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61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從藝品類:陽紋彩繪嵌銀技藝
從藝年限:38年
單位及職務:陽文山畫嵌銀社(原昌樂縣石礦廠職工)
所屬地區:昌樂縣
師承:
徒弟:崔凱麗、王元海
瀏覽次數:7179
崔學斌,男,1961年生于昌樂縣朱劉街道十里堡村,原昌樂石礦廠職工,現自謀職業,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民間高手,是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山東省漫畫家會員,濰坊美協會員,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陽紋彩繪嵌銀”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昌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此項目已申報了濰坊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幼酷愛美術,1985年開始美術創作,他的漫畫、藝術作品相繼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北京晚報》《煙臺日報》《濰坊日報》等報刊發表或轉載 其中《互助》獲《工人日報》大獎, 《夾縫》獲《煙臺日報》四年一屆的優秀獎 1985年,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覽并被收藏。部分作品先后在巴西、土耳其、比利時、伊朗等國家展出長期從事錯金銀藝術的傳承、研究和創作,博采眾長,銳意創新,對嵌銀線條技法紋樣的探索和研究造詣尤深 其陽文嵌銀工藝作品,風格獨特,意境深遠,廣受國內外業內人士贊譽 國家知識產權局稱其作品“圖案整體具有立體感,形象表連方式豐富,展示生動活潑,基板編結鎖邊繩形似版畫邊框,與立體線條相協調,風格粗獷豪放”。
“陽紋彩繪嵌銀”技藝在昌樂縣傳承已久,是一門集木刻、彩繪、鑲嵌、鑲貼于一體的傳統手工技藝。工序復雜,不易掌握,加之制作周期長,經濟效益不甚明顯,現已面臨失傳。自1983年開始,師承外祖父劉希隆,專心研究發掘整理“陽文彩繪嵌銀木板畫”,潛心錯金銀藝術的傳承、研究、和創作,博采眾長,對嵌銀線條技法紋樣的探索和研究造詣頗深,其陽文彩繪嵌銀工藝作品,風格獨特,意境深遠, 2012年10月,嵌銀作品獲得《陽文嵌銀版畫》國家知識產權發明專利。2013年10月13日,山東電視臺《鄉村季風》錄制該節目并播出。
2012年10月《熊貓》嵌銀作品獲得國家知識產權。正是對畫面邊上編結穿排孔鎖1厘米粗工藝麻繩,鎖邊繩形似畫邊框,形成風格粗狂豪放,與畫面圖案協調,且高出畫面保護畫芯,達到長期保護作品中的陽紋線條的作用,從而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證書。這是作者在長期鑲嵌的實踐中,根據圖案要求,在不影響圖案線條美觀前提下,既起到了保護作品的需要,又與其相協調。真是可圈可點。
嵌銀新寵—陽文嵌銀工藝畫
錯金嵌銀盛行于兩周,至今已傳承近三千年。其特點是運用金銀對比,制成人物故事、山水、花鳥等圖案、賞心悅目,高貴典雅。陽文山畫嵌藝社經過數十年對該工藝的挖掘研究,取濰坊嵌銀之精華,不斷創新,以更粗銀絲,將更大畫面嵌于原生木料,從而形成全新畫種--陽文嵌銀工藝畫。該畫取法自然,追求原始之美,富含古典韻味,又不乏現代元素,雅俗共賞,且極具收藏價值。
陽文嵌銀所選木料來自珍貴樹種楸樹,木性溫和,體輕質硬,紋理疏密有致,無異味,長久不腐、不裂、不走樣,素有“北方紅木”之美譽。所選擇顏料、金漆和仿銀材料均為上品,耐久環保。該工藝已獲國家專利。
陽文嵌銀工藝畫系純手工制作,分AB兩種規格。A檔以純銀原料鑲嵌,價值幾萬至十幾萬不等。B檔采用仿白銀金屬材料,物美價廉,價位在幾千左右。陽文嵌銀工藝畫還可按照客戶要求,定做大型、巨幅壁畫、迎壁座屏等,為普通家庭、高檔會所、星級酒店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
在北京國際會展上,陽文嵌銀工藝畫備受青睞,被國內外參觀者譽為“古今奇藝,神來之工”,一位澳大利亞收藏家即興賦詩:
陽文嵌銀工 古今藝髓精
美人薄羅香 舞染耳邊風
枝上雙棲鳥 羽巽栩栩生
陽紋彩繪嵌銀
