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9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柳疃絲綢技藝
從藝年限:39年
單位及職務: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山東柳疃棉紡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所屬地區:昌邑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11006
韓良忠,男,1963年10生,昌邑市柳疃鎮人,中共黨員,現任昌邑市政協常委、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柳疃棉紡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企業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個體私營經濟踐行科學發展觀示范企業、濰坊市民營百強企業、省級文明誠信民營企業、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濰坊市銀行信用最佳企業、昌邑市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他本人也被授予山東省優秀臺屬企業家、濰坊市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昌邑市尊師重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濰坊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他在十年間,艱辛創業的道路上,給家鄉帶來的促進與發展是飛躍的,給家鄉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就是他的這股子的山東男人的執著勁兒,與善良樸實的性格,上天沒有辜負他的努力與付出。
自1995年起,加大投入力度,不斷膨脹企業規模,先后創建了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濰坊華盛隆印花有限公司、濰坊華達鋼結構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和一個紡織品市場,形成了集織、染、漂、印、成品加工于一體的集團公司。2007年企業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柳疃”牌商標被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2011年“柳疃”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中國馳名商標”。
公司位于素有“絲綢之鄉”之稱的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成立于1995年,現集團公司現擁有資產4億元,共有職工1226人,是一家綜合性的紡織品生產出口企業,下有織布廠、印花廠、染色廠和縫紉車間,主要產品有寬幅全棉、滌棉、全滌絲、網絡絲坯布,緞紋緞條布,印染布以及床上用品。公司生產的“柳疃”牌系列產品銷往20多個省市和10多個國家。為昌邑成為“中國絲綢文化之鄉”、“中國印染名城”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2年被當選為市政協常委。
2012年12月,濰坊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柳疃絲綢代表性傳承人。
被授予山東省優秀臺屬企業家、“濰坊市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濰坊市尊師重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創辦的企業先后被評為個體私營經濟踐行科學發展觀示范企業、濰坊市民營百強企業、省級文明誠信民營企業、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濰坊市銀行信用最佳企業、昌邑市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等稱號。
2017-11-28 19:55
11月28日下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謝立仁攜山東昌邑華達集團董事長韓良忠一行來我區考察紡織印染、水務環保、城鄉環衛、食品加工等產業并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區委書記周濤、政府區長李玉山、區政協主席趙峰、山東德州恒豐集團理事長蘇建軍及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一同考察并參加簽約儀式。
考察組一行先后考察了寧夏恒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吳忠興德棉織造有限公司高檔面料生產項目、吳忠德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30萬紗錠精梳純紡和混紡差別化纖維項目、寧夏恒豐瑞斯特有限公司防靜電服飾項目、寧夏盛源清真食品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金積鎮環衛一體化工作,隨后舉行了座談簽約儀式。政府副區長趙麗亭介紹了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投資環境及產業優惠政策;韓良忠介紹了華達集團基本情況及項目合作前期準備情況,李玉山代表區人民政府與山東昌邑華達集團董事長韓良忠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
周濤、李玉山表示,我區將全面落實各項協議,大力支持華達集團在利發展,為華達集團在利投資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希望雙方進一步探索建立定期簡報制度和定期會商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合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合作的新途徑、新方式,促進雙方全面合作,努力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山東昌邑華達集團來校洽談校企合作事宜
信息來源: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 2017-10-17 12:39 撰稿:王坤 審稿:張序貴
10月16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謝立仁、中國棉紡城、山東昌邑華達集團董事長韓良忠、中信環境技術西南區市場總監付孝磊、山東昌邑華達集團辦公室主任李學文一行來校洽談校企合作事宜。學校校長夏平熱情接待了來訪客人一行,并就校企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黨(校)辦主任張序貴、科技處(校企合作辦公室)處長劉曉東、黨(校)辦秘書科科長鐘麗平陪同。
