了實現自己兒時的剪紙愿望,劉桂英在老年大學剪紙班報了名進行學習,平時和學習班的老師、學員們交流學習經驗,回家不斷練習。
“現在老了,眼睛都有點花了,剛開始做剪紙的時候可費事了?!闭劦郊艏埑跗诘淖髌?,劉桂英不禁尷尬一笑,“開始的作品剪出來不太好看,線條很粗,也不細致?!眲⒐鹩⒉环數男愿裼謥砹?,去眼鏡店配了老花鏡,買了許多宣紙,積極找老師補課,從手法 、刀法 、臨摹、涉及創作等發面深入學習,不停練習,直到將作品完善到自己滿意為止。其中,劉桂英最為滿意的一副作品叫《中華民族大團圓》,該作品卷創作歷時三個多月,長達17米,細致刻畫了56個民族獨有的外觀形象,生動活潑。近期,劉桂英受市文化館的邀請,帶著多個剪紙作品協同我市諸多民間藝術家到濰坊參加了第三屆文博會,展示期間其作品被眾多文藝愛好者贊賞并售出很多作品,同時,《中華民族大團圓》得到了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 、副主席于欽彥同志的高度評價,并親自為該作品題字。
不僅如此,在由省委宣傳部、文化廳、廣電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及省財政廳、文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六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的評選中,該作品榮獲民間藝術類二等獎。至今,劉桂英的作品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從已有的題材臨摹入手,只要提及一個題材,劉桂英便可以自行創作、開發作品了。為此,山東省民間藝術家協會通過了授予劉桂英同志擔任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主任的決定,由其發展、傳承剪紙藝術。每當有人問及劉桂英這些成就的時候,她總是笑著說:“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這樣的生活挺好的”。
她將人生與藝術融合
“剪紙有無數刀,而"人"字只有兩筆,這兩筆內涵豐富,哲理深奧,一筆寫不好,那便是人生敗筆?!边@就是劉桂英的人生哲理,也是把剪紙融入人生的感悟。世界講求一個“融”字,但有多少人窮盡一生不能明白這個字的含義。一個剪紙藝術家將人生與藝術完美融合。
劉波講述,母親從小對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自己要肯吃苦、肯努力,不要隨便因為一點原因就影響自己的情緒,做好自己,做人做事都一樣,只要努力了就會有結果,沒有人再回去責怪你。劉桂英的這些話以及親身的行為,深刻影響了她的子孫后代,劉波已經將兒時母親對他的教導當傳家寶教給了下一代。
劉桂英的每一副剪紙作品都是經歷無數刀打磨出來的 ,她喜歡這樣一刀一刀地裁剪、鏤刻,每一刀下去,都能感悟對人生的理解:一刀刻出生 ,一刀刻臨終;一刀刻成長,一刀刻衰老;一刀刻前進,一刀刻后退;一刀刻快樂,一刀刻煩惱;一刀刻權利,一刀刻責任;一刀刻自己,一刀刻愛人。
文/圖 記者 王清凱 實習生 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