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74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黑土陶藝陶瓷,黑陶
從藝年限:33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諸城漢王山黑陶研究所所長 諸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所屬地區:諸城市
師承:
徒弟:馬艷艷等6人
瀏覽次數:9478
馬新友,男,1948年5月生,諸城市舜王街道老梧村人,自1989年從事黑陶技藝,現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濰坊市級非物質文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工藝美術黑陶界領軍人物、諸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1991年在自家院里建起陶窯,點燃了失傳四千多年的黑陶燒制第一窯。開工之后,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但他鍥而不舍進行了上百次試驗,終于在1992年成功燒制出第一爐黑陶。在此基礎上,馬新友不斷完善黑陶燒制技藝,先后燒制成功了鼎、硯、爵、樽、瓶、盉、齊侯匝等30余種黑陶藝術品,還試制成功了紅陶器具。出窯成品率由二三成提高到百分之百,蛋殼高杯重量也由400多克縮減到200克以內。馬新友的黑陶作品多次參加濰坊國際風箏會、魯臺經貿洽談會等大型展會,諸城黑陶也日益受到國內外人士喜愛。其本人也被《中國工藝美術家大辭典》等辭書收編。2007年,諸城黑陶被審定為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新友被確定為“虞舜黑陶燒制傳承人”。
1991年在諸城舜王街道孫倉社區老梧村創辦了龍山黑陶研究所任所長。
2009年被諸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選舉為諸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2013年至今:任諸城漢王山黑陶傳習中心所長。
從1989年開始,從事龍山文化黑陶燒制工藝和紅陶制作的研究工作。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成功研制出精美蛋殼杯及鼎、爵、瓶、硯等30多種黑陶藝術品,制作出黑陶的代表作——蛋殼杯和爵,同時還研制出了獨具特色的、質地細膩、色澤鮮艷純正的朱紅色陶器,被稱為朱砂陶,屬獨創產品。2014.3.28
馬新友小時候曾經跟著奶奶學做火盆、燒制過泥哨、小玩具,看見地里的粘土經過簡單加工,就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而且好玩的小玩具,便喜歡上了陶藝。1991年在自家院里建起陶窯,點燃了失傳四千多年的黑陶燒制第一窯。開工之后,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但他鍥而不舍進行了上百次試驗,終于在1992年成功燒制出第一爐黑陶。在此基礎上,馬新友不斷完善黑陶燒制技藝,先后燒制成功了鼎、硯、爵、樽、瓶、盉、齊侯匝等30余種黑陶藝術品,還試制成功了紅陶器具。出窯成品率由二三成提高到百分之百,蛋殼高杯重量也由400多克縮減到200克以內。經過嘔心瀝血的探索和潛心研究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于2009年黑陶藝人馬新友成功破解了失傳四千多年的黑陶燒制工藝,成功燒制出厚度僅為0.1毫米、重100克的精美絕倫的黑陶蛋殼杯。
馬新友的黑陶作品已多次參加濰坊國際風箏會、魯臺經貿洽談會等大型展會,諸城黑陶也日益受到國內外人士喜愛。2007年,諸城黑陶被審定為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新友被確定為“虞舜黑陶燒制傳承人”。 同時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中國濰坊第二屆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會民間藝術精品評獎中,榮獲銀牌獎;在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馬新義制作的“蛋殼陶杯”、黑陶“爵”,分別榮獲金牌獎;2012年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黑陶藝術委員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黑陶藝術專業委員會、山東省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促進會聯合舉辦的“中國黑陶文化產業發展研討會黑陶藝術作品評選”中,馬新義制作的黑陶“蛋殼杯”、黑陶“爵”榮獲銀牌獎,2014年黑陶藝人馬新義榮獲“濰坊市工藝美術黑陶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諸城在遠古時期就出現了制陶業,境內有多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尤以黑陶最為著名。如今黑陶技藝在舜帝故里的一位農民陶藝師的手中重生。簡陋原始的作坊,精湛的傳統技藝。當經濟迅猛發展,一些傳統的文化藝術日漸式微,一些精妙的老技藝已處瀕危,我們不得不做出思考了。