座談會上,夏校長對謝秘書長及韓董事長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對協會長期關心支持學校發展表示衷心感謝。他簡要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史、學科結構等基本情況,著重介紹了近年來學校開展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績;他強調,學校一直堅持開門開放辦學,不斷創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逐步建立起了校企深度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他指出,山東昌邑華達集團和學校既有各自的優勢,又有深度合作的基礎,希望雙方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加強合作,共謀發展。韓董事長簡要介紹了山東昌邑華達集團基本情況;他表示,成都紡專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學科優勢突出,特別是在校企合作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是集團理想的合作伙伴;他強調,集團將進一步加強與學校的溝通交流,認真梳理校企合作的切入點,努力構建校企合作共建共贏的良好格局。會上,校地雙方就合作有關事宜進行了詳細磋商。
9月下旬,謝立仁秘書長攜山東昌邑華達集團等愛心企業隨學校前往色達縣還進行了愛心捐贈(家紡1000套,價值50余萬元)。座談會上,夏校長向韓董事長頒發了捐贈證書,并致以誠摯的謝意。
山東昌邑華達集團位于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擁有資產10億元,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10.23億元,實現利稅8900萬元,共有職工2300余人,是集純滌、純棉印花布生產加工、鋼結構廠房建設、淡水供應、污水處理、房地產開發等多種產業于一體的大型集團公司。集團先后榮獲“濰坊市百強民營企業”、“省級文明誠信民營企業”、“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濰坊市銀行信用最佳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單位”、“昌邑市環境保護先進單位”、“捐資助學先進單位”、“山東省個體私營經濟踐行科學發展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公司注冊的“柳疃”牌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自強者勝——記中國棉紡城董事長韓良忠
發布時間:2011-6-28 19:02:05 瀏覽量:2610
濰河岸邊有一個中國棉紡城,中國棉紡城的董事長是韓良忠。韓良忠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從一名下崗工人,憑著一股山東人堅忍不拔的精神,白手起家,把各個企業做得風生水起,特別是中國棉紡城,做得更有氣魄和遠見。提起韓良忠大家都豎起大拇指,欽佩和尊敬溢于言表。
2011年6月25日,我和作協的文友們一起到中國棉紡城采風。在很久以前就知道這個企業,但對這個企業翔實的了解還是在采風之后。對董事長韓良忠的了解,也是在見了他本人之后。
韓良忠于1994年從昌邑絲織廠下崗,下崗后來自家庭的壓力和社會的壓力,使他一度苦悶迷惘,他在反復思考后選擇了奮起拼搏,化壓力為動力,艱苦創業,憑著一股韌勁,從10臺織布機做起,到1995年承包了一家村辦印染廠。到1998年先后創辦了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濰坊華盛隆印花有限公司、濰坊華達鋼結構有限公司、華達二印、華達柳疃供水處、昌邑市新新源水業有限公司和中國棉紡城紡織品市場。2010年上繳國家稅金1654萬元。 韓良忠獲得了省市無數的獎項和榮譽,更為珍貴的是獲得了社會和人們的廣泛贊譽。
韓良忠如今已經創辦了七家公司和一個紡織品市場。擁有資產六億元,共有職工1226人,其中3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韓良忠不但企業的經營做得好,產品的品牌做得棒,而且還是很有思想和遠見的儒商。他認為企業要做大做強,就要建設一個高標準、大規模的紡織品批發市場。2006年經過多方考察和論證與浙江一客商共同出資在柳疃工業園以南建設了中國棉紡城。目前棉紡城二期工程準備開工。中國棉紡城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在不久就會全面展現出來,不但造福昌邑人民,而且活躍整個山東的區域經濟發展。
韓良忠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保的重視也會越來越高,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韓良忠率先申請并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了有力的保障。針對柳疃當地紡織印染企業多,污染相對嚴重的情況,2008年出資4000萬元籌建日處理污水3.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成立了昌邑市新新源水業有限公司,不僅處理了大量污水,而且惠及當地子孫后代。
韓良忠還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企業做強了,他沒有忘記回報社會。為福利事業、教育事業、社會治安、特殊家庭、文化事業提供巨大的物質和財力支持。
2010年10月,昌邑市作家協會正式成立,中國棉紡城率先成為副理事長單位,為昌邑市文化的發展貢獻了力量。韓良忠深諳社會、文化之道,倉廩實而知禮節,社會發展了,人們精神生活就會越來越豐富。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品位,取決于它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對發展文化事業特別是文學創作,他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
一個作家、一部好作品就能成就一個城市,就像提到魯迅就會想到紹興,說到蒲松齡,就會想到淄博。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就成就一個大的酒企業。產生偉大作家的文學沃土,就依靠像韓良忠先生這樣的仁人志士、社會賢達的大力支持和辛勤耕耘。昌邑市作家協會的全體會員都會記住韓良忠先生的無私奉獻,記住韓良忠先生為昌邑市作家協會搭建文學創作的平臺所做的貢獻。 我們期待著韓良忠先生的企業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財源滾滾!
