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9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楊家埠木版年畫
從藝年限:35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濰坊寒亭區楊家埠村年畫作坊
所屬地區:寒亭區
師承:楊洛書
徒弟:
瀏覽次數:8486
楊付濤,男,1963年生人,1987年開始從事木板年畫經營,現為濰坊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5年5月1日光榮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華百業杰出創業人才五一座談會”。
父親楊洛書是楊家埠年畫的第十九代傳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自然從小接觸木版年畫,如今也經營了一個年畫作坊。近些年,年畫大都做成了禮品。即用木版年畫做成的畫集,一本畫集通常包含200張年畫,市場售價約為300元,但目前年畫經營越來越不好做了,難一養家糊口了。
2010年5月,第二批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家埠木板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05年5月1日光榮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華百業杰出創業人才五一座談會”。
2017.11.24留影
2005年5月1日光榮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華百業杰出創業人才五一座談會”。
藝術中國
木版年畫路在何方?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周刊 屈菡
市場慘淡 后繼乏人 轉讓經營權——
臨近歲末,關于年畫的話題又多了起來。11月20日,天津美術學院舉辦“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展”和“歲時紀勝——中國民間年畫藝術展”,展出了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等“年畫四大家”,以及河北武強、云南大理、安徽徽州、西藏拉薩、臺灣臺南等地的年畫。主辦方希望借此展覽使更多的人關注木版年畫,珍視身邊的傳統文化。
另一則關于木版年畫的消息,讓人喜憂參半。在廣東佛山,由于木版年畫的經營狀況不善,10月21日,木版年畫的傳承人馮炳棠、馮錦強父子將年畫的經營權正式移交給廣州大學城的“新覺青年公館”。這意味著,佛山市現存的唯一一家木版年畫老店今后只保留制作工藝,而設計、經營、推廣的重任則交由這個廣州大學生創業組織負責。
馮氏父子:11年后忍痛轉讓年畫經營權
佛山市普君南路86號是“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院木版年畫作坊”的所在地。這個面積30多平方米的老屋有著200多年歷史。72歲的主人馮炳棠是馮氏木版年畫的第三代傳人,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1980年代主要是接佛山市民間藝術社的訂單做,1998年作坊掛牌成立,我們開始自立門戶找訂單?!瘪T炳棠說。
木版年畫作坊掛靠在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院之下,成立之后,一直由馮錦強負責其經營?!俺闪?1年來,有8年都在賠錢,第一年就賠了近10萬元?!瘪T錦強說起作坊的經營狀況時說,2002年、2003年最困難,他靠著兜里僅有的10塊錢堅持了兩個月。
更讓他感到失望的是,木版年畫發展缺少相關部門的支持?!白鳛閲壹壏俏镔|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父親一直沒有拿到專項獎勵金?!瘪T錦強說,“而且,市里曾經以補助木版年畫的名義下撥給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院5萬元,但最終落到作坊的只有幾千元。研究院給出的理由是,年畫作坊不能夠代表佛山的木版年畫?!?/p>
轉讓經營權的導火索則是版畫作坊面臨的拆遷壓力。佛山市普君南路被納入禪城區舊城改造范圍,去年3月份,作坊便收到了一份拆遷公告。如今版畫作坊周邊的房屋已經被拆得七零八落,曾經作為旅游景點的老屋再也無法吸引外來的游客了?!白鞣坏纳饨鼉赡瓴庞兴棉D,我本來計劃把老鋪裝修一下,搞成一個旅游點,把傳統的木版年畫制作過程展示給游客看,還想過請些設計師和學生來參與,但是現在不可能實現了?!瘪T錦強遺憾地說。