歷史淵源:嵌銀起源于春秋戰國,興盛于秦漢,距今有2800多年歷史,年代久遠,分布廣泛,被歷代皇室貴族所用,至今散落世界各地博物館的青銅器,如帶鉤、器皿、車馬器等上面的紋飾。
清光緒20年(1894年),第一代技藝發明人24歲的畫家劉德本在濟南府南千佛山出差役,修復地震損壞的廟宇,雕梁畫棟。欽差(監差官)張同光奉旨視察,對修復結果大加贊賞,看到劉德本技藝高超,又得知其善于銀料加工,遂擺官宴相請。席間提及研制玩物為慈禧賀60大壽一事。后幾經挫折,次年研制成工藝彩繪嵌銀小幅壁畫一方,獻于朝廷。慈禧如獲至寶,張同光步步高升。諸多高官學士更是大加贊賞,以有一方嵌銀掛畫作為榮。清末民初,劉德本總結整理出工藝制作資料,傳給第二代傳承人后人劉希隆。
制作技藝流程
劉希隆自幼受父親影響,長于繪畫,精通白銀制作銀絲技藝,對木板處理更是得心應手。他對彩繪使用料子進行深入研究,大膽革新,雖然處在軍閥混戰年代,卻還是以其手藝掙得盆滿缽滿,擁有耕地90多畝。解放后,加工嵌銀用的工具(包括木工用具)連同土地全部上交給合作社,工藝制作流程手抄本也流傳了下來,直至文化大革命被燒毀。
由于外祖父劉希隆無子,第三代傳承人崔學斌接任。
1、取80年以上樹齡紅秋樹,直徑在38厘米以上筆直樹,割到解為片狀板材,厚3.5厘米,按木板解剖樹樣,以高粱稈相隔,層層碼好跺,放置陰涼干燥處,經過六個月陰干后,再行烘干。烘干爐為四周砌一高40厘米干磚池子,大小跟木板長度一樣,在里面先放好約4厘米高的刨花,然后添加5厘米厚鋸末,在不同地方點燃,等鋸末冒煙后放平楸木板材在爐上,時刻留意火的燃燒程度,把木板烤熟,程度在似黃非黃即完成,也就是人們說的烘干,其間既不要考生,也不要烤糊,過程全憑經驗操作。十個小時過后,水分完全蒸發完,用錘擊打,發出“噔噔”清脆聲完成。
2、烘干完成后,裁解成所需要尺寸的塊狀版面,放在傳承下來的長條凳上,兩邊打進板凳長木條兩塊,木板兩邊順向打進木三角兩塊,以夾緊木板,進行木板一棱的刨平工作,完成后加工另一邊,以此類推,完成需要尺寸的幾塊木板,再進行下一步工序。
3、嚴縫開始前,要對所用木板棱,另用小薄鑿子鑿凹槽,嵌進去木舌頭,打上木工膠,斧子敲擊棱兩面,幾天干后,刨平木板,局部砂光,裁截木板兩頭割齊,木板宜長不宜短。對有瑕疵木板上進行補洞,補洞材料,老石灰面子加上水膠,調勻壓實,干后磨平。
4、作畫開始,在木板上面將事先創作好的繪畫作品,按照大小標準,預留天地左右,以追求漂亮蚯蚓線條為宗旨,并留好毛筆印痕,使用直刀、月牙刀、角刀、斜刀、平刀沿畫線刻木板,刀法釬、切、割、削、錯等等,配上小錘,輕輕錘擊刻完,要求刻深2毫米,寬1毫米U型槽,后再打磨平面,把墨線清理掉,讓木紋充分顯示出來,完后備用。
5、取國畫顏料按照繪畫需要彩繪填色,要求平涂的顏色達到光影效果,也就是明暗分別,增強立體感強。
6、干燥后再用帖金箔膠水按設計片區,在室內上涂上膠水,不要出界線,,風干一般時間夏天半小時,冬天1小時,然后開始粘貼金銀箔,貼的時候要吹平,羊毛刷輕壓,壓出金銀色像來,木板上的木紋也要顯示出來,貼箔一定注意千萬不要用手拿箔,要使用竹子做的小鑷子夾,預防手的靜電吸住金銀箔造成損壞,完成后戴上口罩,用干凈的毛筆掃金銀箔,把多余沒有黏住清理完畢。
7、制作銀絲,購買含量99.9%銀料,檢驗合格融化,加工拉出直徑0.48厘米粗的銀條,小對輥壓制成的寬1毫米,高5毫米橢圓線絲,使用火炬退火求軟,紗布打磨拋光成雪亮的銀絲線條,裁成一米長型號備用。
8.嵌銀開始:沿刻畫好的木板凹槽,既要注意松緊,又要注意先后次序用,小木錘輕輕敲打銀線條,由于鑲嵌的線絲較粗手法如下:遇到直線的時候,要用晃線法----就是一邊敲打一邊左右不?;蝿鱼y線,一邊鑲嵌進槽內。遇到直角時候,要用頓線法----就是一邊敲打線絲,一邊折彎線絲。遇到大弧時候,要分左嵌法還是右嵌法----左嵌就是左手持線右手持錘,右嵌就是右手持左手持錘。遇到直線連接弧,要用順線法----就是先直后弧。遇到小弧,用轉線法----就是一邊敲打一邊順線弧按壓。遇到銳角,要用斷線法----就是裁開分嵌。鑲嵌的線絲接頭處,杜絕留有氣口,好讓其順利過度,圓滑收尾,多余線絲裁剪,不足添加,慢慢以此類推直到整幅畫面完成,嚴格做到結合位置不得留有缺口,錘擊部分沒有痕跡。
9、檢查完成,背面打上款子,制作日期等字號,清理干凈,刷清漆,夏天40分鐘一遍,冬天4小時一遍,前后三遍,清漆完全干燥后,進行成品裝飾。先畫好孔的位置,鉆孔打眼直徑0.8厘米,最后穿提手繩和扭結編繩,制作完成。以50*60掛畫制作周期為例,不計算木板處理時間,僅做畫面,大約需要3個星期左右。 2014.3.21
陽紋彩繪嵌銀
陽紋彩繪嵌銀技藝是一門集木刻、彩繪、鑲嵌、鑲貼于一體的傳統手工技藝。