雖然與韓良忠先生匆匆一晤,但他篤實創新、卻又睿智大氣的形象牢牢留在心里。 (肖鳳)
真的很多無趣
韓良忠--光輝之路,誠信造就人生
2009年
韓良忠,男,46歲,昌邑市柳疃鎮人,中共黨員,現任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柳疃棉紡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企業先后被評為濰坊市民營百強企業、省級文明誠信民營企業、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濰坊市銀行信用最佳企業、昌邑市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韓良忠本人也被授予濰坊市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濰坊市尊師重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他個頭不算高,但身板很結實,一雙眼睛很有神采,笑容并不夸張但讓人覺得真誠……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踏踏實實的生意人。
“人家都說做生意的人要會說,可是我不太會說,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彼3_@么說: “我沒有什么優勢,要非說有的話,那可能就是做人還可以,人家都愿意跟我做生意?!彼绱藰闼囟啙嵉馗爬俗约航浬?0年的成功原因。
他在十年間,艱辛創業的道路上,給家鄉帶來的促進與發展是飛躍的,給家鄉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就是他的這股子的山東男人的執著勁兒,與善良樸實的性格,上天沒有辜負他的努力與付出。
一、大力發展紡織工業,為昌邑成為“中國絲綢之鄉”、“中國印染名城”做出了重要貢獻
自1995年起,韓良忠加大投入力度,不斷膨脹企業規模,先后創建了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濰坊華盛隆印花有限公司、濰坊華達鋼結構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形成了集織、染、漂、印、成品加工于一體的集團公司,公司生產的“柳疃”牌系列產品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昌邑成為“中國絲綢之鄉”、“中國印染名城”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每一個成功的業績之后,都離不開創業者的艱苦打拼。
創業之初那幾步,韓良忠走得很辛苦。接手舊廠后他才發現,10萬元換來的是老化的設備,不穩定的人員,自己本身又一沒資金,二沒技術……只有一切重頭來過。此時,他唯一的資本就是年輕精力足。在廠子開工前那3個月的準備階段里,韓良忠有1個多月都沒有脫衣服睡覺,天天泡在車間,維修設備、招聘人員,全部一個人扛下來。
一切就緒,小廠開轉,可更大的麻煩接踵而至。開工后第10天,廠里最重要的印染設備之一——蒸汽鍋爐壞了!頓時,整個生產陷于停頓,小廠岌岌可危。新鍋爐肯定是買不起,連舊的都要3萬元,韓良忠為辦廠已傾盡所有,哪里還拿得出錢來?只能硬著頭皮去借。他和妻子分頭行動,借遍了親戚朋友,終于湊夠了買舊鍋爐的錢……
經歷了創業之初的波折,廠子的發展總算步入正軌。1996年一年,韓良忠賺了70萬?!暗谝荒陹陙淼?0萬是我做生意這么多年最得意的事,比起上班時的一年5000元,那是天文數字;更重要的是,我通過努力證實了自己的價值,許多不看好我的人都對我刮目相看?!钡拇_,這70萬對于以后賺過700萬甚至更多的韓良忠來說已然不是錢的意義,它是對一個創業者付出之后的回報,也是讓他繼續上路的動力。
辦廠第2年韓良忠又賺了100多萬,第3年開了第2家廠,成立了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以后平均每兩年一個新廠,經營領域涉及織、染、漂、印、成品加工,現在共有5個分廠,固定資產9600萬元,還成了濰坊市百強民營企業……商路越走越寬,不過韓良忠的步子沒有松懈。這些年,每年大部分日子他都處于“在路上”的狀態,走遍全國各地跑市場、學技術、引人才。他還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不管出差回來多晚,即便是深夜也要到公司轉一圈,他的生活顯然已和他的事業融為一體。
直到2008年,總公司實現產值72億元,利稅3175萬元。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山東漢子!