黑陶,作為一種陶器藝術,被譽之為“四千年地球文明最精致的代表”。對黑陶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讓黑陶更好地傳承創新發展下去。黑陶更重要的是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陶器,而是一種道德品質文化的傳承,我們在黑陶的傳承發展過程中更應銘記舜帝的教誨:以誠為本,重德行善。同時讓這種品質伴隨著黑陶的發展更好地發揚下去。
山東省濰坊市諸城黑陶是產生于諸城市境內的一種泥制陶器,其歷史淵源,可上溯到4300多年前,虞舜被稱之為黑陶制作的開山鼻祖。墨子《尚賢下第十》曰:“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意指舜就在濰河邊制陶。
黑陶制作有八道程序,選泥、篩泥、涼泥、拉坯、雕刻、壓光、涼坯、燒窯,八道程序完成后,成品完成。主要陶器有陶爵、陶壺、陶杯、陶鼎、陶車、陶馬、陶瓶、陶塤、陶硯等?,F存于諸城市博物館虞舜時期約1300多件陶器中,尤以制作難度最大的黑陶高柄蛋殼杯為龍山文化陶器之典型代表,是黑陶藝術之精品。此杯造型玲瓏,其特點為薄如紙、黑如漆、明如鏡、硬如瓷,黑黝發亮、精美絕倫,堪稱國家文物之瑰寶。其制作工藝一直傳承至今,成為諸城黑陶制作特有的工藝。
馬新友,男,山東諸城人,現任諸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并擔任漢王山黑陶研究所所長。從1989年開始,從事龍山文化黑陶燒制工藝和紅陶制作的研究工作。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成功研制出精美蛋殼杯及鼎、爵、瓶、硯等30多種黑陶藝術品,制作出黑陶的代表作——蛋殼杯和爵,同時還研制出了獨具特色的、質地細膩、色澤鮮艷純正的朱紅色陶器,被稱為朱砂陶,屬獨創產品。2007年,被評為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11參加了《話說諸城》的編寫;在此期間,所創作的作品《黑陶蛋殼杯》在“中國(濰坊)第二屆和第七屆文化暨旅游展示交易會民間藝術精品榮獲銀獎和金獎;所創作的《黑陶爵》分別在日照舉行的全國黑陶文化與發展研討會上和在第七屆濰坊風箏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也分別榮獲銀獎和金獎;所創作的作品《齊侯匜》在第八屆濰坊風箏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2014年四月,榮獲濰坊市工藝美術黑陶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2016年8月,被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在此期間,中央、濰坊、諸城等多個電臺對其黑陶制作做了專題采訪;多家報社如中國文化報、天津快報、石家莊日報、半島快報、濰坊日報等多家報刊曾對其研制黑陶的事跡作過長篇報道,其個人傳略輯入《中國藝術家大辭典》、《中國工藝美術家大辭典》、《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成功人才大辭典》等辭書,其業績被錄入《中國專家人才庫》等多部辭書中。2017.4
2007年6月被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授予濰坊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榮譽稱號。
2008年6月濰坊市級非物質文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被諸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選舉為諸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2014年4月獲“濰坊市工藝美術黑陶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6年7月被評為第三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
2017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評為第六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09年4月黑陶作品《蛋殼杯》榮獲第二屆文展會民間藝術精品銀獎。
2012年10月黑陶作品《爵》在中國(日照)黑陶文化與產業發展研討會黑陶藝術作品評選中榮獲銀獎(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黑陶藝術委員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黑陶藝術專業委員會、山東省人文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促進會聯合舉辦)。
