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9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古琴制作
從藝年限:26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大拙琴韻古琴藝術中心經理
所屬地區:奎文區
師承:朱子易
徒弟:姜亦強、梁清風。
瀏覽次數:8307
馬榮盛,字石琴,號石琴居士。居住濰坊市奎文區,老家濰坊壽光侯鎮?,F為濰坊市級古琴非遺傳承人,山東大拙堂古琴藝術中心創始人,濰坊市君和國學院副院長、濰坊多所學校的特聘教授、濰坊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濰坊市古琴協會會長,中國古琴學會終身會員。
幼愛丹青,漸長喜琴,多年來執著探研古琴制作,十多歲時就對古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自己能有一架古琴,由于經濟條件有限,于是萌發自己制作古琴的想法。這個夢想他追逐了20多年,如今,他制作的古琴已獲得業內人士的認可。
拜著名諸城派古琴第五代傳人朱子易先生為師,學習古琴斫制和彈奏藝術,期間轉益多師,經年略有所成。所斫古琴形制規矩中正,極具文人琴氣質,音色厚重、蒼古、溫潤,得到廣大琴友、老師和藏家的厚愛。
古琴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瑰寶,然而如今學習古琴的人少了,制作古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家住奎文區的馬榮盛就是其中一位,他憑著對古琴的濃厚興趣和熱愛,用近20年時間學會了古曲、制作出合格的古琴,并得到了業內認可。
如果年輕人喜歡學習古曲和制作古琴,他會毫無保留地教授,希望將這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現為濰坊市級古琴非遺傳承人,山東大拙堂古琴藝術中心創始人,濰坊市君和國學院副院長、濰坊多所學校的特聘教授、濰坊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濰坊市古琴協會會長,中國古琴學會終身會員。
2013年古琴制作技藝初探在2013年被山東省文化廳評為文化成果三等獎。
2015年奎文頻道錄制指尖上的技藝--古琴篇。
2017年4月混沌式古琴《圓月》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7年5月混沌式古琴(圓月)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來源:濰坊晚報 2013-12-16 11:03
馬榮盛正在彈奏古琴。
◎馬榮盛小時候夢想擁有一架古琴,多次制作失敗仍不放棄
◎如今他的古琴得到業內認可,希望把這老技藝傳給年輕人
人物小檔案
馬榮盛,今年42歲,老家濰坊壽光侯鎮,現居住在奎文區。十多歲時就對古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自己能有一架古琴,由于經濟條件有限,于是萌發自己制作古琴的想法。這個夢想他追逐了20多年,如今,他制作的古琴已獲得業內人士的認可。
古琴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瑰寶,然而如今學習古琴的人少了,制作古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家住奎文區的馬榮盛就是其中一位,他憑著對古琴的濃厚興趣和熱愛,用近20年時間學會了古曲、制作出合格的古琴,并得到了業內認可。
兩年時間做一架古琴
12月12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濰坊虞河路與勝利東街交叉口附近馬榮盛的琴房里,琴房面積雖然不大,但充滿古樸氣息,音律聲綿綿不斷,此時馬榮盛正在彈奏古曲《陽關三疊》,并完全陶醉在其中。一曲彈罷,馬榮盛向記者介紹說,這套房子主要就是用來彈琴的,有的時候朋友一起來聽琴,有的時候自己一個人過來彈琴靜心。
馬榮盛今年42歲,老家在壽光侯鎮,現居住在奎文區。十多歲時就對古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幾次嘗試制作古琴均以失敗告終。直到后來拜師學藝,學習了古曲,才在制作古琴上有了明顯進步,并逐漸獲得業內人士的認可。
馬榮盛告訴記者,屋里的這四架古琴都是他制作的,制作一架古琴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從喜歡上古琴,到做出得到認可的古琴,他用了近20年。
多次琢磨制作均失敗
馬榮盛從小就對音律比較敏感,有一次去同學家發現墻上掛著一架古琴,就好奇地用手動了一下琴弦,沒想到琴聲非常動聽。當時他就有一個愿望--擁有一架屬于自己的古琴,可是家里并不富裕,于是他萌生了動手制作古琴的想法。
“我發現家里的風箱可以用來制作古琴架,于是趁父母不注意把風箱拆了下來,并取出了里面的雞毛擋板,剩下的部分就成了琴架?!瘪R榮盛回憶說,當時他還找來幾根尼龍絲釘在“琴架”上,用來當作琴弦,但發出的聲音非常難聽。當時因為私自拆風箱還挨了父親一頓揍。
馬榮盛說,第一次制作古琴失敗,他開始從理論上認識古琴,為了掌握關于古琴的知識,他經常騎自行車到30里外的壽光城區圖書館借書。經過認真學習研究之后,他開始重新制作古琴,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我當時正在念初中,只有晚上能抽出點時間來學習制作古琴?!瘪R榮盛說,根據自己了解的理論,他用半年時間制作了一架古琴,但聲音還是不好聽。連續失敗后,馬榮盛并沒有灰心,而是繼續努力學習古琴制作的理論。
上大一時,馬榮盛又開始制作古琴了。這次經過一年時間做出來的古琴,聲音比以前好聽了一些?!盀榱蓑炞C這架古琴,我找到了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長朱子易老師。朱老師評價說,我做的古琴琴體比較小,聲音急促,余韻較短。另外,他還說,要想做好古琴必須先學習古曲?!瘪R榮盛于是開始跟隨朱子易學習古曲。
大學畢業后,馬榮盛在濰坊一家廣告公司上班,閑暇之余仍不忘制作古琴。經過幾年的學習,馬榮盛不僅學會了不少古曲,制作的古琴也逐漸得到業內的認可。
“從小時候產生興趣到制作出像樣的古琴,用了近20年?!瘪R榮盛對記者說。
為做好琴四處尋古木
記者了解到,古琴的選材比較嚴格,主要選用明清時代的梧桐木和杉木,而且在樹木生長的時候必須處于距離地面1米上的中間部位,所以往往現存在農村的老屋房梁上。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古木材已經越來越少。去年10月份,馬榮盛去安徽省黃山附近的一些村落里尋找古木材,但遇到的古木材不是開裂,就是不夠粗,最后只能無功而返。為了不耽誤工作,馬榮盛只好雇人到南方的浙江、江蘇等省份尋找古木材。
據介紹,古琴集音樂、美學藝術、制作工藝、文化、歷史于一身,是東方古代文明的集大成,其音樂表現或冷然高古、或風雅綿延,成為我國古老的民族藝術瑰寶。從古代文獻記載來看,可以確定古琴至少已經擁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傳說中不論是高山流水覓知音,還是諸葛亮撫琴退敵、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鳳求凰的愛情故事,都為古琴藝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因古琴的制作、保存、學習難度較大而難以進入普通人的視野。在我省,只有濰坊、淄博、濟南等地區的少數人還掌握著古琴制作工藝。
馬榮盛告訴記者,如果年輕人喜歡學習古曲和制作古琴,他會毫無保留地教授,希望將這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文/圖 本報記者 鄧永杰 王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