二、致力培育紡織品經營市場,以戰略眼光建設中國棉紡城
為使昌邑紡織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韓良忠在做大做強紡織工業的同時,投資1億多元,建設了中國棉紡城,現已有400多家全國各地的客商入駐棉紡城,發展趨勢良好,對促進全市紡織產業、服務業乃至整個區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歷史文化傳統造就的國民性使然,自古至今,中國商人最缺乏的不是拼勁,不是闖勁,而是一種合作的精神,這也是一些中小企業無法繼續壯大的病灶所在。韓良忠和浙江花中錦集團林老板的長期良性合作,卻堪稱“中國式合作”的范本。
韓良忠做布,林老板賣布,8年前,雙方因一筆生意結識。同為踏踏實實的生意人,自稱“很會看人”的韓良忠與林老板一見如故。韓良忠是一個拿客戶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還上心的人,只要是林老板拜托他的事,即便不是分內,他也盡最大可能去辦。在長期接觸中,二人從客戶成為朋友,又從朋友成為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氨热缥矣匈Y金困難了,他二話不說就先給幾十萬讓我用,我對他也是這樣?!表n良忠說,“這種信任程度,恐怕連親兄弟也很難做到?!?/span>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感情化”的合作基礎,才有了現在的“中國棉紡城”合作項目。棉紡織業作為昌邑的支柱產業之一,一直缺乏一個統一、完善的市場。韓良忠覺得,一個生意人不只要自己賺錢,還要將自己的生意當作事業來做,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集中的市場。但是,他沒有做市場的經驗,他想到了已經在華北地區成功運作了五六個市場的林老板,雙方一拍即合。
“中國棉紡城”迄今共投資16億,雙方的合作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林老板占70%,韓良忠占30%.韓良忠說:“在這個市場的合作上,主要以他為主,我服從他,因為一個生意必須有一個人說了算,不該我問的我從來不過問?!绷掷习逡舱f,韓良忠是“一個完美的合作伙伴”。
三、牢記社會責任,堅持科學發展
韓良忠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了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為昌邑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他社會責任感極強,先后捐款捐物達300多萬元。
生意的初創階段主要是為了賺錢,可越往后做,錢的意義就越小,甚至只是數字的增減;將生意做成一份事業,帶動一方經濟崛起,不斷實現社會效益才是商人更高的追求。目前,韓良忠正在全力以赴運作的“中國棉紡城”,就是他實現商人理想的嶄新平臺。
“中國棉紡城”暨“中國(柳疃)國際棉紡織品批發市場”位于柳疃項目聚集區內,是集家紡成品、花布、坯布、紡織配件、服裝鞋帽、物流、會展、酒店、商住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批發市場。市場規劃占地1500畝,分為倉儲物流、會展、批發市場、信息研發中心、住宅5個功能區。
現在正在建設的是一期工程,投資2.8億元,占地360畝,計劃于今年7月份竣工。
清代末年,由于紡織業的發達,古老的柳疃小鎮天天如鬧市,人聲鼎沸,銀子市場、鏢局、旅店、戲園子一應俱全,市面上東洋、南洋、歐美等國家的外幣隨處可見。柳疃的郵局和商會都是在那段時期設立的,而當時昌邑城內還沒有此類機構,此足以看出當時柳疃的繁華景象。
今天,站在昌柳路上舉目望去,“中國棉紡城”已具雛形,希望不久的將來,這里能夠再現清末的繁榮景象。
“賺錢不是最終的目的,身為柳瞳人,做一點實事,開拓出一個完善的市場,這是我近些年的目標?!痹诜泵Φ墓さ噩F場,在吊車的轟鳴聲中,韓良忠造福家鄉的理想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韓良忠,一個生意做得很成功的商人,一個做人同樣成功的商人。
盡企業家之責 履政協委員之職
--記昌邑市政協委員韓良忠
2014年06月27日 聯合日報政協山東省委員會機關報
在著名的“絲綢之鄉”昌邑柳疃鎮,有這樣一位企業家:面對下崗浪潮,他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立足行業發展,他勇挑重擔,開拓市場;擔任政協委員,他扎實履職,熱心公益。他就是昌邑市政協常委、華達織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韓良忠。
一段不懈拼搏的人生
韓良忠的事業自印染起步,一家村辦印染小廠成為他商業軌跡的原點。創業之初,韓良忠走得很辛苦。用東挪西湊借來的10萬元承包了印染廠后,他發現10萬元換來的是老化的設備,自己本身又一沒資金,二沒技術……只有一切重頭開始。在廠子開工前3個月的準備階段里,韓良忠天天泡在車間,維修設備、招聘人員。經歷了創業之初的波折,廠子的發展總算步入正軌。第3年開了第2家廠,成立了昌邑華達織造有限公司,以后平均每兩年開一家新廠,經營領域涉及織、染、漂、印、成品加工。如今,他創辦了4家公司和一個紡織品市場,擁有資產4億元,共有職工1226人,公司生產的“柳疃”牌系列產品銷往20多個省市和10多個國家。