2014年4月在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黑陶《蛋殼陶杯》、《爵》,分別榮獲金獎。
2015年4月其作品《齊侯匜》在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濰坊第三屆藝術節上榮獲金獎。
2017年4月黑陶作品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6.4
蛋殼杯
爵
齊侯匜
董公盉
諸城舜陶“出國”了
2010-07-17
10:25
蛋殼高柄杯
2010中國(諸城)國際燒烤節期間,來自俄羅斯、泰國、貝寧、阿塞拜疆、智利、蒙古六國的大使在品嘗醇香的諸城燒烤后,又親自參觀了慕名已久的諸城黑陶。當大使們走進諸城龍城中學黑陶陳列室,看到琳瑯滿目的諸城黑陶后,表示出濃厚的興趣,紛紛豎起大拇指說:“black pottery is very good!”。臨走時大使們戀戀不舍,捧走了由諸城著名陶藝師馬新友制作的小龍龜、樽、齊侯匜、寶鼎、小龜硯等舜陶作品。
黑陶,作為一種陶器藝術品種,被譽為“四千年地球文明最精致的代表”。諸城黑陶,是產生于山東諸城境內的一種泥制陶器,其歷史淵源,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屬新石器晚期著名的龍山文化。關于黑陶的最早研究制作者,當屬虞舜,虞舜是黑陶制作的開山鼻祖。據墨子《尚賢下第十》曰“舜耕于歷山,陶于河濱,漁于雷澤,灰于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逼渲械摹疤沼诤訛I”說的就是舜制陶,故而黑陶又被稱為舜陶。黑陶器型多樣,造型精美,立體效果強,圖案分明,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先存于諸城博物館虞舜時期的陶器有1300多件,有陶塤、陶壺、陶杯、陶鼎、陶車、陶馬、陶瓶、陶人、陶爵,無不顯示出黑陶藝術的光華。其中,尤以黑陶蛋殼杯制作難度最大,為龍山文化之典型代表,是黑陶藝術之精品,代表著黑陶制作藝術的水準。蛋殼杯造型玲瓏,其特點薄如紙、黑如漆、明如鏡、硬度如瓷,黑黝發亮,為國家文物之瑰寶。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時,特別提出要看一看中國的“蛋殼陶”,但由于當時僅有諸城、日照等少數幾個城市有藏,未能如愿。近現代許多陶藝師對“蛋殼黑陶高柄杯”這一失傳的高超技藝進行了挖掘和探索,但均以各種原因宣告失敗。2009年春節期間,這一幾近失傳的制作藝術被諸城著名陶藝師馬新友攻克,他手工制作的蛋殼陶漆黑發亮、僅重二兩,帶有一種原始的氣息和古拙的審美情趣,引起了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諸城市旅游局著力扶持舜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深度挖掘舜陶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加快了諸城舜陶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開發步伐,成立了舜陶研發中心和旅游紀念品開發機構,系統地對諸城舜陶等各類旅游商品進行了梳理、歸類,加快了研發力度,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7年,諸城舜陶被列為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山東省旅游商品展暨“好客山東”游客最喜愛的山東省標志性旅游商品評選,諸城舜陶脫穎而出,喜獲大獎。
目前,作為龍山文化的精粹,諸城舜陶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弘揚中華陶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藝術瑰寶“蛋殼陶”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馬新義欣賞新燒制成功的“蛋殼陶”
“蛋殼陶”器具
“蛋殼陶”,是一種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高柄杯。
由于“蛋殼陶”薄如蛋殼,因而在萬余年的制陶歷史中也就有了獨有的價值。
日前,從恐龍之鄉諸城傳來喜訊,該市黑陶藝術家馬新義經過數十年精心研究,終于成功燒制出了薄如蛋殼、不足二兩重的“舜陶蛋殼杯”,受到國內外黑陶愛好者的青睞。
那么,“蛋殼陶”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陶器?有什么特色?有什么樣的歷史、文化價值?
初春時節,記者走進了早已面向公眾開放的濰坊市博物館。在這里,了解到了一些關于“蛋殼陶”的鮮為人知的“秘密”。
●薄如蛋殼的器具
在濰坊市博物館的展廳里,展出著一些薄如蛋殼的黑陶制品,引得眾多的參觀者嘖嘖稱奇。