陽紋嵌銀板畫,包括基板,基板板面上設有由嵌條拼接而成的圖案,在基板板面上設有凹槽,嵌條一部分插接在基板的凹槽內,其余部分露出于板面并形成圖案;基板上設有排孔,沿基板邊編結有穿過排孔的鎖邊繩。陽紋嵌銀板畫作為一種木板嵌銀畫,其嵌條外面高于板體面,而且鑲嵌時可根據圖案的要求調整不同嵌條的高度,圖案線條為陽紋,圖案整體具有立體感,形象表達方式豐富,形象展示生動活潑?;暹吷暇幗Y有穿過排孔的鎖邊繩,鎖邊繩形似板畫邊框,與立體嵌條圖案相協調,風格粗獷豪放。
陽紋彩繪嵌銀技藝在昌樂縣傳承已久,朱劉街道十里堡村村民崔學斌正是這門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崔學斌自幼酷愛美術,后秉承祖業,將祖傳的彩繪嵌銀技藝發揚光大,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稱為“陽紋彩繪嵌銀”。
陽紋彩繪嵌銀技藝工序復雜。不易掌握,加之制作周期長,經濟效益不甚明顯,所以現在很少有人愿意學習這門傳承技術。隨著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手工制作技藝逐漸陷入了被替代的窘境,面臨失傳的危險。昌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其列為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正在申報濰坊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2015.4
1988年9月被評為工交戰線先進生產者。
2012年10月嵌銀作品獲得《陽文嵌銀版畫》國家知識產權實用新型專利。
2014年4月被濰坊市輕工行辦、市工藝美術協會等授予“濰坊工藝美術陽文彩繪嵌銀木板畫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4年6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評為濰坊市第二屆工藝美術名人。
2015年11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評為濰坊市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
現為昌樂縣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漫畫家協會會員、濰坊市漫畫家協會副主席、濰坊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1985年11月,漫畫作品《互助》在中國美術館展覽并獲得《工人日報》紀念獎。
1985年,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覽并被收藏。
1988年4月,作品《夾縫》獲得《煙臺日報》第二屆優秀漫畫作品獎。
2012年10月,《熊貓》嵌銀作品獲得國家知識產權。
2013年4月,嵌銀作品《中國?!啡脒x中央數字電視《第三屆書畫頻道迎新春美術作品展播》。
2013年10月13日,山東電視臺《鄉村季風》錄制該節目并播出。
2014年4月,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其陽文彩繪嵌銀木板畫作品榮獲金獎。
2015年6月22日,《團團圓圓》在第七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神龍杯”設計創新獎金獎。
2015年6月22日,《中國?!吩诘谄邔弥袊ㄉ綎|)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華藝杯”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
2016年4月陽紋彩繪嵌銀《鎮宅四神》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銀設計創新獎。
2016年6月作品《童心》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留校收藏。
2017年4月陽文嵌銀《玉龍》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論文《紅木嵌銀與陽文彩繪嵌銀》發表在《山東工藝美術》雜志。