一個造福家鄉的赤子
棉紡織業作為昌邑的支柱產業之一,一直缺乏一個統一完善的市場。韓良忠覺得,一個生意人不只要自己賺錢,還要將自己的生意當作事業來做,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集中的市場。通過多方考察和研究論證,2006年他與浙江一客商共同出資在柳疃工業園以南建設中國棉紡城,建成了集家紡成品、花布、坯布、紡織配件、服裝鞋帽、物流、會展、酒店、商住等一體的綜合性批發市場。棉紡城的建設使柳疃的紡織印染產品不用像過去那樣要去往40公里以外的市場去銷售,減少了紡織印染企業的銷售成本,發展了市場,解決了部分剩余勞動力就業,對促進全市紡織產業、服務業乃至整個區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賺錢不是最終的目的,身為柳瞳人,就是要做一點實事,開拓出一個完善的市場,讓更多的家鄉人受益?!表n良忠造福家鄉的理想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一位情理并重的老板
這些年來,韓良忠先后從社會上引進人才200多名,為他們解決住房、子女上學就業等家庭問題。近年來,僅他為職工家庭送的現金和物品就多達20余萬。感情能拴住人,但理性才會讓企業加快發展。印染是個精細活,在日常生產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質量問題?!叭緣牧宋伊P你200元,公司的損失卻是1萬,既然損失已經造成,罰款也沒用,你站在公司的角度想想,下次一定要注意?!表n良忠通常這樣教育犯錯的員工。只獎不懲——干得好的獎勵、干得不好的不獎勵,這避免了抵觸情緒,比懲罰效果好。同時,韓良忠投資20多萬元,辦起了職工培訓中心,開設了管理、財會、營銷、機電等10多項課程,先后培訓職工1000多人,職工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大為提高。
一名熱心公益的委員
2012年,韓良忠被當選為市政協常委。擔任政協常委以來,他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結合自身工作特點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走訪群眾、聽取意見。他時刻不忘回報社會,近幾年共向福利事業、教育事業、社會治安、特殊家庭等捐款物達270余萬元,在“救助貧困大學生”活動中,他出資資助了5名大學生,直到完成學業。他率領的華達織造有限公司先后被授予山東省個體私營經濟踐行科學發展觀示范企業、省級文明誠信民營企業、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濰坊市銀行信用最佳企業、昌邑市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韓良忠本人也被授予山東省優秀臺屬企業家、濰坊市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昌邑市尊師重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昌邑柳疃絲綢聞名全國 手工技藝申報國家非遺
2011-03-03 10:38:04 來源:濰坊新聞網
收藏室里一臺清末民初的紡車吸引了大家注意。
老藝人說 傳統手工工序復雜缺少傳承人
參觀了絲綢的現代化加工,記者詢問郭明偉,以前沒有機器時是怎么織造絲綢的呢?郭明偉把記者領進了一間收藏室里,記者見到了一臺老式的織綢機,仔細觀察發現這臺機器是用榫卯結構制成,一個鐵釘、螺絲釘都沒有看到?!斑@就是古人的發明,雖然織得慢,但是織出的絲綢質量確實一點也不差。要想了解過去是怎樣織布的,你們可以去村里面找找?!惫鱾τ浾哒f。
經過多方查找,記者終于在柳疃鎮南玉村找到一位名叫李學進的老人。得知記者的來意后,李大爺說道:“你們找我就算找對了,我18歲就開始織絲綢,這一干就是60多年,手藝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但是我家里現在沒有機子了,我可以帶你們去見一個人,他現在還在織著的?!?/span>
隨后,記者跟隨李大爺來到了村西頭的齊象臣老人家,在齊大爺家中,記者見到了十幾臺老式的織綢機。據齊大爺介紹,絲綢的織機主要部件有機樓子、壓軸、盛框、螞蚱腿、倒樁、將軍軸、元寶軸、座板、腳蹬板、梭等近20種零部件。而蠶絲要在織機上織成成品絲綢,需要經過漿絲、絡絲、擰穗子、刷機、繒機、牽機、織機、漂煉、平綢等十幾道工序,要比現今的機器生產繁瑣很多,而這,就是傳統的柳疃絲綢織造工藝了?!坝眠@種織布機織絲綢,正常人一天能織10米絲綢,干活快的一天最多也就能織20米?!?/span>
齊大爺對記者說:“我14歲的時候就跟著家里人開始織絲綢,一直干到現在。今年還沒開始干,北京的客戶訂了些貨,過兩天我就準備開始干了。再過兩年我也干不動了,現在會這項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60歲以下的基本上沒有會的了?!币慌缘睦畲鬆斠矊τ浾哒f:“我們現在用的這些機子也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過去我們年輕的時候這一帶家家戶戶都織絲綢,現在機器化生產了,干這個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現在滿村里也找不出幾個人了。年輕人也不愿意去學這個了,再過上幾年,這些機子也就成了老古董了?!?/span>