“這就是‘蛋殼陶’?!惫ぷ魅藛T朱英告訴記者,“所謂‘蛋殼陶’,其實就是一種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高柄杯,高度在25厘米以下的高柄杯,重量一般不超過70克。當然也有例外,高度超過25厘米的高柄杯,一般重量在100克以內,薄陶殼是‘蛋殼陶’制作工藝上的一個重要特征,最薄部位多在盤口部分,個別有薄至0.2毫米的,一般在0.5毫米左右……”
一件件黝黑的“蛋殼陶”器,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在燈光的映照下,完全可以看出其質料全部是細泥質黑陶,不含任何雜質,也無任何羼和料。每一個器具,一般有盤口、杯部,器柄、底座四部分構成,以其獨特的大盤口作為器形的主要特征。柄部和底座因要承托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見也不超過1—2毫米?!斑@些器具,都是5000年前的產物,應該是古人用來飲酒的器物?!敝煊⒄f,“器壁之薄,工藝之精湛,確實令人嘆為觀止?!薄 ?/p>
●精妙絕倫的藝術
這種神秘的、帶有黑色金屬光澤的陶器,無疑給人們帶來了直觀的視覺沖擊和震撼。
“‘蛋殼陶’根本就是藝術品?!睘H坊市博物館館長戴維政說,“紋飾以弦紋、竹節紋、凹凸紋最為典型常用,尤其竹節紋的制作水平堪稱空前絕后,純粹用手工在0.5毫米厚的坯體上均勻分布竹節紋,使之等寬、等圓、等弧?!?/p>
“蛋殼陶”的做工更是非常精細規整,變徑處的處理自然得體且胎體厚度內外一致,絕無扭曲變形造成外觀缺陷的做作之感。
“蛋殼陶”的鏤空工藝更加精妙,在不足1毫米厚、半干的坯體上鏤出了非常規則的圖形,鏤空的圖形有圓形、菱形、楔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水滴形等幾何圖形,當時人們用什么樣的形象思維方式來表現這些圖形?我們今天還無法破解。
“蛋殼陶”劃花的紋飾有幾何條紋、波浪紋、魚紋等等,還有一種特殊的劃花工藝是在坯體整體砑光之后,剔地劃幾何紋飾,使烏黑發亮的器表形成比較強烈的視覺對比,明顯增加了器物表面的裝飾效果。但是,這些劃花工藝是在厚度只有0.5毫米左右的陶坯上進行的,很多器物給人的感覺是一觸即破。
“蛋殼陶”還有貼塑鼓釘、盲鼻、捏塑雞冠耳、環形耳等不同的裝飾工藝,令人驚嘆不已。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誕生于原始社會的“蛋殼陶”集各種裝飾藝術和制作工藝于一身,其藝術價值遠遠超過了器物本身的實用價值,因此被視為古代東方藝術寶庫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贝骶S政說?! ?/p>
●制作工藝復雜
“‘蛋殼陶’的盤口、杯部和底座部分有細密的同心圓輪紋,據此推斷是經快輪加工而成?!贝骶S政說,“陶體不是一次成型的,柄、杯之間都有明顯的粘合痕跡,有的柄部還分上下兩節,上為細實柄,下作中空管狀,把杯體套入中空的管形柄內,外形似杯柄一體?!贝骶S政指著一件“蛋殼陶”說,“而杯體的外徑和筒形柄的內徑必須吻合,稍有誤差陶胚就成了廢品。杯體外露的,其腹下部多有細弦紋,中空柄部并有多種紋樣的鏤孔,高杯又多飾以竹節紋、波紋和弦紋等,紋飾和造型的配合極為和諧美觀。工藝絕妙,美輪美奐,堪稱制陶工藝的奇跡?!?/p>
戴維政告訴記者,“蛋殼陶”創燒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鼎盛于龍山文化中期,斷燒于龍山文化晚期,歷經千余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地層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陶胎已經很薄,但大汶口文化的薄胎黑陶無論從器形,還是制作的精美程度,以及陶胎的厚度,都不能與龍山文化的“蛋殼陶”相提并論。如果說黑陶誕生于大汶口文化,“蛋殼陶”則代表了典型的龍山文化?!暗皻ぬ铡比〔挠谶h古時期河湖中沉積的細泥,其細膩程度甚至超過現代工藝生產的陶土,而且這些陶土中絕不含粗砂或其它雜質。陶藝匠人采用快輪拉坯成型或分段手工成型,經利坯、打磨、砑光、剔地兒、劃花、錐孔、鏤空、捏塑、貼塑、粘接、高溫燒制、滲碳等多道工藝燒造而成,吸水率較低。因而,出土器物歷經數千年基本不受水土侵蝕,器物表面光潔如新?!暗皻ぬ铡敝破返某霈F,充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器物審美的更高追求?! ?/p>
●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蛋殼陶”的產地主要分布在山東省低山丘陵與河流沖擊平原的交匯處,以濰坊、臨沂、淄博和青島地區為主。
由于“蛋殼陶”的燒成工藝繁復,成品器形豐富多彩,對于青銅時代以后的陶瓷業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以高柄杯為例:杯口平折寬沿,杯身通常卵圓形收底,也有少數為折腹底,高直柄,外撇高圈足。這類器形發展到唐、宋、金時期,在耀州窯、定窯、磁州窯系的瓷燈中還能找到類似的器形,可見其傳承年代之久遠非比尋常。其他諸如:直口瓶、長頸瓶、花觚、三足鬲、雙耳簋、高足杯、玉壺春瓶等器形都有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暗皻ぬ铡睆脑继掌鞯拇?、大、笨、重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
記者郭保禮/文尚平/圖