馮錦強現在經營了一家外貿公司,一年的盈利是木版畫作坊的好幾倍。
佛山非遺中心:支持經營權轉讓
接手佛山木版年畫經營權的“新覺青年公館”是一家大學生創業團隊,成立于2007年,位于廣州大學城內。負責人陳晞表示,她們將通過巡展、推廣、講座等形式讓更多人認識木版年畫,同時征集好的創意,來推動年畫創新。
“我們支持木版年畫經營權的轉讓?!狈鹕绞蟹俏镔|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關宏表示,她更傾向于把此事理解為合作?!鞍呀洜I權轉讓給廣州新覺青年會館,與年輕人合作,有利于木版年畫尋求市場上的突破。而且廣州的視野更寬,與外界的接觸機會多,這對推廣佛山木版年畫是個機會?!彼€表示,希望借明年廣州亞運會的機會推廣木版年畫的品牌形象。
佛山木版年畫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當地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但現實是年畫已經走向了衰落,亟待拯救。究其原因,關宏認為,大環境是在全球化進程的沖擊下,傳統的民間藝術被冷落了;其次是木版年畫在市場運營過程中宣傳力度不夠;再次,佛山的木版年畫傳承人太少,僅馮炳棠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作品創新不夠,難與時代接軌。
據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08年開始,國家每年下撥給每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獎金為8000元,用于傳習活動的補貼。在生產性保護方面,今年年初,國家相關部門舉行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為非遺項目的洽談、貿易提供了平臺。
各地木版年畫:生存狀況普遍堪憂
“國內80%的木版年畫沒有市場,生存狀況堪憂,專家的研究也很薄弱?!碧旖蛎佬g學院美術史論系主任郭雅希說。該系3年前開始收藏并研究木版年畫,師生共收集了300多件木版年畫精品,有很多是瀕臨滅絕的,如有上千年歷史的河北“神碼”年畫。
相對于被冷落的年畫而言,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楊家埠年畫目前發展的境況略好,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
霍慶友、霍慶順兄弟是天津楊柳青的第六代傳人,他們經營的木版彩繪年畫作坊打入國外市場,因此銷路不錯?!暗窍啾葌鹘y的楊柳青年畫,技藝方面差了很多,不再那么純正了?!惫畔Uf。
蘇州桃花塢年畫的自救之道是與高校聯姻。2001年,蘇州桃花塢年畫社劃歸蘇州工藝美院。蘇州桃花塢年畫社社長錢錦華介紹說:“之前,木版年畫藝人老的老,年輕的跟不上,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與高校合作后,年畫社組建了培訓班,請來老師傅,又從學生中選出合適的人才,深入學習木版年畫的制作?!钡悄戤嫷慕洜I狀況并不樂觀,他們在蘇州的老街開辟的銷售窗口,至今一直處于虧本狀態,資金全部由蘇州工藝美院負擔。
山東楊家埠是年畫之鄉,這里80%的人都會制作年畫。今年83歲的楊洛書老人是楊家埠年畫的第十九代傳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仍然每天到自己經營的年畫作坊指導工人們制作。他的兒子楊付濤從小接觸木版年畫,如今也經營了一個年畫作坊。楊付濤表示,近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楊付濤從1987年開始從事木版年畫經營,他說:“木版年畫最初的作用是‘貼門神’,90年代實用功能逐漸減弱。近些年,年畫大都做成了禮品?!睏罡稘f的禮品指的是用木版年畫做成的畫集,一本畫集通常包含200張年畫,市場售價約為300元。購買者多為當地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用作特色禮品?!?004年以來,村里的年畫作坊一下子增加了五六家,競爭激烈了許多。有的作坊做工不好,但是會放入一些假證書,吸引顧客?!睏罡稘f,“相比前幾年,作坊盈利減少了40%左右,能夠養家糊口就很不錯了?!?/p>
保護木版年畫的呼聲日漸高漲,但就現狀來看,各級政府對這項技藝的保護和傳承所起的作用還很有限。是加大“非遺”的扶持力度,延續傳統技藝的生命,還是打破經營困局,讓其在市場中重生?木版年畫的未來還是一片迷茫!
