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76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
從藝品類:濰坊核雕
從藝年限:41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技師學院教師(退休)
所屬地區:奎文區
師承:考功卿
徒弟:劉斌、馮冠勇、王開明、朱新高、孫向陽、張永彬、劉志田、劉寶生、解傳國、張飛、劉翰明、譚永、王龍華、劉冰、裴艷。
瀏覽次數:6970
裴曰信,男,1946年生,山東省濰坊市人,濰坊核雕第五代傳人,當今濰坊核雕界四元老之一。系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中國傳統藝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中華名人協會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一級雕刻藝術委員、ISE功勛雕刻藝術家稱號。
自幼注重手藝愛好藝術,1968年-1973年在山東惠民北鎮活塞廠從事鉗工,1973年-1986年濰坊市水利機械制修廠從事鉗工,1986年-2006退休在濰坊市勞動局第一技校教師,在調入技校的1986年正式拜著名核雕第四代傳人考功卿為師,自己學習核雕藝術是從1981年開始的。經30多年潛心研究,雕刻了核開記中寫的“赤壁夜游”、“九美龍舟”、“梁紅玉抗金兵”、“北京馬拉轎車”等傳統佳作,和核章、戒指、項墜、手墜、鼻煙壺等各種各樣的首飾工藝品,并創作了“水漫金山”、“阮氏三格雄”、“騎象觀音”、“西游記”、“三打白骨精”、“劉姥姥游大觀園”、“紫氣東來”,及“八仙”、“炎黃子孫”等多種體裁形式的系列作品。
1996年起,事跡先后由濰坊電視臺、山東電視臺轉播,濰坊晚報、中國國青年報、聯合報、人民權利報等多家媒體刊登。1997年開始參展,作品多次在世界華人藝術大會大型藝術展中獲國際金獎。獲“當代中華藝術成就家”、“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作品選入《當代書畫名家精英大典》、《中國著名書畫家精英博覽》,名載《當代藝術名家金鑒名錄》、《世界名人錄》、《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
著述論文《核雕淺鑒》獲優秀獎,刊登在“建國五十五周年優秀論文獲獎文庫”,《核雕藝術與鑒賞》獲一等獎,刊登在“中華百業新聞人物大典”;著述散文《人生的基石》獲二等獎,刊登在“永恒的母愛”,《藝術之路》獲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刊登在“藝術人生NO3卷”,《人生格言》獲優秀格言創作獎,刊登在“共和國建設者智慧格言寶典”等并獲得專家評委的好評。
幾十年來,專攻桃核雕刻工藝,獨立創新并雕刻了中國歷史題材系列《炎黃子孫》,獨立開創了核雕圓雕技法,解決了桃核雕刻圓雕的困難,免費授徒因材施教,致力于濰坊核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其中,徒弟劉斌、王開明、孫向陽、朱新高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馮冠勇、張永彬、謝傳國、劉寶生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其余九人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都已成才并成為了濰坊核雕傳承與發展的堅實力量和領軍人物,有力推動濰坊核雕藝術不斷向前發展,他們老一輩核雕藝人的責任和作出的巨大貢獻應給予充分肯定。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濰坊核雕藝術世代相傳,并讓濰坊核雕走向全世界,成為中國濰坊的新名片。
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
2002年12月被中國江都書畫院聘任高級榮譽理事。
2006年4月被中國傳統藝術家協會聘任藝術顧問。
2006年6月被中華名人協會中國書畫研究院聘任名譽院長。
2002年被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人才評價指導中心評審委員會,通過資質認證獲ISQ9000A資質認證為“ISE功勛雕刻藝術家”稱號。
2016年4月被濰坊市輕工行辦、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核雕界領軍人物”稱號。
2014年6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評為濰坊市第二屆工藝美術名人。
2017年3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7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核雕四元老技藝傳承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