昌樂:“非遺”民俗鬧元宵 濰坊文明網2017-02-14
2017.2
2016.3
2015.3
2014.2.24
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工藝美術節動員會合影2014.3.6(濰坊君尚假日賓館)
市工美協會昌樂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昌樂工藝美術展《糖畫工藝》作品2019.10.26
四神鎮宅
觀音
茶花
車馬
福壽
福壽有余
鶴壽
洪福
花開富貴
菊
菊花
蘭花
龍玉
梅
梅花
銘記
牡丹
平安富貴
慶有余
事事如意
雙魚
水仙
歲寒三友
喜上眉梢
新娘
艷麗
玉蘭
知音
竹
第二屆中國畫節暨中國文展會——崔學斌的陽紋飾畫
來源:昌樂傳媒網 時間:2013-12-25 8:00:31 作者:通訊員 張云清 郭若磐
昌樂傳媒網訊(通訊員 張云清 郭若磐)陽紋彩繪嵌銀技藝在昌樂縣傳承已久,是一門集木刻、彩繪、鑲嵌、鑲貼于一體的傳統手工技藝。朱劉街道十里堡村村民崔學斌正式這門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崔學斌自幼酷愛美術,后秉承祖業,將祖傳的彩繪嵌銀技藝發揚光大,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稱為“陽紋彩繪嵌銀“。
陽紋彩繪嵌銀技藝工序復雜。不易掌握,加之制作周期長,經濟效益不甚明顯,所以現在很少有人愿意學習這門傳承技術。隨著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手工制作技藝逐漸陷入了被替代的窘境,面臨失傳的危險。昌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其列為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正在申報濰坊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記朱劉十里堡村農民崔學斌的“思考”人生
來源:昌樂傳媒網 時間:2013-7-25 17:02:41 作者:王瑞華 李衍強 史建海
昌樂傳媒網訊(記者 王瑞華 李衍強 史建海) 走進崔學斌的家,第一印象就是簡單——簡單的小院,簡單的矮屋,簡單的家當。然而就是在這樣簡單的家里,他卻用思考寫就了“不簡單”,完成了一項項發明。
且行且思,砥礪前行,這就是農民崔學斌奉行的人生哲學。
來自民間的發明家
崔學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又與一般農民不一樣,他愿意思考,愿意奮進,總是在努力中尋找未來。早在1985年的時候,崔學斌就開始了他的美術創作之旅,他的漫畫、藝術作品很多都在當時的工人日報、人民日報、北京晚報上發表過。他告訴記者,最好的一次是,一個晚上創作的七幅作品全部刊發,那時候一副作品16元,七幅作品就是一百多元,這在當時是很可觀的。后來美術創作漸漸走入下坡路,全國大形勢下的下崗,沒有了穩定收入,為生活所迫,他不得已放棄了。
1995年,崔學斌開始學習挖掘機駕駛,初入這一行什么都不懂,他靠著一股敢打敢拼的闖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最終精通了這一行,自己當起了老板。
2001年,挖掘機培訓還沒有興起,挖掘機司機很不好找,崔學斌看準了這一市場后,迅速地辦起了挖掘機培訓班。經過簡單的宣傳后,崔學斌的培訓班正式開始,培訓班剛開班,前來報名的學員就已絡繹不絕。經過一段時間培訓后,崔學斌開始為學員聯系工作,這一方面方便了學員就業,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滿足了市場需求。
1996年,因為機器被人故意損壞,崔學斌第一次產生了要發明手持式磨光機的想法。當時,如果把機器壞的部位整體一起換掉需要很多資金,當時沒這么多資金,于是就通過實驗修改看能不能自己修復,然后經過大約一兩年思考和一兩個月的實踐做出了第一個模型,在經過不斷的改進,拆了焊、焊了拆,一點點完善,最后終于做成了實用的手持式磨光機。
“手持式磨光機主要用于挖掘機和起重機的活塞桿焊補后的拋光工作,”崔學斌介紹道,“挖掘機的活塞桿,還有裝載機的活塞桿,用電機燒了以后補焊,補焊完了之后,不用拆卸的情況下,就可用這個簡單的機器,給它修復完整的光接度跟原先的幾乎一樣?!?/p>
是什么讓一個農民發明了手持式磨光機呢?