400歲年畫成時尚弄潮兒
2010-01-28
13:27:15 來源:齊魯晚報
27日,在一家年畫加工工廠里,工人正在趕制年畫。 本報記者 吳凡 攝
楊家埠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始于明末,興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但到現在市面上的主題還是以門神、童子、財神等主題為主,雖有濃重的農村生活寫實感但時尚不足。27日,記者采訪中發現,從老字號年畫傳人,到新生代年畫制作人都在思變求新。抱枕、燈罩、鼠標墊,甚至酒店裝潢中都對年畫元素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喜愛。
新人:帶來時尚元素
新生代在繼承年畫藝術時,有了更新的想法,注重品質、時尚、實用等新時代元素的融合。紀俊華早年專業是橋梁設計,因為有良好的繪畫功底和藝術感知能力,將年畫元素放入絲巾、鼠標墊、筆記本插畫、抱枕、壁掛,甚至圍裙。
紀俊華的店一年最多只有一半時間開著,在這一半的時間里又有一半時間半掩著。頗有“脾氣”的紀俊華醉心于自己的感覺,不主張重復批量的生產銷售。記者注意到店中的工藝品取材簡單但不落俗。方形的燈罩畫面人物構圖夸張細致,極具藝術氣息,就連小小的杯墊也下了不少功夫。
記者采訪在楊家埠旅游的大學生仲軍偉,仲軍偉就對這樣的新年畫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特別是有年畫插畫的筆記本、古樸的鼠標墊,愛不釋手。仲軍偉告訴記者,他來旅游主要是想看看土得掉渣的東西,但是多數店里給他的感覺并沒有想象中那種感覺。反而是眼前的這家店讓他眼前一亮,這樣的風格作為年輕人特別能接受。
紀俊華告訴記者,創作這樣的東西從很大程度來講是求靈感,以滿足生活中的需求為主。記者在與紀俊華的談話中就可以感覺到,她沒有生意人的精明。
新技術:追求細節寫實
27日中午時分,記者去拜訪年畫名家楊洛書老先生的第一代傳人——楊付濤(在作品中署名楊福濤)?!懊刻斓哪戤嬌a量都在千幅左右,這個數量與市場需求基本吻合?!睏钕壬嬖V記者,除了一些單頁年畫,現在合訂本的年畫本作為收藏已經越來越主流。
“我覺得現在年畫在手法上、做工上不但沒有退步,而且還在進步?!睏钕壬M一步解釋,木板年畫說到底還是以“刻”為主,一個普通的木版雕刻就需要花費至少十天的時間,需要在線條、轉角等各個地方平穩圓滑,也是功夫之所在。
楊先生說著拿出一幅孔子畫像說,“以前的年畫太過于粗糙,與現代人的審美出現偏差?!睏钕壬钢鬃拥氖植烤€條,老版本的年畫手指不夠細、不夠寫實,他現在在雕刻時會將這些細節處理得極為形象逼真。
一幅成功的年畫在顏色交匯處不允許有過界或者涂層交疊,而看到市面上的老版本年畫都在這方面出現問題。楊先生說,現在有個別刻版者貪圖簡單,在雕刻時不求細,比如一個“年年有余”的年畫,很可能在魚鱗上吃點“回扣”。
記者在調查年畫銷售情況時也發現,細節上入微的新年畫已經占了主流。特別是一些蠟染壁掛,裝飾用的更是求精求細。但是與新生代相比,步子還是邁得極謹慎。
新理念:須有工藝分層
天津楊柳青、 蘇州桃花 塢、濰坊楊家埠,并稱中國木版年畫三大產地。然而,上世紀80年代,三大產地的年畫卻日漸式微,瀕臨消亡。進入21世紀,楊柳青和桃花塢年畫已接近“名存實亡”,不能批量生產。但楊家埠木版年畫,不僅奇跡般地從衰亡中活了下來,而且正以一個大產業的形式展現于世人面前。盡管楊家埠年畫生命力還算旺盛,但是民間藝術樣式的走向卻很值得關注,楊家埠年畫也容不得絲毫閃失。
紀俊華表示,年畫這種形式可以有土得掉渣的質樸感,但絕不容許出現任何拙劣的感覺。無論是用于酒店裝潢還是飾品,都必須以精以細為前提。其實取材得當,土材料也可以做出洋味道。主題的創新可以有,但是絕不能取代老的元素主題。
濰坊市老年大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機械的批量生產而不顧及品質只會導致這種藝術形式的滅亡。必須形成分層,有人鉆研藝術精髓繼承發揚,有人以此作為營生,更需要有人來創新,甚至成為更新更強壯的藝術分支或流派。
記者了解到,在楊家埠就有年畫作坊近百家,從業人員300多人,年制銷年畫高達2000余萬張,遠銷海外,經濟效益已經很明顯。年畫的求變只是個破題,老民俗、老文化該向左還是向右,更是到了思考的時候。
時間:2014-04-11 14:32 來源:中國文化報
近日,濰坊市寒亭區知名民間藝人張效東、楊付濤等遠赴臺灣臺中市參加了“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活動。
在展覽現場,精湛的風箏軋制、年畫雕刻等傳統民俗技藝,讓絡繹不絕的臺灣觀眾嘖嘖稱奇,并被民間藝人的精湛技藝所折服。
以風箏年畫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是濰坊寒亭區的一大文化特色。近年來,寒亭區重點對楊家埠風箏年畫、古寒國文化、禹王文化、柳毅傳說等文化資源進行了不間斷、有重點、有目標的開發利用,并加大了對民俗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創新工作,從楊家埠木版年畫和濰坊風箏成功申遺,每年舉辦的風箏年畫藝術節,以及設立的“畫鄉文化獎”,經過長期保護推動,使寒亭區的民俗文化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