入編《當代書畫藝術名家精英大典》、《中國著名書畫家精英博覽》,名裁《當代藝術名家金鑒名錄》、《世界名人錄》、《世界名人傳記》、《世界藝術家名錄》、《中國藝術名家精品典藏》、《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等辭典百余部。獲“當代中華藝術成就家”、“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中國藝術創作名家”、“中國金獎藝術名家”、“中國文藝終身成就藝術家”、“21世紀亞洲華人書畫500杰”、“2010年度、2011年度感動中國藝術人物”、“全國優秀藝術拔尖人才”、“當代中國藝術名家”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論文《核雕淺鑒》獲優秀獎,刊登在“建國五十五周年優秀論文獲獎文庫”,《核雕藝術與鑒賞》獲一等獎,刊登在“中華百業新聞人物大典”,《人生的基石》獲二等獎,刊登在“永恒的母愛”,《藝術之路》獲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刊登在“藝術人生NO3卷”,《人生格言》獲優秀格言創作獎,刊登在“共和國建設者智慧格言寶典”等并獲得專家評委的好評。
1997年核雕作品《北京馬車》被97青島第二屆中國雕刻藝術大賽組委會珍藏。
1998年10月核雕作品在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中榮獲精品獎。
1999年.泰國作品《鄭成功收復臺灣》在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活動中獲國際榮譽金獎。
1999年.香港.曼谷核桃雕作品《麻姑獻壽》在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活動中獲特別金獎。
1999年核雕作品《麻姑獻壽》被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組委會珍藏。
2000年作品《核桃雕 紫氣東來》在第四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香港大型藝術展上獲國際特別獎。
2006年6月在首次“風云人物”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并特授予“風云人物”榮譽稱號。
2015年4月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核雕作品獲“金獎”。
2016年4月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核雕作品《馬拉轎車》獲“金獎”。
2016年10月“知行堂”杯第五屆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工藝雕刻)“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金獎。
2017年4月核雕作品《麻姑獻壽》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4.3.13
2016.4.17
鄭成功收復臺灣
八仙過海
九美龍舟
強渡大渡河
核舟記
百鳳朝陽 西游記
千手觀音
曹國舅 單刀赴會
韓湘子 漢鐘離
何仙姑 藍采和
劉姥姥進大觀園 呂洞賓
麻姑獻壽 三打白骨精
鐵拐李 西游記
邧氏三雄 張果老
馬拉轎車
繼邢友弼之后 裴曰信也稱其是考功卿大師親傳弟子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4-12-24 09:13:18
裴曰信站在考功卿給自己寫的書法作品前。
濰坊新聞網12月24日訊 12月23日,本網以《考功卿大師還有徒弟?》為題,報道了市民馬學勇稱其師傅邢友弼也是考功卿大師的親傳弟子。23日,市民裴曰信表示,他也是考功卿的一名親傳弟子。當年他為拜師學習,苦練刻瓢3年。而且,裴曰信稱他到師傅家學藝的時候,也曾見到過正在跟師傅學習的邢友弼。對此,王緒德認為,裴曰信和邢友弼不能算考功卿的正式弟子。
核雕作品獲師傅題字
12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奎文區早春園小區,找到了今年68歲的裴曰信。裴曰信告訴記者,他從小便非常熱愛核雕技藝,但是由于家境貧窮,一直沒有核雕師傅指點,這也成了裴曰信的一個心結。
1986年,當時40歲的裴曰信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核雕大師考功卿先生?!爱敃r我跟師傅說了我對核雕的熱愛,師傅被我打動了,同意收我為徒?!迸嵩恍鸥嬖V記者。
裴曰信回憶說,當初剛拜師的時候,考功卿并沒有直接教他核雕技藝,而是讓他先苦練基本功—刻瓢。裴曰信日日夜夜學習刻瓢,一學便堅持了3年??脊η湟娝麑W習認真,又十分努力,心里十分高興,于是便將核雕技藝悉數傳授給了他?!拔易阕憧塘?年瓢,3年后我才開始正式學習核雕技藝作品?!闭f起當年的拜師經歷,裴曰信十分感慨。
裴曰信告訴記者,在他正式開始雕刻作品后,有一次在考功卿家里,他聽到考功卿的妻子講述了一個“岳母刺字”的故事,當時他靈感乍現?;氐郊液?裴曰信便雕刻了一個“岳母刺字”的核雕?!暗窨掏瓿珊笪夷媒o師傅看,師傅非常高興,于是便給我在那副核雕作品上題了字?!迸嵩恍鸥嬖V記者,如今這枚“岳母刺字”的核雕他仍然珍藏著。
曾在師傅家見過邢友弼
“除了核雕外,師傅還專門給我寫過一幅字?!迸嵩恍耪f,如今師傅給他的字他已經認真裝裱好,掛在了墻上,“如今師傅不在了,這些東西既是我與師傅的回憶,也是我們師徒情分的見證”。
裴曰信告訴記者,據他所知,師傅考功卿一生收徒三人,“師傅還在工作的時候,在單位收徒王緒德,退休在家后,又收了我和邢友弼兩名徒弟?!迸嵩恍鸥嬖V記者,由于學習核雕大半時間靠自己鉆研,所以他們三人并不經常見面,只是偶爾在師傅家里會碰到。
對于本報發表的《考功卿大師還有徒弟?》一文,裴曰信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拔液托嫌彦龆际菐煾低诵菰诩液笫盏牡茏??!迸嵩恍耪f,當初他到師傅家學藝的時候,也曾見到過正在跟師傅學習的邢友弼。