歷史悠久 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了解到,柳疃鎮是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柳疃絲綢以其手感米糯、飄逸高雅的獨特風格,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開拓了南洋諸國的絲綢市場,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成為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和“華僑之鄉”,在山東省、我國以及世界繭綢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柳疃絲綢的開拓發展,為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昌邑商品經濟的發展開創了先河,使昌邑的絲綢產品早在上個世紀便率先投放于國際市場,繼而經營絲綢成為昌邑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2006年底,柳疃絲綢技藝已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名錄。
相關鏈接
柳疃絲綢的發展
傳統的柳疃絲綢,是特指用野生的柞蠶絲為原料織造的繭綢。山東東部山區自古以來就盛產野蠶,但從漢代到明代,僅僅是被歷代統治者視為反映國家太平的祥瑞而已,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明代末年,山繭的價值逐步被發現,繭綢的織造由之出現。明萬歷年間的《萊州府志》的貨物類就有了“山繭綢”的記載。但因為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的原因,山繭綢的發展和傳播異常的緩慢。近代棲霞人孫鐘澶《山繭輯略》載:“山繭之用,自漢至明,謂之祥瑞,終未能暢行,降至清初,文明日啟,齊東一帶,鄉間有以此制線代布者?!本褪菍@一史實的真實描述。
昌邑的柳疃并不出產山繭,為什么能夠成為中國繭綢的生產中心呢?這在《山繭輯略》中同樣能找到答案!“……我棲自嘉慶初年以紡車紡線而盛行焉。至十七年大兇,鄉人或紡線,或織綢,以易有無,而賴以生活者益眾。其線名曰山線,織出之綢有二種,其次者曰小綢,亦曰黑綢。高者曰大綢亦曰白綢。山西昌邑俱到桃村安莊收買小綢,至張家口、西口兌換羊皮、口蘑等,否則或販賣于烏蘭查布盟。大綢銷行南地并北京?!笨梢姴亓督z綢的傳來與當時昌邑柳疃籍的商人在膠東販賣絲綢有關,因為豐厚的商業利潤,昌邑柳疃一帶的商人由異地坐莊,逐步開始了本地織造。(鄭毅 齊文 張磊 李艷紅)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1)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2)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3)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4)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5)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6)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7)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8)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9)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10)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11)
清代昌邑柳疃商號老賬——見證昌邑絲綢的輝煌(圖12)
厚厚一冊,來自昌邑柳疃附近。見證昌邑柳疃絲綢的興盛和輝煌。清后期和民國時期,昌邑成為中國絲綢之鄉。所產絲綢行銷與全國和世界各地,暢銷于東南亞。成為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商人下南洋.去歐洲,銷售絲綢。昌邑柳疃,商號林立,錢莊洋行比鄰而居。一派繁榮景象。成為絲綢中心。此賬本是這一時期的見證,出現眾多商號名字。收支頻繁,買賣興隆。出現最多的是人名,說明當時生產形式是公司加個體。昌邑柳疃附近,幾乎家家織綢繅絲,形成社會產業。一帶一路絲綢的起點就在這兒(起碼清末民初是這樣)。所以昌邑是絲綢之都,著名僑鄉(華僑中學仍在)。本人多年來致力于昌邑絲綢有關史料實物的收集,想為研究昌邑絲綢,積累點資料。因而收集了此處的許多賬本,前面傳了一些,以后還會慢慢上傳。讓大家了解昌邑絲綢當年盛況,宣傳濰坊絲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