崔學斌答“思考,我喜歡琢磨點東西?!?/p>
養鷹七年 思索不斷
李白《將進酒》中有一句詩說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崔學斌雖然也喜歡搞一些娛樂,像釣魚啊,養狗啊,然而他在娛樂的同時也沒忘記過思考,用他的話說就是,生命不息,思考不止。
2004年,崔學斌發現了養鷹這個機遇,于是他買了全套的養鷹資料,資料全部都是英文的,讓人翻譯再加上買一共花了2萬多,買鷹投資也在15萬左右,養鷹設備也有7萬。由于剛開始養還不怎么了解,經常犯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才慢慢的摸到了一些門道?,F在說起養鷹,崔學斌一肚子學問,什么養鷹最好用生食,放飛的時候要喂六成飽,什么喂鷹的時候要帶特制手套,要讓鷹經常飛一下不能老呆在屋子里。雖然最后因為國內形勢和個人原因,養鷹沒能夠繼續下去,崔學斌還是覺得沒有白養,學到了很多東西。
崔學斌一共養了二十只鷹,每只鷹一頓要吃一斤多生牛肉,要是活食的話一天一只鵓鴣就好了。七年時間里,他和鷹成了好伙伴,到最后他忍痛把所有的鷹都放了,心里空落的同時也感到很輕松。他告訴記者,養鷹不是輕快活,每天每時每刻都要注意鷹的情況。
在這養鷹的七年里,雖然崔學斌離不開鷹棚,但他沒有忘記思考,沒有忘記畫畫,沒有忘記教學,在他的心里生活從來都精彩。
人生還需進步 精彩來自未知
生命不息,思考不止。今年已經52歲的崔學斌經過多方考察,將注意力鎖定在陽文彩繪嵌銀的制作上。因為以前從事過美術創作工作,有一定的繪畫基礎,陽文彩繪嵌銀制作起來就省去了學畫畫的步驟。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制作,崔學斌將國學、風俗、美術工藝融合在一起,終于完成了幾幅精彩的作品,并申請了國家專利?!袄L畫可以仿冒,但是陽文彩繪嵌銀很難仿冒,因為這種工藝畫制作起來非常費工夫,制作一幅假的出來,沒有幾個星期是完不成的?!闭勂饘@麊栴}崔學斌很是自信。
為了推銷陽文彩繪嵌銀版畫,崔學斌還通過朋友徐鵬飛的幫助,得到了參加北京28屆國際禮品展的門票。8月14日的二十八屆北京國際禮品展將是陽文彩繪嵌銀版畫的一次機遇,雖然未來還不可知,但相信崔學斌的未來一定是精彩的。
記者感言:在崔學斌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在他畫漫畫的時候,他在學著鑲嵌工藝;在他開挖掘機的時候,他在研究手持圓柱式磨光機;在他養鷹的幾年里,他想到了陽文彩繪嵌銀??梢哉f,沒有什么時候他是閑著的,不管是忙也好,閑也罷,他都在思考。由此可見,對于一件事情,堅持也許就是勝利,而對于一個好的習慣,堅持就是成功。所以永遠不要無所事事的閑著,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停留在舒適區,要學習、思考、進步,然后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