裴曰信也希望我市的核雕傳承人齊心協力,把濰坊核雕做大做好。
考功卿之孫
兩人半路出家
對于裴曰信和邢友弼,考功卿之孫考銘揚表示,裴曰信和邢友弼只能算是“半路出家”,自己的爺爺考功卿唯一正式的徒弟只有王緒德一人。
考銘揚告訴記者,王緒德不僅僅是爺爺考功卿的唯一正式弟子,更算得上是半個兒子?!爱敃r我爺爺與王緒德關系非常好,我爺爺的錢都交給王緒德保管,他們的師徒感情可見一斑?!笨笺憮P說。
隨后,記者又聯系到了王緒德。王緒德表示,自己是考功卿唯一的親傳弟子,裴曰信和邢友弼并不能算考功卿真正意義上的正式弟子。
“當年邢友弼學核雕的時候,師傅早已臥床不起了,所以師傅讓我教邢友弼核雕技藝。嚴格意義上來說,邢友弼并沒有跟師傅學過一天手藝,手藝是跟我學的,怎么可能算得上是師傅的徒弟?”王緒德說。
文/圖 記者 李楠
原文地址:收藏核雕藝術大師裴曰信的作品 作者:苦讀齋主
2011-10-04 21:24:00
今天上午8點30分,拜訪了著名核雕藝術大師裴曰信老先生。
裴曰信男,1946年生,山東省濰坊市人。系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中國傳統藝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中華名人協會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一級雕刻藝術委員、2004年通過資質認證獲ISE功勛雕刻藝術家稱號。
裴曰信大師自幼愛好藝術,1986年拜著名核雕第四代傳人考功卿為師,學習核雕藝術。經二十余年潛心研究,雕刻了核開記中寫的“赤壁夜游”、“九美龍舟”、“梁紅玉抗金兵”、“北京馬拉轎車”等傳統佳作,和核章、戒指、項墜、手墜、鼻煙壺等各種各樣的首飾工藝品,并創作了“水漫金山”、“阮氏三格雄”、“騎象觀音”、“西游記”、“三打白骨精”、“劉姥姥游大觀園”、“紫氣東來”,及“八仙”、“炎黃子孫”等多種體裁形式的系列作品。96年起,事跡無后由濰坊電視臺、山東電視臺轉播,濰坊晚報、中國國青年報、聯合報、人民權利報等多家媒體刊登。97年開始參展,全部入選獲獎。作品“鄭成功收復臺灣”在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活動中獲國際榮譽金獎。本人獲“當代中華藝術成就家”、“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作品選入《當代書畫名家精英大典》、《中國著名書畫家精英博覽》,名裁《當代藝術名家金鑒名錄》、《世界名人錄》、《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
為了使人們對核雕藝術更進一步了解,選寫了一些相關文章《核雕淺鑒》獲優秀獎,刊登在“建國五十五周年優秀論文獲獎文庫”、《核雕藝術與鑒賞》獲一等獎,刊登在“中華百業新聞人物大典”、《人生的基石》獲二等獎,刊登在“永恒的母愛”、《藝術之路》獲本年度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刊登在“藝術人生NO3卷”、《人生格言》獲優秀格言創作獎,刊登在“共和國建設者智慧格言寶典”等并獲得專家評委的好評。
2011年9月22日,收藏了一下作品:
蘇東坡、黃魯直、佛印品醋,故稱之“三酸”
一尊者念經
《北京馬拉轎車》
一車一馬,馬帶胸櫻鞍轡齊全,上有涼棚,前由兩桿撐起,后掛車篷,車輪、軸、輻如直,左有車夫,左手牽韁、右手揮鞭,車篷三窗,左右兩窗有人向外觀望,后窗有兩桿撐起。車右有引路人坐于蓬前,車下掛夜行燈一盞。此作品描寫了老北京繁華的市井風情。
《夜游赤壁》
船頭有桌,桌上有書,蘇東坡居中,右手持卷,左手搭在左邊黃魯直肩上,黃魯直左手持卷另端右手指卷面,如商討爾,右邊坐佛印和尚,手持佛珠、袒胸露乳,身后船篷上呈轎頂網紋,前后兩門四窗共十二扇,可開闔轉動,前門聯題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門右邊有茶桌,上有茶壺一把、碗三個,蓬檐角掛燈籠一盞,門左邊一童持扇于爐前,爐上有壺,身后蓬上掛旗一面,上有落款。后門聯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船尾一人持槳如遠呼,后有錨鏈環環相扣。
1935年5月24 紅軍強渡大渡河
(2011-10-03 15:48:57) 作者:苦讀齋主
“夜游赤壁”在繼承明代王叔遠名作“核舟”的基礎上又有所提高。才華橫溢的蘇東坡,由于受小人迫害,被貶謫到黃州流放。在他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覽山水,作詞吟詩,以抒發他的心情。他打聽到長江邊有個叫赤壁的名勝古跡,于是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里,約了幾個朋友,乘小船來到赤壁游覽。歸來后寫下了著名的詩詞《赤壁賦》。
現有奇巧人曰裴曰信,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前后兩門四窗共十二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前門聯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門聯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船尾一人持槳如遠呼,后有錨鏈環環相扣。
通計一舟,為人五;兩門四窗共十二扇;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