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91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條編工藝,諸城邱家莊條編
從藝年限:76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諸城市邱家莊
所屬地區:諸城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284
劉桂田,男,1931年生,山東省諸城市邱家莊村村民,“諸城邱家莊條編”非遺項目濰坊市級傳承人。
山東省濰坊市諸城邱家莊人在靠近河邊的河灘上大量種植柳條、白楊、臘條、棉槐等。每到夏季伏天,人們收獲柳條,將柳條割下打皮,在烈日下曬干,再用清水浸泡,待泡透柔軟后紡織。秋天落葉后,再收割白楊、臘條、棉槐編織。
編織工藝分為圓條編和方條編兩種。圓條編諸如提籃、裝簍、悠筐、果筐等,起頭先用4根枝條為1大錠,叉花排列,共用4大錠形成8錠,用3根條子纏繞一圈后再用3條復繞兩圈,再由原來的8錠分為16錠,再用繩子拴起圍一圈上磨條子。方條編如笸籮、提籃、糞簍、花簍,先用4根條子排列為1錠,再用兩根條子扭花纏繞直走,到排完8錠為止,然后分兩端窩頭纏編,再用繩子拴起圍一圈,上磨條后繼續向上編,直到編到高度適宜為止。這些條編成品,在農村用途十分廣泛,為農家生活必備的工具。
2008年6月第一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編織柳條筐
諸城邱家莊條編
2014-11-01 10:08:46
邱家莊條編,是一種產生于諸城市龍都街道境內的農村常用工具品種。邱家莊條編年代相當久遠,追其歷史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當時經濟不發達,生產力落后,除極少數富足大戶人家有車馬外,人們大都過著極其簡易的農作生活,其家庭和運輸工具,絕大部分都是條編制作的,諸如筐子、提籃之類。
邱家莊條編的主要原料為柳條、白楊、臘條、棉槐等。在邱家莊轄區的早先的扶淇河南岸和西岸的河灘淤地上,大都是沙質土壤,主要盛產各種枝條。為防風沙和護河崖,邱家莊人在靠近河邊的河灘上大量種植柳條、白楊、臘條、棉槐等,成趟成行或錯落種植。每到每年的夏季伏天,人們首先收割柳條,即將柳條割下打皮。打皮后的柳條呈潔白色,然后在烈日下曬干,再用清水浸泡,待泡透呈柔軟狀后,用其編成箢子、簸箕、笊籬、笸籮、小提籃等,有圓的、有方的,其作工精細,非??季?,條編成品或小巧玲瓏,或造型別致,在民間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夏天割不完的柳條,到了秋天落葉后,連同河灘上的白楊、臘條、棉槐一同收割,然后編成條貨。這些條編成品,在農村用途十分廣泛,為農家生活必不可少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